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力的教案

力的教案

时间:2022-07-10 12:19: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力的教案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力的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力的教案汇编十篇

力的教案 篇1

  【学习目标】洛伦兹力、圆周运动、圆心、半径、运动时间

  【学习重点】 确定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

  【知识要点】

  一、基础知识:

  1、洛仑兹力

  叫洛仑兹力。通电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洛仑兹力的。

  2、洛仑兹力的方向

  用左手定则判定。应用左手定则要注意:

  (1)判定负电荷运动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应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方向。

  (2)洛仑兹力的方向总是既垂直于又垂直于,即总是垂直于所决定的平面。但在这个平面内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却不一定垂直,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应用左手定则不可能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方向的同时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这时只要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即可。

  3、洛仑兹力的大小

  f=,其中 是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1)当 =9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垂直时,f=,这种情况下洛仑兹力。

  (2)当 =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平行时,f=最小。

  (3)当v=0,即电荷与磁场无相对运动时,f=,表明了一个重要结论:磁场只对相对于磁场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而对相对磁场静止的电荷没有作用力。

  4、如何确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及运动时间?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圆心找到以后,自然就有了半径(一般是利用粒子入、出磁场时的半径)。半径的计算一般是利用几何知识,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及圆心角等于圆弧上弦切角的两倍等知识。

  (3)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确定。利用圆心角与弦

  切角的关系,或者是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计算出圆

  心角 的大小,由公式t= ×T可求出运动时间。

  有时也用弧长与线速度的比。

  如图所示,还应注意到:

  ①速度的偏向角 等于弧AB所对的圆心角 。

  ②偏向角 与弦切角 的关系为: <180°, =2 ; >180°, =360°-2 ;

  (4)注意圆周运动中有关对称规律

  如从同一直线边界射入的粒子,再从这一边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

  【典型例题】

  例1、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点。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离l,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e与质量m之比。

  解析:粒子初速v垂直于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圈周运动,设其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

  有Bqv=mv2/R

  因粒子经O点时的速度垂直于OP,故OP是直径,l=2R

  由此得

  例2、一个负离子,质量为m,电量为q,以速率v垂直于屏S经小孔O射入有匀强磁场的真空室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与离子运动方向垂直,并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所示。如果离子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t到达P点,则直线OP与离子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跟t的关系式如何?

  解析:做出OP的中垂线与OS的交点即为离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轨迹如图示:

  方法一: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①

  周期T= ②

  运动时间:t= ③

  解得: ④

  方法二: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⑤

  半径为r,则qvB= ⑥

  弧长:l=r ⑦

  线速度:v= ⑧

  解得: ⑨

  例3、如图,在某装置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Oxy所在的纸面向外。某时刻在x=l0、y=0处,一质子沿y轴的负方向进入磁场;同一时刻,在x=-l0、y=0处,一个 粒子进入磁场,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不考虑质子与 粒子的`相互作用。设质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

  (1)如果质子经过坐标原点O,它的速度为多大?

  (2)如果 粒子与质子经最短时间在坐标原点相遇, 粒子的速度应为何值?方向如何?

  解析:①质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其圆心在x= 处

  其半径r1= ⑴

  又r1= ⑵

  ⑶

  ②质子从x=l0处至达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为

  t= ⑷

  又TH= ⑸

  ⑹

  粒子的周期为 ⑺

  ⑻

  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

  由几何关系得: ⑼

  又 ⑽

  解得:

  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

  【达标训练】

  1.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带电的宇宙射线向地球射来,地球磁场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些宇宙射线中大多数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它们不能到达地面,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假设有一个带正电的宇宙射线粒子正垂直于地面向赤道射来,(如图,地球由西向东转,虚线表示地球自转轴,上方为地理北极),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它将(A)

  A.向东偏转

  B.向南偏转

  C.向西偏转

  D.向北偏转

  2. 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3.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质量和电量均相同的正、负离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均与边界成 角。若不计重力,关于正、负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同

  B.重新回到边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不相同

  D.运动的时间相同

  4. 如图,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x0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不计重力的影响。由这些条件可知(D)

  A.不能确定粒子通过y轴时的位置

  B.不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D.以上三个判断都不对

  5. 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受到的冲量大小为mv,不计重力,则这段时间可能为(CD)

  A.2 m/(qB)

  B. m/(qB)

  C. m/(3qB)

  D.7 m/(3qB)

  6. 质子( )和 粒子( )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的电势差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则这两粒子的动能之比Ek1:Ek2=,轨道半径之比r1:r2=,周期之比T1:T2=。

  1:21: ;1:2

  7.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1.0×107m/s与x轴成30°的方向从原点出发,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磁感应强度B=1T,那么圆运动的半径为m,经过时间s,第一次经过x轴。(电子质量m=9.1×10-31kg)5.69×10-5,5.95×10-12

  8. 在图所示的各图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带电粒子的速率均为v、带电量均为q。试求出图中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

  F=qvBF= qvB0F=qvB

  9.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透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入射方向夹角30°,则电子的质量是。

  2qBd/v

力的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各小组选择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

  实验1.如图8-32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8-33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如图8-34所示,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

  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

  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即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它们的`大小。方向__________,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⑴____________;

  ⑵——————;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读一读奇思妙想”,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活动]放飞吹气的气球。

  1、尝试解释游泳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排球运动员用力扣球时,常常感到手部疼痛,这是为什么?手受到的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为什么?)

  3、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例2:从船头向岸上跨一步,可能会掉入水中,这与在陆地上跨一步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达标检测】

  1.静止在河中的船,当船工用桨划水时,船就向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对桨的作用力B.桨对水的作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作用力

  2.有一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属于相互作用的力是()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B.物体受到的重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D.以上都不对

  3.当人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人对桶的把柄施加一个拉力,把柄对人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

力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颜色、形状的特征寻找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学习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粘贴有大小相同红绿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2、粘贴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3、每人学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卡片上有什么?

  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红圆片—绿圆片—红圆片—绿圆片┉┉方形—圆形—方形—圆形┉┉

  二、制作彩带

  1、提出制作的要求

  2、分组活动:

  ①一组幼儿做红绿圆形间隔排序的彩带,另一组幼儿做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彩带。②两组幼儿交换进行③指导个别幼儿学会间隔排序粘贴图形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3个物体的间隔排序。三、展示幼儿作品1、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操作材料应不一样,教师的范例可换成其它颜色或形状,只做图示这样幼儿就有推理能力的发散。2、幼儿能观察出以排好的排序规律,但不了解实质,对3个物体间隔排序较困难。可用其它内容的范例作暗示。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我发现,我奇怪实施日期04.4.1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艺术活动:染花布调整

  活动目标:1、尝试印染画,体验印染的乐趣。2、学习用宣纸蘸色进行印染的技能。3、感受色彩的美,发现颜色相互混合后会产生变化。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2、宣纸若干,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印染,发现宣纸吸水的奥秘;1、介绍宣纸:a、看,这是什么?b、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纸有什么不一样?2、了解操作方法。3、自由探索4、表达自己的发现:a、你是怎么玩的?b、你发现了什么?二、印花布1、教师示范印染宣纸2、提出操作要求。3、幼儿印染。a、幼儿印染,教师指导。b、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染。c、教师随机根据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互相混合后会产生变化。三、展示作品打开宣纸也是一个较难的步骤,也应有相应的要求。第二大点中的“c”点由于操作中不明显,故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放到其它的玩色活动中较好。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虫虫乐园实施日期04.6、2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调整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书了解图中人物表情变化,感受、理解图片内容。2、学会用完整话描述图书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时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蚂蚁飞上天》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图片引起幼儿兴趣:1、图片上有谁?2、小蚂蚁有什么本领?3、你听过蚂蚁飞上天吗?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呢,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二、幼儿自由翻阅图书:1、要求幼儿用正确方法翻阅图书。2、初步了解图书内容。三、阅读讨论:1、小蚂蚁抬头看什么?2、它心理怎么想?3、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6、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该做些什么?7、小蚂蚁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四、讨论主题:1、提问: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蝴蝶,把蒲公英给了蝴蝶,使蝴蝶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3、如果你看到同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清洁宝宝实施日期5、2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健康活动:难受的大拇指调整

  活动目标:1、知道吮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2、能克服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了解手的用处,并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活动准备:制作痛苦和高兴表情的、相同服饰的大拇指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出示痛苦表情的指偶,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以纸偶口吻自述:我叫大拇指,本来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现在我病了,病得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我,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2、谈话:大拇指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做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帮助大拇指?二、师幼讨论:1、手指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吸吮大拇指?2、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吸吮手指时你怎么办?三、出示高兴表情的手指。1、猜一猜,现在大拇指为什么笑了?2、讲师大拇指现在的待遇和感受。(小朋友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帮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四、互相看看小手,说说自己的手指是否漂亮、干净。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8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仿编儿歌《圆、圆、圆》调整

  活动目标: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仿编出新的儿歌。2、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看看更多的圆形物体。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3、常见圆形物体图标若干,《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一、朗诵儿歌,激发兴趣1、出示《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看,图上有什么?2、你能把它变成一首儿歌吗?3、请个别幼儿朗诵儿歌《圆、圆、圆》。4、集体朗诵。二、仿编儿歌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2、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图标,覆盖原有儿歌图标(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3、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三、朗诵仿编儿歌1、展示仿编的图标,请幼儿朗诵。2、集体朗诵创编的儿歌。3、反复创编四、延伸幼儿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继续仿编儿歌,请家长记录后,带回园与同伴交流。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1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方脸盘和圆脸蛋调整

  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物体感兴趣。2、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3、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是**形状的。

  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各一张。2、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图片,引导幼儿欣赏人物,并为人物取名。二、引发思考:1、方脸公公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2、圆脸婆婆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3、有一天,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进行了找圆形和方形物体比赛,到底谁赢呢?让我们来听故事吧!三、完整讲述故事: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遍。提问: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找到了哪些东西?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桌子、录音机是什么形状的?果汁瓶、门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延伸:课后请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和方形的,哪些东西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分也分不开的。

力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

  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训练幼儿平衡能力,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的品德。

  活动准备:若干沙袋

  活动方法:幼儿每人一个沙袋放在头顶上,然后绕着某一地点保持平衡地行走。教师发布口令,要求幼儿双脚跳、单脚跳,倒退、加速等,以改变游戏者的行动方式和速度。如果头上的沙袋掉下来,那么该幼儿就必须定住不动。其他幼儿在保持自己沙袋不掉落的情况下,拾起沙袋并将其放回“被定人“的头顶,使其恢复自由。

  活动规则:小班幼儿保持平衡走,中、大班幼儿可在保持平衡的同时,穿插倒退、跳跃、加速等。

  开灯关灯

  ---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活动方法:幼儿在场地一端站好。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往场地另一端走,边走边说:“开开灯,关上灯,天黑了,要用灯。”接着,教师说:“关灯”幼儿马上停步并闭上眼睛。然后教师又说:“开灯”。这时,幼儿睁开眼睛向前走,这样反复进行,直走到场地另一端为止。

  规则:必须听教师的信号做闭眼停步或睁眼向前走。

  小转椅

  ----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活动方法:两个幼儿一组,相对站立。两人都伸出左臂(或右臂),手相握。游戏开始,两人边说:“小转椅,转呀转,说转它就转,说停它就停”边顺一个方向转圈走动。说完最后一句,两人要马上站稳并用另一只手相互击掌。

  规则:念完儿歌要马上站稳,用另外一只手互相击掌。

  提示:此游戏可两两三三分散玩。

  游戏熟悉后要求闭眼睛,击掌时可以睁开眼睛。

  迷迷转

  ----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活动方法:幼儿两臂侧平举,在原地旋转,边转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快快站。”当念到“站”字使,幼儿马上停止旋转。

  提示:每回最多转3圈,以防止幼儿头晕跌倒。

  风 车

  ----平衡能力

  活动目标: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活动方法:全体幼儿当风车,听教师发出的信号转动。如说“小风车”,就原地转;“大风车”,张开双臂转;“风大了”就转得快;“风小了”,则转得慢;“风停了”,可蹲下休息……

  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谁做错了,就暂时站出队伍,游戏结束,站出队伍少者为胜。

  提示:与发出信号转得不一致的.幼儿要暂时停止游戏。教师注意掌握幼儿转的圈数,每次2——3圈即可。

力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跟读儿歌,能与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2、知道上幼儿园是很快乐的,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

  3、幼儿能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课时:

  一、活动准备:

  1、幼儿园的背景图课件

  2、儿歌中的动物图片

  3、字卡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谈话

  1、小朋友们喜欢幼儿园吗?

  2、表扬班上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引出儿歌中的小动物。

  (二)、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儿歌,幼儿欣赏。

  1、看看有谁来上幼儿园了?

  2、它们来幼儿园的时候怎么样?

  3、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脸上怎么样呢?

  (三)、看字卡和图标,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1、看字卡、图标学念儿歌。

  2、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总结:幼儿园真好,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很开心。

  (五)、识字游戏

  三、活动建议: 动物课件要做得形象、美观。

  四、活动评价:

  1、让幼儿有喜爱上幼儿园的.情绪。

  2、让幼儿会独立地念儿歌。

  第二课时:

  一、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幼儿用书、故事字卡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操作幼儿用书,感受、复述故事 ,幼儿练习翻书、定位

  (二)提问:

  1、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孩子能以小象的口吻自我介绍“我是一只??这是我的好朋友??”)

  2、请你摸一摸。(让孩子逐一摸图中的小狗、小猫、小兔、小鸟)

  3、用“我是??”句式,以小动物的口吻自我介绍。

  4、瞧!这些玩具朋友变成小页码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在后面找到他们吗?

  (让孩子找一找小狗、小猫、小兔、小鸟所在的页) 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边复述

  (三)提问:

  1、翻书:谁来上幼儿园了?他们怎么来幼儿园的?

  2、小鸡在幼儿园里做什么?

  3、小朋友在幼儿园做什么?他们开心吗?

  4、你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

  (四)、识字游戏,复习巩固关键字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倾听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附儿歌:

   大家来上幼儿园

  小猫来上幼儿园, 看见老师笑眯眯。 小狗来上幼儿园, 排队走路一二一。小鸡来上幼儿园,

  我也来上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朋友多呀真开心,真开心!

力的教案 篇7

  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仪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钩码(一盒)、平行四边形演示器

  教师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选定的分力夹角和分力大小,调整位置和选配钩码个数;把汇力环上部连接的测力计由引力器拉引来调节角度,并还要调节拉引力距离,使汇力环悬空,目测与坐标盘同心;改变分力夹角,重做上边实验。

  实验结论:此时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夹角趋于180度时合力趋近零。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教师操作:用平行四边形演示器O点孔套在坐标盘中心杆上,调整平行四边形重合实验所形成四边形,用紧固螺帽压紧,学生可直观的在演示器上看出矢量作图。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实验)

  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平板测力计2只、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图钉3-5个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学生操作:

  (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

  (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记下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记下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

  (3)比较F?与F的大小与方向。

  (4)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两次。

  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到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

  (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

  误差分析:

  (1)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个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

  3、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实验仪器:力矩盘(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钩码(J2106M)、杠杆(J2119型)、测力计(J2104型)、三角板、直别针若干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力矩的概念。

  教师操作:

  (1)将力矩盘和一横杆安装在支架上,使盘可绕水平轴自由灵活地转动,调节盘面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在盘面上贴一张白纸。

  (2)取四根直别针,将四根细线固定在盘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选定,但相互间距离不可取得太小。

  (3)在三根细绳的末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第四根细绳挂上测力计,测力计的另一端挂在横杆上,使它对盘的拉力斜向上方。持力矩盘静止后,在白纸上标出各悬线的悬点(即直别针的位置)和悬线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盘上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标出力矩盘轴心的位置。

  (4)取下白纸,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长度,将各力的大小F与对应的力臂值记在下面表格内(填写时应注明力矩M的正、负号,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为负,反时针方向的力矩为正)。

  (5)改变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重复以上的实验。

  注意事项:

  (1)实验时不应使力矩盘向后仰,否则悬线要与盘的下边沿发生摩擦,增大实验误差。为使力矩盘能灵活转动,必要时可在轴上加少许润滑油。

  (2)测力计的拉力不能向下,否则将会由于测力计本身所受的重力而产生误差。测力计如果处于水平,弹簧和秤壳之间的摩擦也会影响结果。

  (3)有的力矩盘上画有一组同心圆,须注意只有受力方向与悬点所在的圆周相切时,圆半径才等于力臂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力臂只能通过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来测量。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三角板、小铁环(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即可)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认识。

  教师操作:

  (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板上。三条细线将三个测力计的挂钩系在小铁环上。

  (2)将小铁环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个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另外两个测力计。平衡后,读出测力计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纸上按一定的标度,用有向线段画出三个力F1、F2、F3。把这三个有向线段廷长,其延长线交于一点,说明这三个力是共点力。

  (3)去掉测力计和小铁环。沿力的作用线方向移动三个有向线段,使其始端交于一点O,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较F12和F3,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它们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如果有更多的测力计,可以用细线将几个测力计与小铁环相连,照步骤2、3那样,画出这些作用在小铁环上的力F1、F2、F3、F4……,它们仍是共点力,其合力仍为零,从而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也是合力等于零。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说的共点力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实验时应使各个力都与木板平行,且与木板的距离相等。

  (2)实验中方木板应处于水平位置,避免重力的影响,否则实验的误差会增大。

力的教案 篇8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

  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力的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什么?

  3.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二、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可见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那么除了力的大小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效果呢?

  三、力的三要素

  1.如前所述,力的大小影响力的效果。

  2.力的方向

  教师: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我们向上提一个木箱,必须向上用力才能将木箱提起来。如果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它,只能使它沿水平方向开始运动。我们观看足球比赛,运动员射门时把球踢偏了,原因是踢球时用力的方向没能控制好。打排球时把球扣出界外也是用力的方向不妥。

  可见,力的方向也影响力的效果。

  3.力的作用点

  教师:大家注意看所有的门窗的把手都安装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这样开关门窗比较方便。如果将门窗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近的地方,开关门窗就很费力。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教师: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所谓力的三要素,意思是只有力的三个要素都不变,力的作用效果才不变。两个力,它们的三个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的效果才完全相同。

  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例如,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的中点,向上用足够大的力就可以把尺子平稳地拿起来。如果用同样大的力,力的作用点在尺的一端,尽管力的方向向上,只能把尺的一端提高,尺子是倾斜的。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充分地反映了力的特征,我们认识一个力,只有认识了力的三个要素才算认识得清楚、全面了。

  四、力的图示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分析才能认识力的存在。

  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我们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也就是把力这个抽象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点的画法

  教师:要画出力,就是画出力的三要素、首先要画出力的`作用点。一般来说,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

  (教师示范)

  2.力的大小的画法

  教师:用一个线段的长度配合标度表示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200牛顿,可选择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00牛顿,那么200牛顿的力应用2厘米的线段表示。

  (教师示范)

  3.力的方向的画法

  教师:在线段的末端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教师示范)

  五、学生练习

  木箱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小是1000牛顿。

  (学生画,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六、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可以直观、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但是也可以对力的图示加以简化,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不必严格准确地画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用1000牛顿水平推力推木箱,只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标出1000牛顿即可。这种简化的图叫力的示意图。

  (教师示范)

  七、作业

  1.完成节后练习。

  2.章后习题3。

  (三)说明

  关于力的图示,从事初中教学的老师们争论颇多,诸如作用点的位置,推力和拉力的画法是否相同等。学生练习时,也常纠缠不清。

  初中学习的力学部分一般是刚体或质点,除了重力之外,其他各力的作用点只要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要求学生只画受力物,不画施力物,受力物只用一个简单的符号表示,免得让学生陷入受力物画不好这种苦恼之中。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本是个滑移矢量,所以推力和拉力采用相同的画法即可。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和掌握力的图示的画法。

力的教案 篇10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铝的)分别放在2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2名学生分别做这2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为什么?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