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1 09:24:3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优】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10篇【优】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记录以及合作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以巩固和提高的。而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我有意识地在活动中设计了合作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引导幼儿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的科学规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彩泥、记录纸、笔、玻璃球、垫片等两人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话筒架一个、课件一份。

  (活动初,“用什么材料作固定”很让我费了一番工夫,经过多次尝试后,我从电线、橡皮筋、彩泥中选择了彩泥,因为它是最便于幼儿操作,也是幼儿最熟悉的一种物品。而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小垫片,则是机缘巧合,在幼儿区域活动操作时偶然发现的,在实践中又非常实用。)

  活动过程

  一、让彩棒站起来

  1.出示彩棒:“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谁能让这根彩棒站起来?”(幼儿自由尝试)

  2.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彩棒站起来的?”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悬念的环节,几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使用彩泥,并且都获得了成功。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把彩泥顶起来”。)

  二、把彩泥顶起来

  1.尝试一根彩棒。

  (1)师:“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试试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顶起来。”(幼儿尝试)

  (2)示范记录方法。

  “你们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顶起来吗?”(幼:不能)

  教师示范在第二列第二行记录方法(根据幼儿的喜好用数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第三列第二行记录结果(根据幼儿的习惯)。

  (这里,教师用帮助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的方法进行记录讲解,记录用的又是幼儿喜欢的形式――用“√”“×”符号,或用笑脸、哭脸,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更易让幼儿接受。因此,示范变得很自然顺畅,淡化了“教”的痕迹。)

  2.尝试多根彩棒。

  提出问题:“那两根彩棒(边说边记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点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请你们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好吗?”

  “试一次,记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看看用几根棒能把彩泥顶起来。”

  (操作要求必须简洁明了:“两个好朋友一起来试试”――合作;“试一次,记一次”――方法,使幼儿不至于漏记;“成功的不成功的结果都记下来”――便于发现和总结。两句话,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统计操作结果。

  “你们用几根棒把彩泥顶起来了?”(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最少要用几根棒?”

  (在活动中我发现,总有幼儿会把棒都并在一起以至于实验失败的,他们也总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及与同伴的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下面的总结打下了基础。)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把彩泥顶起来了。而且我们还发现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顶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

  1?出示话筒架:“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这个话筒架就是一个三脚架,有了它,话筒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

  3.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4.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实物――话筒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大脑中积存的无意记忆,“晾衣架”“摄像机架”“帐篷”等等,都被一一列举出来,可见,孩子对三脚架的运用已经有了真正的认识。课件演示的则是一些不常见的物品,如求援架、钻井架等,为的是拓宽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了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脚架把玻璃球架起来

  1.“现在谁能用三根彩棒、一个垫片把这个玻璃球架起来?”“你们一起来试试吧!”

  2.请成功的幼儿交流方法。

  3.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乐趣。

  (这个环节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和提升,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虽然材料发生了变化,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快就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满足。)

  活动评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活动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操作贯穿始终,记录操作结果的记录表在幼儿的总结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活动中无论是对记录方法的提示还是对操作结果的总结,都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让孩子做活动的主人,从而真正成为了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领者。幼儿在合作操做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也更浓了。

  附:记录表

  数量

  结果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学习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铲、小桶、筛子、模子、水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干沙游戏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游戏: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动(二)湿沙游戏

  1、在沙箱或沙池中喷洒适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让幼儿自由地玩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脚踩一踩,看看湿沙子上留下的脚印什么样?用手捏一捏,试试湿沙子能捏成球吗?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湿沙子能变成什么样?用筛子筛一筛,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按各种图型印,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用湿沙子筑长城、建城堡……比一比谁建的最牢固?谁造的.最有趣?2、讨论:干沙子与湿沙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三)小实验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活动建议

  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了解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3、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够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活动准备:

  (准备好3条围巾,欢庆的音乐)

  1、物质:幼儿每人三根长短不同的`纸棒;三根长短不同的毛线;三条长短不同的彩带。信封、企鹅图片

  2、课件:比较动物尾巴、脖子和毛发的长短。

  我们所穿裤子的长短。

  活动过程:

  1、趣味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双手合十当小蛇,嘴里吐出两种音,一种是长音,即“嘶……”,一种是短音,即“嘶、嘶、嘶”,请幼儿加以分辨,集中幼儿注意力。

  幼儿当小刺猬,老师发短音时,蛇是不饿的,小刺猬可以自由活动。当老师的声音突然变长,那就蛇的肚子饿了,要找吃的了,小刺猬就马上蜷缩身体,不能再活动了,否则会被吃掉。

  2、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物体有长有短。

  3、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尝试按物体长短排序。

  利用围巾演示,引导幼儿比一比、说一说两条围巾的长短。(将围巾的一端对齐,找出长的和短的)

  学习三条围巾的长短排序,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排序的方法三

  4、幼儿操作活动材料,尝试3个物体的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毛线,并进行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纸棒,并进行长短排序。

  找出最长的彩带,并进行长短排序。

  5、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长带子飘起来”。

  幼儿把最长的彩带粘在最长的纸棒上,做成“长飘带”。

  引导幼儿跑一跑,试一试如何让自己长长的飘带飘起来。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幼一起舞动起来,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

  (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知道树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保护树木。

  活动准备

  事先家长协助填写“树的朋友”调查表、PPT。

  活动过程:

  一、我找到的树朋友

  1.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你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树的朋友记录在统计表上了,现在请你和你边上的小朋友看着记录表交流一下你们找到了哪些树朋友?

  2.集体交流

  ⑴那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找到那些树朋友?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提醒幼儿根据贴出来的图片,要讲不一样的。

  ⑵谁来告诉我为什么他们是树的朋友?(老师随机点几张图片让幼儿说说理由)

  二、树的亲密朋友

  1.刚才我们啊找到了这么多的树朋友,那到底他们是不是大树最好最好的朋友呢,我们来听听看大树是怎么说的?

  2.PPT我有了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我可以长的高高的,树叶绿绿的很茂盛,当我身体不好的时候,是啄木鸟医生帮我把肚子里的小虫子吃掉,蚯蚓帮我松松土,小鸟的嗯嗯给我施肥,他们都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3.现在你们知道了哪些是树最要好的朋友了吗?

  4.幼儿说树最亲密的朋友,并说说为什么?

  三、树是人类的朋友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是树的朋友,还有谁是树的朋友,出示图片。树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知道树帮助了我们什么吗?(乘凉、挡风沙、让空气很新鲜等)

  四、人类是树的朋友

  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我们人类也是树的朋友,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树呢? 出示图片幼儿辨别错对

  1.这些图片你看懂了吗?你觉得那些人做的对那些做的错,为什么?

  2.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哪些人学习,要保护好树,让人类成为树最好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运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恢复到正常状态。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 1 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意识到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手表、记录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师:每当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兴奋、紧张……

  师:你的这种心情从身体状况的哪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心跳加快,脸红……

  师:相对于体育课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生:安静状态。

  2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他们现在都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让他们运动起来,你猜测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粗……

  3 、师:你们体育课上做过原地高抬腿运动吗?怎么做的?

  生:大腿和身体呈 90 °夹角。

  师示范动作。

  4 、师:请男生准备好,随着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动作要做标准了,女生站立不动。(计时 1 分钟)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的表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男生脸上有汗、脸变红了、气喘粗了……

  师: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问男生)

  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问女生)

  5 、师:为什么他们的感觉会不同?(请他们下去)

  生:男生做了高抬腿运动,而女生没有做运动。

  6 、师: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就会变粗呢?

  生:我们的`心跳加快了,同时使呼吸加速。

  7 、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比安静时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快多少呢?怎样知道呢?

  生:进行测量。

  8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

  1 、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要想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示范)。这儿老师是用夸张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测量的时候就是按照平常的呼吸情况进行。每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做。心跳的次数可以怎样测量的呢?

  生:用手摸、听、测脉搏……

  ( 2 )师:我们今天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来测量心跳次数。用我们的右手搭在左手手腕的内侧偏上的地方,找到脉搏(示范),每个人试试,要准确地找到你的脉搏。

  ( 3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出示表格)这张表格你们知道怎么记录吗?

  生:讲述表格的看法、写法。(师适时补充)

  ( 4 )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先测量哪种状态下的?

  生:安静状态下的。

  ( 5 )师:表格里面要求我们填写同一时间内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第 1 次先测量 1 分钟呼吸的次数,第 2 次再测量 1 分钟心跳的次数。

  师:注意呼吸次数的计算方法,找准自己的脉搏。准备好了吗?开始(计时 1 分钟,测量两次)。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算出平均值。

  生:汇报所测数据,计算平均值。

  2 、测量自己在运动结束时,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 1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了,接下来要测量什么数据了?

  生:运动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我们的运动一结束就要进行,等到休息后再测量数据就不准了。还有,老师在这儿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记录同一时间内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尝试说。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一、三大组只记录测量呼吸的次数,二、四大组只记录测量心跳的次数。

  ( 2 )师:我们仍旧用原地高抬腿的方法进行测量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测量时要注意,请你按照老师拍手的节奏做原地高抬腿运动。每位同学一定要把动作做标准了,否则就不能准确测量出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了。(计时 1 分钟,老师调整好学生所站的位置)

  ( 3 )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计时 1 分钟)

  学生各人自己测量数据,并记录,计算出平均值。

  学生汇报所测数据。

  ( 4 )师:安静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以及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我们都有了,有了这两组数据我们能做什么事?

  学生进行比较。

  师:你们比较一下,发现什么?

  生:运动结束时呼吸和心跳的次数要比安静状态下的速度快。(说出具体数据)

  ( 5 )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 (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

  (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

  (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

  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

  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

  二、活动准备:

  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

  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

  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

  小精灵律动进场

  (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

  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

  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

  ①小动物比赛

  ②小蛇跳舞

  ③钓鱼

  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

  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

  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4、小结。

  (三)介绍磁铁的特性:

  “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

  (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

  (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

  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

  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

  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

  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

  6、磁铁能吸到什么?

  (六)活动评价:

  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