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
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板书:
满山的灯笼火把
起因经过结果
坠入坚持得救
哭着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
后记: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
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
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
三、指导写字。
“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
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
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
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鼓励学生公正地评价朗读情况并学会表扬。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
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学生的活动及学法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
实践:人工智能改选自然和发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赢自己一把》、《盲童的画》。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体会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
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直的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刘上悟到的哲理
教学后记:
11成长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练笔,引发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情感,认识抓住细节的重要性,并将其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真情,珍视友谊。
3.通过讨论、比较、互评等形式,在民主交流的气氛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以友情为主题的文章、诗歌;准备自己与朋友的合影。
一、歌曲导入
聆听歌曲《永远的朋友》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好在哪里?
(教师以友情为重点,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把握这次习作的重点。)
二、抓住感人瞬间,畅谈友情故事
你阅读过哪些歌颂友情的诗文?文章或诗歌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你与朋友之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的`真情往事。
找几个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感人瞬间”——细节。请学生比较细节描写对表现友情的重要作用。
教师: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感人细节进行描写,就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以“歌颂友情”为主题,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准备:学生互相阅读习作,在优秀习作后打“A”。
一、佳作共赏
学生推荐出得“A”较多的习作,由作者朗读,师生共同欣赏。
教师:成功的习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认真听作者朗读,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
1.故事情节
2.细节描写
3.方法
4.修辞方法
如果同学们发现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立即叫“停”,现场点评,大家说一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如果你发现有的地方可以改得更好,也可以及时提出来,我们大家帮助他一起改——因为我们都是朋友。
二、自悟自改
运用“佳作共勉”环节收获的知识修改自己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的循着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语文教案 语文_一年级 1画,标签: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上册第15单元中第2篇主体课文,是一篇专门写农村孩子的课文,分春、夏、秋、冬四部分描写了农村孩子如何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动手动脑,创造自己的玩具和游戏,文章表达了小作者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构想: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故本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激发兴趣—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等几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欣赏、交流、合作、探究、游戏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三、教学构想如下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操作的个别辅导者、课堂情绪的.调控者。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活动的主人,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认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3)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4)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课文
播放录音:欣赏整篇课文,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大意,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想办法,运用我们所学的认字方法。之后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互相评价。(此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朗读,并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课文
朗读完课文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互答,教师在适当时机参与提问和讨论。
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全班交流自学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此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操作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并在体验中获得真知。提出问题讨论解答,能较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性的自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留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3、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课后与别人合作,从大自然中创造一样玩具或游戏,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快乐。(本环节使所学知识得到拓展和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朋
友”
找到13个“生字朋友”,教师先组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再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认字方法认字,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并小结多种认字方法。
2、生字小游戏:猜词并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用自己喜欢的分类方法记住生字,不仅较好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还对所学的认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巩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生字小游戏”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
(二)拓展延伸
1、读一读
学生从桌面上点开“课后阅读”,自读小诗《有趣的玩具》,感悟小诗的含义。
2、总结延伸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点: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一、导入课文
你会唱《卖报歌》吗?(唱唱《卖报歌》 。 )你对《卖报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去看看。
二、读通课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生自学课文
1.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要求做到边读、边画、边想。
2. 分组自学讨论。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讨论: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正音。
(2) 汇报交流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 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毛头的聪明、 可爱; 聂耳的富有同情心、虚心等) 。
四、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复述)
五、课外延伸
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4.引导学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那么,“雨”为什么要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节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注:齐读第一节诗后,讨论板书如下)
田圃
禁锢
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鱼塘
滞留
游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哑
调子
(暗示了社会生活的艰辛)
2、“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你们”是指什么?说说“雨”怎样来亲近它们的?作者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意义?(重点探讨:第5、7、8这三节诗。)
踩——田圃——润如油膏
看——牧场——抽发新苗
绕——池塘——说声好
听——溪水——练习洗衣谣
物
柳条——笑弯腰
石狮子——笑出泪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复苏的景象
教
爱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哗啦啦响
人(儿童)
注:(1)、联系上面的内容,说清对比手法的运用。
(2)、联系写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认真体会第五节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的运用并充分的联想,说说牧场是如何的抽发出怎样的新苗?雨是如何对鱼儿说声好?溪水是如何的练习怎样的洗衣谣?
(4)、想象第七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注:采用读的形式来完成。)
(5)、第八节诗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春天”仅指季节吗?为什么?
(6)、讨论以下的'问题3。
3、为什么说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它所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A、白云——自由的象征。
B、
(1)、雨具有返老还童之心;即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雨是带给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3)、雨希望万物都像它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4、雨为什么说“来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句中的“苹果”的含义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注:
A、见书中句子;
B、引导学生体验吃苹果时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态后。点明:“苹果”的深刻含义具有双关语意:一是指真正的苹果;一是指作者带给少年儿童的自由、快乐、幸福就像甜美的“苹果”一样。
C、表明了“雨”的真正来意。
四、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处处…夜…花…”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永 久 的 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