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7 10:23: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放大镜、P PT、图片等。

  活动目标

  感受放大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小瓢虫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瓢虫,并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边找小瓢虫,边用笔圈出来。教师在设计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小瓢虫画得非常小。不仅如此,还“混”入了一些颜色、形状与小瓢虫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看起来有点困难”,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讨论与验证(结合PPT画面):

  1.你找到小瓢虫了吗?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设计意图:由于画面大、小瓢虫分布分散且没有规律,这给幼儿的观察以及表述都设置了难度。因此,当幼儿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在PPT画面上添加了网格。网格的出现无疑给幼儿搭建了“脚手架”,既可引导幼儿结合网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有序观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

  2.找对了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由于图片上的小瓢虫太小,因此,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觉得图片中有许多小瓢虫;有的觉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虫,好像是草莓;有的则模棱两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放大镜”。工具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3.使用放大镜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经验。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图片上;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着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的幼儿会不断地调节放大镜与图片之间的距离,以求看得最清楚。无论幼儿如何使用放大镜,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放大镜具有放大图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图片上的小瓢虫。

  (三)、小结:放大镜真神奇啊!原本小小的图案在放大镜下会变大,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几只小瓢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设计意图:结合PPT,再一次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网格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以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这些瓢虫一样吗

  (一)、你们找到的7只小瓢虫都一样吗?用刚才数数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虫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帮助幼儿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另一个是鼓励幼儿能够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运用先前有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比较小瓢虫。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个别幼儿使用放大镜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给予其他幼儿提示,如:××小朋友还会上下移动放大镜,估计在调整距离,使自己能够把小瓢虫的样子看得更清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响幼儿的观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其他几只小瓢虫长得什么样呢?你们看清楚了吗?

  (三)、相互验证、交流。

  设计意图: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过程性的小问题:用刚才的好方法,从小瓢虫头部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下看,比比两只小瓢虫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小结:原来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镜

  (一)、平时谁会使用放大镜?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二)、结合幼儿的讨论,介绍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设计意图: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功用,加深幼儿对放大镜的了解。

  小结: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继续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昆虫。

  寻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

  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

  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 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水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在教师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让幼儿发现水不只能喝,水能够做溶解剂,溶解一些物质。在玩水中充分体验水的特性,注意节约用水。

  活动一:水真好玩

  活动目标:体验和发现水的特性,感受玩水的快乐。

  活动准备:水管,水桶,空塑料瓶

  活动过程:1,教师对幼儿说,今天一起玩水。

  2,教师请幼儿用水桶提水倒入水箱中,感受水的重量,并询问幼儿感觉如何。

  3,请幼儿用玩水用具随意玩水,允许幼儿打水仗,喷水枪。

  4,喷水游戏,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塑料牛奶瓶壁上扎洞,用瓶子喷水,让幼儿试怎样使水喷的更远。

  活动二:《水真好玩》

  活动目标“体验并发现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水箱,塑料袋,漏斗,海绵,滴管等

  活动过程:1,教师在大水箱中放上述玩水用具,请幼儿自由玩水嬉戏。

  2,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水箱中的水太多了如果用所提供的用具拿出一小桶水,用吸管或者滴管吸水,用手帕和海绵吸水,用手捧水等。

  3,在玩水中,启发幼儿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水有压力吗?

  活动三:《小小药剂师》

  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认识水是溶解剂

  活动准备:搜集糖、沙、面粉等,牙签。

  活动过程:1,教师对幼儿说,我们要开一家医院,请小朋友来当医生和护士,玩调配药水的游戏。

  2,教师出示上述材料,让幼儿自由调配搅拌,并且为自己配好的每种药水起名字。

  3,幼儿之间互相交流,自己配好的药水,请幼儿说自己配的'药水里都放了些什么?

  4,教师启发幼儿思考那一种东西放在水中可以融为一体,那种东西不能融与水?

  5,教师总结:有的东西可以融与水,而有的东西不能。

  活动反思:幼儿在玩水中体验和发现水的特性,感受到了快乐,在实验当中认识水能够做溶解剂溶解一些物质,幼儿体会到应该爱水节约用水。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承重力的关系。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相同大小形状的铅画纸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积木每人两块,雪花片若干,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造桥实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幼儿回忆设计过的桥面,教师根据幼儿回忆内容展示桥面。

  桥造好了,会有很多的车和人从桥上通过,所以我们的.桥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认为这三中桥哪一种桥最牢固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讲解实验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桥墩的距离会影响桥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桥墩的距离定下来,就在桥的两边,然后在桥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种桥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们还要把雪花片的数量记录在纸上。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互相合作,尝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讲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2、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3、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4、学具准备: 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 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 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的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3.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 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 本活动,萧老师结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料。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

  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

  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

  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

  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

  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做蜗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大人灌输。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书、上网查资料,这样孩子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全面、深刻,学习能力由此增强。无疑,网络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提供知识更为快捷、方便。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还初步了解到网络给学习带来的好处,这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跳、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气的皮球若干、瘪皮球一个、气针一枚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2、难点:知道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说说并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皮球)

  师:嗯,你会拍皮球,那你能上来拍一下皮球给大家看好吗?

  师:你们说这个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还可以怎样玩呢?谁来说说?分别请小朋友来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刚才这些小朋友都很会玩皮球,真不错!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

  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时候,你们观察到皮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时老师可以边拍边问?引导幼儿说出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转等。哦,皮球能跳,能滚,能飞…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用你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跳,蹦,转)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

  问:皮球什么形状的?(圆形)来,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现在我们先来学学皮球跳的样子,再来学学皮球滚。分别让幼儿模仿。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师:刚刚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

  现在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播放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师问:现在故事看完了,你们说说皮球里到底住着谁呢?

  (2)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教师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幼儿之间互相讲述皮球里住着什么?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摇一摇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

  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教师将气针插入气门芯,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来,保持适度距离并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将充满空气的皮球与瘪皮球进行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师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教师出示瘪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幼儿的猜想。

  (3)教师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球,感受皮球的运动状态。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0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10-24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08-20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6-06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03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06-0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