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0-15 13:24:1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班教案汇总[10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活动的重难点:

  引导幼儿感知手指的灵活,体验为拥有这样一双手而自豪的情感,难点:让幼儿感知动物的手和人类的手的区别,体验大拇指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1.纸、印泥、黄豆。

  2.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7页《猜猜这是谁的手》。

  活动过程:

  (一)小手真神奇。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请幼儿猜一猜。

  (这一环节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自然的引发幼儿去关注自己的手,并由此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认识我们的小手

  1.认识手心手背。请幼儿观察小手:我们的手心和手背一样吗?手心里有什么?手掌纹像什么?

  2.每个人的手掌纹一样吗?请你伸出两只小手,看看上面的掌纹一样吗?那你再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的掌纹一样吗?原来每个人的掌纹都是不一样的。

  3.动一动我们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

  4.手指头上也有秘密,请你仔细看看有什么?那一圈一圈的叫指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每个手指头上的指纹一样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手,认识手的特点,对自己的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大拇指有多重要。

  1.我们每只小手都有五个手指,每个手指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很能干。你的小手会干什么?

  2.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做起事情会怎样呢?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做捡黄豆、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

  3.没有了大拇指的帮忙,你做起事情觉得怎么样?那我们现在把大拇指伸出来帮我们做事情试试看又觉得怎么样?

  4.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在游戏中体验小手的特点、作用。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创造适当的环境,使其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应多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游戏场景。引导孩子们剥一剥、尝一尝、说一说,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手指的灵活,从而产生自豪感。)

  (四)动物朋友的手

  1.小朋友吃饭、画画用手帮忙,小动物做事用“手”吗?小动物是用爪子做事情的。他们的爪子和我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7页内容,观察小动物爪子。重点观察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

  3.小结:动物的“手”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的大拇指,我们能很方便、灵活地拿任何细小的东西,而动物不行。因此,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小手。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呢?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进一步感受小手的灵活,激发幼儿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小手而自豪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真正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得到情感的满足。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主动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当幼儿因为动手操作材料出现错误和失败时,教师是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扮演的是平等的参与者;当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教师更是一旁的喝彩者。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

  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新的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使幼儿学到感兴趣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运用、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

  但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分组操作活动时,个别幼儿因不能很好的理解遵守教师提出的操作规则(大拇指不能参与活动)而出现错误结论。教师应让幼儿单手操作,左、右手轮流感受,这样就相对地降低了难度,更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了解印花布印染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设计花纹印染花布,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受印花布的美,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布、白色蜡笔、颜料、报纸、抹布。

  2、背景音乐(古筝录音带)。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师出示各种印花布,告诉幼儿他们的名字。

  师:他有一个秘密呀我告诉你们,他是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想出来的。你们说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棒不棒?

  2、介绍古代几种常见的印花布:蜀锦、蓝印花布、"凤彩牡丹"花布、织锦缎、彩条被单布。

  3、教师示范印染印花布,引导幼儿了解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出示材料)教师示范做法。

  先用白蜡笔在布上设计出漂亮的花纹,画的时候要用力,并且全部用白蜡笔涂上颜色。

  把设计好花纹的布浸入蓝色颜料水里,等白色花纹完全显出后取出,然后打开放在报纸上晾干。

  4、总结: 古代劳动人民印出来的花布可以做肚兜、衣服等,想想我们印出来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体验朋友见面友好打招呼的快乐,乐意和同伴快乐相处。

  2、 理解儿歌内容,体会儿歌的童趣。

  3、 丰富动词,理解“握”“勾”的动作含义。

  活动准备

  大象图片、电子大书《握握手》、课件。

  活动过程

  一、 经验回忆。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见面的时候会怎么做?

  ——教师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并学学相互见面的.做法。如打招呼、抱抱等。

  二、 欣赏学习儿歌。

  1、感知大象。

  ——师:这是什么动物?(大象)大象的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大象的特点,重点了解大象的鼻子。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大象的动作:如甩鼻子、用鼻子吸水洗澡等。

  2、观察儿歌图片。

  ——(出示电子大书《握握手》)师:你看到了几只小象?

  ——师:猜猜它们在干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习儿歌《握握手》。

  ——师:两只小象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它们的鼻子要钩在一起呢?请你们听听儿歌《握握手》,就知道了。

  ——教师播放儿歌课件,请幼儿欣赏。

  ——师:两只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要钩在一起?(原来是好朋友见面打招呼!)

  ——教师朗诵儿歌。

  ——请幼儿轻声跟读儿歌。

  4、 启发幼儿理解“握”“钩”的动作含义。

  ——师:两只小象河边走,见面的时候做了什么?(鼻子钩一钩)

  ——师:两只小象钩鼻子的动作像好朋友在干什么?(互相握握手)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握手和大象勾鼻子的动作,体会它们的相似之处。

  5、再次播放儿歌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三、开心游戏。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模仿大象。

  ——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应变

  也可以提供大象活动的相关视频,进一步直观感受大象的形象。

  活动延伸

  开展丰富幼儿动词的游戏: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并排站好,听教师口令做相应的动作,例如:屁股碰一碰、抱一抱、跳一跳、握握手、小腿钩一钩等等,以口令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握和钩的动作含义。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大象图片和背景图,鼓励幼儿念儿歌。

  家园同步

  请家长和幼儿多聊天,让幼儿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开心事和相处的方法。

  随机教育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不断丰富幼儿与朋友相处的方法,鼓励幼儿多交朋友。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开展期间,班上有名幼儿带来“鸡的诞生”一系列挂图,孩子们对鸡妈妈下蛋充满好奇。我就设计了一个母鸡生蛋的游戏,游戏中,他们积极地模仿小母鸡下蛋的动作,气氛非常愉快,活跃。孩子们尤其对母鸡下蛋的叫声“咕咕咕哒”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尝试设计了这一歌唱活动――《下蛋啰》。

  一、活动名称:歌唱活动——下蛋啰

  二、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表演、图谱演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初步学唱。

  2、尝试表演小母鸡下蛋的动作,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幼儿对母鸡下蛋过程的认识。

  (2)物质准备:草窝一个、母鸡图片(尾部开一处小口)、图谱、方巾若干条、鸡蛋的图片及其模型若干个、竹篮一只、地塑若干块。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以主人给母鸡和小鸡喂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利用母鸡和小鸡的叫声进行自然练声。

  2、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小鸡是从哪来的?”

  “今天呀,黑板后有一只奇怪的小母鸡又想生蛋了!你们听……”

  (二)、熟悉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

  师:“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呀?”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用歌词进行归纳。

  2、教师扮演“小母鸡”,再次演唱歌曲,孩子熟悉旋律。

  (三)、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师幼共同回忆歌词。

  (1)、“小母鸡坐在哪儿下蛋呀?”

  (2)、“小母鸡下蛋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呀?”教师引导幼儿表现高兴的心情。

  (3)、“小母鸡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诉人们呀?”教师引导幼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说唱。

  3、幼儿以个别和小组的形式表演母鸡下蛋情景,其他幼儿随乐伴唱,师将“小母鸡”下出的鸡蛋逐一放入竹篮中。(学唱数次后,请小朋友看一看竹篮,每只母鸡都下了一个蛋,许多母鸡下了许多蛋。)

  (四)、演唱歌曲,表演小母鸡下蛋的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师:“今天呀,老母鸡为大家准备了许多草窝,请所有的小母鸡一块来下蛋。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

  (五)、尾声

  师:“小母鸡们生了许多的鸡蛋,我们赶紧去告诉好朋友们快来捡蛋吧!”(引导幼儿用欢快的鸡叫声请客人老师捡蛋,活动自然结束。)

  附[歌曲]

  下蛋啰

  佚名词曲

  1=C2/4幼儿园改编

  361┃20┃361┃60┃2213┃615┃

  小母鸡哟坐草窝哟高高兴兴下蛋

  612┃11┃6一┃XXXX┃XXXⅡ

  哟哟喂哟哟喂咕哒咕哒咕咕哒

  效果分析:

  1、整个活动以游戏形式贯穿,层次清楚,活动环节一环扣一环。活动开始时,教师以主人(教师)给小鸡与母鸡(幼儿)喂食的情景引入课题,亲切而又自然地进行了练声。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咕咕咕”“叽叽叽”,一起玩起了“喂食”的游戏,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2、活动中,教师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演示形象的教具、“母鸡”下蛋情境的表演来教学歌曲。孩子们兴趣盎然,情绪愉快,特别是在“母鸡”在鸡窝里下出一个个蛋时,幼儿高兴得直拍手。等到母鸡下出一筐鸡蛋时,教师将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给他们看时,他们一个个都叫了起来:“哇,许多蛋。”幼儿也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幼儿模仿了母鸡下蛋的动作,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同时也给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充实整个幼儿活动的时间。

  3、“母鸡”下蛋的情景表演是本次活动的气氛高潮点,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得期待着下一个鸡蛋的出现,大部分幼儿易把为“母鸡”加油(唱歌)的任务给忘记了。针对此情形,教师应及时多加引导,如“呀,小母鸡下蛋要用很多力,你们不为它唱歌加油了,它就下不出蛋来了。”灵活地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歌唱活动上来。

小班教案 篇5

  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教案

  ——执教人:赵 静

  一 活动名称:

  《小小蛋儿把门开》 小班 艺术领域 音乐活动

  一 活动目标:

  (一)幼儿初步整体感知音乐,熟悉歌曲主旋律。

  (二)幼儿通过简单动作初步感知歌词大意。

  (三)幼儿喜欢参加歌唱,表演活动。

  二 活动准备:

  (一)PPT

  (二)手工鸡蛋若干;大灰狼头饰1个

  (三)场景布置

  三 重点,难点:

  (一)重点:幼儿初步整体感知音乐,感知歌词大意。

  (二)难点:幼儿喜欢参加歌唱,表演活动。

  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情景导入。

  鸡妈妈的蛋宝宝丢了。

  在一个大大的,漂亮的农场里,住着鸡妈妈和它的蛋宝宝们,这几天,鸡妈妈特别的开心,因为它的蛋宝宝要孵出小鸡了,它的小鸡就要出生了。可是,今天鸡妈妈特别的伤心难过,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原来,鸡妈妈出门去买菜,回来的时候发现它的蛋宝宝给丢了,

  它可着急了。鸡妈妈听说我们小班的小朋友特别的能干,厉害,希望能够并帮助它找它的蛋宝宝,我们大家愿不愿意帮助鸡妈妈找它的蛋宝宝啊?好!谁愿意上来帮助它?

  (二)活动过程:

  1.幼儿帮助鸡妈妈找蛋宝宝。

  ——教师邀请几个幼儿在背景草丛里找蛋宝宝,并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初步整体感知音乐。

  ——用夸张的`表情引导幼儿猜测蛋宝宝里面是否有小鸡?小鸡的颜色?教师用示范的方式演唱歌曲,欢迎小鸡的到来。引导幼儿再次感知音乐。

  2.小鸡出生了,一起开心的唱歌,跳舞。

  鸡妈妈的蛋宝宝都被我们班的小朋友找到了,你们果然很厉害。小鸡们也从蛋宝宝里生出来了,它们可开心了,我们大家一起和小鸡们唱歌跳舞好不好?

  ——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地给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在幼儿创编的基础上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

  3.游戏:大灰狼来了。

  幼儿和小鸡们一起唱歌跳舞时,大灰狼出现了,它抓走了一个小朋友,其他幼儿想办法去救被抓走的小朋友。但是大灰狼喜欢听它们唱歌,如果他们唱的好听,大灰狼才会放了小朋友。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演唱歌曲,再次感知音乐。

  五 结束部分:

  天黑了,小鸡们想妈妈了,聚会结束了,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六 延伸部分:

  幼儿在区域里分角色进行表演,进一步体验歌曲欢快有趣的旋律。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大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在我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中,孩子们都渐渐地知道自己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自己的朋友又没有什么感觉,常常表现为对朋友的漠不关心,并且总是和朋友挣抢玩具不会分享。于是我预设了《胖熊吹气球》的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孩子了解到有朋友的快乐,以及能够愿意和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的颜色象什么?

  (2)小胖熊还没有气球,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气球呢?

  (3)小胖熊和小猪、小兔、小猫、小狗一起玩气球,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宝宝们你们有没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谁?

  三、看看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的玩具坏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说说)

  孩子们一起来找找朋友吧。

  活动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选材对于小班新生来说难度很大,这一时段的幼儿最多只能认识三种颜色,而此活动中老师预设了五种颜色,所以孩子们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有的孩子喜欢吃手指拉衣服,并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较的分散。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躲闪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勇敢的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狐狸头饰。

  2、场地布置狐狸的家和小公鸡的家。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 队列练习

  (2) 做模仿操

  随着音乐跟老师做小公鸡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平衡动作练习。

  引导幼儿做单脚站立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小公鸡有一个本领叫金鸡独立吗?你能不能学做用一只脚站着的小公鸡?

  (3) 请个别动作协调的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单脚站立,另一只腿屈膝离地,两臂可侧平举保持身体平衡,看谁坚持不动的时间长。

  (4)幼儿学念儿歌,并学习单脚站立。

  (5)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场地,认识狐狸和公鸡的家。

  (6)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7) 请一幼儿扮演狐狸,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小公鸡游戏。提醒“狐狸”听到念“狐狸来了”后,才能从家里跑出来捉小鸡。“小鸡”也只有听到“狐狸来了”后,才能向家跑。

  (8)更换幼儿扮演狐狸,继续游戏两次。

  3、结束部分。

  小公鸡看到狐狸走远了,一起跑到草地上高兴地玩耍。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画阅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想象并大胆讲述。

  2、通过故事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熟悉欣赏常规。

  3、认读“爬”、“跑”、“跳”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小蚂蚁、蜗牛、小猫、袋鼠、河马。

  2、背景图。(春天的`景色)

  3、幼儿用书、教师用书(放大)、磁带(自制,内容含有翻书以及欣赏要求)。

  活动过程:

  一、图画阅读:

  1、发书给幼儿。(请小朋友将书的封面对着自己)

  2、教师: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小动物们也喜欢和我们交朋友,它们都跑到我们书本里来了,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书打开,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3、引导幼儿仔细看书(了解书的封面上有什么?)

  4、引导幼儿看书中的图,然后请幼儿讲述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逐步翻书,初步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请个别幼儿讲述,必要时教师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充分地想象,有些问题允许幼儿讨论)

  问:图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每页中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

  二、故事内容阅读:

  教师:刚才这些小动物都跑到老师这儿来了,请小朋友把书关起来,封面对着自己,来看看小蚂蚁跑哪里去了。

  1、出示背景图。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出示动物教具在背景图上演示。(第一遍故事后提问)

  问:蚂蚁妈妈要找小蚂蚁,小蚂蚁在哪儿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3、放录音,欣赏故事。

  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幼儿用书。(教师听故事,并在黑板上演示教师用书)

  录音中含有故事内容,翻书要求,欣赏常规。

  听完故事后提问:小蚂蚁玩累了,在哪儿睡着了?小蜗牛跑累了,在哪儿睡着了?袋鼠跳累了,在哪儿睡着了?(提问时,可个别回答,也可集体讨论,在提问过程中出示“爬”、“跑”、“跳”,引导幼儿认识并做出相应地动作,加深记忆)

  4、讲述故事:

  教师:老师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们也把故事讲给老师听一听吧!(幼儿一边听录音,一边翻书跟录音大声讲述故事内容)

  三、游戏“送蚂蚁回家”

  教师出示小蚂蚁说:小蚂蚁找到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教师出示字卡“爬”、“跑”、“跳”,幼儿做动作跟教师一起送小蚂蚁“回家”,教师带领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并能简要述说。

  2、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并能表达自己的情绪。

  3、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课件《神奇的小火车》

  2、故事中各角色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说说小火车,引出主题

  1、师:宝宝见过火车吗?火车是什么样的?

  幼儿互相交流并回答。

  2、教师出示背景图"小火车"并讨论小火车的组成结构?

  3、师:这辆小火车十分的神奇,小朋友想知道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

  二、欣赏故事《神奇的小火车》

  1、师:小朋友的小耳朵竖起来,仔细的听听故事,老师要考考你们。

  2、教师播放磁带

  三、故事分析,深入了解

  1、师: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啊?谁是小火车的第一位乘客?

  教师将图片"小核桃"插入火车中,变出一只什么呀?

  为什么小桃核下车后会变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师:第二位上车的乘客又是谁呢?它下车后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3、师:接着一群小青虫上了车,它又变成了什么?

  4、师:小男孩上了车,走下火车的又会是谁?

  幼儿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把相应的图片插在小火车上。

  四、小游戏:人物排排站教师请小朋友上来把人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一下,加深故事印象。

  五、开拓思维,进一步展开讨论

  1、师:许多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还有哪些动植物我们可以邀请它们上车的?

  2、幼儿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神奇的小火车》的'故事情节较为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爱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动中我对“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经过了孩子们漫无边际地想象和创编之后,我设计了乘小火车的情境游戏,让孩子用形象化地动作去表现事物的成长变化,再让同伴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一环节的设置即能让孩子体验乘火车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值得借鉴。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长变化,从而引发孩子对自身成长的关注,而故事的最后一段却是一个小男孩变成大叔后哭闹着变为小孩的情节,原来成长不一定会给每个人,每样事物带来快乐,原来感受当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这一中心思想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也成为我们班孩子接下来讨论的一大话题,长大好?还是小时候好?孩子们的回答都不一样哦!让我们好好地去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心声吧,相信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一大启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