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12:35:4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教案(精)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在“小博士研究所”里,孩子们用米粒、珠子、黄豆、沙子做实验,发现它们都能够穿越弯管子。于是,教师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和基本原理,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假设,乐意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并作记录。

  2、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物体特性的经验。

  3、喜欢操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弯管若干,记录表一张,雪花片若干,一端系有螺帽的尼龙线若干,钢丝、手电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弯管

  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管子)这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一边做弯的手势一边问)(弯管子)

  2、结合统计表,介绍操作材料。

  这根弯管非常的神奇,许多小东西都想到它的身体里面去旅行,有钢丝、手电筒、带螺帽的线、嘴巴里吹出的气,(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可是到底能不能穿越呢?它们想咨询一下我们小朋友,让我们小朋友来猜一猜,做个统计,好吗?

  3、预测并记录。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统计表和许多的红片片、绿片片,绿的表示能够穿越,那么红的呢?(不能够穿越)你认为可以穿越的就在它的上面贴上绿片片,不能穿越的就在另一边贴上红片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注意统计的时候一定要有秩序哦!

  (2)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预测结果,公布于黑板上。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猜测的结果吧!先看一下嘴巴里吹出的气,它能穿越弯管吗?(再看带螺帽的线、钢丝、手电筒照出的光)

  4、验证并记录

  (1)教师:小朋友对各种材料都有不同的意见,它们到底能不能穿越弯管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请你们去做个实验,然后把实验的结果用红色和绿色的雪花片记录到黄色的统计图上,不要忘了每一样东西都要试一试哦!

  (2)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及问题,提醒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5、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统计图,探讨、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瞧,我们的实验结果出来了

  (1)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材料是大家一致认为都能通过弯管的?(空气)?

  教师:真的'吗?让我也来试一试。哎,真的能够穿越,可真神奇!

  那有谁知道空气为什么能够穿越弯管?(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空气它是流动的,所以能在弯管子里通过。

  教师:那么除了空气以外,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流动的,也能穿越弯管的呢?

  (2)教师: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线,哦,有的小朋友认为它是能够穿越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不能通过的,谁认为是不能通过的呀?请你上来试一试。(幼儿操作)谁认为是能够通过的,请你来试一试。

  教师:原来线在穿越的时候还需要用一点技巧呢!要抖一抖才能够顺利的穿越呢!为什么线能够穿越弯管呢?

  教师小结:因为线是细细的,软软的, 那为什么老师还要在线上面绑一个螺帽呢?

  (因为可以增加它的重力,使它能够更加方便的穿越弯管)

  (3)教师:好,让我们再来看一下钢丝穿越弯管的统计情况。大部分小朋友都认为它是不能够穿越弯管的,为什么呀?

  (幼儿回答,如果他认为能的就请他上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因为钢丝是直直的、硬硬的,不能拐弯,所以不能穿越弯管子。

  (4)教师:再来看一下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能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是不能的,请你(能穿越的)上来试一试?(幼儿操作)

  教师:你们看到的光它只能到哪里啊?

  教师小结:手电筒照出来的光也是直射的,所以也不能穿越弯管子。

  6、发散性思维。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钢丝和光是不能够穿越弯管的,它们都很着急,也想到弯管子里去旅行,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教师:聪明的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帮助它们穿越弯管了,瞧,老师这里有一根变形的钢丝娃娃,你们认识它吗?它的本事可大啦,能伸到长长的弯管里面帮助人们疏通堵塞的管道。

  教师:光娃娃能到弯管里去旅行吗?(看老师演示)哇好神奇啊!想知道其中奥秘吗?那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会儿再到教室里去做光娃娃旅行的实验。

  7、幼儿收拾、整理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幼儿从学前期开始就有多方面学习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选择了农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快乐尽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硬泥、软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难能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我的是塑料绳!”“我的绳子很结实,是麻绳!”“我带来的绳子最长,可以拔河!”……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弯弯曲曲的线绳可以变:“看,一条蛇游来了!”“不是蛇,是蚯蚓!”……一下子,大家都来摆弄自己带来的线绳。以后几天,绳子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

  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觉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本活动的设计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探索不同外观、材质线绳的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在玩线过程中,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绳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 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 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

  准备:

  1、 孩子们收集的各种长短不一的线绳:塑料绳、毛线绳、彩线、彩带、皮筋、能弯曲变形电线,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搓的纸绳等。

  2、 教具:一个悠悠球、数码照相机和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线、绳,交流、共享经验。

  老师:“这几天,大家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许多的线。你们找来了一些什么样的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幼儿自由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线、绳,对它们的外观、材质这些特点产生初步的印象,老师观察指导。

  2、幼儿从外观、材质、用途方面进一步了解绳子。

  ①老师玩悠悠球,幼儿比较悠悠球的绳子和自己玩过的绳子,它们在外观、材质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②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玩法。

  ③幼儿讨论绳子的其他用途。

  二、引导幼儿感知线会变形的特点。

  1、老师使用幻灯机,让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2、启发幼儿对变形后的绳子进行联想,引起幼儿再次玩绳的兴趣。

  三、幼儿自由用绳子造型,体验绳子会变形的特点:

  1、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让线变出更有趣、更漂亮的图案来,并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用线、绳造型的作品。

  2、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及操作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在电视里相互欣赏刚才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幼儿

  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绳子造型,并根据这些图案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拓印可以复制物体表面的纹理。

  2.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愿意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积极探索拓印的奥秘,对拓印活动产生兴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供幼儿探索拓印用的各种树叶,厚薄不一的图形片、雪花片、积木贴好在底板上,铅笔等。

  树叶拓印画(示范用)。

  拓印制作过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拓印画,引发幼儿对拓印的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幅奇怪的图画,从这幅画里你能看到什么?画里藏着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拓印画,讨论怎样制作拓印。

  1.教师:拓印画里德树叶是怎么画进去的呢?(可以先让幼儿猜一猜,引起他们对拓印的兴趣,再让幼儿看看拓印的制作方法)2.教师根据图示的拓印方法,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贴在底板上,在上面覆盖一张薄一点的白纸,并将这张纸夹住固定好,然后用铅笔在有树叶或积木的地方画。(注意点:树叶老师已经固定好了、底板的夹子怎么夹、铅笔怎么拿、画在什么地方等。)(三)引导幼儿运用身边的材料尝试拓印。

  1.教师:拓印神奇吗?你想不想也来试试?你打算拓印什么东西呢?你知道怎么拓印吗?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拓印尝试和探索。(教师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帮助。)(四)相互交流各自拓印的过程,并讨论分析成败的原因。

  1,教师:请幼儿说说刚才拓印的是什么?拓印出了了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只有表面凹凸不平地东西才能拓印出印迹,其中较薄的东西,如树叶、薄的雪花片很容易就拓印出来,而过厚的东西也不容易拓印,拓印时还要把纸固定好。

  (五)幼儿根据刚才的发现再次尝试拓印。

  1.教师:请小朋友改进操作方法再操作一次,看看这次的拓印效果是不是比上一次的好,你可以把这张纸拿下来转个头夹上去,然后比比两次的效果。

  (六)。相互欣赏各自的拓印作品,分享探索画带来的乐趣。

  1.教师:你对自己的拓印画满意吗?你觉得下次再玩的时候,可以做哪些改进?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我们可以去试试用蜡笔拓印,也可以去拓印其他的东西,个、还可以把几样东西拓印在一张纸上,变成一幅漂亮的拓印画。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动难点: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园摘果子了,我们看看它都收获了哪些果子?(教师说完出示第2张ppt)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果子数量的多少。

  1、引导幼儿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师: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来之后,对他们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它首先比较的是苹果和梨。

  重点提问:

  (1)苹果的`数量多还是梨的数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刺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用这个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苹果从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个梨都排在每个苹果的下面,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一个苹果、一个梨的对应来看,最后没有和梨对应的苹果了,那就说明梨比苹果多。明白了吗?

  2、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橘子和香蕉的数量。

  教师:接下来,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用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种果子的数量多。你们愿意吗?

  重点提问:

  (1)橘子的数量多还是香蕉的数量多?

  (2)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增加果子或者减少果子的方式使两组果子的数量一样多。

  1、提出重点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现在小刺猬说了,我想让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

  (1)如果增加苹果,那增加几个苹果就能使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呢?

  (2)除了增加苹果,还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减少一个梨,也能使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

  2.引导幼儿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刚才我们想的方法都不错,现在再来帮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说出来,那提问同上;如果幼儿能自己说出来,那么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将意思表达完整。)

  (四)创设情境让幼儿练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果子的多少。

  1、现在,小刺猬们要把摘下来的果子运回家,每个刺猬只能运一个果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呢?

  重点提问:现在小刺猬要运苹果,它们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苹果和小刺猬的数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苹果运走。)

  小结:原来,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小刺猬们才能一次性把果子运走。

  2、并讲述:这次小刺猬要来运橘子了。那么小刺猬们能一次性就把橘子运走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呢?(增加两个橘子或者去掉两只刺猬)

  3、并提问:那怎样使小刺猬们一次性把梨运回家呢?(增加一个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奶片,巩固新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报答你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健康营养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组数量分错了,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带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兼容性、发散性和跨越性。

  2.情感目标: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初步培养幼儿好奇心、冒险性。

  3.人格目标:通过让幼儿让孩子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体验创造的喜悦。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自信大胆。

  4.动作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A.一瓶黄颜色的水。

  B.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C.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D.魔术师帽子。

  2.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3:经验准备:认识颜 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1)“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2)“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4)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5)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1)国庆节快到了,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

  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 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⑴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⑵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⑶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

  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⑷讨论: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三、幼儿创造性活动

  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四岁左右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最近孩子们迷恋对车的认识和讨论,看到他们对车辆的不断探索,我非常的欣喜。救护车和消防车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和求救时的车辆,同时它们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目标】

  1、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2、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3、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PPT、玩具模型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车吗?喜欢那些车?幼儿自由发表已有经验。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辆车和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说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幼儿猜猜老师说的什么车。例如:身穿大红装,扶梯背上抗,水柱高高冲,皮管粗又长。(消防车)方方白车厢,十字放红光,铃声叮当响,车辆快快让。(救护车)

  二、看PPT图片,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

  1、图一救护车 引导幼儿说出救护车是白色车身,红色十字标志,有报警器,车门在后面以方便担架出入。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救护车的声音像:生病的人哎呦哎呦————

  2、图二消防车 引导幼儿说出消防车的车身是红色,有升降架、喷水管,有警报器。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消防车的声音像:着火啦——很长

  3、对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和所需拨打电话号码。

  (1)出示救护车和消防车,引导幼儿说出两辆车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标志性特征、声音(点击播放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警报声让幼儿说出是谁发出的声音)

  (2)出示120和119的电话号码,引导幼儿知道电话号码对应的求救车辆。

  三、对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用途

  1、图一 生病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救护车来救人)

  2、图二 着火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消防车来灭火,同时叫救护车救人)

  四、情境游戏

  游戏一:教师扮羊村村长生病了,部分幼儿扮小羊拨打电话号码,部分扮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救人。要求:能按照游戏情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二:灰太狼来羊村干坏事把房子点着了,该怎么办?幼儿部分扮救护车救人,部分扮消防车灭火。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救护车和消防车,知道了它们特征和用途。这个特殊的电话号码我们能不能随便拨打?不能,因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耽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延伸:让我们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们画画救护车和消防车,并尝试制作救护车和消防车。在语言区学学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谜语儿歌。尝试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清楚准确的说出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并在游戏中感知运用学习经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环节中也非常开心,互动自然,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延伸中如果能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活动才能得以升华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具有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态度。

  2、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3、争当“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反对使用一次性筷子。

  难点: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丰富过有关沙尘暴、洪水等知识。

  物质准备:录像机、录象带;情境表演排练。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幼儿观看情境表演:

  几棵“树”在对话,一棵“树”说:“为什么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它们去哪儿了?”另一棵“树”说:“你不知道吗?它们都被运去做一次性筷子了。”再一棵“树”说:“说不定我们也会被运走呢。啊!不好,沙尘暴来了!”说着“沙尘暴”就吹了过来,几棵“树”手拉手被吹得东倒西歪:“我们的力量太少了,快支持不住了。”“树”被吹散了,倒下了。“沙尘暴”哈哈大笑。

  2、提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树为什么越来越少了?树少了会怎么样?

  二、了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1、放录像

  镜头①伐木工人在砍伐树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厂用木材加工筷子。

  镜头②在餐厅的桌上摆着很多的一次性筷子,进餐的人用完了就扔,扔得满地都是。

  2、提问:

  ①一次性筷子是怎么来的?

  ②你们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③日本为什么不生产一次性筷子?

  三、认识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

  1、讨论: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树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四、争当“环保小卫士”告别一次性筷子

  1、讨论:如何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2、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延伸活动

  自己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向父母及周围的人宣传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劝阻周围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一次性筷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但中班幼儿很少会主动把一次性筷子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本课题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正确认识到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家长及周围的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另外,对大范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幼儿也是不了解的。于是,教师运用了直观而形象的情境表演和录像形式,并通过讨论,强化幼儿的认识,旨在让幼儿真正了解一次性筷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从小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对破坏环境表示愤怒和讨厌。

  二、效果分析

  此活动一开始就利用情境表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了解到树木的重要性,并通过录像了解到树木减少的原因。情境表演和录像,直观形象,比教师口头讲授的效果好得多,因而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本活动穿插了多次讨论,每一个幼儿都热烈地参与了讨论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孩子在讨论中喊出了“坚决不使用一次筷子”的口号,说明环境保护意识已经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12-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精】02-21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