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物品之一、有几次,我经常看到小班幼儿把几张小纸片放在水里,看着它慢慢浸湿、慢慢沉到水底,并且高兴得拍手欢叫。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纸吸水的兴趣,设计了科学活动《会吸水的纸》,通过幼儿的几次自由自主的操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不同的吸水性,并把此经验迁移于生活中,逐渐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几种纸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发现几种纸不同的吸水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大胆地参与科学活动,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盆,小盆里有餐巾纸、报纸、挂历纸若干张。
2.每桌一个小方盘,盘里放有红色的颜料水,另准备好的若干份小棒,小棒上贴有3种纸,纸的长度一样。
3.黑板上贴三种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种纸,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们前面的小盆里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纸呀?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发现这些纸有什么不同?
3.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是毛乎乎的,报纸是光滑的,挂历纸是最光滑的。
二、认识纸的吸水特性1.(出示一方盘红颜色的水)这里有一盘红水,今天这些纸要和红水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把纸像老师这样一头捏在手中,一头浸在水中,仔细看看,水会怎样?纸有什么变化?等一会儿来告诉大家。
2.集中幼儿提问a:刚才你发现了什么?
b:水怎么会到纸的上面的?
引导幼儿总结出:纸有吸水的本领。
三、探索三种纸的不同吸水性1.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的吸水本领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举行个吸水比赛。
2.导幼儿探索比赛方法:把小棒上的三张纸同时放在红水里,观察哪张纸吸红水吸得快?
3.幼儿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上颜色不断上升的变化状态。
4.组织幼儿交流谁得吸水本领最大,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5.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吸水最快,报纸吸水慢,挂历吸水最慢,并把黑板上的三种纸标3星、2星、1星,以示第一、第二、第三。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 》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
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2、幼儿大胆选择,使用材料装扮蔬菜。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蔬菜。
2、剪好的蔬菜宝宝及四肢(用即时帖)。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过生日。
1、设置悬念,引起学习兴趣《生日歌》中,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是谁的生日?”
二、谁来过生日。
1、(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我的孩子都要来为我庆祝生日。
2、(出示辣椒爸爸)“我是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辣椒妈妈)“我是绿绿、长长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红红的、光光的小辣椒宝宝”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青菜奶奶:“谢谢,请坐请坐”。
3、请幼儿猜一猜还会有哪些蔬菜来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呢?(扩散幼儿思维)
a、请幼儿说出画面上的蔬菜名称及外形特征。
b、师小结:黄瓜:细细长长的黄瓜,穿着绿衣服。
c、西红柿:穿着红红的衣服,像小灯笼。
d、胡萝卜:粗粗长长的胡萝卜,穿着橘黄色的衣服
e、茄子:穿着紫衣服,像气球。
4、引导幼儿说说吃过的'或见过的蔬菜。
5、为什么要吃蔬菜?
教师小结:蔬菜里面含有很多营养,能补充维生素,小朋友们吃了它身体才会长的壮,有力气。科学家叔叔为了更好的给人们补充营养,又为我们研制出了五彩辣椒、红色、紫色、蓝色。引导幼儿观察。
三、客人变漂亮。
1、打扮蔬菜:小朋友们,蔬菜奶奶的生日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把蔬菜宝宝打扮的漂亮一点好吗?(幼儿为蔬菜宝宝画上鼻子、嘴巴、四肢)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出自己打扮的是谁?
2、教师:小朋友们,带上蔬菜宝宝去给蔬菜过生日了。音乐起,幼儿手拿蔬菜宝宝一起去给蔬菜奶奶过生日,自由结束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 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七、板书设计
2.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大胆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的现象。
2、喜欢探索,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经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大石头、小石子、沙子每组幼儿一份;带盖的大瓶子四个;幼儿记录表(附后);PPT图片(附后)等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同的空隙可以用不同的物体填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感知材料。(目的:调动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性,感知操作材料不同特性)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石头、石子、沙子)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不同之处。”(大小、轻重、形状不同)
二、操作实验,交流共享。(目的:在实验、交流中引导幼儿主动发现物体间存在的空隙)
1、交代实验要求
“今天的实验三人一组合作进行,用三分钟时间,试着把这三种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想想怎么放才能比较容易将这些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在实验时要记录放材料的顺序,什么先放就记在1号空格,看看实验结果能否把这些材料全部装进瓶子里”(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记录能力,尤其在探索活动中及时记录操作过程及结果,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全面交流经验。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关键提问:试试看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种材料会把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补充提问: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装得多,外面剩的少,有的小组还有许多材料没有装进瓶子里?
●交流、对比操作方法后小结:外面留许多材料的小组是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而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装,容易将更多的材料装进瓶子里。
3、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幼儿借助提供的有洞洞的篮子快速将三组材料分离开。(增强幼儿动手及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情况,已经成功的组提供多一些的沙子让他们想办法装进瓶子中以增加一定的挑战性,未成功的组借鉴经验再次实验,激发每一组幼儿参与探索、操作的积极性,让每一组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收获,增强信心)
●关键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通过第二次实验探索、交流印证:按照石头→石子→沙子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都装进瓶子中。从而发现:石头间的大空隙可以用石子填,石子间的小空隙可以用沙子填,瓶子摇一摇还可以装更多的沙子。
●提升小结: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
4、教师激趣实验:选择幼儿认为最满的一瓶,问是否还可以装东西。然后倒水渗透进去,使幼儿发现空隙其实还没有填满,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空隙秘密的兴趣。
三、观察图片,迁移生活经验。(目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展开,我提供了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照片,在情境中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合理安排、利用空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多能为生活服务的有益经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过渡语:今天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瓶子里的空隙,并通过合理的摆放方式填充了这些空隙,充分利用了瓶子里的空间,让瓶子尽可能的多装一些材料。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合理利用好空间的例子,一起来看看。
PPT一:椅子收藏(可以一张挨着一张摆放;或者从下往上叠起来放)
PPT二:真空袋收纳家中靠垫
总结:看来合理安排、利用空间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二: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图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标记‘↓’)。”
2.思考与讨论“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3。实验操作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1:“我拿的是西红柿,我发现西红柿是浮起来的。)”
4。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5。重点是能够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沉浮经验;难点认识标记“↑”、“↓”,能够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
四:与沉浮兄弟分享水果,活动结束。
五:活动效果
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直观的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获得了初步的沉浮经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通过直观的教具幼儿认识标记“↑”、“↓”,并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其他幼儿共享,根据标记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将水果按沉浮特征分类。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活动中探索管子运水简单的运程,使其知道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尝试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管子、海绵、针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
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运水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不过要求,让你们把盆子里的水运到小碗里,看谁先运满一碗。”
2、幼儿操作
提问:“你刚才是用什么运水的?”(用碗舀、海绵吸再拧出水等)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用不同的东西想办法运水,
(二)引导幼儿用管子运水
1、出示图片 “刚才大家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个小弟弟正在发愁,愁什么呢?原来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小弟弟能运出水来?”
2、幼儿第一次尝试
提问:
(1)“你用什么运水的?水出来了吗?”
师:“用管子怎么运水呢?你来试一试吧。
(2)“你为什么不用杯子或其它?”
师:“大家想不想用他的办法试验一下?”
3、幼儿第二次尝试
提问:
(1)“你的管子出水了吗?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管子里不出水呢?”(幼儿讨论)
师:“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刚才吸的时后没把空气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来试一次吗?”
4、幼儿第三次尝试
提问:“这次有没有成功?你是怎么做的?”
(三)了解几种水的运输
提问: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聪明的人就利用这样的原理发明了好多东西,比如水泵抽水……“
(2)“知道有哪些东西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吗?”(幼儿个别回答)
(3)“让我们长大后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带来好处和方便。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没有触角的蚂蚁,了解昆虫触角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模仿能力。
[活动准备]
小蚂蚁若干、放大镜、纸盒、白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童话剧情景表演《没有触角的小蚂蚁》
教师带幼儿上前扶起正在哭的小蚂蚁:“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哭着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出来找吃的,怎么也找不到,走路也弄不清方向,我又累又饿,还撞了一身的伤。我想回去,可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家。”
探究的问题: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二、幼儿讨论。
(1)没有触角就不漂亮了。
(2)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家了。
(3)没有触角就找不到吃的。
试一试。放在桌上两只蚂蚁,一只有触角,一只没有触角,观察蚂蚁的行动。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并用彩色笔记录蚂蚁所走的线路。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这一只没有触角的蚂蚁老是转圈圈,东倒西歪的。
(2)这一只没有触角的蚂蚁到处乱跑,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往那儿去了。
(3)有触角的蚂蚁跑得好快哟。
游戏:模仿小蚂蚁找食物。
幼儿戴上触角的头饰扮演蚂蚁,从家中爬出去找吃的,找到后搬回家中,用触角告知同伴去搬运粮食。
科学教案 篇9
【内容分析】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红的、黄的、蓝的、彩的。也许刚开始宝宝对这一切“熟视无睹”。随着宝宝视觉系统发育的不断成熟,宝宝会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认识事物、发展智力。通过认识各种颜色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宝宝认识客观世界都是由外部特征开始的,这些美丽的颜色对宝宝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教育活动中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知世界。下面这个课题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而且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同时也便于孩子操作和体验。
【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一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一张。
4、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一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一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一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一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套红黄蓝颜料、一个调色板、一包棉签、一个玻璃杯、每人一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魔术了,咱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放在一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一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咱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 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范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