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6 07:32: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15个,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淡、甩” 7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喜爱,知道青蛙是益虫。

  【教学准备】DVD教学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养、成、呢、怎、压、谈、甩”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

  1.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齐读课文题目。

  2.观看课件,提问:“你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生字,生词下画上记号。

  2、把难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及遍。

  3、交流一下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成”是翘舌音,不能读成“ céng”

  “呢”的生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怎”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韵母是前鼻音。

  4、同桌互读这些易读错的字,听听谁读得最准确。

  5、用DVD光盘,播放朗读,帮助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领读巩固读音。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2.学生互相交流。

  “呢”的右下是“匕”不是“七”。

  “甩”的第一画是竖撇,不是竖,它与“用”形近易误。“压”的右下有一点。

  3、老师重点指导以下及个生字,提示要点。 养:上面比“美”少一横,属羊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

  竞走(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

  跳高、跳远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2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

  三、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四、 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

  “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

  “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五、 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

  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生字8个,能够根据拼音识字。

  2.“嫩”字有一部分学生较难读准。

  3.能够有感情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了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2)爱踢足球吗?知道20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

  排球(1)齐读词语两遍。

  (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5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趣切入

  (出示挂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

  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一年级语文《画》原创教案设计

  (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强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阳光下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语文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借助实物图片学习积累词汇,初步分清画面上的几类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

  3、认识太空、了解太空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太空知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与太空和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你有过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吗?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乘坐“希望号”火箭飞向太空去旅行。

  二、创设情境,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我们的火箭速度可真快呀,一转眼就来到了外太空,请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出示课件:(76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并相机介绍学生查到的相关资料。人类正是借助这些航天探测器观测到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出示课件:(77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介绍相关资料。

  同学们快看呀,宇航员和机器人向我们走来了,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请你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宇航员和机器人的图片)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此次太空旅行就要结束了,现在,“希望号”火箭已经回到了地球上,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图片内容吗?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

  3、了解了这些航天知识你有什么体会?

  三、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这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你认为哪些是形或者音重点,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课件连接。

  重点强调音重点的字:贞、侦、宙

  形重点的字:贞、侦、讯、彗、察、器

  四、巩固生字;

  读词语,课件出示:

  五、质疑:

  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

  用搜集的图片和资料制作《飞向太空》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9

  板书(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的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老师问:感悟到一种美会让我们惊讶激动甚至泪流满面。那么川端康成这时候在告诉他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老师问:是啊,川端康成面对美的发现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你们看下面一段,雷诺阿和米开朗琪罗是否也这样面对美的发现?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老师: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死后才价值连城,死后他的作品被人发现了美,所以凡高因为作品而活下来了。因此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发现美还要怎样?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第二课时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老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就像戴望舒多么想在小巷逢到一个丁香般的姑娘,就像断桥上一站你不一定就能等到白蛇娘子和许仙那样的美丽爱情。好,川端康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美的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邂逅所得的美,那么是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老师:对,插花经过艺人对花枝的选择,对花盆花瓶的选择,用造型表达生活所需要的一种情绪,达到插花艺术的美。因此下文作者自然提到一些艺术家带给他的美的感受。无论是画家画的手还是表现的肌肤都让他感觉到了自然和艺术的统一的美,简单说就是不知道看到的是真的手还是画中的手,是他自己养的小狗在草地上跑还是画家笔下的狗了。写实是什么?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语文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通过对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通过对三家子村满语情况的调查,认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的意识。

  3.通过对三家子村的生产生活实物的调查,培养学生保护、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识,树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团结、共同发展的观念。

  4.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

  〔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学生为本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汇报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带物品。

  2.师生共同准备进行活动用的.若干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步入满族世界。

  1.上周,同学们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领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满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今天,请这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一下他们到三家子村的所见所闻吧。

  2.(学生1和学生2一起到孙博士家)(多媒体显示孙博士的家)

  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体显示地图)前去的路线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学生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动画:一辆汽车开来,三位乘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车上:孙博士向两位同学介绍三家子村名字的由来)

  4.学生1:前方有许多人。孙博士介绍:那是满族人在举行婚礼。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体显示:满族婚礼图片)

  二、角色表演、亲身体验。1.司仪:满族婚礼现在开始。(学生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服装和道具装配上。) 2.司仪:好,现在我们去迎亲!(学生站在两侧充当迎亲队伍)请新娘出门……过彩桥……跃火盆…… 拜天地……拜高堂……对拜……掀盖头……(多媒体放映每个环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

  三、现场指导、猜猜看。新娘进门不许坐西炕,也不许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请在座同学猜猜看,这是什么原因?(多媒体显示:满族炕)满族新郎说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长辈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对话:常用满语和汉语对照如:脏——lata、说——lele……(穿插一名邻居送礼物——悠车)(穿插一名小孩儿生病请求帮助——萨满舞——治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燕子》语文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