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课 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8、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同时让生生进行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第二课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2
小班社会教案:我会搬椅子
活动由来:
宝贝们情绪稳定下来了,愿意参与班级活动。但是,还不会将小椅子一个一个的放好,经常乱放。搬椅子的方法也不对,拖着椅子走,推着椅子走,甚至有个别孩子还把椅子扛到了头上,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椅子的本领。
活动名称:生活游戏:我会搬椅子
活动目标:
1、学会搬、摆小椅子的方法,会一个挨着一个摆。
2、知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人手一个、大灰狼的`头饰一个。兔跳的音乐、大灰狼的音乐。
2、场景布置:散放在活动室中的小椅子。
3、教会幼儿说儿歌《搬椅子》
活动过程:
一、 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跳进活动室。
师:“兔宝宝们在外面玩累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师生共同学小兔子跳进活动室,发现散放在地上、桌边的小椅子。兔妈妈:“哎呀,我们的家怎么这么的乱,小椅子怎么到处乱跑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把椅子摆好。
二、幼儿一边念儿歌《搬椅子》,教师根据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模仿搬椅子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把椅子排成同字形,幼儿在中间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我们用椅子来摆个家,好吗?来,和兔妈妈一起搭我们的新家。
兔宝宝们摆得真整齐,一定很累了,我们玩小兔和大灰狼的游戏吧!请林老师来当大灰狼,待会大灰狼出来的时候,小兔子们要赶快回家哦。(坐回椅子上)玩游戏两遍。
四、请幼儿把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天黑了,小椅子要去找它的桌子妈妈了,小兔子快把它送回家
吧。记住怎么搬椅子了吗?
五、小结:
兔宝宝们都学会了搬摆小椅子,长了本领,妈妈真高兴。以后,记得要用我们学会的新本领来送小椅子回家,好吗?
附儿歌《搬椅子》
小椅子,我会搬,两手抓住放胸前。
一个挨着一个放,整整齐齐真好看。
活动后反思: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兴趣很高,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摆椅子的方法。这个活动结束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搬椅子的方法。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是学本领,而是玩游戏。以后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多思考,多找些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乐意参与,并愿意在游戏中学会的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认识常见的种子,比较其异同。
2、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持久观察力及爱护植物的感情。
3、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水壶等。
活动准备:1、收集几种种子,在自然角做发芽实验。
2、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3、蚕豆生长的图片,让幼儿事先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植的季节。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类种子:
师:“小朋友拿来了这么多豆豆,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拣一拣,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个碗中。”(幼儿动手操作)“你分出了几种豆?你认识吗?”“对,它们是蚕豆、黄豆、红豆。”“仔细比一比,蚕豆、黄豆、红豆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它们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圆圆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当种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
师:“豆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出示蚕豆的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刚才小朋友看了图片,了解了种子生长的过程,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讨论:种子生长需要什么?什么季节是播种的好季节?
教师小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在种植时要选择好种子,再种,种子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对了,现在正是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时节,我们一起去种蚕豆,好不好?”
3、学习选种。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可以当种子?为什么?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看的非常仔细:蚕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别小的.、壳的颜色枯黄的,都不能当种子。”“请小朋把颗粒饱满的蚕豆选出来。”
4、种植蚕豆。
a)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种子生长发育需要泥土、水、阳光、空气。现在谁来说说怎样种蚕豆?(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b)教师示范:先将土放在种植盆中,然后用小铲子挖一个小洞,放进3——5粒蚕豆,然后用泥土盖上,浇上水。
5、学习管理蚕豆的技能,爱护蚕豆。
师:怎样才能让蚕豆长的好?(适量的浇水、施肥、还要除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去我们的种植园种蚕豆吧。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3.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9。
活动过程:
1用游戏与谈话结合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 游戏——找朋友。幼儿随着《找朋友》的'音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
2) 教师: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
(3)教师: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的方法。
2逐一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
(1)教师: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教师:这是谁?你找到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
3)教师: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
4)教师: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
3游戏:爱的密码
教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并改编歌词。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
科学教案 篇6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参考课件:xx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五、练习巩固:
书P3:“做一做”。
书P5:1、2。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2]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计量的过程中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1分米=10厘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操作中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直尺一把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第4课内容。
研究磁铁这一内容具有极强的探究价值,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训练其思维,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地实验习惯。与此同时,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讲解,其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有: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分四个层次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3、课堂小结;4、进行课堂练习;5、课后作业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课时的内容有:1、通过实验验证,了解磁化现象;2、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简易指南针;3、作业展评:磁铁玩具;4、课堂小结。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对本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学生对于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或许仅仅是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层面上。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磁铁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平时能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能自觉地展开一定的研究,毕竟科学的大课堂还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量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测出隔着物体以后,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
4、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5、能制作磁铁及磁铁玩具。
科学知识: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3、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4、了解隔着物体以后,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
5、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难点:用实验探究磁铁的各种性质
科学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
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
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学”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主探究 引导观察
六、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STSE: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
七、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和装置、课件等。
八、课时课型
实验探究课一课时
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
3、观察记录
4、汇报交流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 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科学教案 篇9
科学教案
教学要点:
三年级 第一单元 课题1 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 盲人火车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第二课时 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4、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且反应迅速。
5、讨论垃圾问题。
教学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带孩子们到“研究”区。
师: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学生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不必追求分辨出每种动植物的种类,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可将不知道的动植物名字编号,如:小草1、小草2。
活动开始。
3、汇报交流
a、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b、将学生在草地中发现的动物和植物的总数合计。
c、讨论交流:非生命物体(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
4、小结
正如同学们在研究中见到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它们的量实际上要比同学们列举的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一个群落。
第三课时 观云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躺在或坐在草地上观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云并把云朵假想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天气)。
2、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放松。
教学过程:
1、引入
最近一次你是什么时间看云的'?今天就让我们到校园中好好的欣赏一下变化无穷的美妙的云!
2、观云
让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让孩子们充分地去观察去感受。
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呢?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
你们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
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
当运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们以前曾经臵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
教学目标:
课题 2 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以及制做环境问题图,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制作骰子的材料,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为棋子,绘制好的校园或社区地图,每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保小卫士
孩子们,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没有谁下过环保棋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认真观察旅行棋盘上每一格是什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骰子,小组内做一个骰子就行,老师示范。(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分别写上1、2、3、4、5、6几个数字)。制作是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不要割破手指。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戏吧!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组内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朝上的数字是几,就走几步棋,然后看看所在格子里画的是什么,表现不同,会有不同的奖罚。谁最先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明白吗?!好,让我们开始吧!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开心吗?
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可是不开心哦!让我们来听听究竟怎么回事?
哦,原来如此啊!
那么,在这些与环境有关的想象中,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画环境问题图
科学教案 篇10
册数、单元:六上第一单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
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轮轴,知道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重点)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了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难点)
教具准备:轮轴两个(轴同粗,轮大小不同)、铁架台、钩码、螺丝刀……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比赛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教师:同学们,前两节课,通过探究我们认识了杠杆,了解了它的一些原理。这节课起我们要来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接下去,先让我们来玩一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力气小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柄,力气大的同学手握螺丝刀的刀杆,两人向相反的方向用力,看看谁能取得胜利。
2、教师:谁赢了?说说你们的比赛结果?
3、教师:为什么力气大的同学反而输了呢?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1、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让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并对结果做一个合理的解释或推测。
探究螺丝刀刀柄的秘密
1、教师:看来,螺丝刀虽然简单,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下面,就以同桌为单位,仔细地观察一下螺丝刀的构造,看看都有些什么发现?
2、教师:哪组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发现?
A、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B、刀柄上有些凹槽,手握在上面时,可增加摩擦力,也就是说在用力时,能使得上劲。
小结: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3、教师:认识了轮轴,接下去我们来体会一下轮轴的作用。出示幻灯片:
A、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B、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请每位同学分别试一试,并仔细体会操作时的感受,然后跟同桌进行交流。
4、教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用绳子将钩码系在刀杆上,然后转动刀柄比较省力。这就是力气小的同学能战胜力气大的同学的原因所在了。
1、学生观察螺丝刀的构造,并将发现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会,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
轮轴的研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介绍装置中的.轴、轮及穿线的方法,出示幻灯片:
A、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说明什么?
(当轴上挂x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说明手握轮那部分工作时省力,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B、(轴不变,轮增大)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的引线上,试试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秘密?这又说明了什么?
(当轴上挂y个钩码时,轮上只挂一个钩码便可保持平衡了,这说明当轴大小不变时,轮越大就越省力。)
学生动手探究,仔细观察其现象,讨论其中的秘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后延伸
教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学生先说一说,然后再回家找一找。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3-23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02-28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科学教案(精选19篇)05-24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科学教案《动物之最》06-11
【精选】科学教案7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