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01 09:13: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中班教案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画线索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接触顶针句式,在感知文本重复结构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谈话活动:在幼儿园小朋友吃中饭的时候,一般有两个菜还有一个盛在碗里的是什么?(是汤)请幼儿略微描述喝过什么汤?它的颜色和味道怎么样?

  2.出示大书(遮住封面的文字)提问:“画面上的婆婆她打算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阅读文本,理解故事

  (一)分页阅读

  第一页: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画,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讲述

  1.自主讲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看到的讲一讲,然后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进行点评,重点要讲清楚在哪里?婆婆在干什么?

  2.你觉得婆婆的汤做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语讲一讲?

  幼:汤很好喝,因为婆婆自己都馋死了,用舌头在添嘴巴

  幼:汤很浓,因为汤的颜色看上去浓浓的`,不是淡淡的

  幼:汤很可口,因为汤里面放了蘑菇、青菜、还有许多调料。

  幼:这汤肯定味道不错,而且婆婆自己很满意,因为你看婆婆的表情很是得意,好像在说:“啊,我做得汤真好喝!”

  3.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第二页:

  1.汤婆婆做的一锅汤她会一个人独享吗?(不会)

  幼:不会,因为汤婆婆一个人是喝不完那么多的汤的

  幼:不会。因为好的东西是要大家一起分享的。

  2.你认为汤婆婆会怎么做?为什么?

  幼:她会请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这锅汤

  幼:汤婆婆原来是打算自己喝的,后来看到墙上照片里的好朋友,想到上次她的朋友也请她吃过好吃的,就决定请她的朋友一起来喝。

  幼:她会请她的朋友一起来喝,因为一个人吃东西没味道,大家一起喝才好喝,就像玩具大家一起玩才好玩。

  第三页:

  1.预测想象:汤放在马车上面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会怎么样?

  幼儿:汤要倒翻的,到花婆婆家后她才发现。

  幼儿:汤的香味随着风儿飘啊飘,小老鼠闻到了,就追了上去要偷吃了。

  幼儿:小老鼠闻到香味,闭起眼睛说:“啊,好香啊,要是我能吃那该多好啊”

  2.汤婆婆驾着马车出发了,接着后面出现了哪些动物和人?

  (二)幼儿自主连续阅读第4—第8页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有序的观察

  (三)师幼共读

  1.出示第9页,教师讲述后提问汤婆婆发现花婆婆不在家,就回家了,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2.幼儿自主阅读10---14页,然后回答问题

  汤婆婆到家后做了什么?小动物们在哪里?它们想干什么?最后汤婆婆是怎么做的?

  3.幼儿根据画面信息完整讲述

  三、完整阅读

  幼儿尝试讲述故事,重点引导幼儿按照故事发展的情况进行讲述。

中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随着传播手段、内容的丰富,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传播出来。孩子们对这些形象、生动、富有创造力的广告十分感兴趣。洗手时孩子们会说:“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午睡时孩子们会说:“脑白金,让你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形形色色的广告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同时它还蕴涵着可持续的探索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开展了“广告上说了啥”的主题活动。

  二、主题目标:

  1、通过收集、交流、设计广告,让幼儿知道广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培养幼儿关注事物、热爱生活的态度、情感。

  3、通过设计广告,培养幼儿求异创新的精神和表现、表达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收集各类广告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各类广告,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广告的兴趣。

  2、通过制作亲子报,增进亲子之情。

  (二)活动准备:

  1、纸、水彩笔、剪刀、各种报刊、杂志、广告宣传材料;

  2、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图、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三)活动过程:

  1、由于广告的涉及面很广,所以我们先请孩子们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公共场所等地方收听、收看、查阅各种广告,并对感兴趣的广告进行模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广告的兴趣。孩子们对此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回家后不顾看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而一门心思研究起广告;有的孩子还把爸爸妈妈叫来一起表演电视上的广告。

  2、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广告图画、标志、广告语,一起制作一份“广告上说了啥”的信息报。虽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但孩子们却不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从收集各种广告到版面的设计,再到装饰画面,你都能从报上找到孩子们自己的创意。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家长们充分感受到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在主动配合中进一步走进了我们的课程,了解了我们的课程,成为课程实施的支持者。

  (四)活动反思:

  此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收听、收看广告的同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收集广告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将自己新近知道的广告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孩子们这种自发的交流行为,也促使了我们下一步活动的形成。家长们作为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在了解到我们的活动意图之后,能主动的配合我们活动的开展,为我们下一步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活动二:广告交流会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自信、大方的与同伴交流收集的广告信息。

  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表演能力。

  (二)活动准备:亲子信息报、麦克风等表演广告的道具

  (三)活动过程:

  1、报纸展览会:

  在家长的帮助、支持下,孩子们收集的广告范围进一步扩大,吃、穿、用以及公益广告全都能设计到。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块信息报专栏,将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广告信息报张贴出来。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每到自由活动时间便会看到有孩子围在那里,我看看你的,你说说我的,好不热闹。在这种自发的交流中,孩子们互相传递信息,对广告的兴趣更加浓厚。

  2、广告表演会:

  通过收听、观看各种广告,善于模仿的幼儿便禁不住在不同的活动环节说上两句,如:盥洗时会说:“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午睡时会说:“脑白金,让你拥有婴儿般的睡眠”……于是我们便利用“小喜鹊广播站”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广告模仿、交流、表演会。表演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手舞足蹈,有的还没有说完其他小朋友便不约而同的齐声附和:“牙好,胃口就好,您瞅准了,蓝天六必治”;“黄金搭档,乖乖,真的有效”;“水嫩肌肤,就像拨了壳的鸡蛋”;“用高露洁,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他们一唱一和的样子还真有点表演广告的架势。孩子们在模仿、表演中充分的展示着自己,在信息的分享中,对信息的关注意识不断增强。

  (四)活动反思:

  我们都知道,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此活动制作信息报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回家搜集、寻找答案,由于家长们的介入,帮助孩子们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在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的同时,激发了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延续。

  幼儿天生爱模仿,只要是喜欢的东西都会禁不住学一学。“广告表演会”有效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点进行,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为下一步给广告分类、整理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给广告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在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广告的种类,并初步学习为广告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类能力。

  (二)活动准备:幼儿已收集的广告画、广告语等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的认识广告,了解广告的特点,我们开始组织幼儿讨论广告的类别,给广告找朋友。孩子们在反复讨论中将广告分为日常用品类、电器类、食品类、药品类、服装类、公益广告类等等几大类别,孩子们在分享整理中初步了解到广告的特点,知道广告要靠语言、画面去吸引人们关注。

  (四)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从一位引导者的角度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展幼儿的思维。在给广告分类中,我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引导幼儿从广告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表面看,中班孩子给广告进行分类似乎有点难度,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孩子的已知经验和对它的兴趣都可以让他们在“翘翘脚”寻找到答案。在分析广告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广告的特点,为下一步设计广告作好铺垫。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描述故事主人公的生气情景。

  2、了解主人公的情绪发展过程,知道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8-15页。小熊、长颈鹿形象的毛绒玩具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你们有生气的时候吗?哪些事情让你生气?

  1、我们一起听豆豆生气的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豆豆为什么生气?他说了什么,他的哪些动作表现了生气?

  3、你的玩具让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你会生气吗?

  二、分段进行理解。

  1、教师讲述故事第1段至和第5段,并配合肢体动作和神情的表现。

  2、引导幼儿仔细阅读。

  3、豆豆生气的时候,肚子里的一团火呼呼地冒出来。你能看出来吗?

  4、豆豆生气得跺脚、喘粗气,你能看出来吗?

  5、豆豆把枕头踢到了谁的`身上?

  6、枕头踢到小熊和小鹿身上,它们心里难过吗?

  三、豆豆怎样不生气。

  1、结合《豆豆生气了》后三页画面,教师讲述故事。

  2、教师抚拍、安慰毛绒玩具:别生气,别难过。

  3、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与言语。

  4、豆豆深呼吸,"吸——呼——"又看看蓝天和白云,慢慢地就不生气了。

  教师小结:我们也像豆豆那样深呼吸,想着天上的白云柔柔的,软软的。我们也就会不生气了。

  四、我的豆豆。

  如果你是豆豆,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妈妈来体会你的心情呢?

  附故事《豆豆生气了》

  豆豆生气了,很生气。妈妈总是把豆豆的玩具拿出来给别人玩,还把豆豆最喜欢的小熊和长颈鹿也让别人玩。小熊和长颈鹿天天陪着豆豆睡觉,怎么能让别人抱呢?豆豆大声叫喊起来:“真讨厌,妈妈真讨厌!”

  豆豆很生气,肚子里好像有一团火。

  豆豆一生气,那团火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豆豆看到哪里,那里的东西就会生气,就会着起火来。

  豆豆像狮子一样大叫,跺脚,“呼哧呼哧”地喘粗气。他把枕头踢得飞起来。

  枕头压在小熊和长颈鹿身上,小熊和长颈鹿吓坏了。

  小熊和长颈鹿很难过,豆豆抱住它们,轻轻地吹。“呼——呼——”就像妈妈给孩子轻轻地吹。

  豆豆想到了妈妈,想到妈妈吹出的气真好闻,真舒服。小熊和长颈鹿不难过了,豆豆也不生气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呼——”又深深地吸气,呼气。

  豆豆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他觉得心里好多了,这会儿应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了。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球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器械之一,它的特性的会滚动,能弹跳,有着很多种的玩法,不仅能发展走、跑、跳、平衡、爬等动作,而且还能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班幼儿很喜欢玩球,特别是大球。为了满足中班幼儿的这种需求,设计了以玩大球为主的运动内容,并结合

  “我爱我家”以及“金色的秋天”的主题,设计了“欢乐宝宝逛果园”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的设计,其目的让幼儿感受不同球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并掌握这些球的特性,进行身体运动,让幼儿体验玩球的快乐。

  运动目标:

  1、了解大球的功用,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玩球。

  2、初步尝试合作玩球。

  活动准备:

  1、按摩球、响铃球、大滚球、羊角球。

  2、装扮台风的面具,一教师扮演台风。

  3、六个筐(家人和数字对应)、果市货架

  4、各种仿真水果(点数)

  5、各种辅助材料:绳子、圈、棍、障碍物、彩色板、花布、网架、爬网、软垫、泡沫垫、纸板

  6、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欢乐蹦蹦跳

  幼儿跟着音乐做《欢乐蹦蹦跳》的律动,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要点:能按音乐的节奏,并有表情地做律动。

  二、出示两种大球,引出运动主题

  1、出示大球:响铃球、按摩球。

  2、讨论响铃球和按摩球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响铃球:有洞洞,硬,能推滚着玩

  按摩球:有刺、软,有弹性,能按摩身体的各个部位

  三、幼儿玩大球

  1、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球,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四周巡视,并进行适时指导)

  2、展示交流:

  (1)介绍幼儿独立玩球的方法。

  (2)介绍幼儿合作玩球的方法

  四、提供辅助材料,幼儿再次玩大球。

  1、教师提供各种辅助材料(绳子、圈、棍、障碍物、彩色板、花布等)幼儿自由选择辅助材料,再次尝试玩大球。

  2、幼儿集合:

  交流:如何运用辅助材料玩球。

  3、师生共同评价幼儿创新玩法。

  五、游戏:欢乐宝宝逛果园

  1、教师介绍《欢乐宝宝逛果园》的游戏玩法与要求。

  场地中间设置果园场景,四周设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家。幼儿扮演欢乐宝宝,推着球车到果园摘水果,在摘水果过程中,如果听到“台风”来了的信号时,欢乐宝宝要立即躲避,等台风过后继续摘水果,将摘下的水果一一对应送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家。

  2、要点:

  1)每次摘水果时,摘一个水果。

  2)听到“台风来了”的信号时,要立即在原地进行躲避。

  3)能根据点数对应,送水果。

  六、放松活动

  推着球车,跟着老师绕场两周离开。

  案例:用绳子玩球

  幼儿很有兴趣玩各种大球,当玩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出示了其他辅助材料,提示幼儿能利用辅助材料玩大球。元元选择了绳子,看着自己的响铃球,不一会儿,他便拖着响铃球到处跑,边跑还边发出铃铛悦耳的响声。老师表扬到:“哇,元元,你好棒,把绳子穿过响铃球的洞洞,变成一辆响铃滚滚车啦。”听到老师的表扬,很多孩子都关注到了元元,并投去了羡慕的眼光。菲菲也去材料区选来了一根绳子。她玩的是羊角球。可羊角球没有响铃球的洞洞啊,正当她在找什么地方可以穿绳子时,突然,她发现了两只“羊角”,于是兴奋地将绳子的'一头系在一个羊角上,跨上羊角球准备出发。没跳几下,菲菲又下来,看了看那根拖在地上的绳子,发了愁。老师说:“菲菲,看看能不能用这根绳子,和好朋友一起玩呢?”菲菲找来了茗茗(也玩羊角球),两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便看到绳子的另一端被系到了茗茗的一个羊角上,两人一前一后,向开火车一样,一起前进。她们跳到老师面前,得意地说:“老师,你看呀!我们两人在开火车呢。”

  分析:

  在活动中,有的孩子能利用辅助材料想出多种玩法,特别是利用棍、布等,但绳子用到的孩子并不多,老师在发现元元很好地利用绳子后,用表扬的语言,使其他孩子关注他,从而给他们启发,确实,菲菲得到了启发,她也去选择了绳子,也确实把绳子和自己的羊角球结合了,但并没有发生作用,于是,老师提醒她是否能和朋友一起玩,此时,通过两个孩子的共同商量,想出了新的玩法。这不但让孩子体会了自己动手,创造性玩法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老师要发挥孩子的创造性,虽然提示的少,但在适当的时候,必须给孩子有利的启发,再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去想象和创造。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酸甜苦辣的不同味道,体验味觉,增加味觉经验。

  2、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食物味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表现酸甜苦辣的四张表情图片;酸、甜、苦、辣的食物,如柠檬水、糖水、咖啡、姜茶、话梅、奶糖、小番茄等。

  2、经验准备:幼儿熟悉生活中常见食物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的美食店开张了,老师邀请你们到我的店里坐坐!

  二、看表情,猜味道

  ——刚刚饮料店来了四位小客人,他们尝了四杯不同味道的饮料,请你们猜猜他们尝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

  1、出示“酸”的表情图

  关键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酸——眼睛眉毛都嘬到一起啦)

  2、验证味道

  1)请个别幼儿品尝饮料,验证味道与表情是否匹配。

  2)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描述饮料的味道(酸溜溜)。

  3)拓展思路,启发幼儿说出更多味道“酸酸”的食物。

  3、教师依次出示“甜”“苦”“辣”的表情图。(幼儿描述尝到酸甜苦辣四种味道的表情:甜——笑眯眯的;苦——想哭、含泪;辣——张着大嘴,伸着舌头,还吸凉气,脸都红了)。验证各种味道,并启发幼儿说出更多与之味道相同的食物。

  4、幼儿品尝

  幼儿自主选择一杯饮料(事先摆好不同味道的饮料),喝完后,与同伴说说自己喝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小结:原来,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味道,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还有辣的。

  三、听故事,激发兴趣

  1、过渡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通过自己的味觉区分“酸甜苦辣”。那老师这里还有个关于“酸甜苦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酸酸、甜甜、苦苦、辣辣是4个好朋友,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躲在石头后面,有时躲在床底下,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天,酸酸突发奇想:“嗯,这样玩太无聊了,甜甜老是躲在大树上,辣辣老是喜欢躲在石头后面,一下子就找到了,太没意思啦!我们改个玩法吧!”苦苦最怕动脑筋了,它哭一张脸说:“这种事情别找我”。甜甜开心一笑说:“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个隐身术,藏进各种食物中去,让他们找不着我们”。辣辣听了连忙赞成说:“嗯,好主意”!

  它们究竟分别藏到哪种食物里面去了,咱们一起找一找好不好?

  2、让幼儿探索、品尝食物的味道(事先准备摆放好食物)

  3、请幼儿将自己品尝的食物按照酸甜苦辣进行归类。

  找到“酸酸”的小朋友,请你把食物放到“酸酸”的跟前。找到“甜甜”的小朋友,请你把食物放到“甜甜”的跟前,依次类推。

  4、集体检验归类是否正确。

  5、让幼儿了解不同味道的'食物的好处。

  关键提问:你最喜欢吃哪种味道的食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其实“酸甜苦辣”每种味道对我们身体都有帮助。有天然酸味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它能给我们补充维生素C。甜的食物能帮助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教育幼儿少吃甜食。)苦的食物抗癌抗炎症的作用。辣的食物有预防流感、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呢。

中班教案 篇6

  目的:

  培养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及寻找规律能力。

  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准备:

  卡纸32张,16张大小各一的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红色6张,黄、绿各5张。

  玩法:

  (一)交代名称和玩法:(幼儿分二队,16张有图形的卡片按纵横各4张放好。图片朝下。)

  我们来玩个“猜一猜”游戏,这儿有些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依次翻,比如:我翻第一张是个小正方形,记住这个位置上是个小正方形,然后我把它关掉继续翻,如果你看到有张卡片是你前面看到过的,可以站起来告诉我“它有朋友了”并把它的`朋友找出来,找对了,就放在这队排头,最后比比谁赢得的卡片多。(教师依次翻卡片,注意提示)

  (二)变换玩法:

  将卡片打乱放好,继续按以上玩法玩。(可以让幼儿自己来翻)

  (三)把16张有颜色的卡片放成如下格式:

  红黄绿红

  黄绿红黄

  绿红黄绿

  红黄绿红

  这次我要把所有的卡片都给你们看,请你们找一种最容易的方法把它记住。其实办法有许多,可以一个个看记,也可以一下子看出来记住。(幼儿记忆,然后遮住卡片,教师指一张问“这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最后请幼儿讲述记忆的方法,教师小结。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情况分两教时完成,然后投入角落活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或数字的序列位置,理解“邻居”的关系。

  2、初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

  活动准备: 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10只不同的小动物;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0);黑板;1—12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搬家。

  (1)、森林里盖了许多漂亮的'蘑菇房子,我们来看一看共有几座蘑菇房子。幼儿点数1——10。

  (2)、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都住几号房子?

  依次出示小动物,一边出示一边说:小白兔住进了1号房子,小狗住进了2号房子……小公鸡住进了10号房子。

  (3)、今天,小动物特别高兴,它们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有了邻居。他们的邻居都是谁呀?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来回答问题:

  问:小白兔的邻居是谁?答:是小狗。

  问:2号小狗的邻居是谁?答:小白兔和小狮子。

  ……一直问到10号小公鸡的邻居。

  (4)、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小狗的邻居是谁?

  请个别幼儿来帮小动物找邻居,从而巩固加深对邻居的理解。

  (5)、今天小动物们玩的可高兴了,天黑了,小动物们吃完饭都出去散步了!(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以便讲相邻数做清晰的准备。)

  2、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数字宝宝找邻居。

  听!是谁在说话呢?原来是数字3在说话,它也想知道它的邻居是谁,谁能告诉它?

  二、理解“相邻数”。

  1、师: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高凌溪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高凌溪。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那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2、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3的相邻邦数是几和几?

  三、游戏《找邻居》、《扑克牌里的相邻数》

  1、《找邻居》: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再请它的相邻数上来。

  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4、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

  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

  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

  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

  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经典)中班教案07-23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精选)中班教案07-27

中班教案【精选】07-21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