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 (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xx年变成了20xx年。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声音,了解可以利用填充、固定、缓冲等方法减少噪音。
2、比较不同材料的实验效果,尝试将学习结果进行实际应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八宝罐、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木头人”的游戏吗?今天,我们来换个花样玩,拿着我们手中的豆罐子一起来玩一玩,玩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可不能打开瓶盖哦!
游戏开始: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动就是小蜜蜂。
师:诶呀,我听到**小朋友的豆子声音了哦!
二、讨论。
1、你的豆子怎么会发出声音的?(动作:老师不小心撞了一下)
师小结:哦。我们晃动瓶子,豆子发生了碰撞,它就会发出声音了。
2、那有什么办法使豆子在玩游戏时不发出声音,安静下来或者声音轻点不被人发现呢?(不摇晃,动作小一点,轻一点)
3、那我们用刚才小朋友说的方法再来玩一遍游戏:注意动作小一点、轻一点,不晃动哦!山山山……
4、师小结:我们刚才的办法好像使豆子的声音减轻了一点,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豆子在我们玩“木头人”游戏时更加安静呢?我们轻轻地坐下来,动动脑筋想想。
三、探索。
1、看,前几天老师请你们收集的这些物品,不知能不能帮上忙呢!
2、老师依次出示材料供幼儿认识:(老师材料),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谁来说一说。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3、你觉得这些材料可以帮豆子安静下来吗?怎么帮?(幼儿猜测)
4、老师给每张桌子上都放里这些材料,我们互相合作,四个好朋友,分一分,每个人选一样材料去试一试,然后再盖紧盖子,用手摇一摇,这些豆子安静些吗?
5、唉,别忙着动手哦,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张记录表,需要我们合作完成:左边是我们刚才认识的几样物品,右边是需要记录的,找到你操作的物品,在它的`旁边记录,你觉得豆子很安静的,就打“√”,比较安静的打“○”,不安静的打“×”,记清楚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幼儿过要求。
6、现在大家选一样材料赶紧去试试吧(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记录表)
四、实验验证(8张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大家来验证一下,一起来看看,先看看沙子,8张表格一一看过去,如果有个别组打“○”,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请谁来试试,你的豆子为什么是比较安静的,如果是全打“√”,教师可以说,真的有你们说的那样效果好吗?我也来试试,真的呢,豆子变得安静了,那老师在就记录上也打“√”,棉花它使豆子安静了吗?(同上),我们再来看看积木,他使豆子安静了吗?没有,那我们给他打“×”,
五、小结。
小结:我们今天用了许多方法让豆子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把豆子包起来,就像让豆子穿了厚衣服;有的小朋友用沙子和棉花把盒子填满,让豆子不会动。这些办法都让豆子不发生碰撞,减轻声音。其实让豆子不发出声音还有很多办法,我们再去找找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丝瓜的名称、种植季节以及生长过程。
2.学习正确使用简单的种植工具,如铲子、喷水壶。
3.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劳动工具。
2.丝瓜秧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带入主题
1.孩子们,刚刚我们去逛了逛幼儿园的菜园地,你们发现里面都种了些什么呀?(西红柿、土豆、葱等)
2.那你们发现有种长长的瓜吗?谁认识?(丝瓜)
3.那我们也来种种吧!
二、交代任务及要求。
我们要把长好的丝瓜秧苗种到菜园地里,种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秧苗的根。
三、种植丝瓜。
1.师幼共同整理种植园地。让幼儿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浅知识,认识一些农具,提高幼儿种植兴趣。
2.师幼一起种丝瓜。
教师示范:用小铲子挖一个深一点的坑,小心的分出一棵瓜秧,放入坑内,注意根部尽量保持垂直,然后用泥土盖上根部,浇上水。
重点指导幼儿挖坑、浇水,秧苗入土、覆土最好由教师完成。教师提醒幼儿浇适量的水:用手指蘸上去,既不干,泥也不粘手指为好。
幼儿合作种植。(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学习护理丝瓜的技能。
1.丝瓜种好了,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教师告诉幼儿丝瓜会爬藤,组织幼儿观察成人如何搭藤架,如何施肥。可让幼儿经常浇水、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商量解决方法或告诉老师。
2.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指导幼儿用图画表示丝瓜的生长过程。(长出几瓣叶子——开花——结果等)
3.鼓励幼儿每天来认真观察、记录。
五、可根据实际情况种植黄瓜、苦瓜、葫芦等其他瓜。
科学教案 篇4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水和油混合时互不相溶的现象,激发探索的兴趣。
2、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开拓幼儿的视野。
活动重点:
幼儿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水和油是互不相溶的。
活动难点:
幼儿能在试验中操作,要发现油和水在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现象,并能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了洗涤用品。
2、烧杯、搅棒每人一套;油、水、洗衣粉、洗洁精、蔬果净、洗手液、肥皂水、雪碧、盐个四份;每人一块有油渍的毛巾;连线标记卡。
3、制作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提出问题:①教师:小朋友,桌上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水和油)
②教师:那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2、既然油和水有那么多的用处,那我们来做个好玩的试验。小朋友想一想,把油和水倒在你们面前的杯子里,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
3、幼儿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可以先倒入水,也可以先倒入油;可以油多一些,也可以水多一些,或者一样多,看看油和水在杯子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现象)
4、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水在下。
二、基本部分
1、举一些常见事例,并播放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引出生活中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加深幼儿印象。提问:
①小鸡和小鸭在水里的时候,它们的羽毛怎么样了?
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鸭的羽毛有一层保护油层,水不能侵入到里面,它们的羽毛一抖,水就从羽毛上滑掉了,所以小鸭洗澡的时候,身上干干的.;而小鸡羽毛上没有这种保护油层,小鸡一到水里,羽毛就浸湿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2、幼儿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渍的物品。
①刚才小朋友说了油的许多好处,可是有时候油也会带给我们很多麻烦。昨天我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了,有什么方法来去掉油渍呢?
②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能和水溶在一起,并能去掉油渍。
③请幼儿清除毛巾上的油渍,得出结论:洗衣粉、清洁精、肥皂水等能去除油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洗涤用品。
三、结束部分
1、提问:小朋友还认识哪些洗涤用品?每种洗涤用品都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它们的各自的作用吗?
2、给标记卡连线:每位小朋友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连线卡,上面是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蔬果净,想想它们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用直线和下面的水果、衣服、碗、手连起来。
教学理论依据:
水和油是孩子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往往孩子都不在意,帮助孩子从身边平常的东西中寻找并发现科学内涵,从小培养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取材。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对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有利的。
在操作前,我请幼儿先猜测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么样,我原先设计的是请幼儿猜测后要下座位记录猜测的答案,然后回中间交流,再下座位实践验证并记录,然后再集中交流。后来我觉得这样会让幼儿来回走动的次数太多,于是我就改成了集体记录,然后看看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知道油和水互不相溶。我和孩子们总结经验,发现油总是浮在水面上的,最后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手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渍的物品。
整个活动活动上下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是挺高的,如果把环节设计的更加富有童趣一点,更加新颖一点,这样或许孩子参与和表达的兴趣会进一步提高。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国培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幼儿是从培训所在地幼儿园找的大班的孩子,课堂上幼儿很兴奋,参与也很积极。幼儿通过看、听、闻、做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在空气娃娃的制作中,也懂得了废物利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员的认可。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影子)
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
“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
“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
“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戏:猜影子
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
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拿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幼儿,并让手电筒围着幼儿走一圈,观察影子的变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2、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纸环若干、纸条、记录表、剪刀、箩筐、ppt、笔。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师:老师的大拇指和食指想玩“变变变”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那我们一起来玩吧,变成一个圆,变成两个圆。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幼儿进行第一次无意识尝试,对比普通纸环与拧一次的纸环的区别。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这是什么?(纸环)纸环也想玩变变变的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呢?
师:看,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是不是变成两个纸环了呀?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纸环,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你们是不是都剪出了两个环?请剪出两个环的小朋友把手举高给我看一看,好的,放下。那还有的小朋友剪出来的是怎样的?你剪出来的环比刚才的环怎么样?(大)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数送回纸环。咦,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来的是大圆环,有的剪出来的是两个小圆环呢?
师:这里有两个圆环,就是刚才小朋友没剪之前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没拧过的指环剪出来的是两个小环,拧过的圆环会变成一个大环。
2、教师抛出问题,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对比,验证拧一次和拧两次的区别。
师设疑:是不是拧过的指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幼儿猜想)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拧过的指环,请你们去选一个指环剪一剪!
师: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剪出来的是怎样的?再次把纸环举起来看一下,你们剪出来的纸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是大环,有的是两个相扣的环)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送回纸环。
师: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剪出来的不一样呢?
师:奥秘在哪里呢?我来拧两个指环试试。
教师示范拧纸环,(拧一下、拧两下)请两名幼儿上前剪纸环。教师记录表格。
师小结:原来纸环拧一下剪出来是一个环,拧两下剪出来的就是两个相扣的环。
3、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幼儿第三次操作,从而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师:刚才我把纸环拧一下,变成一个大环,拧两下,变成两个环,那拧三下、四下呢?(幼儿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桌上有很多纸条,老师已经在纸条上贴好双面胶,请每个小朋友拿两个纸条,分别拧三下、四下,看看剪出来是怎样的,并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
师小结:我们发现原来纸环拧两下、三下、四下......最后都变成两个相扣的环。
三、通过看课件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的历史和运用。
师:你们觉得这个纸环神奇吗?(出示课件)很久以前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叫莫比乌斯,比我们先发现了这个秘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做了纸环名,于是这个神奇的纸环叫做莫比乌斯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莫比乌斯环的运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项链,餐桌、过山车、克莱因瓶、打印机的色带、工业传输带等)四、教师再次设疑,进一步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师:请你们回教室以后再想一想,我们今天做的莫比乌斯环还可以有什么用,好吗?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运水中感知水的明显特征,知道要节约用水。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能仔细观察各种工具运水的不同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盆若干、玩水工具若干、毛巾、玩具小鸭、一段视频
活动过程:
一、运一运
--师:今天啊徐老师请了一位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它是谁?和它打个招呼。
--师:小鸭子最喜欢做什么呀?这里有一个游泳池,小鸭子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运点水。
--师:瞧,这里有许多工具,你们认识吗?这个是什么?
--师:你觉得哪个工具能运水?
--师:请你们去运运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
二、说一说
--师:你刚才用什么工具去运水的?它能运水吗?请把它放到红色的框子里。有没有哪个玩具不能运水?请你把它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师:小朋友认为碗、杯子、瓶子能运水,漏勺和纱网不能运水,为什么啊?
--师:你觉得水是什么样子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师:水除了可以让小鸭子洗澡,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看一看
--师:这里还有一个小鸭子的动画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跟动画片里的小鸭子一样没有水用了,会怎么样?那么以后我们用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明白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