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共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三脚架”的稳定性。
2.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
1.操作用具: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PVC管、皮筋。
2.表格类:记录表人手一份,闯关积分表。
3.经验准备:见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萌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个有意思的闯关游戏。
游戏共分为4轮,大家已经分成了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每一轮都需要你们
小组内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队可以获得
更多的勋章。最后累计获得勋章多的小队就是我们的胜利者,大家清楚规则了吗?那我们的`游戏正式开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操作验证。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进行猜想。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猜想并记录。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表达已有经验。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五)汇总闯关成绩。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
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题目:科学活动——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 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 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孩子收获的蚕豆和豌豆植株、蚕豆生长PPT、儿记录单 。
活动过程:
1. 观察蚕豆,感知蚕豆的特征。
教师:蚕豆是什么样的?我们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 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感知它们的不同。
(1)幼儿自主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
教师:蚕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有序的观察并记录。
(4)师生交流并共同小结。
3. 打开蚕豆荚和豌豆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4. 观看PPT,了解感受蚕豆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比较大、中、小,知道大狗、中狗、小狗的体型差异。
2、根据狗的体型大小,提供相应的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物体的大、中、小。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狗的体型大小,正确匹配大、中、小的生活用品。
教学准备:
1、大狗、中、小狗的图片。
2、大、中、小的饭碗的图片。
3、大、中、小的勺子的图片。
4、狗骨头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吧!
播放磁带《一只哈巴狗》
师:宝贝们,音乐好听吗?音乐里出现了一只小动物,是谁呀?(小狗)
二、认识大狗小狗
师:今天狗兄弟也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三只狗)
师:宝贝们看看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哦,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师:这是大狗,我们跟大狗宝宝打个招呼吧!
师:这是小一点的狗宝宝,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
师:这是最小狗,我们跟最小的狗宝宝打个招呼吧!
小结:狗兄弟里面有大狗宝宝,小一点的狗宝宝,最小的狗宝宝。
三、给狗宝宝分餐具
师: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要请狗宝宝们吃饭,你们知道吃饭要用什么餐具吗?(碗,盘子.匙子)
师:宝宝们真聪明,你们看,这是什么?(碗)
师:这三只碗有什么不一样吗?(大小不一样)
师:大狗用大碗,小一点的狗用小一点的碗,最小的狗用最小的碗。
师:这是什么?盘子。
师:这三只盘子一样大吗?一只大,一只小一点,一只最小。
师:那么有请小朋友吧这三只盘子送给狗宝宝。
师:大狗用大盘子,小一点的狗用小一点的盘子,最小的狗用最小的盘子。
师:这是什么?(勺子)
师:这三只勺子是一样大的吗?(不一样)
师:一只是大勺子,一只是小一点的勺子,一只是最小的勺子。
师:我们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这三只勺子送给狗兄弟们。
师:大狗用的是大勺子,小一点的狗用的是小勺子,最小的狗用的是最小的勺子。
四、送肉骨头给大狗和小狗
师:谢谢小朋友,狗兄弟今天真高兴,它们还有很多的兄弟要来和你们一起玩呢,你们看谁是大狗谁是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请狗兄弟吃肉骨头,你们蓝子里有很多的肉骨头,请你们把大骨头送给大狗吃,小骨头送给小狗吃。
五、游戏表演《一只小花狗》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