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07 10:07:2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升中班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多个开放式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美术区等,使幼儿明显感受到中班的活动室与小班的不同。

  2.设计能体现活动规则与要求的图示(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定)。

  活动过程:

  一、观察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发升班的认识。

  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与以前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

  1.我们现在是那个班的小朋友?

  2.现在的教室与小班时有什么不同?

  3. 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在集体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变化)

  三、了解中班幼儿应该怎样做,知道做中班幼儿的要求。

  师:我们已经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如: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怎么做?看到玩具乱了应该怎么做?等)

  四、讨论、制定中班幼儿的活动规则。

  1.提问: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样活动呢?

  2.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讨论为相应的区域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如图书区:保持安静,图书摆放整齐,轻轻翻看等。

  积木区:积木分类摆放,仔细整理,不乱扔等。

  美术区:废纸放入纸箱,物品放回原处等。

  五、启发幼儿思考:中班小朋友除了遵守活动规则以外,还应该做到哪些?引导幼儿从有礼貌、爱劳动、关心同伴等方面讲述。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的要求添画实物,使数字与数量相符。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能看着《幼儿画册》,独立完成作业内容。

  活动准备:

  1、公主头饰一个,小椅子七把。

  2、贴有510数字的笔筒每组一个(每个笔筒里各插3支或4支笔),铅笔若干支,《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白雪公主请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七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公主的头饰,教师说:白雪公主今天请了她的好朋友小矮人们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2)请小矮人坐在小椅子上(提前只放五把小椅子)。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做一把小椅子,七个客人坐六把,够吗?怎样变得一样多?

  (3)小公主想出办法:搬来一把小椅子,请七个小矮人坐下。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坐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客人和小椅子一样多。

  2、给笔筒配笔。

  今天,白雪公主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带来了什么?笔和笔筒。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的笔筒。提问:每组的笔筒上贴了一个数字,你认识吗?是几?笔筒里的笔和笔筒上的数字一样吗?怎样才能变得一样多?

  (2)请每组幼儿讨论再添几支笔,选一位小朋友将笔放进笔筒里,其他幼儿看他添的对不对?

  3、坐板凳游戏:

  将幼儿分成几个组,每组摆放比幼儿少12个板凳。放音乐,当音乐停时,请幼儿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板凳多,怎样变得一样多?

  4、游戏:出手指。

  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一样多时,双击手掌,表示祝贺。

  5、看书介绍作业要求。

  请幼儿观看《幼儿画册》上的变得一样多。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一个数字,你认识吗?是数字几?再观察图片上的数字与实物一样多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

  6、幼儿作业。

  幼儿独立完成添画的练习。

  7、师评价作。

  8、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本领真大,能把不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样多。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是不一样多的,以后我们再讨论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想象动物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表达个人见解,大胆地讲述。

  3、感受帮助别人的乐趣,增进喜爱动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

  在一次晨间谈话:“你喜欢什么动物”中,孩子们兴趣很浓,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其中孩子们对动物的主要习性和特点非常感兴趣,为了保持孩子这一兴趣,我设想开展一次有关动物的语言活动。而那时,我刚好在一书上看到了故事《你想借什么动物》,该故事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孩子对不同动物的主要习性和特点的认识,又为孩子们创造性地讲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定能让幼儿敢说、愿说、乐说,语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本次活动就由此而产生了。

  活动准备:

  1、课件《借动物》。

  2、动物图片若干。

  3、图片(1)果园(2)、木材工地(3)房顶上的气球(4)过河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⑴ 师:“小朋友,你喜欢什么动物?”

  ⑵ 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引出课题

  二、分段讲述故事,运用插问,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较连贯地表达个人见解。

  (一)看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老爷爷打电话到动物园借会挠痒痒的'动物——猴子)

  师: “动物园为什么要给老爷爷送来猴子?”

  (二)看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小姐姐的红丝巾被风吹到高高的树杈上,就打电话到动物园借了个头最高的动物——长颈鹿。)

  师: “小姐姐该到动物园去借什么动物?为什么?”

  (三)看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叔叔刚下火车,就给动物园打了个电话借动物——黑猩猩。)

  师:“刚下火车的叔叔带了很多东西,你猜猜他要借什么动物?为什么?大家大胆地猜一猜,猜错了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四)看课件,讲述故事的第四部分(妈妈抱着宝宝逛商店,觉得累了就打电话到动物园借动物——袋鼠。)

  师:“动物园会给她送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五)小结:原来,动物们有很多本领,可以为人们服务。小猪知道了这

  个消息,也开了一家可以借动物的动物园,可是今天要借动物的人太多了,我们来帮帮小猪,看看谁遇到了困难,该如何解决。

  三、通过解决问题,启发幼儿根据动物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想象它们可帮助人类的情景。

  ㈠ 教师出示图片(1)、(2)、(3)、(4)

  1、幼儿相互交流讲述图上的人遇到了什么困难。

  2、个别交流

  3、看一下篮子里有XX动物,它们有什么本领。(幼儿相互交流)。

  ㈡ 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自主讲述,贴合适的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㈢ 汇总幼儿的操作结果,个别交流。

  ㈣ 小结:表扬动物朋友,鼓励幼儿向乐于助人的小动物们学习。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想像讲述。

  师:“如果我们这儿也有一家可以借动物的动物园,你想借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象动物为人类所做的事情,进行创造性绘画,并编成一个小故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牙齿由于细菌的侵蚀会生病。

  2、在讲故事与讨论中,了解牙齿生病的原因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3、学习刷牙的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视频《小红脸与小蓝脸》,牙刷人手一个,牙齿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1、讨论引出话题。

  出示图片:小明手捂腮痛苦的样子,教师:小明怎么啦?(讨论)

  2、看动画片《小红脸与小蓝脸》,了解牙齿生病的原因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教师:小明的牙齿为什么会生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里怎么说?

  (2)看动画片,提问:这是谁?(小红脸和小蓝脸)小红脸与小蓝脸怎么来了?来干什么呢?

  (3)小红脸和小蓝脸这些小细菌有没有来找过你们,让你们牙齿生病呀?(和旁边小朋友相互检查牙齿,看看有没有蛀牙现象)

  (4)小结:原来我们在吃过食物之后,会有残羹留在牙齿里,细菌就会进去破坏牙齿,牙齿坏了不仅不好看,还会使人疼的睡不好觉,不想吃饭,影响身体健康。

  3、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愿意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1)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牙齿不生病?(要早晚刷牙,还要刷干净)师:要想保持牙齿清洁就要坚持每天要早晚刷牙,还要刷干净刷,你们会刷牙吗?

  (2)教师借助牙齿模型,边念刷牙歌,边用模型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师:晚上刷过牙后能吃东西吗?

  (3)小结:小明在你们的帮助下,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我们也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让我们牙齿更健康。

  4、幼儿拿着牙刷一起练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附: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每天早晚来刷牙,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面牙齿来回刷,里里外外要全刷,牙齿健康人人夸。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看照片、录像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⑵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⑶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宝宝卡。⑶幼儿时期与照片相对应的录像、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这里有一些东西,是谁的呢?”“请你们来试试,穿一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这些是你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会穿不上、用不着呢?”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⑵认识宝宝卡、比较小脚的变化“请你们和小时候的小脚比一比,发现我们的.小脚变大了、变胖了。我们小时时候的东西也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⑶对比录像和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1)身体上的变化

  ①量身高、体重,通过现场量身高、称体重了解到现在比小时候长高了、变重了。

  ②吃饭,通过看小时候妈妈喂奶的照片,再看现在自己吃饭的录像了解到自己长大了。

  ③牙齿、头发,通过看婴儿期没有牙齿、头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现在的小朋友用牙齿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头发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教师总结:你们小时候很小、很轻,没有头发和牙齿,每天吃牛奶和稀饭。现在你们长大了、长高了、变胖了,长出了牙齿,会自己吃许多有营养的饭菜。

  2)学习、生活能力的变化

  ①穿衣服,通过看小时候妈妈抱着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现在我们会自己穿衣。(通过看录像)

  ②走、跪、拍球,幼儿看录像里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长大了。

  ③搭积木、画画,通过看录像知道自己会玩各种各样游戏、会画画。

  总结:我们小时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忙,现在我们长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伙伴一起搭积木,还会画画、玩油泥,学会了许多本领。

  ⑷让幼儿知道自己还会长大,学到更多的本领。“你们的本领是和谁学的?在哪里学的?”“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会怎么样?”(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学更多的本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形状的主要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标记,并学习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

  3、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书面整洁,乐意边操作边讲述。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饼干(均未拆封)若干。

  2、三只毛绒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胸口有一个形状标记。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图片。

  4、幼儿用书(P10—11)人手一册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图片),颜料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

  1、出示饼干,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它有哪些形状?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呢感,使幼儿知道:圆形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二、认识形状标记,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三只小动物也想吃饼干,你知道它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推测每个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形状。

  3、请幼儿给小动物送饼干,鼓励幼儿边送边讲述:“小动物,送给你XX形状的饼干。”

  三、操作活动:制作饼干。

  1、引导幼儿打开并阅读幼儿用书,理解操作要求后,取出印章,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在小动物的`旁边印制出相应形状的饼干送给小动物,提醒幼儿在指定的地方印图形,注意保持书面整洁,鼓励幼儿边印饼干边说:“XX给你XX形状的饼干。”

  2、观察幼儿用书上面各种形状的彩色饼干,启发幼儿帮小动物划线给彩色饼干找家。

  四、交流评价活动。

  1、师幼共同检查小动物面前盘子里的饼干是否正确。

  2、表扬操作正确的幼儿,以及边做边讲述的幼儿。 活动中的操作饼干我改为用墙塑纸剪的各种形状做饼干进行。

  活动反思:

  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他们会区别出外形,但难点是在特征的把握上。比如这次正方形的认识重点和难点就是在感知它的四条边一样长和四个角一样大。为了让他们明白正方形的“四”上,我让他们与三角形相比,并在示范纸的四个角上贴不同颜色的自贴纸,这样幼儿看得更清楚。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学习找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2、掌握按色彩、数量的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板一套、小插板每人一套。

  2、一串有规律的串珠,一串无规律的串珠。

  3、气球卡片若干张、小舞台卡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请听音乐幼儿传插板并有规律的拍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样拍手的?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表述:按规律拍手。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观察串珠,感受规律

  教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排列的`,一串是无规律排列的),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那串是有规律排列的?哪串是没规律排序的。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游戏二:动手操作,体验规律

  1、教师在演示板上布置1只小动物的家。

  教师:“小熊住小屋,小屋出来没有路,小熊、小熊别着急,小朋友帮你来铺路。铺小路,有规律,铺出一条五彩路。”说完后在小熊家门口铺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请小朋友观察,并从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2、教师请幼儿在演示板上再铺出一条有规律的新路。

  三、经验提升

  1、出示小兔子,引导幼儿为小兔子铺路

  教师:“小兔子看到小熊家的路很漂亮,也想让小朋友给他家也铺一条有规律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

  路,看看那个小朋友铺的路最好看。”

  2、教师巡视指导。

  3、请小朋友把自己铺的路在演示板上演示。

  4、在音乐的伴奏下收插板。

  四、生活迁移

  1、教师:“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要布置舞台,现在有很多气球,请小朋友按规律用气球布置舞台。

  2、幼儿把自己的布置进行展示

  五、结束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感冒后身体很不舒服,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了解基本的预防感冒的生活小常识,知道要配合医生看病才能好得快。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了解近期幼儿的健康状况,初步了解感冒时的感受。

  2、感冒的图片一组、预防感冒的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宝贝,你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哪里都不舒服了?不舒服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表述及表演不舒服的样子)。宝贝,你有没有感冒不舒服的.时候?请患感冒的幼儿说一说,再请幼儿相互交流一下感冒时身体有哪些不舒服。(幼儿自由讨论)

  二、小结:感冒时人很难受,会打喷嚏,流鼻涕,鼻子不通,喉咙干痛,头疼,咳嗽,有时还会发烧,严重时小朋友不能上幼儿园。

  三、了解感冒的原因及患病后的做法。

  1、通过出示感冒的挂图,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原因。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感冒?(着凉、被传染······)

  2、让幼儿说一说:感冒了应该怎么办?幼儿分组交流。

  让幼儿懂得患感冒后,应及时看医生,按时吃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加体育锻炼、及时穿脱衣服等等。

  四、出示预防感冒的图片,引导幼儿记住预防感冒的方法

  保持空气清新流通,知道根据天气的变化穿脱衣服,多喝开水,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用别人用过的餐具、毛巾等,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等。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天天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教案 篇9

  一、引出故事:

  在清清的小河里,住着快乐的水娃娃,可是他现在一点也不开心,为什么呢?

  1、让幼儿自由讨论为什么水娃娃不开心了?

  2、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污染源图片)

  3、小结:原来是人们把生活中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脏水或者是有害物质直接倒入河里,使得水娃娃变得又脏又臭,生病了,所以它才不开心。

  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形象具体,越形象,越具体,教育效果越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符合这一要求。我先用flash动画——哭泣的水娃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讨论。然后给孩子们看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漂满垃圾的小河、小河里漂起的鱼的尸体、黑乎乎的河水……看了这些,幼儿产生了厌恶被污染的环境的心理体验,我趁机培养幼儿同情、保护水娃娃的情感倾向。

  二、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讲了什么?

  2、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3、生病前后,水娃娃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为什么水娃娃会生病?

  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身生活经验, 明白污染的`水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干净水对环境的意义。

  分析:通过让边幼儿观看生动、形象的flash,边听老师讲述故事,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洁净舒适之感和恶劣的环境给人带来的灾难。而提问的环节让孩子们用语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组织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病?

  1、幼儿分组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工厂按规定先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出来,我们要一水多用,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冲厕所,以减少污水排放,不将油腻的剩菜倒入下水道,洗餐具时,尽量少用洗剂,可用热面汤,不要向河里扔垃圾,让妈妈少用化妆品、染发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大家都来保护水源,都来关心和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从自己做起,水娃娃的病就会慢慢的好起来,我们的环境也会变的更美好。

  分析:通过讨论,可以使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些已知经验,借鉴彼此的见解;同时在这种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更能学会如何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与互助,从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这时教师并不是在一边观望,而是应随时把握各组的讨论动向。

  需指出的是,作为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教师本人要耐心地聆听孩子的想法,而不管有时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最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点评,能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共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一、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二、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四、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1、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经典)08-02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7-21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