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发现镜头能将物体变大缩小的现象。
了解凸透镜的原理。
活动准备
大自然小科学、塑胶袋、塑胶杯、橡皮筋(本期学具)。
相机、水、透明杯、保鲜膜、布偶、钮扣或钱币、镜子、玻璃纸、汤匙。
活动过程
1老师拿著相机用伸缩镜头对幼儿拍照,老师不停的发出惊讶声音说:「哇!变大了,哈哈!又变小了」。请幼儿猜猜看,老师用相机发现了什麼神奇的事。
2播放刚拍的照片,与幼儿讨论為什麼照片的人会有大有小,是不是还有什麼物品也能像相机同样的`效果。
3翻开大自然科学P.44~48「变大变小」画面,请幼儿指出还可以将物品变大、变小的工具有哪些(望远镜、投影机……)?
4引导幼儿进行以下实验,看看水能不能也将物品变大或变小:
(1)将钮扣或钱币放入塑胶杯裡,再将杯口盖上保鲜膜,绑上橡皮筋固定,用手轻压保鲜膜,使它形成凹陷状;再把水倒上去观察钮扣有何变化。
(2)再取一个布偶,放在桌上,拿塑胶袋放在眼前,透过塑胶袋瞧一瞧布偶,观察布偶的变化。
(3)改将塑胶袋装入 1/3 的水,再看看布偶,布偶会变大吗?试试看。
(4)再将八分满水的透明杯靠近布偶,会看到什麼景象呢?此时再将透明杯拿得远一点,布偶又会有什麼变化呢?
(5)最后请幼儿试试其他的方式,如拿玻璃纸、汤匙……照一照,是否也会出现变大的现象,完成P.48记录。
活动结束:
1能指出物体的变化。
2能操作器材让物体变大或缩小。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重点】为螺丝和螺帽配对,并简要地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材料准备】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
(1)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2、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问题一: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4)问题二: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5)问题三: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问题四: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3、模仿游戏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1. 感受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漩涡,了解这些漩涡的共同特性。
2. 尝试运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看到的漩涡。
3.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
(1)漩涡图片
(2)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3)记录活动表格幼儿资源包:
(1)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2)记录活动表格亲子活动包:
(1)容器、搅拌器皿、沙。
自行准备:
(1)课桌。
(2)示频仪、电源插座。
(3)黑板。
2.经验准备教 师:需要了解漩涡的.形成。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
三、科学词汇漩涡:水流急转所激起的螺旋形。
四、方法词汇观察:观察怎样制造漩涡。
操作:用不同的物体制造漩涡。
记录:哪个物体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五、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律动导入:让幼儿跳转圈舞,感受漩的动作。
2.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已经认识了漩涡,请幼儿说说在哪儿见过漩涡?你看见的漩涡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漩涡像什么?
3. 幼儿作业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直观的表现己看到的漩涡。
1.画密密麻麻的螺旋线,拿剪刀顺着螺旋线剪,剪一个漂亮的漩涡。
2.用毛线摆螺旋线。
3.把橡皮泥搓成长条,把长条摆成螺旋线。
水中做漩涡。先问幼儿会在水中制造漩涡吗?然后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制造漩涡?
(1)用手搅。
(2)用嘴吹一吹。
(3)用筷子搅水。然后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尝试制造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漩涡,把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制造漩涡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操作时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师。
原来用长而细的搅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一根葱和有色的水:运用漩涡的知识看看葱在漩涡中会怎样。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样把它们捞出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察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
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探究活动,发现纸的下落速度与纸的厚薄、形态与操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表达、交流、记录探索的结果。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影响纸下落速度的各种因素。
难点:记录操作结果,探索如何让纸下落的速度快一点。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
(1)大小一样,厚薄不同的正方形纸若干。
(2)同样厚薄的正方形纸若干(4倍人数以上)
(3)人手一份记录表
2.知识经验准备:有过折纸活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张纸,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在比较中交流发现。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看看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
师:那我请个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哦,原来一张纸厚,一张纸薄。
二、感知大小一样厚薄不同的两张纸,下落的速度不同。
1.提出疑问:我们让这两张纸来比赛,让它们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来,你们猜猜哪张纸会先落到地上?(幼儿猜测)
幼:厚的纸落得快
幼:薄的纸落得快
师:那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2.集体试验:比比谁下落的速度快
提出要求:一定要在同一高度,同时放手。
3.集中交流:谁来说说哪张纸落得快?(个别幼儿交流)这时老师也可以做一个实验,让幼儿更清楚地看到答案。)
幼:厚的纸落得快
4.小结:原来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放手,厚的纸重下落的速度快,薄的纸轻下落的速度慢。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幼儿探索厚薄不同的两张纸片下落速度的不同,由此引发孩子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索。也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引线,让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探索让纸下落变快的方法。
1.设疑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下落速度慢的纸下落的速度快起来呢?
幼儿两两谈论并进行交流: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幼1:用橡皮泥粘在纸上
幼2:用夹子夹在纸上
幼3:贴上一些东西
师:哦,你们想的办法都是利用辅助材料,改变了纸的重量,让纸快些落下来。
2.再次设疑
师:如果不用辅助材料,想想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纸快些落下来呢?
幼1:折一折,折成飞机。
幼2:揉一揉,揉成纸团
幼3:折成长条形
那你们的办法是否真的有用呢?要试试才知道。
3.提出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同样大小、同样厚薄的纸,请你们想办法去改变它的形状,把变好形状的纸和原来的纸一起试一试,看看结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我们先看看记录表,你把纸变成了什么?结果是否成功?成功就打勾。
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是否是同样高度同时放下?变成什么形状?如何记录?
5.展示记录表,验证方法是否有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把纸变成了什么?实验是否成功?
集中交流: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让纸下落的速度变快啦?
那他的办法是否可行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6.小结:原来一样大小的纸,改变了纸的重量和形状,纸下落的速度比原先快了一些。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层层设疑孩子的积极回应和具体操作,让孩子感受到改变纸的重量和形状,都能让纸改变下落的速度。采用记录表,能够更加清晰展示孩子学习探索的经过。结合记录表进行验证和小结也能让得出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同时也更加有说服力。)
四、探索不改变纸的形状,让纸的下落速度不同
1.设疑
师:哎!我现在又有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改变纸的重量、形状,同样厚薄、同样大小的纸,也要让它们的下落速度不同,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1:一张放得高,一张放得低,不行,我要同样的高度
幼2:我一个先放一个慢放,不行,我要同时放手。
2.师进一步引导:那你有没有好办法呢?对,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哦!那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记住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
3.集中交流:你们刚才成功了吗?(有的话,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集体一起观察他的操作过程。
(如果没有成功。)
继续引导:那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看看是否成功?左手将纸平拿,右手将纸竖着拿,同样高度同时放下,看看是不是下落的速度不一样?
老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哦!成功啦!这个主意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共同实验。
5.小结:哦,相同的纸不同的拿法,在同样的高度同时落下,下落的速度也会不一样。
(评析:不改变纸的形状,让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这一探索活动更具有挑战性,既不改变形状又维持第一次的实验条件:同样高度同时落下,着实给孩子“当头一棒”,但是老师还是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行实验。考虑到了科学活动中各种变量的存在,老师预设了两种情况并采用相应的积极方式回应孩子的表现。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严密性和应对科学实验的灵活性。)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正方形纸一起玩游戏,发现了很多的秘密:知道同样大小的纸,厚薄不一样、纸的形状不一样、纸的拿法不一样,纸的下落速度也会不一样。(评析:活动总结是对整堂活动的一个综合评价,使孩子们实验中发现的零碎的经验,在老师梳理总结中得到提升。)
2.师:玩纸游戏中其实还有很多的秘密,如果相同的纸我们改变它的大小,那纸的下落速度又会怎么样?我们下课后可以去试试,把你的发现和同伴们说一说。(评析:主要是让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使探索有新的方向,让学习能够象链子一样环环相扣,不断引向新的深度、广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生活中锤子的用处。
2、了解锤子的结构及锤子的广泛用处。
3、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敲学习锤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剪刀,小刀,小棍子等一些生活常用工具,核桃及其他干果若干,人手一把锤子和一个里面垫有手纸的小罐子,课堂活动所需音乐,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并提问:
1、我们平时吃核桃的那个部分?
2、用什么办法能打开核桃壳呢?{幼儿自由回答}。
出示已备好的常用工具让个别孩子尝试打开核桃壳。{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经过尝试后总结出锤子是最适合用来敲核桃壳的。
二、幼儿操作,让幼儿学习用锤子敲开核桃壳,并让孩子品尝核桃仁,老师巡回作指导。
三、了解锤子的结构:
提问:
1、你吃的核桃是什么味道的?
2、你是用什么办法吃到核桃仁的?
3、你是用锤子的那个地方敲开核桃壳的?
引导幼儿认识锤子是由锤头和锤柄组成的,在使用锤子时要手握锤柄,用锤头敲打。
四、了解铁锤:
让幼儿来摸摸铁锤的锤头和锤柄,并提问:铁锤可以干什么?
老师给已准备好的木块用铁锤钉上钉子。强调安全:{铁锤不可以当玩具,用时一定要让大人来帮忙}。
五、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
1、让幼儿看动画课件,老师讲故事《小铁锤找朋友》,以此让幼儿了解锤子的广泛用处:消防锤,叩诊锤,法锤,逃生锤等。
2、通过提问让幼儿加深印象。
六、出示各种干果,让幼儿再次用小锤敲开外壳并品尝,老师强调安全。
七、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卫生,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昆虫的食物。
2.了解昆虫的动作姿态。
3.在活动中锻炼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几种常见昆虫的食物图卡数张,如花(蜜、粉)、小虫或食物碎屑灯。
活动过程:
拿出昆虫图卡,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这些昆虫的动作姿态是怎么样的呢?
鼓励幼儿模仿其动作。
这些昆虫平时吃的'食物是什么?(如蜜蜂和蝴蝶吃花蜜、蚂蚁吃食物碎屑、蚱蜢吃小虫等)若幼儿不知道,教师可以加以提示玩游戏"昆虫运动会"--昆虫王国将邀请小朋友参加昆虫运动会。
介绍游戏的玩法:教室(运动场)的两端分别是起点和终点,在终点放置昆虫食物图卡。
将幼儿分成数队,如蜜蜂队、蚱蜢队、蚂蚁队,请幼儿戴上头套。
哨音开始,各队第一位幼儿模仿所扮演的昆虫动作,走到终点,并找到该昆虫所吃的食物图卡带回起点,然后下一为幼儿戴上头套出发。
按照此方式活动直到所有幼儿都轮完,最先轮完的一组获得优胜。若幼儿有兴趣,该游戏可多次重复。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科学教案12-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9-30
【荐】中班科学教案02-18
中班科学教案【精】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