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
(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7、8、9、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4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6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重难点:
1.题目“”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疑点是对结尾句的理解。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7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
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
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8
教材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
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
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
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
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
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
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
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
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
1、从景到人,从看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
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
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组
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
(一)笑谈腿疾
(二)旋转板书
(三)喜放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 思念)
3、一只只自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四、提升感悟,放飞情感
1、漫长的30年,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啊!
3、续写
五、总结延伸,拓展积累
1、交流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从刘老师等强者身上感悟到什么?
3、读名言
4、总结
生活中虽然有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风趣
旋转板书 爱岗敬业 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组22课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品味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敬业爱生、追求理想的精神,研读课后习题2的三句话,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流程:
板块一、感受作者的情思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内心世界,跟着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题:《理想的风筝》)。
2.师: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 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每逢这时,作者便想起了刘老师,想起了他放上天空的风筝。从作者的内心深处发出了刘老师啊,您在哪 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的呼唤。
3.阅读提示: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2两节以及第6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体悟浮的表达效果。
②读一读第三自然段1、2两句,划下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初步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③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作者借景思人的深情。
4.阅读交流。
5.深情导读: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 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 头。每逢这时,具有(活力阳光)的刘老师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那么忠厚,那么慈祥)。我呼唤着:(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 念您! )
板块二、感悟老师的品格
一、师(过渡):刚才,我们在品读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而最让作者不能忘怀的是感动他一生的几件事。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作者讲述的故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
二、师: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为什么能让人怦然心动?
三、同桌相互交流
画面一:笑谈腿疾
(屏显):只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了一片笑声。
1.师:细致阅读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刘老师?
2.师:真不简单,你们读出了幽默的刘老师,读出了开朗的刘老师,读出了笑对人生、不怨命运的刘老师。(相机板书:乐观、幽默。)
3.师:刘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故事的?(笑)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讲述丢腿的故事吗?(指读)从笑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4.师:谁再读一遍这个故事,读出刘老师的乐观、幽默。
5.师:(引读)刘老师的故事感染了学生(读下去。)
6.入情朗读,咀嚼文字。
(屏显):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了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①因为________,所以教室腾起一片笑声;因为________,所以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_______,所以 (同学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②泛字用得太准确了,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这个词用得好,好在________。
7.师:这一细节描写得多么传神啊,谁能把这微妙的情感变化读出来吗?(指名读。)
8.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乐观、幽默),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画面二:上课板书
1.师(过渡):刘老师,您在你哪里?您课堂上特有的板书姿势,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2.(屏显):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3.阅读提示:
① 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 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让你怦然心动?
③ 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真了不起,你读出了敬业的刘老师,你读出了意志坚强的刘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红色的词语(撑地、离地、急速一转)。读到这些关键的词,你想到了什么?
6.师(引读):①刘老师讲着讲着,他要写板书了:(女生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再转向讲台);②刘老师深情地读着读着, 又要写板书了:(男生齐读);③就这样,每逢要写板书时:(男女生齐读);④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只靠着 (深情地分组读:)(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 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7. 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刘老师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呢?
8. 师:是啊,刘老师板书时转身的动作已经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为他的敬业的精神而感动,为他顽强的意志而激动。(相机板书:敬业、坚强。)
9. 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敬业、坚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画面三:放逐风筝
1.师(过渡):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刘老师便在操场上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7至第9自然段。
2. 阅读提示:
①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圈一圈,画一画: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的哪些细节让你怦然心动。
③批一批,注一注:读到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④品一品,说一说:你用心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研读交流
A(屏显):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 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① 师: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
② 师:真聪明,真会学习!你们读出了心灵手巧的'刘老师,读出了心胸宽广的刘老师,读出快乐的刘老师,读出了阳光自信的刘老师,读出了充满童心的刘老师(相机板书:阳光、自信。)
③ 小组讨论:刘老师为什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呢?(讨论后再读这段话。)
④口语交际:刘老师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在想些什么呢?说说刘老师的心声。
⑤老师(引读):我常常站在他旁边
⑥导读体悟:为什么刘老师脸上漾出甜蜜的笑?体会漾的表达效果。
⑦师:让我们再读这段话,读出刘老师的快乐,读出刘老师的甜蜜,读出刘老师的阳光自信,读出他充满童心的心声。
B(屏显):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细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①启发说读:这是一幅感人的画面,刘老师故意撒脱手,纸燕带动长长的细绳和线拐在地上飞跑,刘老师(指名读),刘老师拖着残疾的腿,奋力追赶着,他可 能这样想(指名说),可能这样想(指名说),还可能这样想(指名说)同学们心疼老师,想这样做(指名说),想这样做(指名说), 他却喊着(指名读)多么(指名说),多么(指名说),多么(指名说)的刘老师啊!
②交流讨论:刘老师抓住撒脱的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刘老师抓住的仅仅是线绳吗?
③师:读了这段话,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位刘老师?(相机板书:顽强、执著。)
4.师:刘老师拼搏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朗读第7至第8自然段,记住这动人的场面。
5.口语交际:面对这样的意志顽强,充满阳光,热爱生活的刘老师,你想说些什么?
6.激情朗读:
(屏显):刘老师啊,虽然您是一位(身体残疾的)老师,但是您(阳光自信、顽强执著),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板块三、体悟课题的蕴意
1.师:读了刘老师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眼前浮现出刘老师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刘老师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 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此时,我们怦然心动,不由得与作者一起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齐呼):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学生讨论:
①我们的心一直被刘老师感动着。刘老师的哪些精神震撼了你?
②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只风筝吗?
③刘老师的理想是什么?
(刘老师的理想就在他放飞与追逐的风筝里,对命运的挑战与抗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理想就在他旋转的拐杖里,对生活的执著与追求,对学生的奉献与关爱。)
④以理想的风筝作为课题,有什么含义?
(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身残志坚的他,为我们树立了战胜困难的路标,为我们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在我们心中腾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3.拓展升华:
①师:苏叔阳爷爷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虽然作者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中屡遭挫折,不管是文革期间受到非人的迫害,还是身患癌症,15年多次手术,但他 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积极乐观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以《打不垮的苏叔阳》为主题,说一说苏叔阳爷爷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课前布置收集素材。)
②师:残疾的刘老师身体是孱弱的,但他的意志是坚强的,是值得敬重和传承的。在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下肢瘫痪的李丽获得感动中国十佳人 物的称号。组委会在给她的颁奖辞中这样说: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唱出强者的歌如 果请你给刘老师写一段颁奖词,你会怎么写?请拿出笔来写下感动的话。
【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教案汇总5篇03-15
理想的风筝教案模板汇总10篇05-30
理想的风筝教案锦集五篇08-17
理想的风筝教案模板汇编六篇07-17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案汇编8篇07-03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案汇总九篇07-09
理想的风筝教案模板集锦10篇07-24
理想的风筝教案集锦5篇07-24
理想的风筝教案锦集6篇08-05
理想的风筝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