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 (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 (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 (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第二课时:
导语:上次课我们已经详细的分析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学。
我们知道文学是感性的,它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让我们发掘文学的契机,而想象却可以让我们飞翔。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字,看看通过 “水”这个字你都想到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交流。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七、那么大家在平时有没有被套板反应套住的经历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学以致用: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骄傲 , 自豪 , 令人叹服 。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
明确:“眩晕”
总结:眩晕,简单的两个字,你们想到了么?想到的东西要向有创意,前提是要脑子里要有东西,有东西可想,如果脑子里空空如也,连陈词滥调都想不起来,还提什么创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读书的时候遇到好的句子,又价值的东西,都记在本子里,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背下来,要用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啊。
回顾课文内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广射虎 咬 联 想
要 文 要
嚼
韩愈推敲 字 套板反应
-------------------------------------------------
↓结
达到艺术的完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能表现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有层次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于春天,历朝历代的诗人、画家,总有吟不完的诗句,画不完的美景。今天,我们通过朱自清先生的妙笔,去欣赏一篇堪称绝佳的春的散文,感受春的气息,春的声响。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朱自清,师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
2、朗读
(1)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准字音、语调,把握情感。
(2)生分组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3)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4)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三、研读赏析
1、总体把握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篇《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师生同赏第一部分:盼春
师: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生:“盼望着”;“近”(拟人)
师:“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生: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同赏第二部分:绘春
师: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欣欣然”、“朗润”、“涨”、“红”分别表现出什么?
生:表现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欣欣然”拟人,万物复苏;“朗润”润泽,绿色饱满起来,郁郁葱葱;“涨”冰雪融化;“红”春光明媚。
师:小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a.喜欢的词语(1)嫩嫩的、绿绿的(2)偷偷地、钻
理由:(1)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2)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b.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赏析春花图
师:在这一幅图景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生:①“赶趟儿”——拟人,写出花儿们争相盛开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从视觉角度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③联想——秋天果实累累,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听觉),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
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明艳照人。“散”:多,分散,面积广。
2、赏析春风图
师:春风图,着力体现春风的什么特点?如何体现?
生:春风的和暖与清新。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析春雨图
师: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哪些特点?
生: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多、细。
师:形容春雨的多、细,作者怎么体现?
生: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师:接着作者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逼”字写出雨中小草怎样的特点?
生: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青绿的特点。
师:然后作者又把视线转移到了何处?
生: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安宁、悠闲,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4、迎春图:
师:迎春图,作者着力写什么?
生:着力写春早人勤。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师:点出作者寓意的是哪句话?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师: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分别表现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生:“刚落地的娃娃”——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生机,新;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各种新事物的到来,春天的美,生动活泼,美;
“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力。
师: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去”字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拓展练习
仿照结尾三个比喻句,试着用其他比喻来赞美春天。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全书共分为八块内容,其中汉子拼音有两块内容(1课到复习二,9课到复习四);识字与课文共有六块内容,以语文园地为标准,共六个园地。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汉语拼音-------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出示南极的图片资料。
2.有人说:天下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自古长眠的世界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玉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3.本文的小作者来到了南极,并把自己所见所闻写成了日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课文边思考。
(1)哪些内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小作者听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写了“我们”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再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皮肤()气氛()吓唬()俱()乐部
2.学生交流讨论思考题。
(1)出示句子:
长城站的`叔叔们都跑出来迎接,见到我们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个激动万分,有的眼圈都红了。他们仔细地看着我们。我们代表全国的少年儿童向考察队员们问好。
(2)体会画线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当时的情景。长城站的叔叔们和“我们”会说些什么?分组想象练习,集体汇报。
四、信息资源交流会。
1.分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2.组内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如:南极的地理位置;南极的自然资源;长城站的介绍;考察队员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些趣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找三名同学读课文。
二、初步了解写日记的知识。
1.写日记的内容。
(1)分析课文中的每一篇日记,想想作者记录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篇日记表达了“我们”和考察队员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记表达了“我们”见到象海豹后的喜悦心情;第三篇日记表达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撒在了两国儿童心里。)
(2)小结:日记应该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2.写日记的格式。
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日记,明确首先要写清: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情况。
三、班上同学日记交流活动。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说课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3、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这三点既是文章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点,不是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点。“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三点点点相连,由外到内,逐层深化,能有效触发学生情思,生成独特感受。当然这三点又应该是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展开的。以上思考决定了我这次说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美,体会趣,探究谜”。
【教学流程】
下面分三个模块来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及思考。
一、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在教学开始,我想首先出示一张金色草地的图片,问学生:“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当学生经过品味文本语言,入情入境读好第一自然段后,我再配乐出示一组图片。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丰富的画面中,我深情地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此时,我想孩子们一定会沉浸于美好的想象中,那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也一定会如音符般在课堂上不断跳跃。就这样,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将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蒲公英花很有趣时,我就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图片,并边读边用自己的手掌做一做蒲公英花张开合拢的样子,以加深印象。
如果学生说到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时,我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草地变色之谜,并各自完成以下练习: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早晨,花朵_____时,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中午,花朵_____时,它是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草地就有变成_____的了。
三、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者应该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三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又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布置课外作业:“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正是我这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崇高追求,我相信,这样做一定能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大语文观。
语文教案 篇6
【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境激趣:
同学们,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从中找出一些好办法。(板书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
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二、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
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等。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稠:多而密。在本课指树的枝叶很多。
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忠实:忠诚可靠。
〖相关链接
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1、使用有指针的手表(适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将火柴竖在表盘中间,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形成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将火柴竖在时针尖端的表盘上,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为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成为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它也是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3、竹子: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少阳光照射。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5、山崖峭壁:山崖峭壁较为光秃之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长。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6、立竿见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7、南十字星: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联机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8、从月亮的圆缺、观察的时间及月亮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知阴历的大概的日期,并可用来判别大概的方向。
9、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语文教案-威尼斯的小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课文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说明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美,通过品读赏美,使学生感到生活的美,感到语文的美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将这种快乐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威尼斯小艇的美,发现威尼斯城市的美、自然的美;在赏读课文中随着情感的步步深入进一步感悟美;最后通过感知“威尼斯小艇”外在的美深入到语言文字美,并能个性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使感悟美内化为审美的素养。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
2、 能感受文中的.美,细细地品读赏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 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创作的欲望。
4、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能感受文中的美,细细地品读赏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进入美的意境。
1、(观看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与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友人,让我们也随着马克吐温先生一起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
2、师:我们一路浏览,一路深深地陶醉。你发现是什么令你如此陶醉呢?(板书:小艇、建筑、水道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