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
2.各种种子的PPT。
3.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1.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2.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香蕉的种子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四、种子连线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活动延伸: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科学教案 篇3
第一阶段教学
科学:各种各样的蔬菜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
2、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芹菜 萝卜 白菜 花菜 玉米 茄子实物各一
各种蔬菜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蔬菜宝宝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学习活动
1、分别出示各种蔬菜,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各种吃法、味道等。
2、蔬菜宝宝们都出场了,可是,它们却为了“比谁的贡献大”吵起来了。有的说:“我的贡献比你大,人们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说:“我的贡献最大,我开的花人们最爱吃,营养可丰富了。”就这样,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了,谁也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3、小朋友们快来做调解员,帮它们分分类、评评理吧!
4、教师手拿实物,以蔬菜宝宝的口吻分别介绍自己的特点:
芹菜:我是芹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杆(茎),我的杆又鲜又嫩又好吃。
萝卜:我是萝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根,我的根营养丰富,还有杀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叶,我的叶子又大又白又水灵,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花,我的开的花好看又好吃,还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果,我的果实又黑又亮,营养也很丰富。
玉米:我是玉米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人们还说我是一种保健食品呢。
5、它们都作了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来给它们评评理吧。
(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籽六种不同组成部分,知道各种蔬菜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种蔬菜的营养都很丰富)
6、蔬菜宝宝们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评得也很有理,它们都成了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了。
三、分组学习活动
蔬菜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你能帮它们分别找到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按蔬菜不同组成部分分类)
四、评价活动
请分得又快又对的一组幼儿选一名代表上来演示,师作适当评价。
第二阶段教学
活动目标:
1、理解收割各种植物的声音及各种声音的表现方式,引起幼儿对拼音的`兴趣。
2、引导幼儿注意各种植物的采摘方式,体会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大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上次我们帮了蔬菜宝宝们的大忙,那么,你知道这些蔬菜是谁种吗?它们又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蔬菜宝宝的大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封面阅读
1、封面上有谁?他们要到哪里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后再出示书名《爷爷和我去菜园》)
三、逐页图画加文字阅读
第1页:你看见了些什么?(让幼儿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联系前一活动经验自由讲述,引导幼儿猜测割韭菜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再出示文字,幼儿指读)
第2页至第6页引导方法同前,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动词和收割时各种声音的表现方式。
第7页:我收割了这么多蔬菜,会对爷爷说什么?爷爷又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第8页(关键页):你看见了一棵什么样的植物?画面上的我在想什么?(激发幼儿想发明的愿望)
四、再次逐页阅读,结合读本边说边学做各种蔬菜的采摘动作。
五、爷爷菜园里的菜品种可真丰富,你还看见过哪些蔬菜,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采摘下来,下次我们一起来分享。
第三阶段教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读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2、丰富幼儿相应的对动词和象声词的描述。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对拼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大书 小书 各种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二、小书阅读
1、引导幼儿指读文字,尝试划读。
2、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翻书,爱护图书
三、创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蔬菜的收割方法,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学一学。
(根据幼儿创编内容及时出示不同蔬菜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蔬菜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和收割方法,创编与读本句型相似的句子,师可及时记录幼儿的创意)
2、引导幼儿发挥想像,用卡片做出一棵长满各种蔬菜的植物,并套用句式表达。
延伸活动:自制图书。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关系,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
2.难点: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不同粗细的物体,发展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粗细不同的两根小棒、一颗空心的珠子。
2.粗细不同、颜色不同(红、黄、绿)的圆柱体三个。
3.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穿珠子”,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
(1)幼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进去,引导幼儿讲述为什么。
师:今天呢,老师和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棒串珠子,每个孩子有两根小棒,请你把这个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师:有的小棒穿不进去,你们的也都这样吗?那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两根小棍粗细不同,所以粗一点的小棒珠子穿不进去。
2.观察三个圆柱体积木,进行两两比较,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1)教师根据需要提出问题。
这三个圆柱体的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最粗的积木是哪一个?最细的积木是哪一个?
黄色积木和红色积木哪根细?黄色和绿色比哪根粗?为什么黄色积木一会我们说它粗一会说它细呢?
(2)结:原来物体的粗细是比出来的,要看看它们和谁比,才能知道是粗的还是细的。
3.游戏“排排队”。
(1)请幼儿按照物体的粗细顺序排排队,说说是怎么排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积木,现在就请小朋友按照粗细的规律来给这些积木排排队。请小朋友说你是怎么排的?
(2)小结:小朋友们排的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的,从粗到细排一个比一个细;有的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排的,从细到粗排,一个比一个粗。
4.寻找粗细,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1)引导幼儿从自身找出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围环境中寻找可比较粗细的物体。如树干和树枝比,电线杆的粗细,大象的腿粗尾巴细等。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幼儿园的树,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粗细的树,并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小百科:粗指长条东西直径大的东西。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引导幼儿实验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动的?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 鸟的外形特征
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
森林医生——啄木鸟
捕鼠能手——猫头鹰
学舌高手——鹦鹉
预测天气——燕子
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分类。
2、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4、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延伸活动:(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摸(比较隔热能力)。第三部分——研讨,纸改造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在一张纸上刷食用油,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
学生分析
基于上一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非常熟悉,但却很少有学生对纸进行过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即对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在动手能力方面,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明显进步,但在折纸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观看微视频后才能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状纸。
基于低学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的原因,探索环节的三个活动需要教师有效组织,提升小组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2.材料性能改变或优化后可以用来制作符合一定功能需要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要而不断改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对比感受两种形状的纸的差异。
难点:引领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普通的纸、订书机、杯子、热水、刷子、食用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瓦楞纸箱、瓦楞纸杯、瓦楞纸杯套、防腐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基于观察,交流纸的特点。
纸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具有多种。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白纸,说一说,这张纸具有什么特点?
预设:白色、很薄、轻等。
2.基于纸的特点,交流纸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
预设:写字、画画、折纸、手工……
3.基于现有特点,引发对纸的畅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呢?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小问题引领学生分析纸的特点、交流纸的作用,引发对纸的特点及其用途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
(一)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1.交流改造纸的方法。
请同学们大胆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改造一张白纸?
预设:折叠、染色、刷油……
2.明确改造纸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改造白纸,看看改造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
设计意图:对纸改造的案例对于学生来讲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包汉堡包的纸,套在豆浆杯外的纸套,快递包装箱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思考如何改造一张纸使它具有新的功能,使学生开始关注纸的特点。此过程在提升学生参与广度的同时又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二)探究改变形状后纸的新功能
1.折纸。
(1)教师示范折叠方法(或播放微视频),明确注意事项。
(2)学生折纸。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便于实验操作的瓦楞状纸,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2.观察中发现纸的新特点。
(1)(教师拿着折好的纸)请仔细看一看(教师示范从不同角度观看),这张白纸经过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或纸的宽度发生了变化。
(2)我们将这种形状称之为瓦楞状,折叠出来的纸就叫瓦楞纸。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瓦楞状纸的特点,丰富学生对瓦楞状纸形状的认识,同时又为后面活动中仔细观察、详细描述做示范。
3.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
瓦楞状纸都具有哪些全新的功能和神奇的本领呢?让我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去寻找它的新功能。
(1)任务介绍。
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内。
放一放:取两本字典(或厚一些的书或其他等高的物品)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字典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少重量。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别。(此处提醒学生留意不要打翻水杯,小心热水烫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而通过示范指导引领学生认识规范操作的细节,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精确意识的培养。
(2)明确要求。
边做边完成记录表,同时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现及时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注意事项:
●实验要一步一步做,不要急于求成。
●仔细观察、感受,有什么发现就记录什么。
●与同学交流要轻声。
●在“摸一摸”环节,小心别烫伤自己,别烫伤同学。
(3)学生活动。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评价,引领学生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领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活动的正确认识,为有效观察做铺垫。在观察活动中,如有个别学生未能有效开展对瓦楞状纸的观察,教师要适当介入指导,避免这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研讨
(一)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
1.出示班级记录表。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相信同学们对于纸经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的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接下来一起分享我们的'发现。
2.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学生先汇报记录表上已有的选项,接着再补充其他的发现。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整合对瓦楞状纸零散的认识,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二)瓦楞状纸的应用
1.观察纸箱中的瓦楞状纸。
白纸通过折叠变成瓦楞状纸后与折叠前有了很多新的功能。在生活中,老师发现瓦楞状纸有很多的应用之处。(下发小纸箱)请仔细看这个纸箱,你能找到里面的瓦楞状纸吗?
2.学生观察并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
3.引领学生思考:用瓦楞状纸做纸箱有什么优点?
预设:瓦楞状纸能承受更重的重量,能使纸箱变得更加坚固。
4.引领拓展。
在生活中,人们还将瓦楞状纸的特点应用在杯垫、杯套制作中(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寻找物品中的瓦楞状纸,分析物品运用了瓦楞状纸的什么特性,描述这个特征会使物品具有什么优点,从而使学生从全新角度认识到材料特点决定材料用途。
四、拓展
今天,我们将纸改变了形状,发现纸产生了这么多新的功能。试想一下,若我们在纸的表面刷上一层油做成油纸,然后分别在普通纸、油纸上不断滴水,又会有哪些新的情况(图文介绍)?请同学们课后做一做,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实践引向课外。这样将巩固学生的探究方法、丰富学生对纸这一材料的认识以及探索新材料的兴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纸
光滑、硬硬的、不能弹回来不光滑、软软的、能弹回
最多能放3个回形针能放好多盒回形针
不能支撑物体支撑能力好
不能隔热能隔热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