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大班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2—8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的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课件、表格、铅笔。
活动过程:
一、引题,理解“邻居”
1、师:看,来了一辆快乐大巴,快乐大巴邀请各位小乘客去参观房子,快乐大巴,快乐出发吧!
2、理解“邻居”: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动物住的房子,里面住着谁?什么叫邻居?小狗的邻居是谁?小狗有几个邻居?
3、你现在的位置旁边的邻居是谁和谁?
二、比一比: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前面数比中间数小1,后面数比中间数大1的关系。
1、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果住的房子,看,有哪些水果?天黑了,他们要回家睡觉了,把一样的水果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从少到多排队该怎么住?(摆放完毕后提问)水果宝宝是怎么住的?
2、为什么要把2个放在3个的前面,4个放在3个的后面(2个比3个少1个,排在3个的前面,4个比3个多1个,排在4个的后面)。
3、谁来用数字来表示水果的数量?看看3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比比水果的多少,再告诉大家2比3怎么样?4比3又怎么样?
4、小结:3的邻居朋友是几和几,也把2和4叫做3的相邻数,通过刚才比大小,我们知道相邻数的一个特点:就是前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小1,后面的数字总比中间的`数字大1。
三、找一找:数字找朋友
1、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数字住的房子,你们看一群数字来了,他们是几?(出示数卡2——8)
2、数字国王为他们买了新房子,数字宝宝要搬到新家里去,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住在那一幢,国王出示一个标记图:小——>大,数字要按标记排队该怎么排?请你们送他们到新房子里去住。
3、数字宝宝3和5的中间数字朋友捉迷藏躲起来,我们找一找应该是几?为什么?
4、数字宝宝5的前面朋友也躲起来了,应该是几?后面呢?(引导幼儿知道比5少1是4,比5多1是6,5的的朋友是4和6)
5、找错误:6哭了,她说我的邻居住错了,谁来帮我找出我的邻居朋友哪里错了,应该是几?为什么?
四、幼儿操作:
1、填空格:哪些邻居躲起来了,帮它画出来,并在正方形里写上数字
2、圆点找朋友:圆点要找到它的前面和后面的邻居,请你帮相应的圆点相邻数画出来。
3、连连线,教师和幼儿一同评价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羊肉串”的游戏活动中,练习数物对应。
2.通过送“羊肉串”情节,幼儿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会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棒每人每年10根,每根小棒上分别挂上数字1-10的数字牌。
2.将泡塑纸剪成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小块若干。(羊肉块)3.布偶小狗、小猫、小羊、小熊、小兔、小猴各一,电话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偶小狗,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狗汪汪的羊肉馆生意可红火了。这不店里的羊肉串都卖光了。“(电话铃响)”瞧!电话铃又响了,小动物们又来订购羊肉串了。小狗的羊肉串来不及做,我们去帮帮它吧,好吗?
二、幼儿制作羊肉串,教师巡回指导。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A.每人做成10根羊肉串。
B.每根羊肉串上的肉块数量和数字牌上的数目一样多。
2.教师分层指导(1)操作水平较低的幼儿引导他们根据小棒上的数字牌串上相应数量的羊肉块,练习数物对应。
(2) 操作水平较高的幼儿,在他们练习数物对应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练习间隔排列,如:方形、三角形间隔,或根据大小、颜色、间隔排列。
A.幼儿将“羊肉串”按羊肉块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列。
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按羊肉块数量从少到多排列。
按羊肉块数量从多到少排列。
请个别幼儿幼儿讲讲:你是怎样排列的?
B.情景游戏:送“羊肉串”
师:“羊肉串都做好了,我们现在帮忙将羊肉串送到每只小动物家里去好吗?
1. 小猫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的数量是4,找一找,你有没有小猫订购的羊肉串?
2.个别幼儿送羊肉串。集体送羊肉串。同样的`方法让幼儿送羊肉块数量是1、2的羊肉串。
3.小熊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少1。
4.小兔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多1。
5.小猴订购的羊肉串有两种,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少1,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多1。
6.同样方法让幼儿集体送羊肉串,老师检查纠正。
三、结束游戏——小朋友今天帮了小狗汪汪的大忙小狗非常感谢你们,它给我们也送来了一些羊肉块,我们先放在活动区,等游戏的时候我们再玩,好吗?
四、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玩“羊肉串”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并记录。
2. 难点:在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递增递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白色若干 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取学具
2.游戏“敲鼓”
3.通过故事学习7分解组成,并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 以《苹果熟了》的故事形式,学习7的分解组成。
出示7个绿棋子。
故事: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有一所第二幼儿园,幼儿园的院子里面有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7个苹果,第一天。1个苹果成熟了,变成红的。
老师将一个绿棋子变成红色棋子,并出示记录表。
提问7分成了1和几?1和6和起来是几?
请幼儿用“照相机”把第一天苹果成熟的情况拍下来。
第2天,又1个苹果长成熟了,变成红的…………(方法同上)
(2)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分出来的两个部分数中一个数增加1,另一个就少1,总数不变”的互补关系。
教师演示比较第1天和第2天红苹果的数量.
提问:第1天,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第2天,几红、几青?红变的'(多一个)青呢?(少了一个)
为什么红变多一个,青就变的少一个呢?(因为树上总共只有7个苹果,红变多了、青就变少了)
(3) 通过故事摆出7的不同分法。
请幼儿边叙述故事边摆棋子,摆完说出一种分合式,在摆下一种。
(4) 引导幼儿进一步的理解部分数之间(逐一递增、逐一递减的互补关系)
游戏“猜拳”
4.收学具并检查学具
5.听音乐送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对3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
2、通过细心观察,能发现颜色、形状、数量等间隔排序的规律。
3、学习与同伴互相检查的方法,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联欢会课件一份、《请你和我跳个舞》音乐。
2、学具:腰带、皇冠、串珠绳各16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片片若干;动物串珠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策略
媒体呈现
儿童学习策略
过程反思:
(一)以森林联欢会的情境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课件的图案组成,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案中间隔排序。
师:在老师布置好的会场里藏着一个小秘密,是什么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间隔排序的多种方法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师:这些图案是在怎么排列的呢?
运用ppt课件呈现森林联欢会的背景图。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出示几种装饰图。
集体观察学习: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
个别幼儿回答,集体讨论、检查观察、发现排列的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个别操作和集体检验,了解间隔排序的方法。
(二)参加森林联欢会,进行制作装饰活动。
(1)教师在视频展台上出示皇冠,引导幼儿讨论皇冠的制作方法。
师:参加森林联欢会我们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要和森林布置的.一样哦。
(2)幼儿制作,装扮,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的排序方法,并帮助幼儿装订。
应用视频展台,介绍制作方法。
幼儿观察排序的方法,个别幼儿的回答,集体交流、检查。
幼儿操作,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
通过个别操作和集体的检查以及媒体的呈现,帮助幼儿掌握间隔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活动,幼儿自己制作,巩固对排序方法及规律的掌握。
(三)幼儿和同伴相互检查排序完成情况,参加森林联欢会。
(1)师:和好朋友互相检查是不是符合参加联欢会的要求了?
(2)举行森林联欢会,幼儿和同伴共跳《请你和我跳个舞》。
播放音乐。
同伴间互相检查,巩固排列的规律。
和同伴间互相检查,幼儿和同伴间相互学习,帮助幼儿巩固间隔排序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大班幼儿对数学探索很感兴趣的,他们也喜欢各种各样的图形,我班开展了《数学教育游戏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的子课题。数学在生活中使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就是将学到的只是很好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克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向幼儿传授知识经验。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结合大班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和数量的等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神秘世界历险记》。在观看动画片,与闯关游戏相结合的基础下,帮助幼儿去体验等量分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他们在游戏中惊醒操作,探索,体会活动的乐趣。以下是我开展磨研活动的磨研记录: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大胆尝试,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判断能力,体验闯关游戏的乐趣。
根据设定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看过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
2、物质准备:正方形、圆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剪刀、课件《神秘世界历险记》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导入
教师播放神秘世界历险记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发生了神秘事情,让幼儿一起去帮助雨果解救拉拉。
教师:可是雨果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她一起去救啦啦吗?
二、闯第一关,数量的等分
1、(4的2等分)分骨头。
教师:前面有谁?(4条狗)我们过不去了,怎么办呢?谁来想想办法?我们打开雨果的旅行包,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呢?里面有4根肉骨头,怎么分呢?(老师操作)
2。(6的3等分)分馒头。
师:呀,前面又来了3头大野猪,我们再来找找看包包里有没有宝贝了。雨果的包里有6个馒头,该怎么平均分给它们吃呢?(幼儿操作)
3、(9的3等分)分鸡腿。
师:哎呀!又遇到什么危险呀?(半路又杀出三匹狼),我们来找找雨果的包包里还剩下什么宝贝?到底有几个鸡腿呢?(9个鸡腿),9个鸡腿该怎么平均分给三匹狼呢?请你们想一想?(幼儿尝试)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上来分一分?你们觉得他分的我怎么样?行吗?
4、师:哈哈,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看来啦啦快得救了,我们看看啦啦有没有出现?情景过渡:这时狐狸军师出现了。狐狸:没想到那么容易就让你过关了,好戏还在后头呢!哈哈哈哈哈哈!
三、闯第二关:图形的等分。
1、图形二等分。(长方形、半圆、三角形、直角梯形)师:快看!前面有座城堡,啦啦肯定被关在里面!好大一扇门!我们一起来用力推一推,怎么也推不开,该怎么办呢?仔细看看门上有什么机关?(图形)都有哪些图形呀?看来要找到这些图形钥匙,才能打开门!看看雨果都准备了哪些图形?
(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师:你们看这些图形钥匙能打开门吗?(不能)那我们要怎么样变出这些图形钥匙?想想我们怎么变出长方形呢?你觉得哪个图形可以变出长方形?
教师:刚才的方法我们叫做图形的二等分。
师:还有很多图形没变出来?你们赶快去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
师:你变出了什么图形钥匙?请你来介绍一下?(用什么图形,变出了什么图形钥匙,是怎么折的?)
师:刚才这样把图形变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合起来又是完整的我们就叫做图形的二等分。
师:图形都变出来了吗?门会打开吗?啦啦会在里面呢?
2、图形四等分。(扇形、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师:太好了!门开了,我们能救出啦啦了!咦~怎么还是一扇门,狐狸太可恶了!抓紧时间,赶快破解它的关卡。这回门上又出现了什么?雨果为我们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两把钥匙,你们能很快的配出门上的钥匙破解关卡吗?请你们自己去试试看!
师:小结:原来我们把圆形四等分能变出了四个扇形;把正方形进行四等分可以变出了四个小正方形和四个小三角形。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四等分,可能会变成不同的图形。
师:钥匙都找到了,赶紧放到门上去吧,刷!门开了!
四、结束环节。
1、播放动画。
师:啦啦开心的跑了出来!谢谢小朋友们一起帮我把啦啦救了出来。我们一起去庆祝一下吧。
2、律动结束。最炫民族风。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5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