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主动动手参与小实验
2.难点:知道箱子里也有空气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纸箱两人一个,气球两人一个,纸巾若干,篮子若干,红花每人一朵。
2.教师操作材料:纸箱、神秘纸箱、红花、气球、篮子各一;操作音乐CD。
3.环境准备:“魔术”桌子一张,桌布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观看老师用塑料袋子捉空气,引导回忆之前“捉空气”的小实验,并启发孩子说出“袋子里有空气”。
2.观看老师“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二、幼儿参与操作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幼儿与老师探讨“纸箱里有没有空气?”
三、幼儿参与操作气球“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总结:因为箱子里有空气,手一拍箱子,空气就从洞洞里跑出来,气流就把纸巾和气球冲起来了。
四、老师表演“小魔术”:彩带飞起来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猜答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2、在“竞猜”中,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幻灯片四张。2、 《十万个为什么》的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森林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基本过程:
1、
(1)出示幻灯片:“你们猜猜看,大象怕老鼠吗?为什么?”幼儿自由竞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出示三个答案标志,让幼儿选择,请幼儿想好自己的选择合,等老师说:“1、2、3”后,就到各自的选择的答案所代表位置坐好。“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如选“1”的坐在左边的'一排,选“2”的坐在中间一排,选“3”的坐右边一排。请幼儿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3)“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请看……”师放碟片。
(4)幼儿再次回答,哪个答案正确,并说出理由。
师小结:大象怕老鼠,因为老鼠会钻到大象的鼻子里去。
2、 按上面的方法让幼儿猜:啄木鸟在找虫子的时候,为什么样要先用嘴敲敲树皮?(因为它通过用嘴敲可以听出敲的地方是空心的,还是实的,空的疾里面就可能有虫子)
3、 热天狗的舌头为什么要伸出来?(为了散热)
4、 刺猬怕谁?(怕狐狸和黄鼠狼:因为狐狸很聪明,它会把刺猬扔到河里去淹死它再吃;黄鼠狼会放臭屁,小刺猬会把卷起来的身体伸展开来)
三、“森林还有很多小动物间的有趣的故事,你们还想听吗?”到室外去找(教师布置好动物园)小动物,给小动物编故事,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在椅子上的平衡能力。
2. 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反应能力。
3.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把小椅子,地垫。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用身体的每个部位来画圈圈吧!
(头、肩膀、手、腰、膝盖、脚等)
2、发展幼儿的平衡力。
游戏一:坐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们来练一下你们的反应能力,请举起你们的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拍手、拍脚
游戏二:站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站在椅子上抬起你的左脚、抬起你的.右脚、身体向下压
游戏三:躺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躺在椅子上用肚子贴在椅子上,。打开你的手和脚,用两只手抓住你的脚踝
游戏四:站在椅子背后练平衡
师:小朋友站在椅子后用小腹倚在椅背上,用双手撑在椅子上抬起脚保持平衡
3、 加大难度,让幼儿探索在椅子上练平衡
师:小朋友我们两个人一个椅子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4、 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
5、 学习匍匐前进
师:小朋友看这样怎么过去呢?练习匍匐前进
6、 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满足幼儿好玩的心理,让他们自由设计椅子玩法。通过椅子游戏,练习幼儿跨、跳、平衡的动作。在这个活动中既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勇敢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使潜水艇又快又稳地潜入水底的方法。
2、在小组活动中,懂得分工合作,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
3、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制作微型潜水艇一艘(在饮料瓶的一面凿一排或两排孔用来进水),打好洞眼的塑料瓶(每组一个)。
2、操作材料:螺丝、木块、鹅卵石、橡皮、长磁条、沙子等。
3、皮筋、胶带、整理箱装三分之二的水、抹布、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提问: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潜水艇,谁来试试怎样让它沉下去?
2、幼儿演示,大家仔细观察,发现问题。
教师:潜水艇下沉了吗?下沉的速度怎么样?(幼儿争先恐后表述:潜水艇下沉得太慢了:潜水艇后面先沉下去了,前面没有沉……)
3、教师以海军叔叔的身份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让潜水艇快速下沉,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要求幼儿与同伴商讨解决的办法。
4、幼儿4人一组展开讨论推测,第一组认为在潜水艇上加上铁块或铁条:第二组确定用石头加重的`办法:第三组统一意见是在艇里加沙子,让潜水艇变重;第四组认为再在潜水艇上多钻几个进水孔:第五组讨论的结果是用磁铁捆绑在潜水艇上增加它的重量。
5、教师询问究竟哪种办法好,幼儿都争着说自己组的办法好。这时,教师出示相应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让幼儿明确如何记录,提出分组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去实际操作尝试自己的推测能否成功。
6、幼儿4人一组开始分工,商讨谁是记录员、取材员、操作员和汇报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后,大家开始进入有趣的实验操作过程。
7、教师巡视观察各组的操作进程,并有目的地指导帮助。
8、小组交流,确定汇报内容。(你们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吗?)
9、集体交流,请操作员展示潜水艇是否下沉,汇报员汇报操作的过程后,本组其他成员可来补充。表扬能始终坚持分工、职责明确的第一、第二、第四小组。
10、根据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潜水艇不能平稳地下沉),师生共同展开讨论:潜水艇为什么会一头先沉另一头后沉呢?(重心不稳)哪一组有办法让潜水艇的身体同时平稳下沉?引导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将加重的物体放在潜水艇底部的某一个地方)。
11、鼓励幼儿小组讨论出解决的方法后,再次尝试让潜水艇既快又平稳地下沉。教师分别巡回指导,提供能帮助固定的辅助材料。
12、请各组幼儿交流实验的经验、感受。
师:你们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幼儿汇报本组实验的过程,采用的方法及实验的感受。)
13、表扬在小组合作中能遵守职责的小组,鼓励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次尝试,寻找更好的方法。(王慧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感知瓶子的多样性。
2、学习瓶身与瓶盖进行匹配,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对匹配结果进行检查。
3、练习盖拧等技能,锻炼手部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重点:让幼儿感知瓶子的多样性。
难点:能对瓶子瓶身匹配学会盖、拧的技能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瓶子,瓶盖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钟老师带来了有趣的瓶子。
((出示一个瓶子,引起兴趣。)
老师:老师着重介绍瓶身和瓶盖,及让幼儿说出瓶子的特征。
二、基本部分。
老师:这里有许多许多不同的瓶子,可是它们的瓶身和瓶盖都分开了,你们能帮帮钟老师把它们找到相应的盖子吗?看看谁是小帮手
老师:把瓶子和瓶盖分开,按量装好在衬衫盒上,然后发放给小朋友,让幼儿操作,每张桌子一盒。
(让幼儿自由将瓶身与瓶盖进行匹配,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经过我们一同努力都把瓶身都配上了瓶盖,我们一一看配的对不对。这个瓶身和瓶盖是一家的吗?为什么?
老师:你是怎样把瓶盖盖在瓶子上的呢?
(引导幼儿边表述边空手模仿拧、盖的动作)
老师:为什么我们发现有的`瓶身和瓶盖不是一家的呢?
老师:老师逐一出示幼儿刚匹配好的瓶子,一起观察匹配是否正确。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都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现在老师请你们把手中的瓶盖紧紧的拧或盖在瓶子上,然后看看这个瓶盖和瓶身是不是一家的。如果不是,你们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互换一个瓶盖试试,直到找到为止。
老师:让幼儿再次操作,探索。
老师:你们都把瓶盖盖在瓶子上了吗?让老师瞧一瞧!小朋友们匹配的真好!现在每个瓶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盖子。
老师:再次检验幼儿的操作成果,并适当表扬。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瓶盖的作用。
三、活动拓展。
老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玩一个游戏,首先请你们仔细看看你手中的瓶子和旁边小朋友的瓶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几种果核,了解它们的特征,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2、学习分类,观察比较果核的不同。
活动准备:
各种果实的果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经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时候都吃过哪些水果呢?
2、教师:在我们吃的.水果的里面会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师:小朋友们都吃过哪些水果里面会有果核呢?它们的果核都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吃到过的果核。)
二、引导幼儿观察果核,说出它们的特征,并比较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果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看,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都是哪种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大胆描述它们的牲,比较差异。
教师:这些果核它们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三、巩固幼儿对果核的认识
1、教师请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给果核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画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出自:屈;老.师"里面还有很多的果核,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个水果宝宝里面呢?
2、请幼儿先说一说这些果核都住在哪个水果宝宝家里,再把它们连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多观察,看看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一说。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了解神州号的特征以及宇航员在飞船里的生活,并尝试用绘画表现。
2. 对宇宙飞船和宇航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神州号发射的信息有所了解
2.神州号发射的图片若干
3.绘画材料
4.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提问:你们听说过神舟九号飞船吗?分享一下你的信息?
2.观看交流(
1)请幼儿观察参加神九发射的宇航员。
(2)通过观看体会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的生活。
3.观察操作
(1)逐一出示神州号飞船从发射到返回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神州号飞船在哪里?神州号的火箭上有什么标志?
宇航员乘坐在飞船的'哪个部位?宇航员在飞船里是怎样生活的?(怎样行走?物品是怎样摆放的?服装是怎样的?)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4.联想创作。
引导语:
我们的航天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真了不起,造出了这么先进的宇宙飞船,他们还在不断地研究,以后的宇宙飞船肯定还要先进。 小朋友想想看,我们将来造的宇宙飞船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
(1)指导幼儿绘画出宇宙飞船和火箭的主要特征。
(2) 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区角活动中学折火箭。
2.提供各种积木与废旧材料,在幼儿学会制作飞机的基础上,制作火箭、飞船、航天飞机。
3.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宇航员的资料,通过介绍、交流,知道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
科学教案 篇8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是"认识水"、"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本单元是在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水进行探究的第一单元。学生对水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水有徐徐哦亲身的体验,这些经验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练习后边的内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会不断深化,解决问题的途径会更多,关于水的知识性内容会更全面,因此本单元有关科学方面探究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有关水的基础知识之后,便于进一步研究有关水的相关知识,将探究活动持续下去,学会长期谈及活动的方法,培养长期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认识水"一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通过研究水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食物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有趣的浮沉现象"和"改变浮与沉"两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以及改变浮沉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水面的秘密》和《水往高处走》
两课是由生活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动手做,认识到水的表面张力和水的毛细现象的特点,并学会用掌握的只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资源分析
一、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水的分布状况,认识水的分布广、用处多。
二、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进行课堂试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学习掌握什么是水的浮力,流水产生力量。
三、学生利用自备材料进行制作蜡花、潜艇模型、小水轮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2、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
3、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的描述水的浮力;
4、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5、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7、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本单元着重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由于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4、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
2、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5、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观察实验能力。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难点:
1、实验发现,在水中不论下沉还是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教案《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二)》。
2、水流产生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单元课时安排
10、《认识水》1课时
11、《有趣的浮沉现象》2课时
12、《改变水的浮沉》2课时
13、《水面的秘密》2课时
14、《水往高处走》1课时
单元复习测评2课时
10认识水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等)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准备:
1、在讲台桌上用透明塑料杯各装着一杯醋、自来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各组一杯海水、自来水、矿泉水、鱼塘水、筷子。
教学过程:
一、找"水"。
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
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
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
二、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
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
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
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板书设计:
10、认识水
像水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教学反思:
11有趣浮沉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教具: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
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湖泊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
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再现浮沉现象
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
2、探究浮沉现象
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结果,
3、探究水的浮力
⑴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⑵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板书:浮力
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
2.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2.每人两只篓子、一套卡片。
3.课件一套,小房子两座。
活动过程
1.认识开放图形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甜甜和小鸡。
说明:在电脑上打出课题,以故事形式导入课题,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性。)
老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电脑,逐一出示相应的画面。
(1)甜甜家养了许多小鸡。
(2)这些小鸡很调皮到处乱跑。
(3)怎么办呢?甜甜很着急:她想呀想呀,想了个办法,把它们圈起来。
(4)小朋友看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你们想一想小鸡会不会出来呢?为什么呢?幼儿讨论。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有没有跑出来?(跑出来了)提问:小鸡从哪儿出来的.?幼儿讨论。
说明:让幼儿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用动画来演示效果。
教师:这个地方线断开了,缺了一个口子,叫缺口。小鸡“从小裂口跑出来了”。
(6)定义:像这个有缺口的图形就叫开放图形。
教师:开放图形边上的线是断开的,有缺口,小鸡能从里面出来。
(7)仿认:老师逐一出示开放图形让幼儿认识。
小朋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开放图形呢?正方形呢?
(8)老师小结:边上有缺口的图形都是开放图形。
(9)请小朋友看看,你的篓子里有没有开放图形?
教师: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小鸡会从缺口跑出来,谁能帮甜甜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2.认识封闭图形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好办法,现在我们起来。
(1)老师逐个演示补缺口。
采用电脑动画逐个补缺口,使幼儿一目了然。
补2个缺口后提问:看这儿还有缺口小鸡能不能跑出来呢?
教师:还有一个缺口,小鸡能跑出来,只要有一个缺口,放图形,我们再把它补起来,补完后提问:还有小鸡能跑,为什么?
教师:因为边上的线连起来了,一个缺口也没有了,封闭起来了,把小鸡封在里面,小鸡再也跑不出来了。
(2)请幼儿看图:这个边上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一个好字封闭图形。
小朋友学说“封闭图形”,个别说,集体说。
(3)教师:封闭图形边上的线是连起来的没有缺口,小鸡跑出来。
(4)仿认:出示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边上有没有缺口?它们是不是封闭图形?
教师:它们边上没有缺口都是封闭图形。
(5)请小朋友从篓子里找一个封闭图形举起来。
(6)老师小结:我们知道,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开放图形,没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小朋友帮甜甜把小鸡圈起来,我们小朋友真棒!
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动物保护色的话题非常感兴趣,经常会问:"小动物遇到敌人怎么办""小蝴蝶会保护自己吗"……但自然界中具有保护色功能的动物离幼儿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我们这些小城镇的幼儿更是如此。为了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我利用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借助电子白板特有的功能,以幼儿喜爱的"捉迷藏"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理解动物的保护色,探索动物保护色的奥秘;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满足好奇,学会观察,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2、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学会发现问题。
3、加深爱护动物的情感,共享游戏的快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电子白板。
2、两人合用一张动物图片,上面有蜘蛛、蝗虫、枯叶蝶、螳螂、青蛙、狮子、北极熊、螃蟹、猫头鹰等。
活动重难点
结合《纲要》和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我将"引导幼儿知道动物保护色及其作用"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课件的形式给幼儿直观、形象的展示;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运用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动物所在位置,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接受。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在情境中导入
1、图一: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说艾玛的外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艾玛长得什么样?艾玛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2、图二:引导幼儿描述艾玛躲藏的位置,教师演示课件。
3、图三:请幼儿用激光教鞭指出艾玛第二次躲藏的地方,教师演示课件。
4、引导幼儿说出艾玛在图二、图三中躲藏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5、提问:艾玛为什么会选这些地方?
6、小结:艾玛非常聪明,它躲的地方与它身上的花纹差不多,所以我们不容易找到它。
(评析:以绘本故事《艾玛捉迷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动物保护色的兴趣。在幼儿与艾玛进行了两次捉迷藏游戏之后提问:"我们怎么会把那么多东西当成是艾玛?艾玛为什么会选这些地方?"引导幼儿思考、小结,获得初步的印象,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
二、动物搜寻,在探索中发现
1、拿出动物图片,幼儿两两合作找出其中隐藏的动物,用笔圈出来。
师:艾玛的朋友也来捉迷藏了,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找到后就在小动物身上贴上标记。
2、请幼儿说出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3、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验证幼儿的发现。直接找出的动物:青蛙、蝗虫、螳螂;链接的动物:狮子、北极熊;使用放大镜的动物:螃蟹;使用聚光灯的动物:猫头鹰;使用动画演示的动物:枯叶蝶、蜘蛛。
4、讨论: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藏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5、教师总结: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以此来隐蔽自己。有了这种独特的保护色,敌人就不容易找到它们,就能保护它们的安全。
(评析:此环节采取两两合作的形式进行,幼儿合作观察,找出隐藏在图片不同背景中的9只动物,并做上相应的标记。然后,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特殊功能,采取放大、聚光等不同的形式,进行重点演示与验证。并追随幼儿的回答,点击和标注相应的动物,引导幼儿说出枯叶蝶、蜘蛛等动物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相似,知道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是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新经验。)
三、视频欣赏,在分享中提升
1、师:刚才这些动物朋友只有一种保护色,艾玛还有一个朋友特别厉害,能变好多种颜色,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变色龙"。观看过程中提问:刚才它变成了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变成绿色?这次它会变成什么颜色?
2、师:变色龙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我们一起到花丛中找找吧。看一看你找的变色龙藏在什么颜色的花朵里,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意愿涂色,让变色龙变一变,变好之后就把它藏在相应颜色的花丛中。
(评析:此环节让幼儿观看一段变色龙的视频,观看前这样过渡:"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生存,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只有一种保护色,艾玛还有一个朋友特别厉害,它的保护色更神奇,它的名字叫变色龙。"观看时进行暂停并提问:"刚才它变成了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看变色龙保护自己的特殊方法,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引发幼儿分享交流的欲望,使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分享新的经验。接着让幼儿找出藏在花丛中的变色龙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花的颜色用蜡笔给变色龙涂上相应的颜色,如在红花中找到的变色龙就要涂上红颜色。在找一找、变一变、说一说变色龙色彩变化的过程中,加深对动物保护色的认识。)
四、生活链接,在运甩中拓展
1、师: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出示课件后提问:他是谁?你认识这种衣服吗?解放军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
3、教师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先进地利用了保护色,解放军叔叔穿上各种色彩的迷彩服,在战场上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评析:本环节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人类根据动物保护色而进行的一些发明与研究,根据幼儿的讨论,展示解放军迷彩服、坦克、战斗机等,将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延伸,使幼儿了解人类是如何自我保护的,真正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五、自主选择,在游戏中巩固师:你们想不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幼儿园草地、红色滑梯、黄色花丛、蓝色墙壁等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想一想适合躲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然后一起到室外去玩捉迷藏游戏。
(评析:最后,出示草地、花丛、玩具、墙壁等四种不同颜色的游戏区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躲在相应的游戏环境中,自主玩捉迷藏的游戏。此环节与活动开始部分相呼应,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发展。)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02-28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手的科学教案11-0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科学教案3篇05-25
科学教案(精选19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