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8 08:24:0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集锦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 ( 幼儿滚球 夹球 抛球 转球 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 他的玩法真有趣 ,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 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 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 (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 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 你的想法真对 等等 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 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 ,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证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PS这里不要说: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 因为他们想的方法好不好没有经过实践证明SO 应该说: 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 可是 今天老师只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能不能就用这一张纸让乒乓球站稳呢?)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快动动脑筋吧,你讲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快告诉大家吧)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这一环节大约10或14分钟》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孩子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 我们赶快来动手试一试吧)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老师在观察时 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在展示时 有意识的选取闪光点给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纸做成了盒子,把球装在了盒子里,让小球站稳 。 可是有的孩子 是作了一个桥,把球压在了下面 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闪光点。

  四、交流。《这一环节5或7分钟》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谁的小球已经站稳了? 快来告诉大家 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说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 ,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提问:他的方法成功了吗? 如果小球站稳了 老师说:大家给他鼓鼓掌 祝贺你 你成功拉 你的方法可真好! 如果失败了,老师说: 没关系 请你再想想办法 或者 请你再试一次 调整一下 再上来。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个别展示过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都到柜子前面来试一试,看看你的办法成功了吗?)

  活动延伸:

  老师的结束语言:( 今天,大家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在区角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 大家可以去寻找更多的让球站稳的方法!)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选择了农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快乐尽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硬泥、软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难能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

  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

  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

  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制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动的原理(电池滚动而带动外壳翻转)。

  材料:

  废旧1号电池、硬卡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将长20厘米、宽7厘米的硬卡纸围成圆筒状,再用双面胶粘贴固定。

  2.将其中一个筒口用长8厘米、宽5厘米的纸封住。

  3.在圆筒内放人电池,并用同样方法封住另一个筒口。

  4.用水彩笔在圆筒上画一个站立的小人(图①)。

  玩法:将玩具放在斜坡上滚下来,筒上的小人会不断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制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细铁丝、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纸、笔。

  制作方法:1.将一根长20厘米的细铁丝弯曲成M状,然后在铁丝两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图②)。

  2.把画有小动物头形的硬卡纸贴在铁丝上(图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笔上摇晃着玩,体验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须符合力臂相等和两边物体等重这两个条件才能平衡。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六、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在幼儿园,会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昨天我看见广场有放风筝的,飞的可高了;今天风大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准备: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视频《风的危害》和《风能的利用》、风的音效、各种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情境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打开门欢迎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吧!门外什么也没有,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尝试制造风探索风产生的原因

  1、提问:我们今天请来的是我们的"风"朋友那风是哪里来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各种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幼儿边回答边演示)

  (2)幼儿互相尝试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边尝试边思考)

  (3)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风的基本特征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着扇风,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是什么样的?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四、游戏:大风和小风幼儿分别戴头饰扮演各种植物,听音效用肢体表现小风来时植物怎样动,大风来时植物怎样动。

  五、通过短片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观看短片《风的危害》后提问:风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怎样减小风灾?

  2、观看短片《风能的利用》后提问: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风能?

  六、教师总结,以游戏《风车和风儿共游戏》结束活动风车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快举起你的风车一起欢迎我们的风朋友和我们一起游戏吧。(幼儿随音乐玩)

  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户外放风筝或去参观风能发电。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动物的名称

  2、知道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3、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一份,食物图片人手一份、活动内容ppt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

  1、观看小动物图片的ppt

  2、说出其名称 导:小朋友,今天张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二、认识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

  1、观看食物图片的ppt,说出其名称

  2、提问小动物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3、观看小动物与食物搭配的ppt 导:我们很喜欢这几个小动物来我们幼儿园做客,老师想请它们吃东西。

  导:让我们来看看老师都备了那些食物给小动物吃呢?

  导:老师这里的食物应该怎样分给小动物们呢?你们知道它们最爱吃的是那一样食物吗?

  导: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动物最爱吃那一种食物

  三、小动物与食物配对

  1、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2、发给幼儿人手一份食物图片

  3、请幼儿给小动物分食物

  4、交换图片,请幼儿帮小动物找食物 导:小朋友再来看看今天来做客的小动物有谁?

  导: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每人一份食物,看看都有那些食物

  导:看清楚以后,请小朋友把你手上的食物都分给放在那里的小动物们,要说出xx请你吃xx哦!

  导:现在老师看看小朋友都找对了没有,哦,都很棒!

  导:老师来换一换,让小朋友帮这些小动物找食物,看看能不能找到

  四、幼儿分两组进行游戏操作

  1、 幼儿分两组

  2、一组拿小动物图片

  一组拿食物图片

  3、两组幼儿找朋友配对 导:老师把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是小动物组,一组是食物组

  导:两组的.小朋友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小动物或是什么食物

  导:看清楚以后,听音乐找朋友,小动物要找到你最爱吃的食物做朋友哦

  导:拿食物图片的小朋友也要去找是那个小朋友最爱吃的

  五、结束

  1、收拾材料

  2、请小动物去参观幼儿园 导:小朋友真棒,都找对了好朋友,小动物今天难得来幼儿园做客,我们一起带它们去参观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吧!

  导:走咯。出发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长风公园,观察过秋天时物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公园里的植物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现在公园里的树和我们原来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你们刚刚看到了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没有变化的植物?他们是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不长叶子了呢?

  小结:原来公园里的竹子、松树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三、小结

  1、原来公园里的松树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2、请你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落叶树和几棵常绿树。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观察为主,首先让幼儿到室外观察,回来后与幼儿共同谈论冬天的植物。虽然这么设计的,但在具体活动中的许多方面,根据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反映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此次活动过程,孩子们表现得十分兴奋,那股兴奋劲好久都不能平息。在老师出示挂图时,孩子们的想象的闸门也打开了,对冬天开放的花特别感兴趣,还说出了许多花。并饶有兴趣地讲个没完没了的,但对那大幅冬天背景图片只是觉得好玩、新鲜。这些,如果让孩子们看看冬天录象,我想孩子们会更感兴趣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15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3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