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10篇(精品)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相邻的两组幼儿交换乐器。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叫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幼儿尝试叫所有的物体发声。
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在自身和活动室找出声音,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叫它发出声音的。
(1)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叫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2)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寻找发声的物体。(幼儿自由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叫它发出声来 )请个别幼儿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怎样叫它发出声音的。例如,桌子会发声,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发生碰撞就能发出声了。
2、操作活动。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种子、橡皮筋等制作乐器。教师出示自制乐器,请幼儿说出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相互讨论并进行乐器制作。
提问: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样发声的?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回答并进行乐器演示叫自制乐器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鸟的叫声。第二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刮风和打雷的声音 。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鸟叫的声音好听,风声和雷声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听到风声和雷声很害怕。
2、听录音“大自然的声音”幼儿找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幼儿懂得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
4、教师小结:大自然中万物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了好多声音,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当中轻轻的说话,不免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进行伴奏 。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想象这像谁发出的声音。
2、提供动画片,听一听有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动物走路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灯,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2.对各种灯产生兴趣,能拓展经验将在生活中见到的灯的名称及用途用通顺清楚的语言介绍出来。
3.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灯实物或图片、幻灯片等(日光灯、节能灯、白炽灯、防爆灯、感应灯、探照灯、无影灯、聚光灯、霓虹灯和一般台灯)。
2.录像片
3.画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了解光明对人的作用。
师:假如太阳下山了,天黑了,没有亮光了,我想在屋里看书,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个别说出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灯呢?它叫什么名字?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个别讲述,教师及时点拨评价)
3.看实物、图片,了解各种各样的灯。
提问:你认识这些灯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这些灯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分小组观看实物或图片,边看边说说(自由讨论、交流、讲述),然后个别幼儿对照实物或图片向全班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认识和知道的灯。
4.想象:
师: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可是在很久以前是没有电灯的,在没有电灯之前,人们是用什么照明的呢?如果停电了,可以有哪些办法代替电灯呢?
5. 知识拓展:
师:电灯是科学进步以后有一个美国的科学家发明的,他叫爱迪生。幼儿看录像《知识窗》节目,了解不同的时期人们所使用的照明用具,让幼儿对灯的发展史有直观的认识。
6.激趣:出示一些特殊的.灯图片或幻灯录像片等,了解各种灯的功能。如:汽车转向灯、飞机指航灯、火车信号灯、探照灯、观赏花灯、霓虹灯、聚光灯、无影灯、矿灯等。让幼儿看看说说,做个大概了解。
7.分类:请幼儿根据灯的不同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
照明灯: 装饰灯: 观赏灯: 信号灯:
8.延伸:
师:科学家真聪明,不但发明了电灯,还发明出这么多不同用途不同形状的灯,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发明家,发明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灯。请小朋友用画纸和油画棒画出你想发明的灯或者自己喜欢的灯吧,画完后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发明”的灯。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早晨的区域活动中,科学角的弹簧引发了孩子们很大的兴趣,他们一边用力压一边开心地叫起来:“看,弹起来了!”还有孩子把小动物的模型玩具放在弹簧上:“瞧,我们小狗在玩跳高了!”……孩子们已经对弹性有了探索的兴趣,于是就顺水推舟的设计了“弹簧宝宝”的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尝试自制纸弹簧和铁丝弹簧,培养幼儿技术素养.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弹簧、弹簧玩具,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橡皮球、海绵。
2、旧挂历纸.化妆品小盒子.小宝宝图片.铁丝.圆木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出示有弹簧与弹簧玩具。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玩一玩,想一想,它为什么会动?会伸缩?
3、幼儿探索.发现弹簧宝宝的作用。
二、认识物体弹性
1、讨论:这些东西怎么改变的?
2、探索后小结:拉或压弹簧.松紧带会使它们变长变短,压海绵或皮球会使它们变形,不再用力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状。
3、扩展经验: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弹性?橡皮筋.车轮胎.座垫.沙发.床垫……
4、弹簧宝宝还能做什么?
三、游戏制作“弹簧宝宝”
1、交代制作方法:
方法一:用厚的旧挂历纸剪成宽3CM,长30CM的纸条,将两纸条上下前端交叉相连在一起,把相重叠的两纸条上下交叉反复折叠,使其变成纸制的弹簧,将动物宝宝图片贴在纸弹簧一端,纸弹簧的下端贴在盒子底部,把盒子打开,人头就会跳起来。
方法二:用圆木筷卷铁丝成铁丝弹簧,上面贴上宝宝图片。
2、幼儿相互与弹簧宝宝游戏,进一步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 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 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 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的讨论,让幼儿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准备:
1、船不同颜色衣服的.宇航员,大小、形状不同的宇宙飞船。
2、写有5以内加法的算式的钥匙。
3、5以内数字若干。
重点:
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难点:
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出示飞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宇宙飞船)
2、宇宙飞船能上太空,让幼儿观察宇宙飞船上有几个宇航员,再让幼儿观察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采标本,文友而一共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请幼儿列式计算。
3、让幼儿观察宇航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在进行列式计算。
4、出示图片太空上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宇宙飞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意,在进行列式。
5、小结:看懂图意,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
二、游戏:为宇宙飞船找钥匙
1、出示钥匙引导幼儿观察
2、讨论:怎样为飞船找钥匙。
3、幼儿游戏
三:延伸活动
送宇航员回宇宙飞船。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积极运用感官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不透明的容器,分别装有香水、大蒜、麻油、醋、酒、橘子等,最好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大象的木偶。小朋友你们说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大象的鼻子能卷东西)
出示狗的木偶。小朋友,狗的鼻子又有什么用处?
(狗的鼻子最灵)。
2、讨论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处。
⑴、动物的鼻子有这么大用处,那么我们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呢?(呼吸、嗅气味)
⑵、桌上有许多小瓶子,用我们的`小鼻子来闻闻,看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⑶、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气味,不喜欢什么气味,为什么?你以前还闻过哪些有气味的东西?
: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3、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感受,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讲卫生,不挖鼻孔;注意安全,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
1、人的鼻子可以呼吸和嗅气味。
2、人的鼻子的用处很大,小朋友要讲卫生,注意安全,保护好鼻子。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接触过吸铁石,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索知道磁铁有磁性,磁性大小与磁铁大小有关。
4、让幼儿体验探索的奥秘,初步认识N、S两极,操作感知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活动准备:
1、小鱼卡片(带回形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木偶。
2、磁铁(大小若干)、铁钉、回形针、木条、贝壳、毛线、纸。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钓鱼,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快点行动起来吧。”
(二)展开:
1、探索磁铁有磁性。
通过游戏钓鱼,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钓上鱼来的小朋友,拿着小鱼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在鱼的嘴上有铁做的回形针,我们的.鱼竿上系着一块磁铁,当我们用系着磁铁的鱼竿去钓鱼时,带回形针的小鱼就被钓上来了,没有回形针的鱼就钓不上来。通过钓鱼,幼儿知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回形针。
2、教师提问:磁铁可以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什么吗?
让幼儿分组坐在座位上,拿着磁铁在桌上的物品中开始进行探索。
探索后,让幼儿说一说,他还发现磁铁可以吸起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物品。
3、磁铁具有的磁性大小和磁铁本身大小有关。
教师用大磁铁把纸张吸在了黑板上,也请小朋友用手里的小磁铁吸一吸看看,幼儿尝试,发现小磁铁根本吸不住大纸。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朋友的磁铁吸不起来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大的磁铁磁力大,吸东西的能力就强,小的磁铁磁力小,吸东西的能力也就弱。
4、认识南北两极。
让幼儿观察磁铁,发现什么了,幼儿回答,让幼儿拿磁铁相互吸一吸,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教师提问:相互吸一吸后,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磁铁有两个极,在磁铁的两端有字母表示,N代表北极,S代表南极。当两块磁铁相同的两极相遇时,是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不同的两极相遇时,是可以吸住的,再次让幼儿实验,教师让幼儿个别演示操作并讲述。教师操作,并教顺口溜:相同两极扭扭头,不同两极牵牵手。
5、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出示木偶:“咦?小朋友,你看这是谁来了?”“大家好,我是叮叮,你们知道我是要去干什么吗?我帮奶奶去买了一盒绣花针,正要给奶奶送去呢,唉呦,都怪我不小心,瞧,我把针撒了一地,这针这么小,撒在打上怎么找呀?快请小朋友帮帮我吧!”教师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来帮帮他?幼儿回答并动手操作。感受快乐,发散思维,磁铁除了可以找到细小的针,还可以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并回答。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比如铅笔盒上的磁铁,妈妈包上的小磁扣,门后的门吸等等。可是有一点,小朋友们要注意,家电、手表、收音机、磁卡,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不要用磁铁靠近它们,不然会把它们损坏。
(三)结束:
小朋友现在知道了磁铁的小秘密,我们来做一个《碰一碰》的游戏吧,现在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块小磁铁,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标记,看看自己是N极还是S极,小朋友想想,刚才我们说的顺口溜是什么?我们一起说。(当两个一样的极碰到一起时,两个小朋友就摆摆手,两个同极遇见就搂在一起抱一抱,现在我们放音乐一起游戏吧!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从学习效果来看,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课堂表现来看,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如果在课尾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能面再广一些,让所有的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5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