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8篇(实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5的分解,感知数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教具进行5的分解。
难点: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1、课件《5只猴子》2、小猴子卡片若干3、记录纸和笔幼儿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 教师放幻灯片5只猴子配合音乐请幼儿欣赏,进行导入
( 有5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有1只猴子爬到树上吃香蕉一不小心掉下来一只,现在剩几只?)
* 5只猴子宝宝都掉下来了,它们受伤了要送进医院,可是医院只有两间病房,可是河马医生不知道该怎么把猴子宝宝们分到病房里面。所以啊,河马医生就请小朋友么帮忙,看看该怎么把这5只猴子宝宝分到病房里。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究)
* 请幼儿两人一组将盒子里的5只小猴卡片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
* 请每组出一个代表上台说说,有几种分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 请幼儿自己操作教具,发现规律。并把发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视指导)
* 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结果张贴在白板上,教师进行按顺序识记操作结果。
(小朋友,你看了这些记录发现了什么?(发现很乱)那我们记起来就没有规律了,所以我们记忆时,要按顺序,就容易了。(出示正确结果)
* 按顺序读结果
大家读---小组读---单个读
* 请幼儿自主讨论5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师小结5的分法有4种,每种分法一边多一个,另一边就少一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递增、递减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5只猴子》请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进一步巩固5的分解。
活动结束。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今天学会了5的分解,请宝宝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分水果的游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并做好记录哦!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幼儿了解了5的分解。知道了5的4种分法。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很积极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本节课教师遵循了新纲要提出的以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为主体的新授课方法。
3、幼儿在小组协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4、如果重上本节课,我会根据听课的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孩子从物到数的转换方面要多一些练习;数的递增递减环节须多演示。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比比谁最快。
二、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读1——10的数字,学习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从不同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1、画出楼房图,10种动物卡,1——10的数字卡。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1页,笔。
四、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队。
1、小动物们排好队伍准备去参加比赛,看看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将10种动物排成一行,指导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他们的位置,然后粘上相应的数字卡。
3、教师任意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幼儿说出该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4、变换排列方向,重新摆放数字卡。想一想,小兔刚才排在第几位?现在排在第几位?为什么不一样了呢?(排队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变了。)
(二)比比谁最快。
1、动物们开始进行跑步比赛了,咱们看看谁跑的最快。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指导幼儿观看画面,看清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把他们的名次记录在奖杯上。
2、教师认真检查,给予指导帮助。
(三)活动体验。
带领幼儿到活动场地,每10人一组,看看自己排在第几位。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PPT,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2)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3)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4)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5)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6)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7)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沙滩有8只大乌龟、草地有1只乌龟、后面有来了一只乌龟)8+1+1=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房子卡的月历(大月,小月,二月的区分)小字卡,数字卡(283031365)人手一份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活动反思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4、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5、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6.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讨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兴趣,贴近其最近发展区水平。活动中,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进,引导幼儿通过猜测讨论、观察比较、实验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帮助幼儿在与熟悉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经验,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若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忙,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始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行测量
(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一)许多相同的树叶,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一直线
(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始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三)没有材料,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
三、经验拓展
(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活动评析:
这个大班数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熟练,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无关探索的干扰。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大胆猜测,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其中,事实上最终孩子们找到了全部适宜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成功地满足。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对于提问的设计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导幼儿推进猜测、进一步思考,在本活动的难点部分: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花了较长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致使整个活动时间上略有超出。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好玩的盒子教案01-18
大班教学计划范文03-23
精选大班教学总结4篇03-30
大班语言课程教学反思03-31
大班语言课程的教学反思04-01
大班教学总结五篇03-21
《快乐的小象》大班音乐教案01-18
《小篱笆》大班音乐教案01-18
最新大班体育教学计划06-29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精选3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