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3 12:33: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10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体会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运用选择好的方式自学。

  (2)运用表格、画简意图、介绍等方式再现住宅的设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想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介绍的电脑带给人类的便利。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请说说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么特点?

  2、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它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这节课,我们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

  3、板书课题:电脑住宅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同桌自由互相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生字和新词: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4、对课文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解疑。(难点词:风向标、分门别类、集装箱、储存、烹饪、火候等)

  5、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

  6、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住宅的设施的?(周边设施——风向标、入宅、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你的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引导分小组自由读课文,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有哪些奇妙的功能?它们是怎样工作的?(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住宅的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5、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注明各部分的神奇之处。

  6、请同学们以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中某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四、想象创作

  1、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2、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家住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得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创造出自己的那份“神奇”。

  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风向标——温度、湿度、风力风向

  门口:密码、主人指令

  电门厅:乐曲电脑判断

  脑会客厅:“集装箱”分门别类提供舒适

  住厨房:教人做菜

  宅卧室:休息状态

  浴室:预约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电脑住宅就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控究的形式,按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我知道学生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鼓励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如果我是一名设计师,我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进行交流、讨论。还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智能化的教室、学校、商场……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是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教学时间只有一课时,在节课的时间里较难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本课的一些问题讲述不够深入,有些环节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用性的效果。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整体感知

  思考[1]:守财奴是怎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思考[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思考[3]: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思考[4]: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考[5]: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思考[6]: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7]: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情节发展表(右图)

  四、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五、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明确习作要求,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2.能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突出感受最

  深的地方,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获得启发。

  重点难点:

  1.重点:说真话、心里话;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难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

  清楚。

  教具学生回忆与流泪有关的经历,在家中与家人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1.营造氛围,巧设情境。

  策略一:回顾课文,调动情感。以《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中律师的身份诉说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律师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以此打开学生思路。

  策略二:小游戏激趣。教师出示图片——一位哭泣的小姑娘,引导学生猜一猜她为什么会哭,借此引出本次习作话题。

  2.回忆选材,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泪水”为话题,交流自己流泪的经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1)因为什么事别人误解了你,你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2)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倍受感动的你流下了激动的泪?

  (3)是什么事使你如此高兴,以至于你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4)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当你含着悔悟的泪水时,你是否已从错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根据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从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打开思路。

  3.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习作提示,了解这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

  (1)点拨指导。

  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怎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建议。

  学生交流后,教师应加以,让学生明白:时,要注意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重点是将经过部分写具体,对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要进行细致地刻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附板书设计:

  泪水

  喜悦、感动、幸福、伤心、委屈、失望、同情、…

  写清楚,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2、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3、读背《三字经》节选,4、大致了解意思。

  5、猜字迷,6、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7、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8、通过具体的事情,9、真诚地夸奖别人,10、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1、通过自由表达,12、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2、数本不3、同4、版本的《三字经》。

  5、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6、学生搜集了谜。

  第 一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2、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4、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5、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 二 课 时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5、互相议议优点和不6、足,7、提出修改意见。

  8、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9、然后誊抄。

  第 三 课 时

  一、评议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2、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3、习作态度认真等。

  4、优秀习作赏析,5、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6、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7、也可以再修改,8、誊抄一下,9、保存起来。

  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3、名4、读词语,5、纠正读音。

  6、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7、指8、导朗读,9、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10、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三、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2、借助拼音,3、反复4、练习,5、把韵文读正确,6、读通顺。

  7、指8、名9、试读。

  10、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11、导。

  12、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13、自由朗读,14、熟读成诵。同15、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 四 课 时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2、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3、同4、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5、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2、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是“口字)

  3、说一说,4、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5、请同6、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7、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8、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9、交流,10、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 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 、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 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 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 、 学生自学。

  4、 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xx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 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 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 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

  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学习文章最后一小节。,总结全文。

  1、 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教师总结。

  3、 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

  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3、学生同唱《长城长》。 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20xx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中的语言魅力吧。

  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

  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

  ......读懂了巴金的,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

  七、文学思考: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xx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xx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口语交际:

  一、 披文入境 理解生命

  1.激情导入: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提问:你怎样看待生命?

  二、 唤起记忆 感悟生命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示本课的一些话题:

  (1)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2)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3)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4.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谈生命

  1.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2.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提问,语言说清楚。

  4.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5.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四、深化生命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2. 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

  习作

  一、谈话激情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我们的情怀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3.结合本组课文,探究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得出:这些课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一表达方法。

  三、试写初稿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定稿

  完成初稿后,请学生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赏评佳作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3.誊写作文。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1)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2)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3)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4)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语文教案 篇8

  学情分析

  黄山虽是安徽的名景,但去过黄山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感受到黄山独特的美,并结合家乡的风景介绍学会解说词的运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

  自读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黄山的独特的美。

  2.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说。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和欣赏中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

  2.通过讨论探究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写作小练习掌握解说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突破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学工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包括文学、图片、课文朗诵的声音资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熏陶感染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圈点批注法、练习法等。

  教学要点

  本课是自读课文,着重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吟诵感受黄山独特的美,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黄山

  1、导语:

  师问;我们安徽的骄傲有哪些?

  生答后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我们安徽的很多象征符号,我想这些符号中最蜚声海内外的应该要数我们的黄山了。今天我们就走近黄山,共同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魅力。

  2、作者简介

  学生结合注释介绍

  二、整体感知,网游黄山

  1、文章内容解析(屏显)

  这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它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因为它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2、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了解黄山美景。

  3、结合课文,欣赏图片,谈谈赏后感受。(屏显)

  4、观看视频,网游黄山。(视频《如画江山,黄山秋冬》)

  三、合作探究,共赏黄山

  屏显问题

  1、浏览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飞红——文中的黄山日出;滴翠——青山苍松 (屏显)

  2、本文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三条线索,你能通过研读课文分析出来并作具体的解说吗?(提示:时间,空间,逻辑)(屏显)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黄山地质的形成:时间顺序

  上山到出山:空间顺序

  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景物依次且相互独立:逻辑顺序

  3、本文依照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

  学生作答后屏显:

  总写黄山(1-3)

  奇峰

  古松

  分写山上(4-17) 怪石

  云雾

  日出

  山下温泉(18)

  4、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简明示图画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屏显)

  5、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苍翠奇特;怪石——千姿百态;云海——轻盈;日出——瑰丽、壮观、辉煌;温泉——令人有温馨感。(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描写)(屏显)

  四、赏析佳句,品味黄山

  1、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例: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析:“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学生圈点批注,然后交流欣赏。

  2、黄山的美景激发了你哪些情感?

  赞叹大自然、热爱家乡、珍惜保护这些自然美景等。

  五、延伸拓展,超越黄山

  1、明确解说词与游记散文的区别。

  结合学过的知识总结(屏显)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出现 作者隐形

  文学体裁 文艺性说明文

  不必全面 全面反映

  2、和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就名胜上说就有不少象征性的符号,如刘禹锡的陋室、白桥的天门山、乌江的霸王祠、香泉的度假村等,选你熟悉的一处景点,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3、交流评价。

  六、课堂小结,回味黄山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领略到了黄山的美景,又深入了解了解说词的写作,同时,对我们可爱的家乡又多添了几分热爱。对这些自然美景我们更要珍惜保护。

  七、布置作业,永记黄山

  选取课文中你最喜爱的两处黄山风景描写进行背诵。

  【教学总结】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但是却被上成了一篇游记散文,觉得很怪,文学常识重点教给学生之后,下面是读课文,课文很长,学生没有读完,但教室已经安静下来了,在讲解课文时,也就那几个学生在说,而且短短续续,明显是学生对于课文的不熟悉。然后是讲解写作角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按着课文顺序找,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明白的,再者,分析时,过于追求速度,忽略了很多思考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完全没有得到锻炼。

  这是这段时间来,上课最大的弊端:教师准备很充分,不会去保留一些东西,而是完全要展示自己,过多地占据了学生太多的空间和时间。

  记住:课堂要学会有选择地讲解。

  对于游记与解说词的分析,也是教师直接提出,而没有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讨论,效果会更好。

  下午的听写课,学生显得很随意,主要是自己的要求有些放松了,这是完全不应该的,尤其是默写要求背诵的硬性知识,这一方面是不能放松的。

  再者,可能是今天的课多了,与学生之间混得很熟了,学生就问了一些私人的问题,我也随便编了一些,无形中让课堂有些偏了。玩笑是要有一些,但是不能涉及到个人自己的问题,因为如果要让学生摸清楚自己的底线,是非常不好的。

  必须得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尤其是要把握好和学生课堂交流的这个度,很重要。

  严与爱要很好的结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意思,学会生字红、黄、劳、动、笑,理解欢笑劳动等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偏旁。

  2、口头组词:红、黄、动

  3、指名朗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二、朗读、理解课文第1句。

  1、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2、什么叫果子熟了?(熟了就是可以吃了,应该收获了。)

  3、果园里哪些果子熟了?它们是什么样的?(用线划出)

  板书:苹果红梨黄葡萄紫

  4、自由读读句子,说说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后面要加一个还有?看图,为什么说一串串葡萄,而不说一串?

  5、指导朗读这一句:要是你到果园去,看到那么多的果子成熟了,会怎样?(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读。)

  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注意:一串串的`一读第二声,第二个串读轻声。)

  6、谁知道除了苹果、梨、葡萄是秋天成熟的以外,还有什么水果也成熟了?

  三、理解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板书:劳动)什么叫劳动?举例说说。

  (板书:欢笑)什么叫欢笑?人们为什么欢笑?(因为果子丰收了,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好收成。)

  2、指导朗读:人们/在/劳动,人们/在/欢笑。(用轻松的语气读,在读重音。)

  句式训练: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四、指导书写:

  1、认识偏旁:立刀旁、绞丝旁、竹字头。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自由介绍)

  红、黄:表示颜色的词。

  劳动:因为要用力气,所以都有一个力字。

  五、练习:回家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10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全班学生都已接受了三年学前教育,故大部分能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但也有个别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仍有欠缺,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2)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名。全班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上进心强,大部分同学能按时上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班中外地生源较多,没有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一(3)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7名学生。女生各方面习惯较好,文明守纪,男生天真活泼、调皮好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遵守学校纪律,能及时完成作业,良好的学习态度正在慢慢地形成中。部分外地学生由于没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习惯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二、教材简要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习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关于“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317个,写字123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

  课文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规范,插图新颖,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4、关于单元练习。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习,共6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习,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三、目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