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10篇[精]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灯的种类、用途及发展历史。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参观过灯具店。
2.幼儿科学用书:《灯的故事》。
3.收集几盏实物灯,制作灯的照片和课件。
4.四块分类板、篮子。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室内灯
师:前天,林老师带你们参观了哪里?(灯具店)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灯。我呢,把这些灯拍成了照片,请挑选一张你最喜欢的灯的照片,然后相互介绍一下你的这盏灯。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
1.分类摆放。
师:前面有四块分类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想一想,你手里的灯应该安装在哪里?请把你手里灯的照片按照标记贴在前面的分类板上。篮子里还有灯的照片,请你再去分一分。
2.共同检查摆放是否正确。
二、了解室外灯
1.请幼儿介绍自己看过的室外灯。
师:这些吊灯、壁灯、台灯和落地灯都是安装在室内的,叫室内灯。室外也有许多灯,前天,林老师请你回家后把看到的室外灯画下来,现在请大家相互说一说你所记录的室外灯,它是在哪里看到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好,把你的记录纸赶快收好,回教室后贴到主题墙上。
1. 观看课件:路灯(照明)、指示灯(指示)、霓虹灯(装饰)、花灯、冰灯(观赏)。
2. 师:林老师也收集到了许多室外灯,一起来看看。
看后小结:除了小朋友收集到的会照明的路灯、会提醒人的指示灯和装饰用的霓虹灯,还有观赏用的花灯和冰灯。
三、了解灯的历史
1.电灯的发明。
师:刚才这么多的室内灯和室外灯,是什么让它们亮起来的?(电)这些用电亮起来的灯,叫电灯。那你们知道最早的电灯是谁发明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看课件,听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迪生是美国的一个发明家。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喜欢做各种实验。为了研制电灯,他做了无数次的实验,都失败了,但是他毫不气馁,最后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试验,终于使灯泡连续亮了一个晚上。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只白炽灯诞生了,为人类在黑夜里带来了光明。
2.灯的发展历史。
(1)出示并观察实物。
师: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小时候是用什么灯照明的吗?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好多人还用不上电灯呢。
师:我呀就从乡下收集到了几盏爷爷奶奶小时候用过的灯,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看一看,比一比,这些灯和电灯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的故事》。
师:古时候,人们在黑夜里又是用什么照明呢?这个在书中有答案,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书拿出来,翻到第一页,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提问:一开始是用什么照明的?(篝火)人们想在走路的时候也能照明,就发明了什么?(火把)后来又发明了什么?(油脂灯、灯笼)接着又发明了什么?(煤油灯、马灯),最后伟大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3)观看课件《灯的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师:我们小朋友看了书以后,找到答案了吗?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欣赏一段《灯的故事》吧!
活动延伸:做小小设计师
师:看了那么美的城市夜景,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呢,那请你们回教室以后设计一种造型更漂亮、用处更大的电灯,装扮我们的生活。
活动反思
一、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一方面,“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另一方面,幼儿对“灯”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灯”的一些其他用途、发展历史,幼儿就了解得不是很多,作为老师就有必要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因此,这个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课程内容,既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设计的生动化
本次集体教育活动属于科学领域,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内涵,有别于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说教,让幼儿愉快、轻松地获得科学知识,我在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上动了一番脑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环节设计上,我从幼儿身边的常见物品“灯”着手,由感知灯的外形、种类和用途,到了解灯的发明及发展历程,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从今到古的《灯的故事》。在教具的准备上,我为幼儿准备了灯的实物、照片、课件、图书,让幼儿通过分类、讲述、讨论、观看课件等形式,多感官参与,全方位地了解灯;通过倾听科学家的故事、观察实物展示、阅读图书内容、欣赏多媒体课件,循序渐进地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让幼儿感受灯的历史及这一科技成果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感受和体验灯的神奇力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三、教育组织的整合化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由于幼儿的认知还没有分化,所以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相互整合。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融入了艺术、语言、数学方面的内容。在课前准备中,我利用家长这一资源,通过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寻找和记录,激发了幼儿对灯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用绘画来表达所见所闻的能力;在活动中让幼儿讲述,提高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分类,让幼儿对灯的种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阅读中一起寻找答案,让幼儿从小就感受书本的力量。整个活动通过各领域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以《纲要》精神统领全过程,以“灯”为主线,让幼儿从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在过程中提升了能力。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手,简单了解手的作用。
2、使幼儿初步学会保护手的方法。
3、能愉快的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双手”图片一张;“小手在做事情”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小手拍拍》: 小手 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 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 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 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提问:小朋友们把什么藏起来了?伸出来看看,你有几只小手?
二、结合“双手”图片认识手
我们都有一双小手,伸出小手仔细看一看,我们的小手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各个部位的名称:我们的小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头和手指甲(边说边指着相应的地方),咦,我发现,手就像一棵树,这个像树的什么?这是我们的手掌(指着手心手背),手指头像树的什么?,而手指甲好像树枝上的什么,长在手指头上。你们觉得像不像啊?
比较手:我们见过的'树枝有的长有的短,那我们来比一比自己的手指头,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知道十个手指头是不一样长的。)
三、出示图片
了解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你们知道小手可以做些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有图片的话就出示该图片。有图片,而小朋友没有说到的,老师可以自己出示图片,告诉幼儿,小手还可以做该事。
我们的小手可以做游戏,穿衣服,洗脸……,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小手很能干。
有一次啊,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小手打人了,你们觉得打人的小手能不能干呐?(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不能用手打人,这是不对的,打人的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的。)
四、怎样保护手
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情况下小手会受伤。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手,教师适当提醒。如:冬天洗完了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勤剪指甲、不玩刀子、剪子等危险的东西。
五、结束
小朋友们真能干,用小手表扬一下自己吧!
今天,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我们的手指头是不一样的,那么今天回家以后,我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比一比,你的小手和他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的,明天早上来告诉老师,好不好?
小朋友们的小手都累了,让他休息一下吧!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增加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呢?我利用幼儿日常熟悉的垃圾生成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认识各类生活垃圾,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环再用,并通过分类操作,更好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了环保意识,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从而真正发挥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习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 ‘可回收垃,圾’,学习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 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小朋友 讲卫生 废弃物 不乱扔
归好类 可再生 节资源 保环境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学习自辩花色花形(一枝、一朵、一棵),有爱观察,不损坏花草的行动表现。
2.能在园外行走,听信号分散和集中,有集体行动的意识。
准备:教师事前选择合适的小区草地场景。
过程:
1.出示小野花的视频,引发幼儿散步寻找的愿望。
2.找一个朋友拉手,知道两人不分离。排队行进,在行进中提示幼儿靠边走。
3.在场景中以找花观察,辨认色、形为主要学习内容。
请幼儿说说你所看到的花草的一些特点,大家一起说说好听的话。
分散再次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时要仔细,提取幼儿的新发现。
4.教师以场景语言向大地妈妈要一颗开花的小草,组织幼儿观察小草植株,“根、茎、叶、花、花蕾”,让幼儿知道它是野花,野花才可以借用。
根:原来在这颗小草的最下面,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的,我们一起摸摸看。
茎:它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在什么地方。
叶:数一数叶子有几片,和他打个招呼。
花:这个一片一片的有个好听的名字的,叫“花瓣”我们一起说说看。
花蕾:哟,还有小朋友发现了中间的小不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叫做“花蕾”,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么?
教师顺应幼儿的`发现顺序,可以随时调整;在讲述各种植株的部位时,教师可以适当讲讲他们的功用及和小草小花的关系。
5.让幼儿再观察,小草小花与泥土的关系,并了解根躲在泥土里,教师随幼儿的发现及时拍摄。(有意识地显示,一朵、一枝、一棵的特点即特写照片。)
6.排队回教室,检查朋友是否在一起。
7.生活活动后,利用视频自辩一朵、一棵,学习量词。最后把带回的一颗小草放在自然角上,供幼儿观察,感受生命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锻炼幼儿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3、使幼儿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提高生活技能。
活动准备
1、白糖、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调料分类放好。
2、黄瓜、西红柿、豆腐皮、葱、胡萝卜、火腿、白萝卜等切好分盘。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先请小朋友参观一下宝贝厨房的调料大世界。
带领幼儿进入宝贝厨房参观已准备的各种调料,提醒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味道,
注意参观时的秩序和卫生。
二、幼儿参观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及用途
1、提问: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哪些调料?
(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
2、请幼儿说出是如何知道这些调料的
引导幼儿分别从嗅觉和味觉、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
3、教师总结各种调料的味道和作用:
人们使用调料是为了做菜时使菜的味道更好吃。
醋可以用来www.chinajiaoan.cn杀菌消毒;盐可以加水稀释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
如果有烧伤和烫伤可以用酱油涂抹,减轻伤痛;
涂抹香油可以减轻婴幼儿口疮等痛苦。
三、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凉菜。
1、出示一盘调好的菜,请幼儿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
2、出示各种切好的菜类
请幼儿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这些菜的吃法,调制凉菜。
3、教师:今天,我们用这些调料和蔬菜自己来做凉拌菜好吗?
4、幼儿分四组进行活动。
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卫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
将各种菜加入调料用筷子进行搅拌,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幼儿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冲突,
每一个菜有其突出的特点,四组小朋友的菜尽量不重复。搅拌完毕之后幼儿试尝,
然后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鸡精或醋等。
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调料撒到外边,如果有用抹布随时清理。
5、请幼儿将调好的菜装盘,为菜起名并做简单介绍。
介绍的语言形式为:我们的菜名是(什么)?用的主料是(什么)调料。
西红柿拌白糖、凉拌豆腐皮、黄瓜火腿、糖醋萝卜丝等。
四、相互品尝,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像伞的动、植物。
2.通过倾听、讨论、讲述,分享有关伞状植物的经验。
3.乐意画出自己看到的大自然中像伞的动、植物。
准备:
L.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
2 .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像伞的植物、动物。
3.故事:借你一把伞
4.画纸、画笔。
过程:
一、我要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故事的名字叫:借你一把伞
1.听故事:借你一把伞。两遍
第一遍不演示幻灯片;认真听老师讲。
2.第二遍故事前提要求:请你们记清楚小动物们都是用什么当的伞?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银杏叶—蚂蚁、莲叶—青蛙、菠菜—兔子、芋头叶—小狐狸、大荷叶—大熊、伞—小狗。
提问:故事里的动物们都借了什么给娜娜当伞呢?
小动物们用菜和叶子当他们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蚂蚁把银杏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青蛙把莲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兔子把菠菜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小狐狸把芋头叶当作它的什么?
下雨的时候,大熊把荷叶当作它的什么?
二、在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好多的伞,你看见了哪些像伞的植物?幼儿回答,教师
1.演示幻灯片:
《大自然中的伞——植物》
幻灯片-像伞的树
像伞的蘑菇
像伞的花
像伞的菜
你们在大自然中还看见那些像伞的动物?
2.演示幻灯片:《大自然中的伞——动物》
三、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像伞的漂亮的植物和动物,今天就把你喜欢的像伞的植物画下来吧。
展示幼儿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什么像伞的植物或动物
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敢于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2、乐意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准备:
1、食物: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土豆、熟鸡蛋
2、工具:剪刀、西餐刀、钳子、刨子、锯子、空矿泉水瓶
过程:
一、小手能帮我们做许多事,今天我们又要用小手来做事了,我们把这些东西装到瓶里去好吗?我们这里有许多东西,你想把哪一样东西装到瓶里去就把这样东西选进你的箩筐里。
二、(让幼儿尝试把东西装进去),这样能把东西装进瓶里吗?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放进去呢?
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小手可以请小工具来帮忙,老师准备了很多小工具,你想选哪些小工具来把帮忙?这些小工具是不是能帮你忙呢?我们就来试一试。(教师示范)选你要用小工具放进你的箩筐里,去试试这个小工具能不能帮你的忙。如果能的就选择这个小工具的图片贴在记录纸上画a的地方,如果不能帮忙就把图片贴在记录纸上画r的地方。试的时候一样一样地试,试完一样记好后再试第二样。
四、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记录情况,同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五、交流
1、你装的是什么?
2、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你是怎样用它把东西变小放进瓶子里的?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重点难点分析
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师准备:图1-1,一段惊险电影片段,一杯热水、冷水、温水,图1-2,图1-3,图1-4,香水。一个玻璃球,一团棉花。
学生准备:铅笔一支、一块小金属、一块毛巾和丝布、一块木块、一个玻璃球
教学过程
准备引入
播放一段录像,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能的答案: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看到的片段,对影片中有关情节的描述,有关语言的评价。
课题揭示这些现象说明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人能对感觉环境世界的各种刺激——感觉世界
新课展开让学生说出刚才对影片中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以哪些感觉?
可能的答案:视觉——眼听觉——耳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
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②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③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可能的答案:
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
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
1、看书的人,能看到书上的字或画,是用眼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语言真优美动人,故事感人,画画得真漂亮……
2、拿冰块的人能感觉冰很冷,是用皮肤来感觉的。我的反应可能是:把冰块扔掉……
3、吃棒棒糖的人能感觉到糖的甜味,是用舌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还想再吃……
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
思考1:
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
思考2:
1、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
讨论: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一)皮肤的触觉
实验一、以同桌为实验小组,其中一生闭上又眼,将双手往后放,另一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玻璃球、金属块、木块、橡皮等物品,让同桌同学摸,通过手的触摸,让对方同学说出此物体的:形状、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物品材料、物体冷热程度等一些物品的特点。
思考一:实验时,你是用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为什么不用其它部位?由此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手指与手背、身体背部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实验二: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试触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掌、身体背部等处,让对方感觉各部位对铅笔的感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交流合作:请同学们将两个实验的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哪一部位皮肤最敏感?
结论: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
图片欣赏:出示教材图1-2“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思考:你现在观察这幅图靠的是哪一个感觉器官,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此图告诉了你人的皮肤具有什么功能?你知道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吗?
(二)皮肤的冷、热觉
小实验: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测试你的.同桌体温是否正常?
上台表演:让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用手测试额头体温的方法,并指明正确的测试方法:用手背测试体温。
思考: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结论: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小实验: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摸两个物体,然后说出两手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
学生的可能答案:玻璃球比较冷,棉花比较热
演示并设问:将两物体取回放到讲台桌上,问,两个物体所处的环境是否一样,温度是否有高低?
学生的可能回答:都放置在同一个教室的讲台桌上,应该与室温相同,因此两物体的温度相同。
思考:由此实验请你分析,皮肤对外界物体感觉的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不是物体本身的温度的高低?
学生可能答案: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并不是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
设问:你认为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应该是什么因素?
实验:教师分别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约60℃),一杯温水。
让两位学生上台实验:一学生先将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将手反映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后,手指的感觉
让另一位学生先将手指浸入热水中一会儿,再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中后手指的感觉。
实验现象:二位学生的感觉不同:一个形成冷觉,一个形成热觉
实验证明:皮肤形成的冷、热觉并非物体的温度高低。(因为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
实验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①先浸入热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皮肤,浸入温水后,手指在散热,散热越快,感觉物体越冷,先浸入冷水,再浸入温水的学生的手指在吸热,吸热越快感觉物体越热。
②皮肤感觉到的冷觉和热觉是皮肤散热或吸热速率的快慢程度。
实验结论:皮肤具有散热和吸热功能,散热和吸热速率随环可以变化,冷觉和热觉的形成是散热或吸热的结果。
举例说明:
冬天,由于外界温度低,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大,人体皮肤散热快,人感觉到冷。夏天,由于外界温度高,人体皮肤与外界之间温差小,皮肤散热慢,感觉到热。
请你解释:
①图1-1中拿冰块的人的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②冬天的晚上,脚能感觉到絷水袋很烫
③皮肤对冷觉、热觉的形成是皮肤中的什么结构完成的?
结论:皮肤具有冷觉和热觉,是皮肤真皮中的絷敏小体和冷敏小体接受刺激的。皮肤的冷觉、热觉并不是物体温度的高低,而是皮肤散热的速率快慢。
设问:皮肤中除了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以外还有什么感受器?
(一)皮肤的痛觉
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出现过哪些痛觉?
讨论:皮肤的触觉、冷觉、热觉、痛觉中,你认为哪一种感觉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设问:当皮肤中的这些感觉器接受刺激后,神经将兴奋传到哪儿?在哪儿形成这些感觉的呢?
课堂小结:
出示图1-1,让学生判断图中的每一种感觉的形成,哪几种感觉的形成是由器官来感觉外界刺激的?分别是什么器官?
1、人体内有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外界世界
2、人的皮肤具有:触觉、冷觉、热觉、痛觉
课堂练习:第6页:1、2
作业布置:预习实验“舌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不同”设计好实验方法,并准备好有关实验材料。写好探究过程。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玩镜子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积极查阅资料,通过了解镜子的发展史,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镜子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课前准备:
1、有关镜子的资料。
2、课前搜集有关镜子的文字、图片资料。
3、准备各式各样的镜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凸面镜、凹面镜、水槽、水、手电筒、火柴、树叶、剪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镜子,你见过哪些镜子?
课本中也为我们出示了一些镜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与学生交流。)
那么这些镜子都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为了了解镜子中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玩镜子。
(板书:10玩镜子)(生交流。)
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像与镜外物体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梳妆机子就是平面镜。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镜。
(1)理解平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是从这面小镜子中观察自己,今天就让我们好好的观察一下这面小镜子。你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来摸一摸,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是呀我们平时用的这些镜子,镜面都是平的,那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称——平面镜好不好?(板书:平面镜)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表面不平的镜子,同学们搜集到了没有?
哦,有的同学带来了小勺子,我们拿小勺子来照一照看看能不能成像?
两面都能吗?我们先摸一摸小勺子的里面,是平的吗?不是向里凹那我们称它为“凹面镜”,那外面向外凸的一面我们就可以称它为“凸面镜”
(2)引导学生观察反射现象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那么,今天我们的玩镜子活动就从平面镜开始。(边说边走向窗边,演示反射现象)同学们请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小时候经常这样玩镜子,你们会玩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这样玩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还有很多其他的玩法。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玩镜子的方法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都怎样玩过镜子。
那你在玩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吗?请提出来
师:(拿起一组的科学记录本)大家把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小组之间讨论,想想怎么玩,然后再玩。同学们可以选用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可以从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中取材。
(提出2点要求:一是注意安全,镜子很锋利容易划破手指;二是用你擅长的方式认真记录,可以写、可以画。)
三、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学生讨论:①镜子里的像和实际物体的不同;②镜子靠在一起角度变化带来的镜子的'像也是不同的;③镜子可以反光。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在玩镜子过程中的发现。
别的同学汇报时,请大家把材料放入材料盒,认真听,如果需要演示给大看,材料可以带到讲台上。
师:(师把光射到镜面,反射到墙壁上成了“我爱科学”的正字)大家回去可以试试。我还要考考大家,你在镜子前举左手,镜子里的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大家试试。
(学生纷纷拿出镜子对照着玩。)
师:谁能总结一下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特点?
师:(拿起一面镜子)刚才一个小组玩的是镜子反光,当光射到镜子上,而光马上出现在另外的地方,你能比画出光的路线吗?
师:使光发生路线改变的是镜子,看来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板书: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说到光的反光作用啊,课本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32页。(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模拟故事中的现象。请几个同学排成弧形用平面镜向温度计上反光。
小结:用平面镜同时向某一物体反光是该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四、深入玩镜子。
(1)引入凹面镜、凸面镜的概念。
同学们,刚才通过玩镜子我们了解了很多平面镜的特点(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平面镜),那么生活中还有一些镜子它们的表面不
是平的。请同学们取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小勺子,同学们看看在小勺子中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师:勺子的两面都能成像吗?
师:那我们就也可以把它们当成两面镜子,表面平的镜子我们叫它平面镜,那么勺子向里凹的一面我们叫它什么镜?
(板书:凹面镜)
那向外凸的一面呢?
(板书:凸面镜)
(2)观察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凹面镜和凸面镜中所成的像,并记录好它们的成像特点。
(板书:倒立、放大)
在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板书:正立、缩小)
引导学生说出凸面镜的反射范围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小。
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
(生交流。镜面是平的。)
生;准备好了。
生:(能)
生:会玩。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生:为什么镜子能照亮物体?
生:镜子为什么能反射太阳光?
(小组开始玩镜子。)
a.生:我们组是把3个镜子靠在一起,然后在中间放一个笔帽,可以看到镜子里有很多笔帽,而且我们把镜子的角度变小,笔帽就更多。
b.生:(上前演示)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镜子为什么能反光,我们发现跟镜子后面的这层灰色的东西有关,好象是漆,用小刀把它刮掉,镜子就跟玻璃一样了。
c.生:在镜子里的字都是反的。
生:反的
生:右手
生:镜子里的东西和外边是左右相反的。(左右相反)
生:光是先射到镜子上,然后被镜子反到墙上(比画着光的行走路线)是两条线。
(生交流)
生:能。
生:是的。
生:凹面镜。
生:凸面镜。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物体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第一个环节玩镜子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光现象更感兴趣,从而引发升入的探究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欲望。
为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玩凹面镜、凸面镜。让学生知道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反射的范围大。凹面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反射的范围小。
板书设计:直立的像、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天天用到的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玩法,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感受瓶中物体的大小、软硬、多少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大方地与教师、同伴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八宝粥瓶子若干、两个装有一个大积木和一个小积木的外观一样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子、大(小)纽扣、筐子。
指导重点:
我们发现造成响瓶发出声音不一样的原因有很多。瓶子里放东西的多少、大小、软硬都会影响响瓶的声音。如果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可以再告诉大家。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要求。并记录各种东西在瓶子里声音的大小。
教学反思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
一、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整个活动中 ,我都以一些游戏来贯穿,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活动, 要求幼儿能自己尝试得比较多。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 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 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
二、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