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中午,我带幼儿一起午睡,在脱衣服时有小朋友的叫声啊,好疼,问其原因,是因为在脱毛衣时,由于起了静电,所以感到疼痛,还有在玩滑滑梯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我创设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孩子们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知道物体摩擦后会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加深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一个框里各种的纸屑,如:小硬纸板块、碎皱纹纸屑,自作的小蝴蝶。每个幼儿一个自制的小章鱼
活动过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向幼儿介绍小筐里的各种材料及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小纸棒把小纸屑吸起来(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样做的?(请做到的小朋友上台来掩饰一下,并讲讲自己的想法,再让大家试一试可以么?)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总结: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会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并知道小硬纸板吸不起来的原因。
二、做一做:彩蝶飞舞
1、教师将自制的小彩蝶发给幼儿,请幼儿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它飞起来呢?(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大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
小结:当塑料笔或尺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彩蝶会飞起来了。
三、魔术表演:小章鱼
老师为小朋友请出小章鱼,然后为小朋友变魔术,猜一猜,为什么小章鱼会贴到身上呢?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
小结:当小章鱼经过摩擦后,会产生静电,所以,小章鱼就贴到身上一起跳舞了。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带着自己的小章鱼到科学角或校园里去,看看我们的章鱼还能吸到哪里去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本次上课的优点:
1、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活动,整堂课还是比较轻松、活跃的;
2、每做一个活动都会有小结,孩子掌握的比较好的,课下后幼儿还能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乐趣,让我很开心!同时家长的反应也比较好!所以,我们以后还会多上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2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喜欢拿着手电筒玩,一会儿照亮,一会儿用手挡住光,甚至用积木挡住光,看不见光。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知道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光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重点难点
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活动准备
1、课件
2、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一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请来一个神秘的客人,但是这位客人有一个要求,要我们的教室变得黑黑的,它才出来,怎么办呢?(幼儿:把灯关上、、、、、、)
师:教室变黑了,让我们把客人请出来吧。(亮手电筒的光)
师;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兴来大大七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
师:谢谢,那你们知道我是从哪来的吗?(幼回答)
师:小朋友真聪明,(师用书把光遮住)
师:咦,光怎么不见了呢?(幼儿回答)
师: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哦,光不能穿过,那光能穿过这个玻璃吗?(幼儿回答)
师:到底能不能呢?我们来看看。
师:用玻璃遮住手电筒的光,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师:刚才我们玩游戏,发现光不能穿过书,能穿过玻璃。你知道有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幼儿回答)还有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幼儿回答)
师:你们动脑筋说了很多。
二、基础部分
1、幼儿探索,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今天,老师这里准备了好多实验材料,有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一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
通过实验,如果光不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如果光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
师:现在要请你们取一张记录纸开始实验吧。
师巡回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结果不一样的再次实验。
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实验结果到前面来。谁来说说你的的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光不能穿过、、、、、、光能穿过、、、、、(师记录幼儿结果)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教室,你们说说太阳光是能穿透窗户,还是能穿透墙壁照进来?
师:小朋友真聪明,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家以后还会发现更多 。
3、幼儿探索,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实验的时候,光穿过蓝色电光纸,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我们来看看。
师:光穿过蓝色电光纸,我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那光穿过一次性的碗、电光纸、皱纹纸、红旗、雪花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去做实验,光穿过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光的实验,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并且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 。
4、结合生活实践,加深印象
师:我们刚才做实验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请小朋友看一看光的图片。
太阳光,萤火虫,水母,恒星
师:它们都是自己本身发光,是一些自然光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人造光源,是科学家发明的,比如有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还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我们看了光的图片,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没有光会是什么样子?(幼儿回答)
师: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结束:游戏“追光”
我们的好朋友光博士请你们玩追光的游戏,用小朋友手电筒的光来追老师手电筒的光。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记录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在活动中对光是否能穿过纸有争议时,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在做记录时能及时把它留下再来解决。
当时我急于解决问题,想让小朋友尽快说出光能穿过纸,最后经过几次实验,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过纸。经过田园长的指点,让我认识到应采取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小朋友来实验,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和示范,让小朋友去比较、发现,才知道光能穿过纸。活动中应发挥记录纸的作用,拓展幼儿的经验,并写上名字在科学活动区中展示。
事实证明,应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图片,提问: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
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
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
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
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
四、蚕的作用大
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
2、幼儿欣赏图片--蚕丝织物
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
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季节刚好已经过了养蚕季节。正好是蚕宝宝结茧的时间,有几个孩子家里养了蚕宝宝。有许多孩子从来都没有接触到蚕,所以显得有些陌生。
在活动开始,先提问幼儿:蚕宝宝从哪里来?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自己家养蚕宝宝经验的幼儿很有发言权,蚕宝宝的仔是茧子中的蛾生出来的。于是我接着幼儿的答案出示了蚕的一生图片。原来是飞蛾产的卵就是蚕宝宝小时候的样子。过了几天小蚕宝宝就出生了。让幼儿了解蚕宝宝要休息的叫眠。这一天它不吃桑叶的还要换衣服,然后让幼儿了解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这个环节就在VCD中完成,因为没有现成的蚕宝宝也没有一定的观察过程。这个活动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让幼儿实践饲养蚕宝宝,没有生活经验的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真正的感受。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通过看了录象,使他们对蚕宝宝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蚕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4
活动意图:
设计此活动,旨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创造的同时,发现有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电能产生磁能。
2、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和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好奇心,产生探索欲望。
4、通过对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采用的科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探索发现法。
活动准备:
幼儿材料:
双入电池盒、电池(电池属于公共材料,之后每节课都会用到留下或下次带两个新的)
铁钉、回形针2、鳄鱼夹2、漆包线
教师材料:
同上、两块磁铁
实验步骤:
1、将鳄鱼夹穿在电池盒导线上
2、将鳄鱼夹与导线相连
3、用砂纸将漆包线两端打磨好
4、将漆包线如图缠绕在钉子上
5、用鳄鱼夹夹住漆包线被打磨的地方
6、安装电池,用钉子吸引曲别针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儿歌:小小磁铁真神奇,喜欢就把你抱起。磁铁磁铁碰一起,请你分清南北极。
2、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磁铁到底喜欢什么?幼儿开放性思考并回答,能被磁铁吸起的物品磁铁都喜欢。
3、什么是磁铁的南北极。
(通过试验引导幼儿验证磁铁的南北极。用有标明两极的磁铁,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判断。用绳子绑住条形磁铁中端悬挂起来,静止时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因为地理的南北极是地磁的北南极)。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引导幼儿怎样使铁钉产生磁力?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办法让铁钉产生磁力?认识各种材料,并进行说明。!来自教案.!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和自主探究使铁钉产生磁力。了解铁钉通电能产生磁力。
(2)巩固电池正负极知识,并进行安装。(我们把电池装入电池盒,正极和负极安装正确才能发电。)
(3)怎样使钉子通电,引导幼儿组装串联电路,
(利用串联知识:串联电路。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教师组装步骤:先将铜丝缠绕在铁钉上,然后将铜丝两端各穿入鳄鱼夹,两个鳄鱼夹分别与将装有电池的电池组两端连接,用通电的铁钉吸引回形针进行试验。
(2)将通电的.铁钉试一试,观察铁钉是否具有磁力。
(3)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幼儿一起来感受电能产生磁的科学知识。
(4)幼儿自由探索,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3、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三)互动课堂
1、根据互动课堂问题进行提问:
小朋友们想一想,下面哪种情况可以抓到莱克。(幼儿观察画面,根据串联电路的知识找出正确答案。)
2、游戏:小能手
幼儿制作的小磁钉可以吸起哪些物品?在教室自由寻找,自由试验。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电能产生磁能。了解电磁铁的磁力与缠绕导线圈数有关。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能吸上更多的曲别针?
(五)总结延伸
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池电量有关。(用4节和8节电池试试看。)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保护并发扬儿童好奇、好探索的天性,不仅给儿童一个富于童心、童真和童趣的童年生活,还要给他的一生留下美好回忆。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宣纸,并探索、体验其吸水性强的特点。
2、了解宣纸着色部位和其涂胶水部位形成对比的有趣现象。
3、学习耐心的做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顺序操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涂色、涂鸦的经验。
物质准备:图画纸2张、宣纸2张、胶水1瓶、液体颜料2瓶、饮料罐2个、画刷1个、纸巾2张、教师示范用的宣纸、图画纸和画(自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并探索作画材料。
(一)、胶水的特点1.(出示胶水,宣纸,图画纸)今天我们进行活动的材料有这些,(拿起胶水)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吗?
2.这是胶水,和固体胶一样都是可以用来干什么的?是的,可以用来粘东西的,有粘性,看看这个胶水是什么样的,它有颜色吗?
3.胶水是水吗?将手沾一点胶水(桌子中间用纸盘放着一点胶水和毛巾),用两个手指搓一搓胶水,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
4.小结:原来胶水是透明的,还有粘性的,可以粘物品的呢!
二、宣纸的吸水性强1.(取出宣纸和图画纸)这个是什么纸你们知道吗?这是宣纸,这是图画纸,我们上次课就已经认识了纸巾水彩颜色爬高速度是最快最高的,图画纸和牛皮纸水彩颜色能爬高,只是速度比较慢,还记得吗?
2.那么今天这个宣纸和图画纸我们一起也来比较一下吧。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再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幼儿桌子上放好一份材料:宣纸、图画纸)3.宣纸摸起来什么感觉?宣纸和图画纸比起来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4.请你用手蘸点水把它滴到宣纸和图画纸上,分别来观察它们的变化。
5.你有什么发现?宣纸上滴水发现上面水怎么样,印染的很开,吸收的很多,图画纸上呢?宣纸就像个饿肚子的宝宝一样,一下子就能吃很多,而图画纸就像吃饱的孩子,只能慢慢吃,一点一点慢慢来。
三、今天我们用胶水在宣纸上画画,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胶水会像刚刚的水一样很快散开来吗?
1.(桌子上放着操作筐,人手一个)请你等一下拿出自己材料中的操作纸和胶水,打开瓶子,将胶水倒到碗里,轻轻蘸蘸胶水,在宣纸上面画你想画的图案,记住画好了以后要记得吹一吹,胶水需要晾干哦。
2.关注幼儿用胶水作画,画好了你可以给它吹一吹,也可以看看边上小朋友画的是什么图画。
3.现在请小朋友像上次一样将颜料倒入颜料碗并加入少量水,然后用画刷在用胶水画过的宣纸上均匀地涂色。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涂色好的小朋友可以用纸巾铺在画纸上,轻轻地用纸巾吸掉画纸上的水分,揭去纸巾后你的作品就全部完成了。
5.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拿给家长看看,让家长和你一起找找你用胶水画的图案,涂胶水的部位和旁边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6.为什么要等胶水干了之后再涂色呢?你胶水多一些的部位和胶水少一些的部位,颜料涂上去后形成的对比效果有没有不同,可以让家长帮你一起找找看。
四、活动延伸1.今天的探索活动中,因为宣纸吸水性怎么样?宣纸吸水性很强,加了水的颜料能够在上面很快地扩散。用胶水作画,干了以后,颜料就不能深入到胶水部分,在有胶水部分和无胶水部分就出现了不一样效果。
2.宣纸还能这样做更加漂亮的图案哦。(出示成品)知道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它是用丙烯颜料画画,水彩颜料涂色变出来的,有兴趣的回家去尝试一下。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6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吹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
"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们。"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7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领衔技能
实验、推测、计数、交流、观察。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8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度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0度,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第二次操作。
5.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6.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三)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四)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活动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大班科学神奇的光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神奇的于教案06-08
《神奇的光》教案03-07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11-09
大班科学神奇的药水教案06-08
大班科学神奇的筛子教案06-08
大班科学神奇的指纹教案06-13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吊冰》_大班教案06-23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及反思11-28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