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案

时间:2023-03-03 11:35:20 教案 我要投稿

母亲的恩情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母亲的恩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案1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知识背景,展示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与学生在一年级所学的《咏华山》类似,属于文包诗类。教学中,应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提供的几幅插图,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增强对诗句的感受,从而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只识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教学过程:

  一、以诗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还会背这首诗吗?(出示诗题:游子吟),集体背诵。

  2、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根据回答板书:孟郊,学习生字:孟,读准字音)

  3、孟郊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母亲的恩情》,认真读好课文,你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习生字:恩,注意读音和字形。

  二、初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

  2、圈画出本课生字词,标明自然段序号。

  3、在课文中画出与答案有关的句子。

  三、课堂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课文检查生字词。

  2、简要回答思考题。

  四、精读课文。

  1、孟郊为什么要写《游子吟》这首诗呢?

  学生

  自读(13)段,思考:孟郊的母亲对孟郊的恩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2、出示句子: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1)、理解出远门就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缝补,就是缝新衣,补旧衣,为儿子出远门正做着准备。

  (2)、从哪里看出母亲忙得很辛苦呢?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理解深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从还看出什么?一针针一线线和一针一线比较,谁用得好?

  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用课件放大课文插图:母亲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从图上看出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4)、此时,她一手引着线,一手捏这着衣襟边儿,正在凝神思考,她在想什么呢?读上面的句子。思考:从她这种想法中,你又能感觉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3、师小结:是呀,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儿要远行,母亲怎么舍得,怎么不牵挂呢?她要把对儿的思念,牵挂,缝在那细密的针脚里。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有感情朗读上面句子。

  4、母亲又是怎么把思念牵挂说出来的呢?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5、指导看图:在村口的大柳树下,母子作最后的告别。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舍不得郊儿,郊儿也舍不得母亲?读句子,理解母亲话语中的思念和牵挂。

  看郊儿的动作、神情,体会郊儿舍不得离开母亲。

  6、师:这是一个不忍离别的场景,这是一场母子情深的感人离别。

  7、看第三幅插图、读第三段。说说看到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理解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迷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8、师:孟郊看着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的小草,他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迷的针脚。他想到了谁?他怎么想的?读句子: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比较: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哪句好?体会反问句所起的强调作用。

  10、孟郊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你能替他说吗?

  享受着母爱的孩子,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11、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得意味深长。

  12、读诗《游子吟》,理解意恐,三春晖。

  13、读最后一段,从哪些地方读出孟郊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理解:铭记,抓住:50岁,写成了,著名,想象孟郊从十几岁到50岁,这么多年来,一直牢记着母亲的恩情最终写成了小诗《游子吟》,体会孟郊不忘母亲养育之恩。

  14、再读《游子吟》,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母亲的恩情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 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3、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 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 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 迟 言 寸 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 )摸( )针( )恩( )

  扑( )漠( )什( )思(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母亲的恩情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 天天挂念 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 )摸( )恩( )

  扑( )漠( )思(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 的( )不就像这( )吗?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母亲的恩情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来选几个生字考考你们怎么样

  ①出示:针,根,寸,读你能从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吗

  寸,永: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出示生字词,集体读一遍.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自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你想说什么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加,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抓住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②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导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导读,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指名读,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组学习: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交流汇报.

  (1)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以不住地这个词看出什么(孟郊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启发想像,感受母亲无私的爱)

  (2)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②抚摸着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读).】

  ③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来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

  (5)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迟迟归)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6)出示诗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三)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

  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那么伟大.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

  (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说母亲忙着为你做什么.

  4,练一练,抒发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呢

  (四)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教案5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学会本课10个绳子,两条绿线内所谓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 ,孝顺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若干。

  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古诗《游子吟》)教师适当设疑:诗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

  1、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那好!开始自由朗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你们读书可认真了,相信会有很多收获。谁能勇敢的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谁读的最棒。(师生评价)

  3、(课件出示生字词)你们看,这些淘气的生字朋友跑到这里来了,你们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

  4、生字词读的很准确了,现在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

  三、深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至二自然段。

  2、读后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中,(出示课件: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a、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从昏暗的油灯以及衣服上细密的针脚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b、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第二幅图片,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a、同学们请看图,从母亲的表情

  (母亲的眼睛紧盯着孟郊)、动作(双手拉住孟姣)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母亲舍不得孟郊离去)

  b、从母亲说的'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如果你是孟郊的母亲,此时你想对孟郊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如果你是孟郊,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

  c、那母亲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图片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读课文。

  a、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b、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什么?

  c、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孟郊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出示《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a、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什么?

  b、谁想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

  c、课文学完了,这首诗的意思就基本上弄懂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

  d、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中的母爱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游子之心。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这伟大的母爱。

  五、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回家把《游子吟》背给父母听,并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副图片,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的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相关所谓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待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3幅彩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反思:

  讲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感恩母爱: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 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 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的恩情教案6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谁来展示一下?同学背古诗,

  师:你们真了不起,背了这么多古诗。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出示古诗)一起来读读。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简介诗人

  孟郊写的这首歌颂母爱的诗,真挚感人、流传千古,在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母亲的恩情》这一课,齐读课题。打开书,读读课文《母亲的恩情》这一课。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词,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

  1、生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师:认识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这些生字谁都认识了?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去掉拼音谁还认识它们?齐读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生字了,同学们真聪明!

  3、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跟着默默地再读一遍,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评价 师评价:你们真能干,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通顺了,可能有些同学读得还不熟练,不要着急,在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可以继续练习。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写孟郊的,孟郊写的游子吟,孟郊的母亲很爱他,母亲的恩情

  三、细读感悟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

  1、生读课文

  2、出示插图一:

  (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正忙着干什么?)

  从图上你还看懂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夜深了,一句,理解: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对比一针一线) (很细心,很用心,缝的时间很长)母亲把深厚的爱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中去了,把母亲着深厚的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恩情。

  省略号的意义

  她还会想到什么

  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b.点出:“深、还在、一针针一线线”

  c.你觉得母亲怎么样?(很辛苦,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自由、指名、齐读

  (3)师指图:你们看,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得多么认真啊!她的眉头紧琐,双眼充溢了忧郁。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a.指名说说。

  b.出示: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儿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干回来……

  指导朗读:哎,不知道孩儿什么时候才干回来呀……这时候母亲是一种什么心情?(担心、担忧)谁能把母亲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齐读

  第二自然段

  1.出示插图二:师口述,深夜,母亲为儿子细细地缝补着衣裳。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仔细看图,母亲拉着孟郊的手会对孟郊说些什么?指名读,这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担忧、担心、舍不得有希望小朋友有所作为),把母亲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应该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用一种期盼、不舍的语气来读)母亲还会叮嘱些什么?请大家自由看图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

  2.指名说,出示:“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自由读句子,想想:这时,母亲的心情怎样?

  (2)交流:她非常舍不得儿子,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

  (3)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点出:天天、 挂念、早点儿

  (4)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齐读

  3.师: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你能换个词吗?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青丝,想想母亲的青丝是怎么来的?(是为儿子操心,日夜劳累而来的)想到这,孟郊的双眼禁不住——(齐)湿润了。 为什么?(他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感激母亲为他的劳累。)

  4、齐读第二段

  第三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三:孟郊含泪告别母亲动身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

  这让孟郊想到了什么呢?读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看到了在阳光下茁壮生长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祥。他为什么会想到母亲的慈祥呢?

  (1)指名答(……抚摸……注视……心里想……)

  (2)指导读:是啊,这身上的衣裳,这又细又密的针脚,都代表着母亲对孟郊的关爱!谁能把孟郊对母亲的感激读出来呢?

  2.出示句子,指名读,此时此刻,孟郊心里在想,齐读,(注意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了解反问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就象小草,母亲就象太阳,母爱就像这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从来不求回报。就象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我们这些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

  (太阳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让小草茁壮地生长,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这么深厚的母爱呢?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关于母爱的真实的故事。配乐讲故事。

  听完了故事,谈谈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这伟大的母爱确实震撼人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的母爱就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细微的母爱同样令人感动,想想你从身边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爱。生谈,师小结。母爱是床头那杯冷好的开水,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是雨天为你撑开的一把伞。

  让我们包括着对母爱的感动再读读此段,指名读。

  第四五段

  1师引读第四五段: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著名小诗——《游子吟》。 介绍孟郊写诗的背景

  2.指名读《游子吟》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五、升华延伸

  1、每人说一件家长或长辈关心自身的事,说说你该怎样报答家长或长辈?(尊敬、孝顺,听从他们的教诲……)

  2、齐读《游子吟》

  3、指导背诵:自由、同桌互背,指名、齐背

  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广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

  六、作业

  回家后为家长做一件或几件事

母亲的恩情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的恩情教案8

  第一课时 (简)

  (一)质疑,导入新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来选几个生字考考你们怎么样

  ①出示:针,根,寸,读你能从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吗

  寸,永: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出示生字词,集体读一遍。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 自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你想说什么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加,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抓住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②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导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导读,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指名读,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组学习: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交流汇报。

  (1)出示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以不住地这个词看出什么 (孟郊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想像,感受母亲无私的爱)

  (2)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读课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②抚摸着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读)。】

  ③出示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来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句)

  (5)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迟迟归)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6)出示诗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三)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

  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那么伟大。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

  (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说母亲忙着为你做什么。

  4、练一练,抒发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呢

  (四)板书设计

  9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教案9

  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上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课,会有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共鸣。

  (利用网络,播放flash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激起学生共鸣。)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母亲,是啊,母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田,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古诗《游子吟》,再次体验一下母亲的恩情。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网络音频播放文章朗读,学生认真听示范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初读要求,学生自读。

  3、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课件出示再读要求

  2、指名让学生说说画下的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谈谈由句子想到了什么?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学生感情朗读。

  2、课件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配乐朗读。

  3、此时如果用刚才读过的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4、课件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5、此时如果用刚才读过的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7、教师小结:

  ①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②交流朗读学生发送的电子邮件——《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③课件出示“爱的作业”。

  ④大声喊出自己的心声:妈妈,我爱您!(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板书: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小草

母亲的恩情教案10

  案例:

  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

  师:(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

  哇……学生开始感叹。

  生: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如果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则,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

  生:意恐迟迟归。

  师:好,自己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读起来了,我在学生的座位边转了一圈,看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地读着,有的拿起笔圈了词语,心里非常高兴,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情景出现了,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铅笔,在第一小节上面的图上,旁若无人地涂着。他先给图上的针脚又添了些,觉得还不够,再添几笔,自我欣赏觉得不错,然后在孟郊母亲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长长的,都拖到了地上,接下来,又开始给她眯得很小的眼睛上画圆圈。

  虽然这些我都可以理解,孩子就是喜欢在书上插图乱涂乱画,而且他给图上的针脚画密些,很明显,刚才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上课时间,哪个老师看到都会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先克制住自己不发火,然后开始想办法,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还是各有各的长处,教师的眼睛,就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则学生的“亮点”也就不能发出光辉,只有发现了闪光点,才能运用闪光点去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管这个学生他不在认真的读书,但是如果这时我去当场批评他的话,可能当时他会注意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但是过后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也许他会因此对语文产生厌倦。正想着,突然,第一小节中那和眼泪水相似的省略号马上吸引了我。我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有一个同学有一支神笔,把课文第一小节上面的图补得真让老师佩服。真是画龙点睛啊!

  (学生们迷惑不解。)

  师:告诉大家,他呀,给孟郊的妈妈戴上了一幅眼镜!

  (学生有的掩着嘴巴笑起来了。)

  师:你们猜猜,他为什么要画上眼镜啊?我觉得,他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学生们猜测起来了。)

  生:这还用说,你看,古时候没有电灯,孟郊的`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

  师: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还忙着给孟郊缝补衣服,你们想对她说什么?

  生:我想说,你太辛苦了,你休息一下吧。

  生:我想说,你的头发都白了,你的眼睛也一定看不清楚了,你还想着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刚才那位同学一定是体会到了孟郊母亲的这一片爱心,所以给她戴上了一幅眼镜。

  师:不过,另外一笔,可更妙了,这位同学啊,给图上,添了一串眼泪水。

  你们看――(我打出了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我觉得呀,这眼泪水,真像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这位同学,一定是认真读了课文才这么画的。(这位同学有些害羞起来。)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这省略号,真像孟郊母亲的眼泪水啊,你们从省略号里读出了什么?或者,从这眼泪水里读懂了什么呀?

  生:这省略号写的可能是,孩子这次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真挂念他呀!

  生:孩子出远门了,我一个人在家,再也看不到他,真寂寞啊!

  生:孟郊出门在外,如果路上碰到坏人可怎么办呀!

  师:孟郊的母亲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啊。

  生:孟郊一个人到远方去,不知道能不能吃饱,会不会感冒。

  生:冬天到了,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呀,我好难过啊,你要早点儿回来啊!

  师:是啊,这一串省略号真像小朋友画的这一串泪水,可孟郊的母亲把这些都没说出来,也没流下眼泪,她一定把她的关心,都缝进衣服里去了。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诗:

  生:(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反思: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随手涂鸦”成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仅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对话氛围,还及时地捕捉到这一时机,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品读课文服务,营造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的高潮。在这时,学生们思维的差异,独特的体验,都是激发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观念的良好契机,如果白白浪费这一机会,任由这一生成契机从眼前溜走,那么这节课中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课堂上这道美丽的生成风景,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另一角度和渠道。

  生成的风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生成的契机一旦出现,教师就应该紧紧把握,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此时,我们要用智慧艺术地来处理,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显然,案例中这位学生的做法给教学预设来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如何将这插插曲与主旋律结合成浑然一体,不使它变成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呢?教师将这插曲拿出来,摆在课堂上,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生成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将学生带入教材,使两者的心灵交融,又要善于把学生从教材中带出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

母亲的恩情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认真自读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那么请你再读读课文,待会儿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出示:

  n我想读书

  n我想说话

  n我想提问

  二、初学古诗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

  出示古诗

  (1)指名读。(2)请学生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孟郊的母亲对孟郊好不好,好在哪里?

  (1)抓住忙着、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2)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边缝衣边会想些什么呢?谁能用上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她想,孩儿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给他

  总结:想着读着,读着想着,我们就能把书读懂了。再一起读一读,你会有更深地体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请你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你能读出母亲的担忧吗?边读边画一画。

  1、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第一句。

  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地不舍呀,想一想这句该怎么读?

  3、一句话一颗心,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她的语言上。出示第二句: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叮咛呀!

  (一生读)师:这就是娘的嘱托呀!

  (齐读)师: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啊!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出示: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我的结果啊!

  学生说。

  师:读到这里,你对母亲是否有了更深地了解?母爱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的爱就体现在那些细微的事情上。教师引读一二段。

  孟郊回忆着这一幕幕,不由地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孟郊看到太阳,觉得它就象

  而路上生机勃勃的小草就象

  我们这些孩子,无论怎样,都啊!

  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轻轻地读这首诗。(配乐朗读)

  孟郊到了50岁,还一直不忘母亲的恩情,同学们,你们的记忆里,一定也有感动着自己的事情吧。谁来说一说。

  六、感情升华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

  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从今天起,做一个体贴妈妈,孝敬妈妈的好孩子!(下课)

  附板书:

  9.母亲的恩情

  母亲缝衣送儿

  孟郊铭记在心

母亲的恩情教案12

  一、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如“忙着”。继续学习运用“文包诗”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卡

  三、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诗《游子吟》

  1、导语: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下面听老师来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交流反馈。

  二、诗文结合,学习课文

  1、出示图,说说图中的内容。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诗中哪句话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丰富“夜深了”的内涵:这时人们都在干什么?母亲不想睡吗?劳累了一天的母亲,非常疲倦,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觉。缝着缝着,眼睛竟……指导朗读“夜深了”

  (2)、丰富“一针针一线线”的内涵:此时此刻,母亲忍着疲倦,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还仅仅是针线吗?还把什么缝进去了?

  自由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其中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期盼、不舍、牵挂之情……

  指导朗读句子:“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3、紧密联系诗句,朗读一、二两句。

  4、再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读出深情。

  5、出示“恩情”,这就是母亲的恩情呀!面对母亲如此深沉的爱,孟郊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来读读此时孟郊的表现。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6、小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是啊,正如诗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其中的深意,你读懂了吗?

  7、自读课文第三段。

  8、交流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9、讨论:为什么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

  小结:太阳赋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阳的.光辉下,小草才能生机勃勃,这份恩情,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呀!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和庇护下,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恩情,我们无论怎样报答都是应该的呀!

  10、联系课文读诗、背诗。

  11、过渡,母亲这样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怎能忘记呀?

  孟郊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只要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总会想起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总会永远铭记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一样关怀着他,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板书“铭记”。这里的铭记换个词就是——能不能换掉?

  12、播放录象

  13、再次吟诵全诗。

  三、拓展

  1、过渡: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妈妈,我们的妈妈。想起了日夜为我们忙碌的妈妈。(出示)孟郊要远行,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我生病时时,妈妈忙着——;

  天冷时,妈妈忙着——;

  肚子饿时,妈妈忙着——;

  2、如果马上我们回到家中,见到我们的妈妈,你要对她说什么?还要对她做什么?

  五、写诗献妈妈。

  千言万语都融入这首小诗中,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之心把这首诗写下来,献给我们伟大的妈妈!

  (学生写诗)

  板书设计: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铭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的恩情教案13

  一、教学设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母亲的恩情》,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三副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口写上“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而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想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感悟品味,美读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重点

  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引入

  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唱完这首歌,小朋友们想到了谁呢?

  (我们的妈妈)

  2、看图揭题

  是啊,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母亲,与她给予她孩子的爱的事情。

  [板书:母亲的恩情]

  恩,读ēn领读。教“恩”,前鼻音,上下结构,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

  3、人物出场

  (1)出示孟郊母亲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一位老妈妈左手拿着衣服,右手拿着针线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裳)

  这位老妈妈是谁的母亲呢?

  (2)相机出示孟郊图。

  [板书:孟mèng郊jiào]领读。简介孟郊,唐代著名诗人。40岁时才考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的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二>学习生字

  1、过渡: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想知道诗人母亲怎样的慈爱和关心,使得诗人写出这首小诗的吗?(想)那就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怎么办呢?(用笔圈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3、学习生字

  <三>理解课文

  1、配乐欣赏《游子吟》

  [板书:《游子吟》]

  引导生看文第四段

  范读,领读,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2、设疑引读

  (1)第一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临行密密缝”相关联的段落句子。

  (第一自然段,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2)第二自然段

  再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意恐迟迟归”相关的段落句子。

  (第二自然段;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为什么不用孟郊而是用儿子呢?

  (因为文中这句话前一句“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已经有了一个孟郊,后面这句若在用,就重复了吧。)

  说的很好,作者是为了避免重复用词呢。

  让学生借助插图所描绘的情境,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惦念牵挂之情,指导学生读好母亲说的话及儿子感恩母亲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关的段落句子。

  (第三自然段,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出示词语“抚摸”、“注视”、“心理想”,引导学生抓住它们间的联系。从而让他们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顺便讲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

  指导朗读,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第五自然段

  母亲的慈爱和关心,让诗人感激,永远记得。

  出示“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激之情。

  出示: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为什么一个说“不能忘怀”,一个说“永远铭记”?

  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的,可引导学生看文章的题目《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在句子前,是被强调了,在用上永远铭记这个词语,更能表达诗人的感恩之情。

  <四>课堂练习

  1、 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 比一比组词。

  补( ) 摸( ) 恩( )

  扑( ) 漠( ) 思(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吗?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 )啊!

  <五>课后拓展

  1、口述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给你的父母做一张贺卡,把你对他们的爱写在上面。

  五、板书

  母亲 —— 铭记 —— 孟郊

  (的) (50岁)

  夜深 恩情 游子吟

  清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日出 景——小草 太阳

  情——自己 母亲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三幅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没有按部就班,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教学,而是从《游子吟》这首古诗入手,引导孩子吟古诗在文中找对应句子,循序渐进段段突破。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是我上好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母亲的恩情教案】相关文章:

《母亲的恩情》教案03-10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01-15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07-22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5篇10-13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学反思07-24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6篇08-02

《母亲的恩情》语文教学反思9篇07-24

《母亲》教案01-30

《我的母亲》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