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预设目标
1.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
2.能运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塑料袋、皮筋、气球
2.活动前与幼儿开展有关空气的谈话,了解幼儿对空气的原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
教师出示吹好的气球,提问:“小朋友,气球娃娃来找你们玩来了,大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气球娃娃想考考你们,‘我的肚子为什么是鼓鼓的?’
引导幼儿说出气球里是空气,教师“空气从哪里来?我们去捉空气好不好?”
2.找空气
请幼儿按自己想的用塑料袋去教室的各个地方找空气,说一说“你在哪儿找到了空气”。
教师指导幼儿实验,并帮助幼儿将装满空气的`袋子系好。
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在哪捉到空气的。
教师将幼儿的发言汇总小结,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个地方我们没有找?那里是否有空气存在?
3.吹气球
让幼儿玩吹气球的游戏,再次体验空气的存在。
4.空气作用大
引导幼儿讨论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提供有关的材料(如轮胎图片,救生圈图片等),从中发现哪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
提供气球,让幼儿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猩猩会倒立的原因,从实验中感受悬挂物位置、重量与倒立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
(1)大猩猩1个、小猩猩2个,底座3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2)自粘纸圆片若干,猩猩图示一张。
(3)中号猩猩各一个,雪花片、磁铁、回形针若干。
2.学具
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个,大长尾夹、小长尾夹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帮助猩猩倒立的兴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儿兴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头倒立在这根吸管上,你觉得它能成功吗?
2.幼儿交流,寻找帮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通过实验,发现猩猩稳稳倒立与悬挂物位置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尝试用大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2.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夹子夹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结:原来,夹子要夹在猩猩头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够帮猩猩倒立成功。
3.幼儿再次尝试,夹子夹在哪个部位倒立得最稳。
(1)夹子夹在哪个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稳呢?
(2)小结:当猩猩倒立成功后,夹子越往下夹,猩猩倒立得越稳。
三、通过实验,发现猩猩倒立与悬挂物重量之间的关系。
1.将大夹子替换成小夹子,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同样的'两个夹子,为什么这次不能成功?
2.幼儿尝试用小夹子帮助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夹到第几个时,就能站稳了呢?
(2)为什么一个不行,两个就可以了呢?
(3)小结:当最稳的地方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猩猩就能够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发现猩猩倒立成功与它本身重量的关系。
1.出示大猩猩,继续寻找帮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夹两个小夹子就能成功,为什么这只不行呢?怎么让它成功呢?
2.幼儿尝试增加小夹子的数量,帮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实验结果。
(1)为什么小猩猩分别夹两个小夹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夹四个呢?
(2)小结:当猩猩的重量变化了,夹子的重量也要变化。这里面的秘密真多呀,原来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与它本身的重量、夹子的重量以及夹子的位置都有关系。
五、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