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称象》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象》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二、学示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
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三)解决办法
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19 黄河象。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词的句子,将生词多读几遍。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并加以理解。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4)媒体演示,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
(5)朗读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这样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依据。
板书:完整(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阅读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阅读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流。
(3)互动交流,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读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读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现挖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着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读。
4.浏览全文并对照板书,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练习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四)畅谈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发,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称象》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
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听取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同学们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2.读书天地:
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称象》教案3
目标: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准备:
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实验材料。
重点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过程:
1、谈话导入。
如果你们想知道一样东西有多重,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
如果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那要怎么称呢?古时候的人想出了办法来称大象,那他们是怎么称的呢?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里的人是怎么称大象的?
(方法一: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问:那是一头这样的大象.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提问: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好吗?)方法三:曹冲称象。)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来称大象。
(1)欣赏课件。
提问:
1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说说称象的顺序,幼儿说,教师边画图示。)
2为什么要在船上做记号?
3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
4这样称出来的石头重量真的等于大象的重量吗?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2)演示实物操作。
小结: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提问:刚刚我们听了的故事题目叫什么?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那现在,如果我们也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幼儿讨论。)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轻松的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第一次会教:20xx.12.22
课评: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回答积极,思维能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落实了两个目标。不过活动中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整个活动下来,教师重复小朋友的回答较多,这样就显得有点罗嗦,同时也较浪费时间。
2、环节与环节的衔接方面不够连贯,教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是很合理。
3、语态显得较老气,没有很好地贴近小朋友的心理,这样在活动中趣味性就显得不够了。
4、本活动是属于故事教学活动,而放着一个实验演示,就显得有点像科学活动了,再说小朋友对称象的方法已能理解得较好了,所以这个实验放在这个活动中显得就有点多余了。
5、环节设计方面能否进行调整。这个故事较长,对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来说较难,如果分段来欣赏的话,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次活动有较多的不足,在各方面还需做很大的改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来上好这个活动。
《称象》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称象》教案5
一、复习导入,训练说话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义──议(议论)管──官(官员)槽──曹(姓曹)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板书设计:
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称象》教案6
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教学目标: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
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展示大象的图片)
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
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
(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出示田字格,演示两个生字的笔顺,其它的让学生演示,教师指正。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4)交流记忆方法:
“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注意区分右半部分。
“曹”和要注意笔画笔顺:曹:共11画,下半部分是“曰”字。
“柱、秤、杆、倒”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
(5)组词语
再(再见) 象(大象) 像(好像)
做(做事) 点(点头) 照(按照)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简介曹冲、曹操。
2、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1700多年。
(3)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讲读第2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
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
四、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词填空。
头 条 根 杆 棵 块 艘 把
一( )秤 一( )肉 一( )船 一( )象
一( )树 一( )针 一( )钱 一( )刀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1 称象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事情:看大象
身子:像一堵墙
象:又高又大 有多重?
腿:像四根柱子
《称象》教案7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多思多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1、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及优点。
2、逐渐培养学生“多思多察”的好习惯。
三、教具:小黑板、贴图、玻璃盆、纸船、玩具象、石子、天平。
四、教程:
(一)、齐读生字。
(二)、学习第四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别人送给大官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墙)腿?(生: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难倒了官员们,同学们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生:曹冲)
2、他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生自读自勾)
3、指名读勾画内容。师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曹冲真是个聪明的小孩,那么曹冲的话该怎么读才好呢?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指名读,喜欢的人读。请小声读一读,看看曹冲的方法可分为几步?指名说,师在黑板上标出步骤。曹冲的方法管用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呢?在实验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称象的步骤。(生读,师贴大象图、石头图、木船图演示)为了验证实验结果,请在最后用天平称一称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否相同。
4、生分小组做实验。汇报:指名说实验结果 。齐读第五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实验中你们体会到曹冲的方法好在哪儿?(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
2、曹冲是如何想出这个好方法的?指名答。(生:倾听大臣们的议论,从大臣们的话中找出可行的方法。)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评一评,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指导读出大臣的语气来,全班齐读大臣的话,师读叙述人的话。
(四)、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学什么?(同桌互说,指名答。)
(五)、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曹冲的聪明。
(六)、如果在今天,你会用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小组讨论,指名说。)
(七)、师小结:今天这堂课,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你们刚才想出的办法也很不错。同学们,只要肯多动脑筋,多观察,你也能和曹冲一样做个聪明的孩子
《称象》说课
一、教学目标编制: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和低段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和步骤。
发展目标:
1、使学生养成“多察多思”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处理分析:
1、 我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十三课《称象》,这是一篇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讲的是曹冲小时侯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第一自然段将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二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三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第五自然段讲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 本课课时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生字,生词,指导初读,学习一、二自然段;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学习,训练,我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方法,他们不但敢读、想读、喜欢读,大部分学生还能做到自由读、大声读、默读、有感情读、有表情读,并能从读中悟情悟理。但大部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弱。结合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和本文的特色,本节课在读好课文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分析别人的话,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四、教法组合:
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曹冲办法的好处所在,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使语文课更赋魅力。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获得真知。
3、 练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个别读、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从读中自悟。
4、 提问法:在学习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称象?”借此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丰富。学会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称象》教案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和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同学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使同学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布置: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考虑: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同学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考虑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同学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考虑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
(先引导同学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同学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标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考虑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
(3)教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协助同学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和“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考虑: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同学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需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局部的笔顺为,下半局部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誊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称象》教案9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板书:4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出对大象的介绍,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形近字比较识记“重、量”。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曹操 天曹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学习多音字:“重、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在这里,“重”读“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与轻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层”;“杆”读“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还有一个读音是“gān”,意思是“较长的棍”,组词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质量) 杆 gǎn (一杆秤)(杠杆)
chóng(重复)(重新) gān(旗杆)(电线杆)
②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学校的旗杆(gān)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船舷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学习“会写字”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形声字结构特点:“柱 站 杆 底”。
形近字比较:秤-称 故-做 船-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然、岁”,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秤 称 柱 杆 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做”左中右,“船”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半包围结构“底”。)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然、底”,学生练写。
“然”上下结构,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平衡。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数的词语:先 然后 再
2、练习运用:练习用“ 先 然后 再”说话。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再)称称船上的石头。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朋友曹冲,了解了他称象的故事,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大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曹冲的更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官员们主张怎么称大象的,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就好呢?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练一练: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闪闪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了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
预设: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5、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读一读,圈画出来。
预设: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板书:赶上船象 ——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板书:赶象上岸——装石头)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书:称石头——知象重)
(2)练一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较官员和曹冲称象的方法,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预设1: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预设2: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交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7、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对比手法
概念: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9、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板书: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大象》、《人有两个宝》。
听读《大象》、《人有两个宝》,了解大象的特点,明白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人有两个宝》。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用“……,再……,然后……”写句子。
本文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的地方为止。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举一例:小狗吃饭的时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人来,再用鼻子闻一闻,然后用舌头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练一练:用“……,再……,然后……”练习写一句话。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简单,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机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搅拌,最后用碗盛出来,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退缩,我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5)
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爱动脑筋
曹冲 赶上船象 ——画线 善于观察
称象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头 富于思考
称石头——知象重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称象》教案10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称象的方法结 果官员们砍树造秤称象宰割大象曹 冲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称 象
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⑴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
⑵ 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⑶ 实验演示;
⑷ 朗读体验;
⑸ 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
《称象》教案11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公开课教案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同学汇报扮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 在指导中和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 )大官 一( )大秤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树 一( )大象
四、安排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活动准备:
视频、称、大米、石头、盆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验,知道曹冲称象的原理。
师:小朋友今天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什么?(出示实物称)师:你们知道这个称有什么用处了。
师:古时候人就用这样的称,称东西让人们知道东西的重量。
师:称的方法:称一样东西有多重时他的杆就是平衡的,就代表东西的重量,要是称的杆翘起来就代表还没称出他的重量
师:小朋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多重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有多重了。
师:这个称称不起来这个石头,因为石头太重了,怎么办?还有什么办法了?师:到底谁的方法好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曹冲称象
二、看视频听故事。
师:古时候用什么称东西的?他们称的什么啊?(大象)师:大象可以直接放在称上称吗?为什么?师:谁想到好方法啦?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师: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
小结:原来利用船的沉浮,我们可以用石头替代大象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四、再次欣赏故事(视频)
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现在我们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称一称我的电脑。
师:教师操作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师:那现在我们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
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3]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4]
《称象》教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愿意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实验演示准备:自制船,大象或用小件重物代替大象,小碎石若干,面盆。生字卡片(包括本课形近字的卡片)。
2.课件准备:多媒体演示材料。
3.收集中外名人动脑筋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题引入
板书题目。生齐读:称象。
过渡:象这么大,能称吗?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通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读课文,留意本课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教师注意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4.识字的巩固。
a.抽字块认字。在硬纸块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得准的给予表扬。
b.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自读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看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自读感悟: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好呢?在小组里说说你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可用多媒体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压低的位置,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演示,再读课文,感悟文字。
5.老师小结,启发创新。
曹冲称象的办法比其他两种办法都好,这种办法,既不需要造称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创造性。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象办法?
6.读后表达。
(重点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生字
写再象等6个字,要求一看(看清楚字形结构);二描(在书上描红);三写(独立书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
注意指导关键笔画。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丨。
课外实践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爱动脑筋的故事。
第二课时
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我会说
小组中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说得好的,推荐到班上说。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我会读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议。
我会讲
讲一讲自己课外收集的动脑筋故事,评最佳故事员。
我会讲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我会填
在再
我()家里看电视。
放学了,我们和老师说()见。
田方()跑步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书,()写字。
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多画☆☆☆☆☆)
B案
课前准备
1.图片:杆秤图2张,大象图4张,船图3张,小石头图2张。
2.多媒体课件:生字的书写,生字词语。
3.小塑料船,模型大象,石头,天平,水盆。(若干套)
第一课时
观察图画,引入课文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2.导入: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想的什么办法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揭示称的读音)
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读后用不同的'符号勾画生字,并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字读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带点,注有拼音),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一头大象xiànɡ称chēnɡ一称一杆ɡǎn大秤chènɡ一艘sōu船
a.请学生读词语,特别提示杆秤艘的读音。
b.读一读带一边一边的句子,发现什么了吗?(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出示句子: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读句子,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认读其他生字。
a.出示生字。
b.结合课文读读这些字,能组成词语读更好。读给小伙伴听,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c.师任意抽读带生字的词语,并及时纠错。
d.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找句子,读句子,理解词语。
自主识记
1.回忆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记忆生字。
3.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特别提示:像与象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区别)
书写练习
1.你觉得哪几个字最难写?找出来。(再,象,做,照)
生观察生字,然后说写法。(课件演示书写过程)
2.写字练习。难写难记的字多写几遍。
3.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分组学习)
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用开火车等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
1.自己读课文,找出两处写曹操神情的句子。(板书:直摇头点点头)
2.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3.为什么直摇头?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
a.学生自己读课文。请几个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评议。
b.全体学生自己选择角色练习朗读。
c.为什么曹操直摇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贴图画板书:秤宰割大象)
4.为什么点点头?读读第4~5自然段。
a.读课文,勾画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指名读。
b.出示模型船,指出船舷的位置。
c.各小组边读课文,边用曹冲的方法模拟称象。(老师巡视指导)
d.请学生上台一边叙述方法一边演示。老师由此引出果然一词。
e.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讨论交流
为什么曹冲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呢?联系课文第3自然段,在小组中讨论。
(曹冲受到了大臣们的启示,说明他遇事爱开动脑筋)
拓展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呢?
(根据学生说的称象方法,引导大家进行评议)
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称象》教案14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难点:
1.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平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象)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过渡:是呀!官员们是一边引读一边议论。谁能也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呢?教师可先举例:我一边说话,一边笑。
(1)指名说
(2)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出示曹操的两个不同反应: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这是为什么曹操会出现这样的反应。以下随机出示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这种方法行吗?后来又是谁让曹操听了点点头。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游戏巩固生字。
大象说小朋友们累了,我们来一起玩玩游戏吧,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
1.出示这节课学过的几个生字,指名练习。
2.小朋友真厉害,难度加大了有没有信心爬得更高呢?
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厉害,读对了我们一起跟他读好吗?看谁读对的最多,我们就把掌声送给它。
五、生字书写大挑战。
过渡:呀!小猴子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被小朋友们送到了山上,大象还有难题想靠靠大家,愿意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
2.说说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些什么。师范写。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称象》教案15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称象》教案】相关文章:
《称象》教案08-27
称象的教案04-01
《称象》教案15篇09-17
《曹冲称象》教案02-20
《称象》说课稿11-10
称象说课稿06-28
《称象》教学反思08-20
《称象》教学反思08-25
《称象》教学反思(精选3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