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2、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3、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脉络清晰,易于熟读成诵,应把朗读作为本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领悟文章的意义,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或简要的讲解。
3、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紧张,引人入胜,可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生动的情节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议论。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一读,重读音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加线的字的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读,重翻译
1、注意加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 弛担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翻译下列语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积累虚词的用法:
虚词意义以及用法举例:虚词意义及用法举例其 之 以 而
4、翻译课文。
5、依照原文复述故事。
三、三读,重理解
1、名结构: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可以分为四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现狼的语句。
② 找出文章表现屠夫的语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
四、四读,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你根据文章的故事,试补充屠夫和狼的语言、心理描写使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
根据你的想象,编写白话故事《狼》。
五、五读,重创造
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
由全班同学推荐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狼》。
六、六读,重启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现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2、对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启示?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像……一样……”造句。
过程方法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鼎山湖泉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因而习称鼎湖山。那儿的景色可美啦!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荣睿碑亭、观雪亭等建筑,水帘洞、葫芦潭、飞水潭等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水声吧!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质疑,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自己最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并说说本课的生字在读或写时应注意些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当场予以解决,对于重点问题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3)你最喜欢课文哪一个部分,为什么?读给大家听一听。
4、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2):写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3-5):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及听泉的感受。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第一、二段,初步了解鼎湖山泉水的特点,背诵第二段。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点拨新授,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朗读这一段。
精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第二自然段分层(讨论交流:泉声响、泉水多、泉声美)
2、指名读第一层,说说读了这一层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板书:泉声响)齐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二层,想一想“不绝于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泉水怎样?(板书:泉水多)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出示句子: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互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读这两句话,体味我们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与泉水嬉戏的情趣。
4、请同学们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美在哪儿?
三、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四、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像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默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段。
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请大家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庆云寺。
请同学简介庆云寺。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述:入夜,山中万籁俱寂,这时作者听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作者听到了什么?请你读一读。
出示课文“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2、作者是如何辨识泉声的呢?引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这样的声音吗?请你们用心去听,细细地朗读、体会,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最用心,你们听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1)“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什么?你听过小提琴的声音吗?举例说说,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2)“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女生齐读。
(3)“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声音?指名读,男生齐读。(4)“飞瀑跌入深潭的声音”像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指名读,齐读。
(5)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样地声音?
4、尝试背诵。
(1)老师去掉了几个词,你还会读吗?
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2)再去掉几个词,你还能读吗?
出示“那像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声音;……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
1、实施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2、各小组汇报本组成员完成题检测题的情况,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一般技能: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养成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八、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过渡:
探险队员遇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自由读2、3、4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问题,或是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什么是一筹莫展?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遇到的`绝境。
4、指名读2、3、4段。
二、理解重点段
1、默读5、6、7段,你体会到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取火的过程。
3、边读边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出什么?
4、小小的火苗燃起来了,它代表着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此时的心情。
三、学写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四、小结:谈本课收获。
作业设计:写写读后感
板书:
南极天气变化无常
用冰取火一筹莫展陷入绝境意志顽强
探险队员做成冰透镜用冰取火聪明
欢呼、跳跃
教学后记:
《用冰取火》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本文所讲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我努力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收集关于南极的视频让孩子看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火有什么作用,然后让生看一些有关南极的图片资料,说说你看完这些图片的感觉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南极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最需要什么。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体会诗中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发挥想象与联想,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有谁能讲出这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呢?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两岸,难以团圆,历代文人墨客都对此发出了太多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的诗中,我们将读到关于这段传说的别样故事。
二、 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9),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戏剧《屈原》、《棠棣之花》。
2、时代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星空》里。
四、研读《静夜》
1、听录音朗读
2、生自读课文,读出感情
3、思考:
师: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联想?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生: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联想: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突出夜晚的“静”。
师:第一节中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师: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几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淡淡的'忧伤。
师:在这样的一个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生: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
师: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生: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心。
师: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生: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第二节的想象是对写景的提升和点睛。若没有写景,想象就显得突兀;若没有了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师:讨论:此诗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生:这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和联想。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的。
五、全文小结
天上的街市: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静夜: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六、拓展训练
想象和联想训练
1、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牵牛花开放了,
笼中的小鹦鹉,
月光照在地上,
2、仿照示例,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示例: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1)雪花——茶 (2)钢笔——月亮
(3)夏夜——钢铁 (4)沙滩——车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同学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小朋友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同学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考虑: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 自主读2~3段,考虑:达尔文对什么发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 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 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考虑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考虑—自信自身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一起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 小组交流自身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绩。
3、谈谈自身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并能上台表演。
3、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阿凡提结清帐目的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阿凡提的故事
2.准备表演的道具。(裤腰带、钱袋、头饰)
3.录音机
4.做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你们喜欢哪些卡通人物呢?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看大家了,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2.播放动画片片头
3.那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阿凡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出示:31饭钱)
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理解饭钱的含义
1.释题:什么叫饭钱?
师:对了,吃了饭就要付饭钱。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分小节朗读课文。
2.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板书:巴依、穷人)
三.紧扣“饭钱”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吃了饭菜的香味需要付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呢?小朋友们有没有遇到过?在这里巴依不仅要穷人付钱而且如果不付钱,还要————你觉得巴依是个怎样的人?板:()的巴依
●蛮不讲理/贪婪/爱财如命/欺诈穷人……
面对欺诈穷人的巴依,穷人是如何的呢?读读文中描写穷人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板:()的穷人
●无奈/可怜/孤立无助/束手无策/
法官卡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名读第五节。
(1)卡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的卡子)
●巴结富人欺压穷人
(2)“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迫:急迫急迫得不能在等待。(语素分析法查字典)
◎谁能来读一读迫不及待的语气。指名——竞赛——齐读
那卡子对穷人和富人态度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用着重号点出不同的态度)
可见卡子是站在富人这一边的,他与富人狼狈为奸。在对于吃饭菜香味的问题上,卡子和巴依都认为是要付钱的。
四.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1.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办法?自读课文6——9小节找找答案
●听钱的声音(重点朗读,请学生划出动词,上台表演)
2.小组内讨论:这种方法妙不妙,巧妙在哪里?
●穷人不损失一分钱,就能把帐结清了
●按照巴依和卡子的说法,吃了饭菜的香味要付钱,那么听了钱袋的声音也要付钱。
○这就是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来对付穷人。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的阿凡提)
●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在组长的带领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小组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说一说,他们是否读出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气。(两组左右)
●恳求:诚恳地请求—————求,肯不肯帮忙
爽快:————你说吧
无奈———哎(拖长音)、站了一站
大摇大摆(作动作)
小结:读好人物的语气,不仅要读好提示语,更重要的是读好那些表达提示语的词语。
3.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我相信这回你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语气。自己再读课文。
4.齐读:念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动作边读。
六.小结
1、(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的巴依和…、、卡子,帮助了…、、的穷人
2.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楚,安排也比较合理,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续编故事没有上,比较遗憾,可见,上课时教学环节抓得还是不够紧凑,耽误了时间。
2、朗读比较欠缺,读得不够多,尤其是分散地读,比较少,以后还应该增加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多读,精读。
3、字词的教学也要重视,因为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能理解,能听懂,会灵活运用,所以,上课时,千万不能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教学。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褐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通过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课文。
3、能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内涵
教学准备:
录音、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读题。
2、师:《春天的雨点》是一个发生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故事,请大家听一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3、播放课文录音。 (示课件)
二、交代本堂课目标:(示课件)
1、学习生字、词语;
2、按“发现—补课—护送”的思路把课文分为3段;
3、用做读书记号的方法找出并读懂课文中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
4、完成部分作业。
三、教学生字、词语,分段
1、 生字、词语。(示课件)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讨论分段。
四、学习课文中写课文中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
1、 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上课时有没有跟达丽玛类似的情况?当达丽玛走神以后,老师是怎样对待她的?你认为乌汉娜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板书:关心爱护学生)下面我们分组学习先把课文读一遍,找出最能反映出乌汉娜老师关心学生的句子用“~~~~”划出,告诉组内的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重点句。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分学习小组朗读、讨论、分析重点词句。
五、汇报交流(抓住重点句进行探讨学习)
1、组内推选一个同学朗读重点句,选一位同学做说明理由,另两位同学进行补充。(示课件)
例: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的眼睛走了神。
①、找句子(我找的句子在77页第2自然段第1行)
②、读句子
③、想句子。说一说怎样理解“走神”“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呢?
④、证明,说理由。从“发现”一词可以看出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指导朗读。
2、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分析、朗读重点句子。
六、总结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1、2、3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乌汉娜 →关心爱护 → 达丽玛
发现 → 补课 → 护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说说乌汉娜是个怎样的老师?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二、感悟达丽玛的品质
1、朗读全文。
2、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错就改)
3、用“~~~”划出最能看出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句子进行研究、感悟、交流。
例:①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去,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
a. 从什么地方看出达丽玛知错了?
b. 达丽玛低着头走进办公室,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c. 指导朗读。
②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a. “发誓”什么意思?
b. 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
c. 你从达丽玛的誓言中感悟到什么?
d. 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发过什么誓?
e. 指导朗读。
③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声!
a. 句式改变,给句子个说法。
b. 达丽玛只看见,没有看见。
c. 从这句中感悟到什么?
d. 指导朗读。
三、领悟题意
1、课题中“春天的雨点”在课文的结尾出现了几次?
2、怎样来理解“春天的雨点”?
3、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会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感受老师的爱犹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孩子的心里,使新一代茁壮成长)
四、指导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
1、熟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4、5、6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心声》语文教案06-22
语文教案:理想07-20
语文教案:《挑山工》07-20
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07-21
语文教案:渐08-03
语文教案:鹤群08-09
语文教学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