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课前与家长一起找春天的照片 ;《找春天》PPT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故事《小熊蜜蜜找春天》
1、提问:今天我要请你们听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
小结:你们真聪明,学会了仔细观察。今天要听一个关于小熊蜜蜜的故事。
2、观看PPT《小熊蜜蜜找春天》(完整播放)
提问:
①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蜜蜜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的房子怎么了?
小结:春天的时候,小熊冬眠中醒过来,发现房子经过一个冬天到处是灰。
②蜜蜜把房间打扫完了,觉得房间里缺了什么?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蜜蜜 决定做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小熊蜜蜜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于是就去找春天。
③小熊蜜蜜找到春天了吗?小熊蜜蜜找到了什么?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个别幼儿说,最后整合起来。我们一起学学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总结:我的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3、学会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播放最后一段总结句)
总结: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过渡语(课件小熊蜜蜜说):我找到了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二、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1、观看PPT《我找的春天》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提问: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有什么?
总结: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边看PPT边和朋友说说找到的春天。
三、唱一唱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原来春天那么美,相信春天的歌也一定非常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整个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有序的开展。从教具准备上来看,制作的课件图片鲜艳,形像生动,能突出重点,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从环节上来看:在第一个环节中,“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小朋友有点茫然,回答不出,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比较难,故事里讲述的也不是很问题很接近的。当时我也做了及时调整为“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它说什么来了?”孩子们就回答出来了。我在提问的适宜性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提问。其它的提问在难与易的层次把握较恰当,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第二个环节中,前半段个别孩子交流时,孩子们能紧紧围绕老师的重点去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后半段请小朋友互相边看照片边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务。在这点可以调整一下幼儿拍摄的`照片,可以给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在前期准备时,请家长和小朋友找春天时讲清楚拍摄要求和重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听春天的歌曲, flash比较美,孩子们能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从目标达成度来看:我觉制定的目标与我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一致的,不会过易也不会过难,而且较具体,易于衡量,可落实,其次这个目标是非常和谐的。幼儿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活动点评:
老师课件做的很生动,发动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园寻找春天、拍摄照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这一点能让小朋友能很好的投入到找春天的情景当中,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建议:故事可以分段欣赏,能更好的理解故事。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能主动动手参与小实验
2.难点:知道箱子里也有空气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纸箱两人一个,气球两人一个,纸巾若干,篮子若干,红花每人一朵。
2.教师操作材料:纸箱、神秘纸箱、红花、气球、篮子各一;操作音乐CD。
3.环境准备:“魔术”桌子一张,桌布一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观看老师用塑料袋子捉空气,引导回忆之前“捉空气”的小实验,并启发孩子说出“袋子里有空气”。
2.观看老师“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二、幼儿参与操作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幼儿与老师探讨“纸箱里有没有空气?”
三、幼儿参与操作气球“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总结:因为箱子里有空气,手一拍箱子,空气就从洞洞里跑出来,气流就把纸巾和气球冲起来了。
四、老师表演“小魔术”:彩带飞起来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引发幼儿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二、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三、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们今天带来的还有什么在夏天防暑降温的好方法?我们还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都说:“生病可难受了,还不能上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还要打针吃药,平时我就最讨厌生病了”。让幼儿了解中暑会生病。
2、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夏季的防暑知识,做好防暑工作,可有利于我们少生病,让我们健康的度过夏季!
3、和幼儿一起讨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好方法,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
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
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2、师:听你们说了那么多,想知道老师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引出正题:牙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喜欢牙齿呢?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一)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通过观察张开的牙齿图片,幼儿从颜色(白)、形状(前面的长长、高高的,后面的方方、矮矮的)等方面初步认识牙齿。】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二)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1.师:刚才你们说得最多的就是牙齿能吃东西。那牙齿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幼:咬、嚼……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 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三)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四)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 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2、师:刷牙是最简单有效的`保护牙齿的方法,那一天刷几次牙合适呢?小朋友们会刷牙吗?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五、延伸活动: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陈爱丽点评:(点评老师:陈爱丽,如东县掘港镇幼儿园教师 如东县教坛新秀 唐海燕名师创新团队成员)
1、选材具有浓重的人文性。“牙齿”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孩子长出第一颗恒牙、即将换牙的中班与孩子共同认识、了解牙齿,具有浓重的人文意义。
2、过程深受孩子喜欢。
科学教案 篇6
目地要求
1、感知10个之内物体一对一或一对集合的现象.
2、在操纵中感知物体数目的对应关系.
3、乐意探究,尝试找到解决题目的办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准备
教具:4个盘子,巧克力豆若干.
学具:盘子、豆子若干.油画棒若干.
内容与指导
一、
早谈:国旗下好孩子.
科学领域:物体的对应(蒙氏)
活动过程:
1、 豫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点豆豆.幼儿在线上走,教师站在线的.出
口处,给每位经过的幼儿一颗巧克力豆给予嘉奖.
2、 集体活动.
① 感知“一对一”的现象.
师:刚才小朋友都吃了巧克力豆,现在我这里还剩下4颗,
把它装在四个盘子,怎样装呢?谁来讲一说?
小结:4颗豆豆分别装在4个盘子,一个盘子里装1颗.
② 感知“一对二”的现象.
师:两颗豆豆说他们是好朋友,不能分开,那怎样办呢?请
你们想一想办法.
小结:4颗豆豆分别装在两个盘子里,一个盘子里装2颗.
③ 操纵活动“分豆豆”.
师:幼儿感知在一对一或集合的现象:在一个盘子里装一个
豆豆或装几颗豆豆.
3、 游戏活动.
师:扮演渔翁,幼儿扮演小鱼,边念童谣边做鱼游的动作.
当渔翁抓到一条鱼宝宝时,一位幼儿就要围着渔翁游动,变
化鱼宝宝的数目,游戏可继续进行.
4、 幼儿操纵.
师:预备各种材料让幼儿分组操纵学具.
5、交换小结,整理学具.
反思
能力强的幼儿把握比较快,能力弱的幼儿还不懂期中的含义.
科学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
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活动前评析:活动前评析: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对小鸟的探索,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鸟的形态和习性,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1 认识常见的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初步形成鸟的概念。
2 知道鸟儿时人类的好朋友。
3 萌发保护鸟类的感情。
活动内容:
活动准备:1 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各种关于鸟的资料和图片。
2 小燕子的歌曲,小燕子 猫头鹰 啄木鸟图片。
3 课件:小燕子 猫头鹰 啄木鸟活动习性和本领的动画及小鸟表演。
4布置"鸟语园"
活动课程实录:活动过程:
一 听歌曲小燕子,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你们想知道客人是谁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小燕子音乐,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小燕子)你们会唱吗?(会)我们一起唱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曲)
二 引导幼儿认识鸟儿
1教师提问: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呀?(小燕子)老师今天把这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姐姐请到我们班上了。教师出示小燕子图片。提问:小燕子姐姐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小燕子的外观。(坚硬的嘴巴 身上长着黑色的羽毛 两只翅膀 两只脚 尾巴像剪刀)结合幼儿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提问:它有什么本领呢?幼儿观看小燕子课件,激发幼儿把看到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会飞 会捉害虫 等)
2 下一位客人是谁呢?你们猜猜。
面孔像只猫,其实是只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
(猫头鹰)对猫头鹰大哥也来了。教师出示猫头鹰图片。提问:猫头鹰大哥长什么样呀?(坚硬的嘴巴 面孔像猫 棕色的羽毛 两只脚 两只翅膀)结合幼儿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提问:它有什么本领呢?幼儿观看猫头鹰课件,说一说。(会飞 会捉田鼠等)
3 第三位客人也来了,我们一起猜猜它是谁。
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
敲敲听听真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啄木鸟)啄木鸟阿姨也来了。教师出示啄木鸟图片。提问:啄木鸟阿姨长什么样呀?(尖尖的嘴巴 头顶有红色的羽冠 羽毛是黑色白色红色的 两只脚 两只翅膀)结合幼儿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提问:它有什么本领呢?幼儿观看啄木鸟课件,说一说。(会飞 会给大树治病等)
4 教师小结:小燕子 猫头鹰 啄木鸟它们身上都有羽毛,坚硬的嘴,两只脚 没有牙齿 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鸟儿。
三 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鸟类的情感。
1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鸟儿,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呀?(想)"鸟语园"里来了很多的小鸟朋友,我们去找它们吧。开火车到"鸟语园"幼儿自由参观。幼儿自由取一张自己认识的小鸟图片回到座位。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鸟朋友的名称和本领。幼儿自由相互交流。
2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请小鸟为我们表演吧。(观看视频小鸟表演)
3教师提问:小鸟的表演精彩吗?(精彩)你们喜欢小鸟吗?(喜欢)教师总结: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助人们捉害虫 保护庄稼 保护树木还是森林歌唱家。鸟儿可以帮助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呀?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种树 做鸟窝 不捕杀小鸟等)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把手中的小鸟朋友送回家吧。听音乐小燕子把小鸟图片送回"鸟语园"。
区角活动:美工区:幼儿学习折叠小鸟 绘画美丽的小鸟
教师自评:教师自评:在教学活动的导入过程中教师运用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导入,较好的吸引了幼儿兴趣。孩子们始终是兴趣勃勃,积极踊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鸟的外形特征习性和本领,幼儿初步形成鸟的概念。整个活动过程动静配合较好,如让幼儿到"鸟语园"找小鸟朋友,结束部分幼儿再把小鸟朋友送回"鸟语园"。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起着支持、帮助的作用,使得幼儿愿讲、想讲、敢讲,并大胆地讲述,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对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及时予以指导,使得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所发挥,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活动中若师幼讨论的范围有所增加,效果会更加理想。
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6分钟)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用限定数量的纸杯垒出尽可能高的塔。
2.尝试解决在垒塔中出现的平衡、高度等问题,并能主动和同伴分享探索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纸杯搭建高塔。
活动难点:利用辅助材料塑造不易倒的高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过东方明珠、艾非尔铁塔等建筑。
物质准备:纸杯每人10只,纸片、橡皮泥若干,记录表格一张等,各色记录纸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搭高塔,初步探索搭建的方法。
1、幼儿猜测自己能搭出多高的塔。
2、教师统计幼儿的猜测。
3、幼儿搭建高塔并记录自己搭了几层。
4、请幼儿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二)第二次搭高塔,再次探索搭高的方法。
1、两两合作搭高塔,记录搭的层次。
2、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困难。
(三)第三次搭高塔,探索又高又不倒的方法。
1、介绍借助辅助材料搭建。
2、选用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搭建高塔。
3、小结成功的经验。
(四)活动延伸:
请失败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尝试他人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小朋友探索搭更高的'塔。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手的科学教案11-03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范文02-14
关于科学教案02-28
科学教案:蜗牛03-23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精选】科学教案7篇07-16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12-26
大班科学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