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一张纸条,通过改变形状,可以变得坚韧牢固。
2.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出不一样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报纸条,每人一个装水的大油瓶。
2.一张大记录表,一支记号笔,三张已粘贴好的报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材料,导入课题。
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发散思维)今天,老师想用这张报纸条提起这个油桶,你们觉得可以吗?(出示表格、记录)(不可以)为什么?
觉得不可以的举手,可以的举手。(统计人数记录)那就一起来试试吧。
注意:
1)每个小朋友一次只能用一张纸条,用坏的纸条放到中间的篮子里。
2)只能用纸条提,手或身体都不能碰到油桶上。
2.幼儿第一次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观察。
如断了:想想办法,怎样让它更牢固些?
如成功了:再想想有没有其它办法,也可以提起来?
老师倒数5个数,你们拿好操作的纸条坐到前面的座位上。
2)集中讨论:
刚才谁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记录)还有谁也是这么做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那再来试一试,看能不能用其它办法,也将桶提起来。
注意:这次只能用一只手提。
3.幼儿第二次探索。
1)一种成功了,再试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倒数5个数,拿好纸条坐到前面。
3)讨论:你用了什么办法也成功了?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记录)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不可能,现在通过尝试,我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卷、折、拧,把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真厉害!那到底哪种方法变出的纸绳最坚韧牢固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拉一拉。
4.幼儿游戏。
每个小朋友一张这样的纸条,想办法让它变得又长又牢固,然后找一个小朋友拉一拉,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最长最牢固,坚持到最后。
还有谁想挑战老师的?下次活动继续探索。
5.观看表演:纸绳秋千。
两位老师拧纸绳。
让一个小朋友坐在上面荡秋千。
厉害吗?
6.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你们知道吗,这种拧绳子的办法,有时还能救人呢。比如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门口出不去,有人就用家中的床单或窗帘撕剪成一条条,然后拧成布绳连接起来,从窗口放下,顺着布绳爬下去逃走了。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笋,让幼儿了解其外形特征
2、知道笋有营养,喜欢吃笋
活动准备:
笋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各种笋制品,筷子一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出示笋“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笋”
二、幼儿通过看、摸、闻,了解笋的外形特征
1、分发笋
2、观察笋的外形特征
问题:“笋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笋有哪些部分?”
“ 笋是什么颜色?”
“让我们剥开笋的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颜色又是什么样的,闻起来的味道和穿衣服时闻到的.一样吗?”
3、教师小结
三、品尝笋制品
1、了解笋的用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营养价值高,能做菜又能做配料。
2、出示笋制品让幼儿认识,并让幼儿品尝。
3、教育幼儿吃饭不能挑食,多吃蔬菜身体才能长得好。
延伸活动:
把笋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套起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过年吃糖果快乐的情感体验。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能大胆表述自己对不同糖果探索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课前洗净双手
2、可见《糖果王国》
3、教师头饰“糖果姐姐”一个。
4、棒棒糖(软硬各一块)
5、几种特殊糖果:QQ糖、跳跳糖。
6、一次性纸杯和已消毒的小碗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能运用多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有关糖果的直接经验。
难点:使幼儿在体验试的学习中充满惊喜同时认识糖果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糖果导入
1、教师扮演“糖果姐姐”带幼儿坐火车钻山洞入糖果王国(多媒体教室)
2、师以游戏形式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干净。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糖果姐姐,快要过年了,糖果王国的国王让我带小朋友去做客,在去之前,先看一下小手是否干净来:“小手小手伸出来,恩,小手小手真干净!”小朋友瞧!有个大山洞,咱们一个跟一个钻过去找个小椅子坐好就到了。
3、播放课件《糖果王国》
4、教师随幼儿发现播放糖果课件如:QQ糖、跳跳糖、棒棒糖。
师:小朋友看,糖果国王带着他的糖宝宝们一起迎接我们啦,小朋友快看有哪些糖?
幼A:QQ糖宝宝幼B:跳跳糖宝宝幼C:棒棒糖宝宝。
5、怪盒子发出声音,导入棒棒糖。
师:听!是谁在敲盒子想从盒子里窜出来?哦—是棒棒糖。
二、探索糖的特征
1、看形象,猜名字。
师:小朋友们好,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糖宝宝?为什么?
幼A:棒棒糖宝宝,因为他是棒棒糖!
幼B:棒棒糖宝宝,因为他有一根长长的棒!
2、找特征
师:小朋友别看他们俩都叫棒棒,他们的摸样可不一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他们俩哪不一样?
幼A:形状不一样!幼B:颜色不一样幼C:样子不一样!
(教师结合日常所见引导幼儿感知形状不一样,如:圆形的像汽车轮子,长条的像冰棍。)
3、捏一捏
(1)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棒棒糖拉拉手?那我请小朋友轻轻捏一下,捏捏圆形棒棒糖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
(2)捏另一个棒棒糖,是硬还是软?
(3)师小结:棒棒糖也有硬硬的.和软软的,颜色、形状、样子都会不同。
4、结束棒棒糖(棒棒糖说:小朋友今天我先和你们玩到这还有许多糖宝宝等着你们呢!BYEBYE!)
三、品尝几种特殊的糖果。
1、QQ糖
(1)教师从口袋快速掏出QQ糖,从包装特征让幼儿感知QQ糖。
(2)教师看包装让幼儿猜猜味道!
(3)打开包装闻一闻猜的结果。
(4)教师请幼儿品尝各种口味的QQ糖。(苹果味、草莓味、菠萝味、)
(5)请幼儿大胆上前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自己吃的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口味的QQ糖。
2、神秘请出跳跳糖。
(1)师:小朋友,我这还有一位特别神奇的糖宝宝,他特别调皮小朋友,他就是:出示跳跳糖,问:“小朋友愿意和调皮的跳跳做游戏吗?那请每位小朋友拿到小碗里的跳跳用舌头舔到嘴里把小嘴巴闭紧了,听听跳跳在嘴巴里发出什么声音?
(2)咱们小朋友一起学一下跳跳在嘴巴里的动作。(集体跳跃)
四、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糖
1、师:小朋友今天咱们尝了QQ糖和跳跳糖,那平时小朋友还喜欢吃什么糖?
幼:泡泡糖、巧克力、牛奶糖、彩虹糖、
2、师:哪里能买到?
幼:超市、商店、
师:那等过年时可以和爸爸妈妈去超市选自己喜欢的糖,爸爸妈妈喜欢的糖和糖果宝宝一起过年!
五、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今天来糖果王国开不开心?那等过年时我们再来把糖果王国里的糖全吃光好不好?
3、师:师做牙疼状。小朋友我的牙怎么好疼,为什么呀?
幼:吃糖吃多了!
师:那我们多吃糖好不好?为什么?
师:应该吃完糖要怎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吧!
动作提示:刷刷牙、漱漱口。
4、以集体漱漱口的形式带出多媒体教室。
科学教案 篇4
动机:
在“我最喜欢吃的”谈话活动中,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味道非常感兴趣,为此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通过品尝,感受酸、甜、苦、辣等各种各样的味道,并知道相应的名称,大胆表达。
2、根据喜好调制一份蔬果,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工具材料:
糖、醋、辣酱等调料,青瓜、西红柿等切片,小碗等。
过程实录:
师:你们喜欢吃怎样的味道?
幼1:我喜欢吃甜甜的东西!
幼2:我喜欢吃蛋糕!
幼3:我最喜欢吃用酱油烧的东西了!
师:这些味道在哪里能找到呢?
幼1:在家里!
幼2:可以到饭店里去吃!
幼3:厨房里也有!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
教师即时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厨房寻找各种各样的味道。
一、了解酸、甜、苦、辣
1、自由品尝分别放在红、黄、蓝、绿盘子里的食物:
师:一样的青瓜,你尝到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表达。
2、再次验证。
师:尝一尝红色盘子里的。(幼儿品尝)
师:很酸,因为放了很多醋。(出示醋)
……用同样的方法了解苦、辣、甜以及相应的苦瓜汁、辣椒酱、糖
幼1:糖甜甜的,很好吃。
幼2:酸酸的也很好吃。
幼3:真苦,真辣,舌头要掉了!
师:每样东西放少一点、放多一点,或者放在一起,味道都会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试?
幼:想!
二、调制蔬果
幼儿自助式地在切片的蔬果里添加调料,品尝味道,并把尝到的味道和老师、小朋友交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
“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2、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
3、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
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
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
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在活动中,我班也有几个小朋友明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实验设计的有些单调,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预设活动效果,避免出现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认识球体、圆柱体》 领域:科学、艺术 执教班级:大班 执教人:孟爽 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重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积极参与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猜测与讲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各种橘子,猜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猜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观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5)交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02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21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