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8 10:43:3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第二排的张煜程小朋友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胸前来回摆动,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刚要提醒他,只见他又停了下来,一会儿看看地面,一会儿看看小手,原来他在玩影子。我没有制止他,他一直专注地玩到做操结束。做完操,我把原来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为踩影子游戏。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有关影子的秘密,由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影子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体、光源和反射面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条件、影子变大变小、日晷等经验),通过猜测、记录上午9点下午3点之问,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索太阳、人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

  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性的提升。

  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

  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单位时间内充分运动,饶有兴趣的挑战自我,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中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气球”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物体,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等运动能力的提升。活动中带有挑战性的.指令与任务,能激发幼儿反复运动、反复探索的愿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探索气球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四个篮子,《小鸡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热身操。

  二、与“蛋蛋”做游戏

  1.产生兴趣

  做完热身操,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拿蛋(气球)

  2.用手玩“蛋”

  师:你能用手把蛋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吗?看谁垫的最多?

  3.讨论创意玩法

  师: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地把蛋垫上去?

  4.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身体各部位玩蛋,要想办法不让蛋掉下来。

  5.交流分享

  请幼儿来说说他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玩蛋的并示范。

  6.两人玩“蛋”

  教师减少气球(蛋宝宝要休息),让幼儿探索两个人如何玩一个蛋,然后请幼儿来说说他们各自的玩蛋方法并示范。

  7.集体玩“蛋”

  所有幼儿的蛋宝宝休息,探索集体玩一个蛋是如何玩。

  8.双腿夹“蛋”比赛

  休息的蛋被狼发现,让幼儿分成两队用腿夹蛋的方式将蛋救回,然后幼儿集体跟着教师悄悄逃离。

  三、放松活动

  师:现在请幼儿帮我们的母鸡孵蛋。

  让幼儿坐下安静的孵蛋,尝试坐在气球上,孵不出蛋,然后再尝试躺在气球上还是孵不出蛋,让幼儿进行多种尝试去孵蛋利用气球做放松练习。最后带着幼儿回教室孵蛋离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桥

  活动名称: 科学:牢固的纸桥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兴趣。

  2.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

  3.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依据出示的动物和水果图片,说出它们可以用几个点表示。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重点

  为实物匹配相应的点卡。

  活动难点

  出示动物和水果图片,说出它们可以用几个点表示。

  活动准备

  实物(动物和水果)卡片5张,点卡5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

  1.点数5以内数量。

  师: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图片,请宝贝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出示大象卡片)问:图片上有什么呀?有几只大象呀?

  师(出示小兔子卡片)问:这张图片上又有什么呢?它们有多少呢?

  师:真的有两只小白兔吗?大家一起来用手数一数。

  (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一只、两只。)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小老鼠卡片、小蜜蜂卡片、小鸡卡片。

  师:这些动物卡片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大家愿意吗?

  2.按量排序。

  师:现在我们要来给这些动物卡片排排队了,记住,要按卡片上的动物数量从少到多排一排。,那么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排一排?

  师:哪张卡片排在大象的后面呢?(指名幼儿上前操作,强调边排边说什么排在大象的后面)

  师:你们看他排得对吗?

  师:接下来该怎么排了呢?指名幼儿前来操作。

  师:我们为动物卡片排好队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3.送圆点。

  师:接下来我们要给动物送圆点朋友,一只动物送几个圆点呀?

  师:我们要边送边说:一只大象,我送你1的点卡。那两只兔子呢?三只小老鼠呢?

  请幼儿前来送点卡,边送边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几只什么我送你几的点卡,行吗?

  二、操作活动

  1.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动物卡片(分别出示一下卡片),请你们先给水果卡片或动物卡片排好队,再给它们送上点卡,记住了,要边排边说,边送边说,听明白了吗?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宝贝,你在给谁送点卡?

  3.活动评价。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说说自己是怎么操作的?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不仅给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队,还给它们送上了圆点朋友。

  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继续操做其他动物以及水果卡片与圆点对应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知道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健康歌》音乐。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鞋一只脚穿袜子跳舞?试一试?

  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两只脚都不滑了。

  两只脚都穿鞋跳舞,什么感觉?

  2、发现:鞋底的秘密

  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花纹

  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

  为什么有花纹就不滑了?

  教师小结:花纹会增加摩擦力,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分别观察鞋底花纹,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1、分三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教师小结:

  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跑步、爬山时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花纹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只适合走走路,不宜做剧烈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轮子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3)为什么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

  2、生活中有更带多花纹的东西,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那些带花纹的东西,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中,首先我请孩子们尝试一只脚穿鞋子,另一只脚穿着丝袜跳舞,体验两只脚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穿着鞋子的脚热,穿着袜子的脚有些冷;脚有长短了,第三个幼儿即引出一只脚比较滑,而另一只脚有些糙。这时就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感知鞋底上的秘密,在随音乐舞蹈这一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活动常规。当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们都纷纷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一个秘密有花纹,而为什么要设计花纹呢?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有花纹很漂亮;对于这个回答我给与了一定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鞋底的花纹确实有起到美观之用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起到保持幼儿走路的平衡感,就像罗文涛小朋友说:鞋底有花纹可以跟地面有摩擦,多好的一个回答,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交流中,讲到了关键点——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鞋底上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可以和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中,幼儿逐渐明白鞋底越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大。

  小百科: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使用多元整合这个新课程。《多元整合》的内容以具有核心概念的主题为线索,将五大领域内容加以整合,建立了全面发展的课程构架。运用的当今全新的教育理论,全面地、细致地考虑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平衡的课程,一套使人性、智性与社会相协调的新教材。大班幼儿的思维十分活跃,表现欲望很强烈。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畅所欲言以及表演。幼儿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知道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特殊本领,了解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活动准备:

  1、《小苹果树找医生》课件。大苹果树婆婆和小苹果树图

  2、小苹果树、老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画中画了些什么?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一幅画,两棵树,大小不同,苹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一猜为什么树婆婆不高兴

  2、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不好

  二、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1、播放录音,要求幼儿认真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苹果树为什么不高兴?小苹果怎么办的`?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为老苹果树看病?

  3、小苹果树到底请了哪些朋友了来给老苹果树看病我们一一看吧

  三、分段欣赏故事,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后,教师提问:树婆婆生病了,身体里长虫子了,小苹果树帮它请的第一位医生是谁?出示喜鹊的图片。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

  2、第二段:夜里,小苹果树为树婆婆请的医生是谁?出示猫头鹰的图片。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

  3、第三段:到底是谁给树婆婆看的病?边出示啄木鸟的图片。怎么看的?

  4、最后:树婆婆的病被啄木鸟治好了吗?

  四、了解故事里鸟和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1、提问:故事中的喜鹊、猫头鹰、啄木鸟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大自然的鸟类多着了呢,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都是益鸟,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鸟客人,我们一看吧!

  3、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了解其它鸟的本领。

  3、教师:喜鹊的本领是捉树叶上的害虫,猫头鹰的本领是捉老鼠和蛇,啄木鸟的本领是捉树干里的虫子。每种鸟都有不同特殊的本领。

  2、提问:哪些鸟也有自己特别的本领?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真棒,今天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些小鸟的图片,拿来向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讲一讲,他们都有些什么本领?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探索与实践,知道轮子是圆形的,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它会滚动。

  2、引导幼儿观察与操作,了解在生活中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能省力。

  3、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各种东西。

  2、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积木若干。

  3、带有轮子的.玩具、实物若干,各种各样的轮子。

  4、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第一次探索活动,知道有轮子的东西会滚。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请小朋友玩一玩这些玩具,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分散玩耍、探索,教师参与指导,请每位小朋友拿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坐到位子上。

  3、谈话一。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玩了什么?有什么发现?你手上拿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区别?

  4、引导幼儿讲述,然后教师总结。

  5、幼儿第二次探索。知道轮子是圆形的,可由多种材料制成,会滚动。

  6、谈话二。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又发现了什么?你拿的是什么?它的轮子是怎么样的?

  7、幼儿第三次探索,了解轮子能省力。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个实验,我这儿有几捆书,想请小朋友把这些书从活动室的这边送到那边。小朋友可以想各种办法把书送过去,看谁想的办法最多。小朋友可以自己找朋友组成一个小组,比一比哪组小朋友的办法多。

  幼儿分散实验,分别体验用手拎、抱、抬和用车推等方法,从而感受轮子能省力的优点。

  8、集中谈话。

  师:提问:刚才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小结:轮子的作用很大,你还在哪里见过有轮子的东西?它有什么用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装有轮子,轮子的用处真大。小朋友们,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轮子呢?

  发明轮子

  有多种方式供幼儿选择:

  ①说:把自己的发明去说给客人老师听;

  ②画:把自己的发明画下来;

  ③做:用多种材料制作自己发明的轮子;

  ④不愿做的幼儿可继续玩各种各样有轮子的东西,相互交流感受。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

  2、有一定的正确服药知识,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3、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刻度的杯子图、小动物形象、若干标有刻度的杯子、水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天气转凉了,一不小心就会感冒生病了,连动物园的小动物们也都感冒了,他们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药,医生阿姨想给他们送药都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她,好吗?(好)我请5位小朋友来给小动物送药(幼儿自主为动物倒好药)。

  二、这些动物有的大,有的小,可不能随便给他们倒,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怎么给你们倒药的呢?

  师: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正确倒药服药,药喝多了会怎么样?

  师: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了一样东西,就是喝药用的杯子,每人拿一个观察一下,它和我们平时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量杯上的秘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带刻度的杯子图,引导幼儿讨论用法及作用)

  师:根据教师在图上举例,读出药量。

  师:请小朋友归纳倒药的操作要求。

  师:现在该给小动物送药了,可小动物们该喝多少药呢?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好老师倒药,谁来说说老师是怎么倒的?(杯子摆平,倒的慢,边倒边看。)

  师:现在请我们所有小朋友给小动物倒药好吗?听好老师的要求,每组给一种小动物倒药,正好5种小动物,请仔细观察你要送的药是几毫升。倒的时候杯子放平、慢一点,边倒边看刻度,千万不能超过你要倒的'刻度。

  师:倒好了相互检查对不对就可以去送药了。

  三、体验杯子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最近老师也喉咙疼了,谁愿意帮助老师准备药(引导幼儿观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水在两个杯子里看起来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得出目测结果是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2、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老师跟小朋友一起做实验,先在两个不同的杯子里分别倒上20毫升,摆放在一起,观察发现了什么?小杯子里的液面高,大杯子里的液面低。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记录,看图示,杯子怎么样,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让幼儿用大小标记表示)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显示的都是20毫升。现在每人再拿一个大杯子,拿在手上,现接下来我们应该把桌上哪个杯子里的药倒进空杯子,根据幼儿回答做实验(倒大杯子的,发现还是一个大一个小没办法比较)最后倒小杯子的比较一样多。

  3、幼儿操作。

  4、带领幼儿小结:一样多的水,杯子小,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请2-3位幼儿看图示自主归纳,并用大小标记填空。

  四、延伸活动。

  请没成功的幼儿接着操作,可以请别的小朋友帮忙。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2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