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看图说话学拼音12”课共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看图说话和认识与本课新学韵母有关的词语:第二部分是前鼻韵母ɑn、en、i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和yin;第三部分是学习含有介音的音节;第四部分是读儿歌;第五部分是正确书写本课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以及落实“门、去、来”等三个“会认字”。
设计理念
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普通话、识字结合起来。本教学流程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故事入手,通过看动画课件(看图),说故事,说句子,读儿歌,识汉字等,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活动、游戏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克服汉语拼音教学机械音调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ɑn、en、in三个前鼻韵母及yuɑn和yin两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认“门、去、来”三个汉字。
2.能力目标:能根据图意说简单的话;掌握声韵拼读方法和声介合母拼读物方法;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新学习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情感目标:养成认真观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准韵母ɑn、en、in及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教学难点是学会声介合母的发音要领。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卡片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1.复习单韵母i、u、e和声母n。(认读卡片,并读出顺口流。)
2.认读复韵母ɑi、ei、in,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3.谈话,揭示课题:看图说话学拼音12。
评: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现,让学生准确呼读单韵母,熟练拼读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动画课件(或课本插图),配上音乐,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教材里的故事,并随机点击出现课文中的词语。
师:在一个美丽的树林里,住着小猴子和他的妈妈。一个晴朗的夜晚,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圆圆的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空中。多好的月夜啊!小猴子嚷着和妈妈出门玩。他们来到河岸边,玩得正高兴,忽然小猴子转过身子,大声喊:“妈妈,糟了,糟了!月亮掉进水里啦!快拿勺子来捞它。”猴妈妈往河里一看,笑着说:“傻孩子,那是月亮的影子。你看,月亮不是好好地挂在天上吗?”小猴子抬头一看,高兴地跳了起来:“噢!月亮果然还挂在天上哩!”
2.观察插图,互相讲故事。(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评:儿童对听故事说故事具有极大的兴趣,根据教材提供的故事情景,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儿童带进故事世界里,让儿童在听故事说故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并感知要学习的音节。
三、学习韵母,指导拼读。
(一)学习韵母ɑn。
1.利用课件(或插图)引出音节。
①播放动画课件(或出示插图):小猴子和妈妈走到岸边。
教师指导:小猴子和妈妈来到什么地方?引出“岸边”一词,并认读。
②谁能用“岸边”一词说一句话?
评:从句子中带出音节,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有助于学生结合词句学习音节。
2.提出韵母ɑn,并认识ɑn的组成。
①告诉学生:“岸边”这个词语用拼音表示是“ànbiān”,“ɑn”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韵母。
②“ɑn”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
3.学习ɑn的发音。
①教师讲述ɑn的发音要领。
②听老师发音;做好口形跟随老师发音。
③自由练习发音。
④互相检查,并纠正发音。
评:声韵母教学是拼音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和相互矫正,让每一个同学都做到发音正确。
4.练习ɑn的四声。
播放动画课件:四个小动物分别贴上ānánǎnàn,蹦蹦跳跳地走过来。当跳到屏幕中间时,小动物说:“你会读我的`名字吗?”学生读对了,动物就发出“你真棒!”的声音。(也可以抽卡片认读)
5.用“àn”组词并说一句话。如: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
6.指导拼读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
①指名说说声母和韵母拼读的方法。
②在游戏中进行bɑn、pɑn、mɑn的拼读训练。
(一位小朋友戴上头饰ɑn,去邀请b、p、m做它的朋友,两位同学配合发出bɑn、pɑn、mɑn的音。其他同学跟着发音。)
评:四声和音节的训练,以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出现,与学习普通话结合来,使拼音教学增强了趣味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7.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师:很多声母都可以和ɑn组成音节,只有j、q、x从来不跟ɑn在一起。
(唱顺口溜:j,q,x,真傲气,从不跟ɑn在一起。)
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很有吸引力,儿童知道了小秘密,自然会永记心里。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出示圆球的课件(或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
2.告诉学生“圆球”的书音是“yuánqiú”,“yuɑn”是这课中大家要交的第二个朋友,它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3.练习读“yuɑn”不管它的四声。
4.用“yuán”组一个一音节词。
评:把学习音节和认识事物、学习词语结合起来,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拼读能力。
四、练习巩固,汇报收获。
1.找朋友游戏。把写有声母或韵母的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音节,两个同学举着卡片组成朋友,其他同学跟着读。
2.互相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评:引导学生谈谈收获,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韵母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练习拼读含有介音的音节:朗读儿歌和正确认读“门、去、来”三个会认字。教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绒毛小熊》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诗歌中的“绒毛小熊”虽然又脏又破,可是“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足见“冬冬”多么爱与他在一起。在孩子眼中玩具是有生命的,“绒毛小熊”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全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前两句主要介绍了“绒毛小熊”的样子;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冬冬与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是课文的重点;第三小节,体现了冬冬对绒毛小熊浓浓的爱;最终老朋友又能天天在一起了,是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学构想:
教学时,我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们与玩具的感情,用童心教学,用童心朗读。不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与玩具在一起的快乐心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中重点指导“冬冬”与“绒毛小熊”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地情感这两部分内容的朗读。
教学构想如下: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让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学生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冬冬”对“绒毛小熊”的情感,训练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冬冬对绒毛小熊”难以割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字、新词;通过有层次的反复读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学生伴着欢快的歌声走进课堂。)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歌中的`小熊今天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绒毛小熊”。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如果你认识就把他读出来。(教师板书:绒毛小熊)
2、同学们,当我们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二、自学,检查字、词。
(一)无论哪种方法,首先都要自己学。谁能说说自己学时都学习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自学。
(二)小组检查
小组长先在小组中用生词卡片检查。(教师发放生词卡片,小组检查。)
(三)读词句
1、出示词语卡片:绒毛、幼儿园、乖乖地、很疼、惊讶、随便、请求、年级、屁股、补丁、印象、技术(如读不准,“小组谁来帮帮他?”)
师:好,词先读到这,其他两组同学先不要着急,这还有两个句子等你们读呢。
2、出示句子:小熊当过我的病人。我有时把他当成小狗。
请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没读准音。
师重点指出:“当”在课文中是多音字,在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全班再齐读巩固)
三、细读课文,逐步体会感情。
(一)自己仔细读读书,看看“冬冬”的这只小熊长什么样?
1、学生交流。(他很旧,屁股上还打着补丁,身上的毛乱蓬蓬。它身高五十六厘米,比我生下时还长。)
2、你们觉得小熊怎么样?(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能够让别人一听,就知道这只小熊非常破旧?
4、就是这样一只破旧的绒毛小熊,冬冬却把他当成宝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第二小节
1、冬冬和绒毛小熊都玩过哪些游戏?
冬冬和绒毛小熊度过了这么多快乐时光,请你再来把这三组句子读读,你最喜欢哪一组就多练几遍。
2、指学生读:你喜欢冬冬和绒毛小熊做的哪个游戏?(学生随机读,教师重点指导:1、小熊当过我的病人,躺着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不喊疼。2、小熊当过我的病人,乖乖地躺着一动不动。我打针的技术不高明。他却从来不喊一声疼。)
3、分别指读这两句话。这两组句子你喜欢哪组?为什么?
4、冬冬和绒毛小熊在一起多快活呀。除了书上写的,冬冬绒毛小熊在一起还有可能做些什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绒毛小熊在陪伴冬冬长大的过程中和冬冬做了数不清的游戏,度过了无数快乐时光。可是,随着冬冬的一天天长大,绒毛小熊却又脏又破了,妈妈要把它扔掉,同学们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
2、朗读第三小节。重点指导:我听了万分惊讶:老朋友怎么能随便扔掉?
(四)小熊缝好了,两个老朋友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美文美读:
课文学到这,你喜欢绒毛小熊吗?那就让我们全班合作读课文。你喜欢哪一小节就站起来读哪一小节。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也有喜欢的小玩具吧?谁来说说自己的小玩具什么样?你和他都度过了哪些快乐时光?
六、布置作业:
写写你喜欢的小玩具的样子以及你和他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字词,个别朗读,开火车朗读字词。
2、让学生自由提议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记忆新字词。并介绍给大家。
3、新旧知识比较、巩固。
4、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è)轩(xuān)舆(yǔ)犀兕(xī sì)鼋(yuán)罨(tuó)
鲋(fù) 梓(zī)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长木(zhàng)公输盘(bān)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新课标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众多新理念。何谓动态教学?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及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要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率最优化为宗旨,以文本为教学载体,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多元互动为基本前提,以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师生、生生多元、多层次交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何谓动态教案?我想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设计。
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与“自我”;
(二)全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
(三)全程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
(四)全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与此同时,它还应重新确立以下几个概念
(一)课堂“预知”。课堂的“预设”应更新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预知”更为科学合理。
(二)课堂“零提问”。课堂是以教者“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
(三)“教学标底”。“教”与“学”从某种角度讲,应是“合同”关系。文本的教学应有最基本的“教学标底”要求。
(四)“标底差”。作为学生受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很难达到课标、教材及教师的所设“标底”,这差额就是“标底差”,这“差”就是老师引领的空间。
(五)“我的观点我举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在寻找证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反复与文本对话,反复与作者、编者对话,从而理解、内化文本的过程。
三、综上所述,它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程序
(一)广泛“预知”,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课堂“预设”与“生成”出现的频率极高。笔者认为课堂“预设”的提法应改为“预知”更科学。“预设”的落脚点在“设”,而“预知”的落脚点在“知”。就“知”与“设”而言,“知”应在前,“有知”才能“有设”。其实,课堂“预知”远比“预设”的范畴更宽、更广。所谓“预知”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教文本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教学的环节作通盘的了解、知晓并掌握,作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预知”。
1.“双基”的'预知。
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要信息、课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解决知识的能力程度等都需预知。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涉及长征知识,这就必须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2.课堂教学程序的预知。
根据文本所处单元的位置及特色、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样的主题,都需预知。如《西湖的绿》《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种课文就应采取“深文浅教,长文短教,扶放结合,重在欣赏”的教学策略。这里“预知”、“预设”相辅相成。
3.课堂上可能质疑的预知。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质疑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预知,当然,学生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只能尽量想得宽些、广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金花要排在第二,而不放在第三?课前老师就未预知到,当时老师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学生告诉我:前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所写人物的“辈分”排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精彩的一笔,令人吃惊。这也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4.本的信息预知。
文本以外有旧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相关信息,更需要预知。象《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与自然联系非常紧密,虽不是要上成自然课,但应了解其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讲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吧?这也应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二)出示“预设模版”,生成问题
下面出示一份《秋天的怀念》案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作者史铁生阅读课文,因字数受限,学生完成内容略)。根据本案例这样的方式,每课都能达到“零提问”,且由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附件──预设模块)
一、阅读时间***.10.18
二、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
三、我能行
1.文相关资料—作者、章时代背景(略)
2.字书写
3.系语境、生活理解词语
4.佳句抄写
四、主要内容
五、阅读体会
六、我与你分享
七、我向你求助
语文教案 篇5
单元整体构思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单元备课: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叙、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发起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之情。
《长城赞》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难点:
1、 对联的常识;
2、 说明的顺序。
教具准备:长城的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 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时间:几千年 赞美“黎庶百工”的聪明
空间:雄姿 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领悟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了解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索桥的故事》
1.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堰 àn 岷 ín 坪pínag 葺 qì
正音字:堤 dī不读 tí 摔 shāI 不读usāI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解放后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及多家杂志主编。
2.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 思想情感目标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的脉络层次。
难点: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
教具准备:幻灯片、。
三. 课文分析:
先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 介绍索桥的位置、名称、桥面、桥栏、桥墩。
2. 写我走索桥的经过及所见。
3. 写“鱼嘴”的意义。
4. 写何先生夫妇造桥的经过。
5. 写走下索桥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从上述内容看,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讲解。
1. 第一段写一个乡下人和两个孩子过桥有什么作用?
表现索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作者着重写“鱼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鱼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题是“索桥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头晕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组词。
澜( ) 砂( )堤( )拆( ) 斓( ) 沙( )提( )坼( )
三、分别指出与下列各组词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A. 答应 B. 答谢 C. 答案 D. 答复 ( )
(2)A. 明确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红旗 B. 红布 C. 红透 D. 红星 ( )
四、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坐索桥,叫做“安澜桥”。( )
B.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干。 ( )
C. 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有漏缝。 ( )
五、填空
1.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写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国现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桥,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的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子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1. 说说“鱼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说说“我好象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课文说“这个石头会说话的”,猜猜石头说了些什么?
4. 本文写索桥,为什么要写都江堰工程?
【试题答案】
一、二、三、四、五题答案略
六、1. 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
2. 含义: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是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此伟大的工程,作者更联想到了这些人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开放题大意对即可(说当年人们建造此工程的艰辛,…………)
4. 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
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站在索桥上:从都江堰联想到几千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走下索桥:从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
(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反思: 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
【板书设计】
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教学反思:
“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白鹤梁的沉浮》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重点介绍白鹤梁。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叙述的。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小组学习
(1)白鹤梁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白鹤梁做了哪些事?
(3)白鹤梁经过了怎样的沉浮过程?
2、讨论交流
3、白鹤梁的沉浮给我们什么启发?(从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感受)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课文中描写白鹤梁沉浮的有关句子。
六、总结
那么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野生动物会有如此幸运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寻、发现 → 保护、繁殖
教学反思:
学生对四个方案已经了解,特别是第四个方案。很好地理解课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可书面练习,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学生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老战士新战士战马
外貌(外形留着胡子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神态虎视眈眈 神情十分严肃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严阵以待
(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附板书: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 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 态新 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 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我们的家乡有壮丽的山川,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有景象骄人数量众多的名胜古迹。请你了解、考察,仿照《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写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写作指导:
1、了解与遗迹相关的故事,遗迹的现状,遗迹的历史。
2、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力求资料准确。
3、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⑵ 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配以相应的图片、文字及轻音乐)
要求学生:
⑴ 注意字的读音;
⑵ 注意老师的朗读技巧。
2、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分小组来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每一小组分配一个画面。
问题提示:
⑴ 这个画面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⑵ 这个描写对象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春天的气息?
⑶ 哪些词句让你身临其境,有见到、听到、触到、嗅到的感觉,并从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⑷ 为这幅画面取个名字,并说明取名的理由。
(学生的研讨不限于此提示,同时穿插各种方式的读,加深体会。)
2、全班进行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作补充发言。
(进行变句比较。)
3、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
⑴ 概括开头和结尾的内容?
⑵ 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然后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
四、教学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
语文教案 篇8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1.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2.记得或者学过哪些名人关于书的名言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3.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1.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2.介绍一本好书
3.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4.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
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
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
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三、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注意: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1.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3.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4.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四、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三、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附:
我喜欢(节选)
张晓风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
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她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
……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桌椅在哭泣
我是教室里的一张桌子,
能为同学们服务,
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爱一个人静静地聆听,
你们那朗朗读书声,
使我在睡梦中,
慢慢苏醒。
但是……
你们对我毫不爱惜,
那锋利的小刀,直体内;
那黑色的墨水,
弄脏了我干净的外衣。
本是光滑的身躯,
却被弄得凹凸不平,
本是洁白的外衣,
却被弄得肮脏不已。
桌椅在呼唤,
桌椅在哭泣。
还我们一个洁净的身体。
让我们拥有从前的美丽!
一只小鸟的祈求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rt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渐渐遭到人类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
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心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
不远处工厂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嘟嘟嘟”的喇叭声、树林中“哧咚咚”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烟囱喷射浓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吧!我们渴望一片碧水蓝天,我们祈求一个安宁的家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交流: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二、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如: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四、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领略印度舞蹈,走进民俗文化。
二、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冰心,识记“清杨”“咿呀”等词语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三、学习难点:
体会文意,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巧妙的修辞来表现视觉形象。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 ,原名 , 作家,代表作有《 》诗集《 》《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
2、给加点字注音:
咿呀( ) 静穆( ) 端凝( ) 颦蹙( )
粲然( ) 嗔视( ) 叱咤( ) 解数( )
褶裙( ) 惆怅( ) 花鬘( ) 斗薮( )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整体感知:
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本文主要运用 了 和 修辞手法,从 、 、 、 等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朗读感悟: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2、本文探究: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3、你观看过我国“孔雀王”杨丽萍所舞蹈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吗?试用本文的写法,描绘一下她的优美舞姿!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2)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3)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2. 依照下列例句,仿写句子。
示例: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炫舞。
仿写:假如我是 ,我就要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及其注音。
⑵ 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述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共同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 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现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过2分钟。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 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 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满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