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会写“仍”、“使”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总的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本课的11个正字词,13个带拼音的生字,13个不带拼音的生字;
2、有关邮票、小刀、纸。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又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和老师一起上课吧,老师希望这节课我们能合作的更好,共同学习新的知识,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看上面的投影。(师出示“黑便士”的邮票)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邮票
师:对,这是邮票,是一张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板书:邮票)
同学们看,这张邮票的图案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面值1便士,所以呢,又叫“黑便士”。现在看下面的这张邮票,它是现在常用的邮。老师请小朋友们比较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生:现在的邮票有小孔
师:恩,你们看的真仔细,那你们谁能说说看这些小孔象什么呢?
生:齿孔
师:对,这就叫做:齿孔。(板书:齿孔)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齿孔。(生跟读)
师:大家别看这小小邮票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上课题:的故事)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2、初读生字,认字词,写生字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邮票齿孔是故事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生2:邮票齿孔是怎么样发明的......
师:恩,小朋友想知道的真多,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翻到第62页轻声细读课文,看看有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生字宝宝,借助拼音朋友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习生字
师:停,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老师读的真不错,还有谁要读吗?(再指名一位学生读)
师:恩,你还要棒!现在你看,拼音朋友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小火车读吗?火车火车往哪开呀......
生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都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你们结合书本相互读给同桌听,有错的地方相帮忙改正。等会请几个小朋友们显示一下你的认字本领。
生相互读生字
师:停,(点名)请你认一下老师出示的生字,并帮他们找个除书本上的朋友之外的'朋友,行吗?其他的小朋友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生字,划上线!
生1;生2;
师:恩,你认得可真准啊。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老师指示--裁和撕)
生:......
师:恩,裁字是跟衣服有关系的,所以下面有个衣字,撕是用手的,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现在我们来做个看看,听听,的游戏好吗?看老师示范,看谁能说的有快又准!
(师动作:拿刀,裁纸,撕纸)
师:一个城市的名字,英国的首都(生:伦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3、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主题思想。
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
教学难点:
1、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蕴含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说——悟——练,三步一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以“说”导入:以学生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
1、课前让学生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
2、学生上讲台“说”:① 简介朦胧诗(特点、产生背景)②什么是变奏曲?③谈谈星星的天文知识。 ④朗读一首与星星有关的诗歌。
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歌更是一种熏陶。诗歌与诗人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诗能传情。诗人江河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年代——大革命时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星星变奏曲》。(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说”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有的放矢,如诗歌《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概念,变奏曲的认识对理解诗歌背景,理清诗歌构思特点是有必要意义的,所以要让学生课前弄明白;同时,星星知识的补充,有关星星的其它诗篇的的阅读对课堂解决重点意象和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联系讲课内容之余,提高学生“说”的自主性和“说”的表达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 读中悟学
(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理清结构:
第一节
(前4行):
(后12行):
第二节
(前4行):
(5至12行):
(后4行):
(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
【析主题】: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的问题,领悟诗中星星的象征意义。
1、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解释阐述
(1)诗中出现的下列意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学生先在判断上对认识意象的特征。
(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义: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象星星落满天空: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学生联见解,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星星”这个意象在诗中出现次数最多,但每一次都不是单独依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意思了解其具体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领悟
感悟 我读 ,这句话象征
表达诗人 情感。
设计意图:领悟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确解读意象之象征意义的方法:“星星”指代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征光明。
感悟部分让学生懂得通过诗歌意象作用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达到了解主题的地步。如:我读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句活象征着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表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次环节主要以课堂合作的形式,通过“星星”这个意象特点来领悟象征意义,最后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语言】:
1、找出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主要然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节诗的形式,绝大多数同学能找出来。
如果…… 如果……
谁不愿意…… 谁愿意……
温情、浪漫 ———— 寒冷、残酷
对比
2、结合构思的特点,说说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此题难度系数稍微增加,主要让学生结合“音乐变奏曲”的特点来认识诗歌结构相称,意境变化的特点,回应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从诗中找出“如果……谁不愿意……”与“如果……谁愿意……”这两个句式,欣赏诗歌诗节对称,意境对比的手法。课后再学会仿写。
修辞特点:
选出两则例题,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从中领悟修辞的分析手法。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会颤抖?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心灵的寒冷孤寂,表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而平静的夜间,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接着,让学生从中领悟解答修辞的分析层次。
领悟 比喻、反复、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能营造优美的意境,美化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在典型例题的示范下,让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修辞,并对修辞作用能够从象征意义——反映的情感作逐层分析。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走出课外,从而学到语文的学问而不仅仅是《星星变奏曲》的知识。最后,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演练。
三、课堂演练
(1)“柔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
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
这一过程,老师选派2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余学生座位上完成。完成后,我让下面的同学仔细审视黑板答案,并不急于判断其对与错,而是从答案中获取启发,完善自己的答案,进而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有实战的演练。动脑还要有适当的动手,才能真正将知识落到实处,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实时的反馈。演练过程中,如何理解如何运用都带着学生个性化的感知,不应以教师的思维习惯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练习完成的时候,老师并不急于为学生定夺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去审视黑板上的答案,从中得出启发与借鉴,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题方法。
四、小结(板书)
1、意象:“星星”象征光明。
2、语言:变奏曲式的构思;精妙的修辞。
五、作业:
六、【教学总结】
我准备的是初中三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以作者简介,朦胧诗简介作为导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此诗前了解相关内容,包括文章背景,情感基调,朦胧诗的主要艺术风格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导入过程的5分钟内,其实很难,学生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老师一直在灌输这些基本知识,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接受,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如果作为改正的话,可以让同学们在上课前自己查阅相关作者资料,提前预习诗的内容,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
接下来的上课内容是从六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的,一个是圈画诗中的意境,四个问题是围绕两节诗的相关问题来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是思考回答两节诗的关系。问题是从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和诗的内容联系很紧密。本来很自信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困难重重,同学们在找答案的时候会有很多疑惑和困难,最后讲完了,很多同学也被绕进来了,表示没有听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充分预习,对诗的内容把握不好;第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所以跟不上课堂节奏;第三,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速度稍快,讲的内容不仅凑。所以如果改进应该在这里方面多下功夫。
上课内容是诗,本来就有一定难度,上的过程中真的就是有点艰难。所以,教学技能、技巧还需要多加练习和学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汤姆8226;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异乡的'儿子要回来了,母亲觉得一天的等待仿佛过了一年。
(2)饿: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觉得自己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
(3)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4)喜欢:蒙蒙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厚:东北边陲的雪下得可真厚啊,一脚下去直接没过了腰。
(二)第二题。
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8226;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1)13岁:豆蔻年华。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15岁:及笄之年。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3)20岁:弱冠之年。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
(4)30岁:而立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5)40岁:不惑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6)50岁:知天命之年。释义:出自《论语8226;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
(7)60岁:花甲之年。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
(8)70岁:古稀之年。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
(9)80~90岁:耄耋之年。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
(10)100岁:期颐之年。释义:出自《礼记8226;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4.尝试背诵。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了解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并积累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
噩耗晴天霹雳恸哭支离破碎小心翼翼
恍惚踽踽独行玲珑突如其来变化无常
2.关于观察与思考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一环。阅读时,要靠平时观察生活的体验去理解作品内容;写作时,"第一须观察",是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思考是对观察对象(人物、景物、事物、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的思维和规律。
观察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事物,发现其中的含义和规律。
3.关于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的基本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度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一般我们主要分析层次和段落,便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
能力目标:
1.从表情达意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现的兄妹情与姐弟情在内涵和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所抒发的手足深情。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金盒子为线索,用朴素、平实的文字记叙了金盒子从最初的玩具箱变为寂寞的良伴,最后竟变为纪念的信物的过程,充分表达了兄妹姐弟的关爱、理解,渗透了难以割舍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写金盒子的来历和我哥哥与金盒子的不解之缘以及哥哥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9-13)写弟弟、金盒子与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写哥哥、弟弟、双亲去世后,金盒子对我的重要意义。
三、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周密,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文章以金盒子为叙事线索构思谋篇。这条线索贯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表现出手足深情的深刻主题。文章又以时间的发展为顺序,用一连串的表示时间的状语,写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龄的情感体验,思路十分清晰。
2.文笔自然开朗,平淡简约。
本文语言质朴、平淡,没有雕琢痕迹,却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真情独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课文教读方法建议
这篇文章细腻感人,不要当作一般的记叙文教读,也不要从记叙文"六要素"入手,而应当反复默读,从整体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参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学习"金线串珠"的写作手法。
2.品味质朴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语言。
难点:
对文章的主题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骨肉亲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写了兄妹情,又写了姐弟情,还写了父女、母女情;既写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乐融融的亲情,又写了遭受巨大不幸时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写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经历和情绪。而这一切都与金盒子密切相关。对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贯穿始终,与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织,使家庭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深厚。
教学过程:
1.先浏览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这一遍浏览还应当疏通字句,解决词语障碍。
2.再读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这一遍阅读时,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圈点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间做记号,注明所发生的事件或关键句子。
3.读第三遍时,注意文中的几件事是怎样贯穿起来的。找出与金盒子相关的描述,并进行分类:哪些是叙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写高兴的事情的,哪些是写哀伤的事情的;哪些是记实,哪些是回忆。进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进行交流阅读的成果,讨论明确以上过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题。
明确:"金盒子"在文章中,不仅是叙事的线索,而且还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时,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宝物,是乐趣的所在,是不可分离的"良伴",还是"我"与弟弟争抢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装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思念。它"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变成"逗人伤感的东西"。"我"可以对它倾吐满心的忧伤委屈,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随着人事的突然变化,"我"对金盒子的感情也波澜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与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见证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架构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美文。
5.在仔细体味的基础上,请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思考被感动的原因,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体验,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激励评价,对体会深入、有质量的发言要大力表扬。
手段:
反复默读与讨论相结合
设计思想:
新课标指出:"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5
我会填
这是一项数笔画,按笔画数填写的练习。题中有六个汉字,三个花瓶,花瓶上分别写着笔画数,每个花瓶里有两朵花,要求把这六个字按笔画数进行分类,把笔画相同的字写在同一个花瓶的花朵上。这六个字的笔画数不多,填起来不算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练习,复习学过的汉字的笔画和笔顺,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过程建议
1、出示卡片:子、头、长、出、飞、火,这些都是我们见过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他们吗?
(开火读,注意字音是否标准。)把这些字贴在黑板上。
2、你会写这些字吗?(组内练习书空,纠正错误的笔顺。)
3、出示花瓶图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
4、同桌商量,共同完成题目。(提示学生在数笔画时要仔细认真,书写时要工整干净。)
5、汇报,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如逐个数、逐个填;将所有字的笔画都数好后,再归类填写。
看看读读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逐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让学生懂得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题中配有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图,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巩固字词、正确使用量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不同渠道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语感。
过程建议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去郊外参观,出示图画或课件(不带词语),看!多美的景色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读词。)
2、你能根据图画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出示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朵白云
两只鸭子
一条木船
几朵野花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在生活中象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组内练说然后汇报,注意量词用得要准,教师随时纠正。)
5、拓展:五()星星一()山一()同学两()书几()小鸟一()画四()房一()飞机三()树一()水
读读画画
这项活动是复习带有相同偏旁的生字。题目中有一个大转盘,周围是十四个学过的生字,里面有三朵不同颜色的花,花分别写着艹、扌、足花的颜色提示了将要涂的字的颜色:艹的字涂绿色,扌的字涂蓝色,足字旁的字涂粉红色。通过读、思、说、画,让学生的口、眼、脑、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指导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过程建议
1、出示大转盘,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向自由读字。
2、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培养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良好个性,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3、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涂色吗?怎样涂?(组内合作,先说说怎样涂,然后再动手。)
4、汇报,集体订正。
5、你还知道哪些艹、扌、足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拓展:找一找氵、亻、口旁的字。
读读背背
《东西南北》是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儿歌能帮助学生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过程建议
1、游戏:指方向。教师说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来,比比读的动作快。(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打乱顺序练习。)
2、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辨别方向的儿歌:东西南北。
3、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5、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6、看图:小女孩早晨起来面向什么方向上学去,你还能判断出其它三个方向吗?
7、老师在教室里指出东方,让学生找出其它方向。
8、你还知道其它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9、齐背儿歌。
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
这个口语交际练习有两幅图,这两幅图色彩鲜明、环境优美,可是有些人的行为与这自然的美不一致(在草地上踢球、浪费自来水)。图中的大姐姐和小弟弟都在说这样做不好,这是在劝说别人不良行为时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这样做为什么不好?能把理由说出来让对方信服才是关健。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有礼貌,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所在。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
交际准备
挂图或课件
组织过程
1、揭题: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不良的行为,比如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摘公园里的花,乱摇小树,在公物上乱写乱画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板书课题。)
2、师出示课件或挂图。看这两幅图,你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
3、指导学生简单地说出图意。
4、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如果你看到了这种行为,会怎样劝说呢?在劝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明确要说出这样做不好的理由,道理要能把人家说服,说话时还要态度大方,有礼貌,语气温和,不能强硬等等。)
5、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一人说一幅图。(师生评议,注意听他表达的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讲话是否有礼貌,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适当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明确:小草也有生命,在草地上踢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可是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7、表演: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练习表演,注意劝说者的语言、方法、态度、表情,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动作。可以两个人表演,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可以选择一幅图练习,也可以两幅图都说。
8、哪组想汇报就让哪组给大家表演,评出最佳合作奖,奖励一朵小红花贴在成长记录册里。
9、扩展: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不好的行为吗?你应该怎样劝说?(先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设置情境表演。)
10、反思:你做过这样不好的事吗?今后该怎样做?
11、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象这样的不良行为并不少见,我们不但自己不做这样不文明的事,当我们遇到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时候要及时大胆地劝说,要注意说话的方法,希望每个人多关心身边的小事,做合格的小公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一上语文园地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一、猜谜引课题
1、师:老师知道大家特别聪明,我想考考大家,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挑战!
生:能!
师: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
生:司马光。
师: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
生:乌鸦。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出示头像1)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起喊喊玲玲的名字。
生:玲玲。
师:(出示“玲”)这个字就读“líng”,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字,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来和老师一起读。玲玲!
生:玲玲。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面一个王字旁,右边一个令。
师:它还有很多的兄弟呢?你能说说都是谁吗?
生:领、零、岭、龄……
2、师:玲玲不仅聪明还画了一手的好画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和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师: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打开书,先听录音读一遍课文,大家要认真听呦!
生: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
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从你们的表情里,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想不想自己读?
生:想!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朗读课文,1、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2、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3、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A师:这课的生字宝宝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师:瞧,他们来了,好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当下老师带读生字宝宝(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课件2)
1、 学生带读
2、 全班齐读
3、 老师强调平舌音、后鼻音
B去掉拼音读(出示课件3)
师:有拼音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看上大屏幕。
1、 开火车读
2、 男女分读
3、 全班齐读
C读词语(出示课件4)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如果这些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请同学们看上来 。
1、 点名读
2、 分组读
3、 全班齐读
师:大家都会读了词语,那么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里相信你们会读的更棒!同学们一起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0个。
师:下面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朗读课文。
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感悟、品析课文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玲玲画的是什么?
生:我家的一角。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5:玲玲的画)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还想读读下面的话?(出示段落课件出示6)。
生:指名读。
师:(理解“端详”),大家想一想,“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名说)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看。
师: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老师说,你们猜:小羊开口说话了!
生:详。
师:(认读“详”)这个字就读“xiáng”,大家一起读。(指名读)它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羊。
师:现在大家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生:做端详画的姿势。
师:这里边还有两个字,这个字就读“fú”,跟老师一起读。(分排读)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是巾,右边是一口田。
师:咱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字含有右半部分?
生:副、福、蝠、富……
师:“幅”是个量词,谁能给它找朋友?
生:一幅画、几幅图……
师:还有这个字,想和我们大家见面呢?这个字读“jiǎng”,一起读。(指名读)师:谁能帮它找朋友?
生:奖励、奖品、抽奖、奖状……
师:谁能用喜欢的词说句话?
生: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准确、流利地读一遍啊?(指名读)
师: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可件7
师: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生:(观察)这幅画弄脏了。
师: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指名读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8)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字卡“叭”)
生:bā.(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八。
师: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生:zāng
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师: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生:弄脏、脏了、脏衣服、脏兮兮……
师:这个字还读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脏。
生:脏,弄脏。
师:脏,心脏。
生:脏,心脏。
师:同学们,指一下自己的心脏在什么地方?
生:生抚摸自己的心脏。
师:(师也抚摸心脏)在你胸前的左侧。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伤心、难过。
师:谁能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指名读。
(2)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快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指名读段。)
师: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出示图小花狗9)
师: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生:爸爸让她画点什么,玲玲就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能读读爸爸说的话吗?
生:指名读、齐读。
师: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可爱呀!(出示句子10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指名读。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句子。(齐读)
师: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怎么样了?(出示句子课件11玲玲满意地笑了。)
生:满意地笑了。
师:这时玲玲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生:高兴。
师: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齐读)
师:玲玲的爸爸真是一位好爸爸,能指点玲玲作画,爸爸多关心玲玲啊?哪些句子还能体现出爸爸很关心玲玲?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爸爸的句。
师:(学“催”)这个字就读“cuī”,一起读。(指名读、分排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姓崔的崔。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的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催促你赶紧上床睡觉啊?
生:有。
师:还有哪些句子啊?
生:指名读。
(3)师:看着玲玲修改后的画,爸爸也很高兴,爸爸是怎样说的?自己找找。
生:指名读。
师:现在谁来当爸爸,再和玲玲说说话?
生:指名读。
师:(出示句子课件12)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字和我们捉迷藏呢?这个字就是“筋”。
(学习“筋”)。和老师一起读(指名读、男女生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上面是个竹字头,下面是个肋骨的肋。
师:谁能给筋找朋友?
生:脑筋、皮筋、动脑筋……
师:我们全体男生再当爸爸读一遍这段话。(男生齐读)
(4)师: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作为她的好朋友,你想对玲玲说点什么?
生: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
师: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生:生自由发言。
师: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生: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出示句子)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六、自由读书
师:好了,剩下的时间我们自由读读课文吧!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课,这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这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作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就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灯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随文识字的形式还有些单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变换多样的识字方法,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
语文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三国中鼎鼎大名的关公已有了一定学生对程度的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的事物及相关故事的了解。同时生活、对自我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感悟,文中小主人公可爱调皮的形象和回忆往事之趣能深深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应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3、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理解和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收集有关脸谱的信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视频激趣,交流脸谱信息
1、导入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作者冯骥才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有自己心爱的小物品,只是和大家不同的是,他的心爱之物是——花脸。
2、说说“花脸”,教师补充,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关于“脸谱”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补充: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生、旦、净、末丑”之分。“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脸谱中每种设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
典型的几种脸谱:红脸——关羽; 黑脸——包拯;白脸——曹操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 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抽生轮读课文,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课件出示,正音正形
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 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qiàn 依靠y ī 偃yǎ 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气概 gài
教师补充:(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轧制 l ūn 抡起
s è 堵塞 zhá 轧钢 l ú n 抡动
s à i 边塞 g á 轧帐
(词语) 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3、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①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的故事。
(三) 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1、师问: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为什么喜欢它?
① 圈划、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 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2、师问: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
学生交流:这是关羽的脸谱。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谁来读读小罗锅的话,从他的话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会说话、会做生意,精明能干)
教师追问:这是怎样的兵器?
① 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
② 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3、师问:作者把这刀、这花脸称之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学生交流:把它们称之为“宝贝”,是因为作者很喜欢它们。
教师追问: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情?
学生回答:“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4、再问: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 归途中,戴上花脸,执刀而立,引来羡慕的眼光,“使我快活之极”。(快活之极)
② 听舅舅讲关公的故事后,“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
(骄傲之至)
③ 到家后人见人夸,照着镜子,感觉“是个大关公”,一直戴着不肯摘。(想做关公)
④ 大年初一,“威风”十足,憋着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想成为真正的关公)
5、师问: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关键在于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了关公的英雄事迹。
播放《温酒斩华雄》与《过五关斩六将》的flash,并请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讲述故事。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作者在舅舅那里也知道了这两个故事,知道关羽是个大英雄,因此与其说喜欢关羽,想成为关羽,不如说是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
6、师问:作者得到“宝贝”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花脸惹祸并受到了惩罚)
这些故事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汇报并朗读。
①“我”的调皮可爱。如:“这天我就故意躲在楼上……效果会更响亮!”“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哗啦啦粉粉碎。”“妈妈对我丢了个眼色……狼狈而逃。”“我躲在自己屋里……而是个可怜虫了”等。
② 亲人们对“我”的爱。如:“妈妈给我换上了只有拜祖宗……另眼看待了。”“就在这生死关头……看你耍大刀哪!”等。
③ 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如:“再看爸爸……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我因为和妹妹争吃糖瓜……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等。
④ “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四) 布置作业,积累拓展迁移
1、小作文:写写你的心爱之物,三百字左右。
2、推荐阅读冯骥才的另一篇小说——《珍珠鸟》,了解作者其人。
3、积累词语与句子。
4、 画一副脸谱。
语文教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
2、过程与方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计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时间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黑板,我写了一个“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语真实。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便产生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来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作者简介
三、认识新朋友
课下大家已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这些新朋友了吗?(出示课件)
唏嘘(xī xū ) 噩(è)耗 呵(hē)斥 诘(jié)问 伎俩(jì liǎng ) 颠沛(pèi )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zhōu ) 连声诺(nu)诺 猝(cù)然 昏厥(jué )
四、我读我知
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大家肯定很高兴。那么,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行文字:看,我有这么多收获,与我一起分享吧!并配有相应美丽图片为背景。)
(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我说我惑
大家有这么多收获,看来读得很仔细很认真,那么在预习时有没有疑惑呢?说出来,也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吧!说不定,有的同学还能帮助你呢!(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六、我行我秀
(若学生所说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差较大,这时可预设几个问题。)老师我还有疑惑,大家想不想帮帮我?好!我思考,我能行!我说出,我一定是最优秀的!(同时出示课件:上面有鼓励文字:只有学会思考,我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达,我才会是一个最优秀的人。)
1.大家说,信客这个职业好不好?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选择当信客?先自己考虑,后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最后全班一块儿解决。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能就具体语句谈一下你的理解吗?(对学生来说这可能有难度,师可先举一例,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说出。)
词语如“破烂灰暗”、“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等既典雅又精炼,值得我们积累。
句子如: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形象地表现了身居穷乡僻壤的`农民对外界事物的关注。
七、我思我写
(教师激情地)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稍顿)……或许在许多年以后,人们已经把他忘记,但作为学习了本课的我们每一个人,一定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得到许多思考。那么就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来为信客的坟墓作一篇墓志铭吧!不过我先提示一下,可从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从他的品质或精神的角度;也可从他的职业特点的角度写;也可结合社会实际(我们现在的社会呼唤诚信这一点)来写。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注意写出你的理解,写出你的感情来!
(生写。后读出。)
师出示自己写的墓志铭:
例一:肩挑生死祸福担,尝遍人间屈辱苦。
饱受冤屈辞职业,为人师表扬美名。
例二: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但生死祸福担(上联)
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下联)
虽死犹生!(横批)
八、我说我得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一下,说出来吧!(生自有说出自己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文章,进一步感受余先生的语言风格。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材解读:
《爷爷的毡靴》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气讲述了爷爷几经修复,“永世长存”的毡靴的故事,表现出爷爷对毡靴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小作者的深刻影响。
课文围绕爷爷的毡靴的曲折经历,描写“我”随之产生的不同感受。一开始就讲爷爷的那双毡靴穿了好多年,破了修修补补,又跟新的一般。以至于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世间万物终有尽时,一切都回消亡,惟独爷爷的毡靴却永世长存。”后来爷爷的腿痛。需要穿着毡靴下河,毡靴损坏的很厉害,“我”又想:世间万物总归有个尽头,毡靴也不可能给爷爷用个没完没了——这不,它快完啦。然而,爷爷用冰把毡靴变得更结实了,于是,“我”重又产生了那种想法:我不定爷爷的毡靴就是永远不会完结。春天来了,冰化可,爷爷的毡靴散成了一摊,爷爷终于扔掉了毡靴,他的残余成了小动物温馨的窝。长大后,每当有缘觅得一处以毡毛铺衬的小鸟窝时,“我”总要像儿时那般思忖着:世间万物有尽时,一切都会消亡,惟独也的毡靴却永世生存。爷爷珍爱毡靴,对“我”竟然产生这样深远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表面是写毡靴“永存”,其实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之前可以个学生规定阅读时间,明确要求,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针对这篇课文,应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我”对也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这问题贯穿课文。始终,是一条主线。另一个重点是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多次出现,作者各有不同,要激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理解爷爷对毡靴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关爱及对小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你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的爷爷珍惜的东西是什么吗?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
二、探究新课
1、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指名读文,讨论解决字词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出示讨论题:
1、我对于爷爷的毡靴产生过哪些想法?
2、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各有不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怎样理解爷爷的感情。
学生:
1、分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
3、谈感受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