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2:09:0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热)

科学教案 篇1

  红红的小东西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重点)

  难点: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其相关经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盒子 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⑴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⑵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⑶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老师:刚才我看见一个小朋友拿了一个小盒子就摇头说装不进去,你到前面来,用刚才某某小朋友按一按的方法吧宝宝放进去,试一试。老师:我帮你打开盖子,你来装,按一按。(装进去了)老师:可以装进去吗?幼儿:可以。老师:你是怎么装进去的?幼儿:我是按一按装进去的。

  (第二次)幼儿尝试用比第一次小一点的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都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现在把海绵宝宝拿出来放在盒子上面,试一试,海绵宝宝能卷起来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能卷起来?幼儿:因为海绵宝宝是软的。老师巡回指导,他的宝宝卷起来了,他的宝宝也卷起来了。(如果遇到不会卷的幼儿,老师帮助指导边做边说:卷一卷。)

  老师回到座位上说:海绵宝宝说,这次它想躲到最小的盒子里,你们觉得可以吗?幼儿:可以。为什么?幼儿:可以把它卷一卷放到盒子里。幼儿:不可以。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太小了。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我们来试一试 。

  现在请选一个比你刚才拿的盒子小一点的盒子试一试,这次男孩先来。女孩来,选一个小盒子,把海绵宝宝藏进去试一试,我来看一看,用什么方法藏进去的?幼儿:卷一卷、按一按。

  老师:这么小的盒子都能放进去。老师回到前面的座位上总结:这次小小的盒子海绵宝宝也藏进去了,海绵宝宝为什么会藏进这么小的盒子里呢?幼儿:把它卷一卷就塞进去了。老师:海绵宝宝为什么会卷呢?幼儿:因为它是软的。老师:海绵宝宝软软的,卷一卷就藏进去了。老师在问一个幼儿:某某你是怎么让幼儿躲进去的?幼儿:我是按一按让它进去的。老师:海绵宝宝能按吗?幼儿:能。为什么?幼儿:因为海绵是软的。老师:海绵宝宝软软的,按一按他就藏进去了。

  3、幼儿认识海绵宝宝"变形了"!

  海绵宝宝躲进圆筒形的盒子里他是什么形状?幼儿:圆筒形。躲到正方形的盒子里他是什么形状?幼儿:正方形。老师:海绵宝宝躲到什么形状的盒子里他就变成什么形状,海绵宝宝变形了!现在我把它拿出来,他又还原成什么了?幼儿:他又变成以前的样子了!

  三、结束部分

  老师示范用小盒子装海绵宝宝,然后做总结。

  海绵宝宝和盒子都想休息了,海绵宝宝想回到我的袋子里。(老师拿着袋子巡回走,幼儿主动把海绵宝宝送回袋子)盒子想回到桌子上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海绵宝宝,刚刚捉迷藏的时候他也着急了,它说:王老师,王老师,我也想藏起来,这次他想藏在这个小盒子里(老师拿出一个最小的盒子)能躲进去吗?你来说为什么能?幼儿:卷进去。为什么?幼儿:因为海绵是软的。认为不能的孩子请举手,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试试看,我觉得能。老师拿起盒子和海绵宝宝对比,卷一卷,按一按,海绵宝宝就塞进去了,然后变形了,变成了心形(装进什么形状的盒子就变成什么形)打开后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来看一看,果然又变成原来的样子了!

  海绵宝宝真好玩,王老师还藏了一些在教室里,起立!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继续和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意识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活动难点:

  尝试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活动过程: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着“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 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小天使听到了赶紧飞来,在池塘里撒下一种神奇的东西,蛋宝宝慢慢浮上来了,得救了。蛋宝宝们真高兴!

  师:你们知道小天使撒下的是什么吗?

  2、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和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探索,观察蛋宝宝在水中的变化。

  3、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讲一讲:

  (1)加在水中的糖和盐那里去了,初步了解它们在水中会溶解。

  (2)哪个杯子里的蛋宝宝浮上来了,你在里面加的是什么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师操作了解在水中要加很多盐才能使蛋宝宝浮上来。

  活动延伸:

  出示鸭蛋宝宝,它也想在水中游泳,小朋友能不能帮帮它,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

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相互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囤积水……玩得不亦乐乎。《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机会,让他们在玩水中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使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运水》。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一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一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 工具运)

  2、 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三)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五、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 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

  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在游戏中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图形特征特征辨别图形大小、形状、颜色;情感目标:乐于跟随指令,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难点:能根据图形特征来辨别图形类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魔法棒、仙女裙、平地山洞(三角形-三个红黄绿、大小不同)(正方形-三个红黄绿、大小不同)(圆形-红黄绿、大小不同)

  空间准备:户外空旷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兔找山洞”情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森林中的兔妈妈,草地上长满了嫩嫩的青草,现在,我要拿起我的魔法棒,要把所有小朋友变成兔宝宝(依次点几个小朋友),好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兔宝宝了,现在兔妈妈带上我们所有的兔宝宝们去草地上了。

  二、通过“认识山洞”引导幼儿认识山洞的形状,观察三角形、圆形的特征

  “哇,这边草地上的青草嫩嫩的,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青草香香的,都吃到我们肚子里去了,对不对,今天妈妈发现山上有好多山洞。

  提问:

  1.你们看这里的山洞一样吗?(不一样)

  2.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红色、黄色、绿色;形状-圆形、三角形、圆形;大小),刚刚说这里有三角形的山洞,我们看能不能进去,找一个三角形山洞进去哟。

  3.大家看看我们进的三角形山洞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小;颜色-红色、黄色、绿色)

  4.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哪个三角形山洞最大,看谁能和兔妈妈一样站在最大的三角形的边边上,边?(直),几条边?(三条),几个角?(三个)

  “可真有趣,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你们刚刚说有圆形的山洞,我们去找找圆形的山洞吧”

  提问:1.圆形的和什么很像呢?(太阳、呼啦圈)三、通过“找安全的山洞”,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原来圆形跟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很像,你们可真棒,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我听见大灰狼的'声音,别害怕,兔妈妈会保护你们只要你们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正方形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呢)这个离我最近,我们快躲起来吧,竖起耳朵听一听,大灰狼一点都没发现我们,我们躲得又静又快,大灰狼走了”

  提问:1.我们躲的正方形山洞一样吗?(颜色、大小)

  2.什么是一样的?(形状)

  3.找绿色正方形山洞(站边边,用脚尖对正方形的边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4条);有几个角呢?(4个);刚刚我们数了三角形山洞有几个角?(三个);那哪个山洞的角多?(正方形);多了几个角(一个);

  “兔宝宝们可真会动脑筋啊,走吧,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我听见大灰狼脚步声了,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红色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狼走啦。

  提问:

  1.看看我们躲的红色山洞有什么不一样(形状)

  2.什么是一样的?(颜色)

  “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竖起耳朵仔细听,大灰狼没来,大灰狼没来,你们慢慢吃啊,我在帮你们听听,这回来了只好大好大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黄色圆形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挤一挤,我再听听,大灰狼走啦,妈妈问你们。

  提问:

  1.刚刚你们为什么不躲这个山洞呢?

  “宝宝们真聪明,难怪大灰狼抓不到我们,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这回来了只好饿好饿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三条边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再竖起耳朵再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狼走啦。”

  提问:

  1.刚刚你们找的什么山洞?(三角形)

  2.刚刚为什么是找三角形的山洞呢?(三条边、三个角)

  “我们去吃嫩青草吧,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昂昂昂~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哎呀,这回来了只脚步声音好重的大灰狼,快来问妈妈(找什么山洞最安全)-没有角的山洞最安全,兔妈妈躲哪里,躲这里,大家快躲好,兔妈妈再竖起耳朵再听听-大灰狼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一点都没发现我们,大灰

  狼说今天的兔宝宝怎么这么聪明啊一只都没抓到,回家睡觉去,大灰狼走啦。”

  提问:

  1.兔宝宝们,刚刚你们找的什么山洞?(圆形)

  2.刚刚为什么是找圆形山洞呢?(无角、弯弯的边)

  “大灰狼走啦,现在请所有兔宝宝都回到位置上做好。”

  四、奖励结束

  “今天兔宝宝们都表现得真棒,知道了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所以,兔妈妈有礼物要奖励给每一位兔宝宝”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将小兔找山洞定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游戏形式,游戏难度较高,富有挑战性。根据小班幼儿对不同形状感兴趣等特征,开展了本次数学教育活动:小兔找山洞,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促进其对几何认知能力的发展,让幼儿从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极大的实现了活动目标,但活动中仍然存在有些不足。

  活动不足有:

  1.活动前期准备中,可以为幼儿准备兔宝宝头饰,使幼儿更融入活动中。

  2.活动刚开始,用完“魔法棒”,应该放置一个合适的地方,免得有幼儿去观察

  “魔法棒”,而忽略活动。

  3.活动过程中,配班老师应扮演大灰狼,与兔妈妈、兔宝宝互动,可以使幼儿更加融入情景。

  4.活动过程中,应关注到后面幼儿,来回走动。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