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加与减》教案

《加与减》教案

时间:2022-08-06 08:02:06 教案 我要投稿

《加与减》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与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与减》教案

《加与减》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1例9、82页例10、做一做及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和旧知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效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3600、650、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并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师:五一期间,商场搞促销活动。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xx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xx=

  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670-60

  4000+200、4000+20xx

  1800+20xx、1800+200

  700-500、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习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图电视图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1000+20xx=3000

  20xx-1000=1000

《加与减》教案2

  练习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乘除,并且掌握小数除法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会运用学过的简便算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八第5题)

  1.6÷0.46÷0.55÷0.25

  0.45×20.25×87-6.28

  1.2÷0.30.76÷419×0.8

  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出结果后,集体订正。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1.8810÷5÷0.64÷2.5

  ⑴让学生观察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

  ⑵说一说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计算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八第6题。

  重点指导:

  7.2÷1.6+0.8(16.8+1.47)÷0.719.8÷3.3

  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后,说一说可以怎样简算?

  ⑵归纳板书,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板书:

  7.2÷1.6+0.8(16.8+1.47)÷0.7

  =7.2÷0.4÷4+0.8=16.8÷0.7+1.47÷0.7

  或者=7.2÷0.8÷2+0.8

  或者=7.2÷8÷0.2+0.8

  19.8÷3.3=19.8÷3÷1.11或者=19.8÷0.3÷11

  三、攻破难题

  1.练习八第10题:下面哪个数最接近85.8÷4.21的`准确值?

  20xx.320.420.38

  85.8÷4.21≈20.38

  20.380

  4.21)85.80

  842

  1600

  1263

  3370

  3368

  20

  2.练习八第11题:小龙买了1千克糖果和3千克饼干,付了45.6元。小丽买了同样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付了21.6元,这种糖果和饼干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已知小丽买的糖果和饼干各1千克,共21.6元,而小龙也买了1千克糖果、3千克饼干,共45.6元,那么(45.6-21.6)元的差价就是2千克饼干的价格,即1千克饼干的单价为:(45.6-21.6)÷(3-1)=12(元),1千克糖果的单价为:21.6-12=9.6(元)

  3.练习八第12题:我们知道:(+)×0.3=4.2,

  而且÷0.4=12。

  算一算:=?=?

  分析与解:因为÷0.4=12,所以=4.8

  =4.2÷0.3-4.8=9.2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八第7题。

  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八第8题。

  生独立审题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计算。

  3.练习八第9题。

  3.和复习

《加与减》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规律进行灵活、准确的计算。

  教学策略:

  1、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2、例6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算顺序。

  3、适当增加带分数乘法和分数连乘的计算式题。掌握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黑板的宽是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知道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并明确:三个分数相乘,如果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要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算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学中仍然注意复习运算顺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简算。

《加与减》教案4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加与减》教案5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加与减》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加与减》教案7

  一、目的:

  1、巩固看数拨珠

  2、学习9以内直加直减,并逐步过渡到心算。

  3、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准备:

  大算盘、小算盘、笔、大挂图、小白兔、大灰狼头饰、数字剥皮精灵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题目,音乐等,数字展示板。

  三、过程:

  1、邀请小朋友去数字王国玩,小朋友坐火车来到数字王国门口,没人,进去一看,数字小精灵全都藏起来,小朋友去把小精灵找出来。

  2、数字小精灵介绍自己是什么数字和名字,“唔,你们这些数字小精灵长的可真可,你是什么数字呀?数字精灵介绍自己:我是数字1,我的名字叫多多。

  3、巩固看数拨珠。

  ①出示算盘,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听说在你们数字王国里有一件很历害的能计算的武器是什么呀?(算盘)对了,就是算盘(然后出示算盘,认识各部分名称:框、梁、档、上珠、下珠、定位珠)

  ②看数拨珠

  (1)“唔,我知道,在算盘里一个下珠表示1,上珠表示5,那如果是数字2,那怎样在算盘上表示。(教师出示2的数字展示板,通过问答引导幼儿读出2的:2象什么?2象小鸭水上漂,靠梁下珠有几个:靠梁下珠有二个,并请幼儿在算盘上拨出.随机练习3、5、7等数)

  (2):摸数拨珠,教师出示魔术箱,请幼儿出来摸出来一个数,说出后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4、学习9以内的直加直减

  ①小朋友非常的棒,那怎样在算盘上进行计算呢?怎么样加,怎么样减呢?(引导幼儿说出加时把算珠轻轻的推上去,减时拨下来)然后教师总结出靠梁为加,离梁为减。

  ②教师出示一道题:3-25=?齐读题后,教师讲解示范。并请幼儿出来示范。

  ③再出示几道题,请几名幼儿出来示范。

  ④请幼儿回坐座,教师出题,幼儿计算。(同时复习必胜坐姿,酷酷握笔,旋风清盘)

  5、引导幼儿进行心算。(3-5题,注意培养幼儿积极的氛围和自信心)

  6、“拯救小白兔”巩固9以内的直加直减,可心算,可算盘。

  ①由小白兔的求救声,引出小白兔被可恶的'海盗抓住了,(出示挂图)我们要战胜大海盗把小白兔救出来,然后教师讲解方法。

  ②幼儿玩,每算一道题,就把自己的名字往大海盗身上一级,一直到大海盗的头顶上,幼儿全上去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大力踩大海盗的头,把小白兔救出来。

  7、“小白兔和大灰狼”幼儿带着小白兔一起来玩。

  8、带小白兔转移场地玩,活动结束!

《加与减》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类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翻书试着计算4-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加与减》教案9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进位加和退位减。

  单元教学难点

  退位时借来的1怎么用。

  单元教学课时

  15课时

  第一节图书馆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页。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书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满十进一

  学习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双休日的时候,老师到图书馆去了一趟,发现图书馆新进了一些书籍,觉得不错。(出示实物书)图书馆里新增加的书有《汪汪乐园》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9本,《咪咪学校》8本。(计算机出示)

  2、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二、算法探究

  1、下面我们先来看“《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你能计算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

  2、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交流,记录员进行记录。需要的可以使用学具。

  3、全班交流反馈。

  ⑴用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

  ⑵28+2=30,30+2=32;

  ⑶8+4=12,20+12=32;

  ⑷竖式计算。

  算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竖式计算。

  58+75+495+3223+7

  ⑴个位不满十不要进一。

  ⑵在学生中找出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口算。38+646+58+2788+6

  说说是怎么算的。

  5、。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同桌互相交流,并列式计算。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3、比一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9+825+79+26

  9+1827+512+7

  9+285+273+49

  4、第4题。

  5、第5题。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再汇报。

  四、布置作业。

《加与减》教案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并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计算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练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好小数加、减法的法则扪混合运算。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基本运算练习

  1. 口算:

  (1)做练习四第6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时间4分钟。

  (2)口算下列各题。

  3.6+4.4 5.27+0.73 O.44+0.56 2.91+O.09

  3.56-1.56 4.3-2.3 13.4-3.4 8.63-3.63

  提问:上面加、减的得数都有什么特点?

  2、计算下面各题。

  45-0.35+6.93 7.4+(5.96-3.86)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运算的?

  小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三、简便算法练习

  1.做练习四第7题。

  (1)让学牛做后两道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说一说发现什么规律吗?

  小结:小数连减时和整数相同,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时,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数,那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2)口答。

  下面哪道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4-4.6l-2.86 9.2-1.86-3.14

  (3)让学生做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右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哪一题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为什么一样?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或和时,如果能在计算时把两个数凑成整数,可以先算出得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或相减。

  (4)口答。

  下面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为什么?

  13.25-(1.25-0.7) 4.64-(O.95-O.38)

  73.4-(3.4+2.13) 4.64-(0.64-O.28)

  结合其中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减去括号里的第—个数后,接着怎样算。并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四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口里的`数。

  提问:这几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和规律,

  说明:应用第8题里这样的运算定律和规律,可以使—些小数计算简便。

  3.做练习四第9题前四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小数加、减计算里,如果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也就是通过计算可以先使两个数凑成整数的,就要尽量用简便方法来算。

  四、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四第1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

  原来的这个小数是几位小数?

  原来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请大家算一算,正确的得数应当是多少?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9题后两题,第10题。

《加与减》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

  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

  电脑演示:

  [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借助苗圃有许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电脑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电脑演示:

  1.

  2.口算。

  3+2= 4+5= 6-4=

  30+20=40+50=60-40=

  3.

  注意:若有学生把右图的算式列为4+3=7,教师应让学生讲清道理。

  电脑演示: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多许多的鱼!不过,你们可要牢牢的记住,只有得数等于4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

  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谁能帮花花算出鱼身上的得数,谁就能钓出这条鱼。

  电脑演示:

  70+20 20+3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的话,得数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的得数是40?(学生活动。)

  评价体验

  你学到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刘老师在执教本节课时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加与减》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加与减》教案1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加与减》教案14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1、口算教材有四个编写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39页与第41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学生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算法,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所以,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2)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教材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用题组的形式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同样,在减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作出类似的教学安排。为此,教材在两道例题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由于学生的算法多样,所以这里的比较应是同一种计算思路和具体方法的比较,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进行的比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较。仅以上面的思路一为例:

  相同点——两道题都分别算几十加几十与几加几,再把两个结果合起来。

  不同点——由于前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不满10,后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超过10,所以前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几,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十几,两道例题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题都预设了可进行比较的空间。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57-32与57-39都是57减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

  (3)带出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

  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如6+8=14,60+80=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迁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500+900=,会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

  第42页第4题用类似的方法带出了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法口算。教学以后如果把几百加几百和一千几百减几百进行综合练习,如500+700、1200-500、1200-700,学生的计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维能更加灵活,而且又一次感受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4)加强估计。

  结合口算教学,教材从两方面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一是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从而学会估算的方法。如第40页第5题与第42页第5题。学生只要掌握了口算方法,又能正确地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完成这些估算不会有困难。二是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估计,如第40页第6题。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三条路,很明显中间那条路最近,渗透了两点之间直线路程最短。比较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内涵就更丰富了。小明从猴山到蛇馆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经过老虎馆,即44+42;另一条是经过熊猫馆,即35+54,这两条路都要走八十多米。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也有两条路可以走,分别是44+52和35+38,后一条路只要走七十多米。显然小红走的路比小明近。第42页第6题通过估计可以发现足球价钱最贵。

  2、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材有两个编写特点

  (1)利用线段图启示算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43页例题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常见解法有两种。教材不是把两种解法展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教材引领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线段图。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已经画了一条线段表示裤子价钱为28元,并用挑战性问题“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激发学生继续画线段图的兴趣。多数学生能够从“倍”的意义出发,画出与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同样长的三段来表示上衣的价钱。预计学生会有两种画法。

  这种线段图清楚地表达出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解题方法,教材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线段图是形象地显示数量关系的方式,学生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也允许是多样的。教材在这里倡导策略的多样性,不是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想想做做”第1题用图表达了红线条的长度是蓝线条的4倍,帮助学生巩固对线段图的理解。

  (2)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识结构。

  教材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变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例题中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从例题到“想想做做”的变化线索是:“几倍”求和的实际问题“几倍”求相差的实际问题“相差”求和的实际问题。

  ①“试一试”是例题的延续,从求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到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是问题变式。问题虽然不同,但求总和与求相差数在思路与方法上有相近的地方。

  ②“想想做做”第2、3题是从“几倍”求和到“相差”求和的过渡。第2题用线段图呈现“相差”求和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从图中得到解法的启示。第3题用表格呈现的连续两问,学生从中体会在求“合计”之前必须先算第二次跳的下数。

  ③“想想做做”第6~9题解决“相差”求和的实际问题以及本单元教学的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从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到先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虽然条件变了,解题思路仍然是一致的。

  这部分教材以例题的思想方法为基础,在“变”中有“不变”,在“不变”中有“变”,既突出了解题思路主线,又培养学生灵活面对具体情况的能力。

  3、练习五的编写特点

  (1)整理口算思路,重视口算练习。

  第1题把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比一比,其中三组题分别是不进位与进位、不退位与退位、加法与减法的比较。在这些比较中,既有知识内容,也有思考方法,还有学习习惯。第2题给教学提供了大量训练内容,创造高效率的训练方法,以激起学生的练习兴趣。第4题是加、减口算综合练习,把例题和“想想做做”中教学的口算结合起来,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口算状况的一次机会。在教学这道题时,要注意学生是不是都能算对,速度方面的要求不要过高。

  (2)加强估算。

  第3题中的上下两道为一组,同组两题中的数是精心设计的。在一组加法题中有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有一道题不进位,另一道题进位。在一组减法题中或是减数相同、或是被减数相同,也有不退位与退位的比较。题目要求估计哪些题的得数比50小,哪些题的得数比50大,需要在估算的同时把得数分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第10题结合估计渗透一些运算规律,教学时不仅要学生选用适宜的关系符号,还应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思考和交流,学生能初步体会各题里隐含的运算规律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估计一下”不是估算出结果,而是对式子的整体感知。如70-32○70-23,两个式子的被减数都是70,减数32比23大,所以70-32的差比70-23的差小。

  (3)开放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5题和第12题给学生的条件信息较多,但没有提出具体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这些题把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第5题以提出一步计算问题为宜,并口算出结果。第12题要鼓励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

  第13题是答案开放的题,在回答第一问时只要看哪两种体育用品的价钱和小于100,可以通过口算或估算作出判断。这题的答案很多,教学时不必求全,但要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策略、方法以及答案的多样。

《加与减》教案15

  1. 在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在说、摆、放的活动中,理解进位的道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地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小棒20根,水果图片等。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1= 10+2= 10+3= 10+4= 10+5=

  10+6=10+7=10+8=10+9=

  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1. 创设情境。

  (1)师:今天智慧老爷爷家可热闹了,什么事儿呢?原来今天是智慧老爷爷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来为智慧老爷爷庆祝生日。瞧,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给智慧老爷爷送来了牛奶。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列出算式9+5。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只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该怎样计算呢?先说给同桌听一听,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1、2、3、…、12、13、14依次数。

  ②从9数到14。

  ③9和5合起来是14。

  ④14可以分成9和5。

  ⑤先捡一瓶放进箱子里,再想10+4=14。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5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瓶,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瓶,再来想10加几,这样比较简单。(演示“凑十”的过程)为什么要拿1瓶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5分解成1和4,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4=14。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

  2. 探究算法。

  (1)笑笑送完牛奶回到家,妈妈给她买来了9个苹果和4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应该怎样列式?(生:9+4)

  (2)师:怎样计算9+4呢?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学生汇报“9+4”的计算方法。

  3. 试一试:7+9=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就可能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要允许差异的存在。

  看黑板,齐读算式。

  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加与减》教案】相关文章:

《加与减》教学反思04-24

加与减教学反思12-26

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2-14

数学加与减教学反思10-26

数学加与减的教学反思02-2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07-21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1-27

加与减教学反思15篇02-18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