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幼儿探索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增长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其认知能力。
教育策略:
第一环节: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皮球蹦跳、滚动、飞产生兴趣。
第二环节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使孩子们明白皮球里有空气,是空气让皮球运动的。
第三环节通过比较让他们感知充满空气的皮球和瘪皮球不同的运动状态。我觉得在活动中教师要作为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对身心有益的经验。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玩过皮球的经验
2、《谁住在皮球里》故事课件
3、充满气的皮球若干、气针若干、打气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感知皮球的动态―蹦、滚、飞等
1、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2、感知皮球的.动态―蹦、滚、飞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皮球么?你是怎样玩球的?分别请几位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师:在玩球的时候你观察到皮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
3、请幼儿用身体表现皮球的蹦跳、滚动、飞起来。
二、探索空气住在皮球里
1、欣赏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皮球为什么会蹦跳、会滚动、又会飞呢?你认为是谁住在里面?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幼儿欣赏故事课件)
2、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里面住着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气针,请幼儿验证皮球里住着空气。
三、比较充满空气的皮球和瘪皮球不同的运动状态
1、玩瘪皮球,感受没有空气的皮球运动状态
提问:皮球里没有了空气会怎样?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没有空气的皮球。(请幼儿拍、滚、踢瘪皮球)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为瘪皮球充气,感受充满空气的皮球运动状态
我们怎样才能让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呢?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打气筒为皮球充气,充满空气后请幼儿玩皮球,再次感受皮球充满空气的运动状态。提问:这一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皮球里只有充满了空气,它才能运动起来,才能像兔子那样蹦跳,像轮子那样滚动,像喜鹊那样飞起来。如果里面没有了空气它就不能运动了,空气真了不起!
3、游戏活动《我是一个大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我是一个大皮球,大皮球圆又圆,大皮球跳一跳,大皮球滚一滚,大皮球转一转,大皮球向前飞,皮球没气啦!呼,呼,皮球又充满气啦。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一起去玩皮球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鱼儿的不同神态、表情,让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会用"污染、清清的河水、愁眉苦脸"等词语描述图意。
3、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观察力。
4、教育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磁带、图书。
2、课前参观附近河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师生学做鱼在水中游的`动作。
2、师:老师这里有一部小电影,我们来看看电影里的鱼儿生活得怎么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灯图片一)提问:
(1)这两幅图上河水的颜色和鱼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2)幼儿讨论并回答。(丰富词:污染、清清的河水、愁眉苦脸)
2、教师小结:
图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鱼儿欢快地在水中游泳,玩得真高兴。一条河的河水又脏又臭,河水被污染了,鱼儿愁眉苦脸,它们难受极了。
3、为什么这条河的水这么脏?(出示幻灯片:是人们倒脏水、扔垃圾造成的。)
4、鱼儿活动在这么脏的水里,它们该怎么办?(出示幻灯片二)
5、鱼儿搬走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再搬回来吗?
6、教师小结:
通过大家的努力,河水慢慢地干净起来,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鱼妈妈吧!(鱼妈妈知道了这个消息,又搬回来了。出示幻灯片三)
7、鱼妈妈一共搬了几次家?请小朋友把鱼妈妈搬家的经过讲出来。
(1)个别幼儿完整讲述,为图片取名。
(2)教师规范地讲述一遍内容。
8、刚才老师讲了一遍内容,老师是怎样讲的,请小朋友注意。
9、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分别简述一遍。
三、结束部分
1、学了这个故事,你懂了一个什么道理?(要从小懂得保护我们的环境,人人讲卫生)
2、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水会被污染,空气也会被污染,噪音也是一种污染,我们以后再学更多的东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关于甲流的新闻视频(自制)、各类色彩笔、宣传纸、照相机、涝六步法图片。
活动目标
关注甲型流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知道预防甲流和自我保的方法。
会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幼儿园里的伙伴和家长了解甲流的防方法,感受、体验关心他人的自豪感。
活动过程
1、观看“新闻播报”,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看了刚才的新闻,你想说些什么?
幼儿: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得了要马上去医院治疗。
幼儿:小朋友得了甲流不能再上幼儿园,要不会传染更多的小朋友
幼儿:甲流会发烧、流鼻涕、咳嗽。
幼儿:甲型流感可以传染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还可以再传绐多身边的人,所以得了甲流的人不要到外边玩,要不会传染更多的人。
幼儿:小朋友到商场买玩具,如果看到流鼻涕、咳嗽的人动了自喜欢的玩具,千万不能再去摸这个玩具,要不会被传染的。
幼儿:妈妈总说,吃药、吃药,要不会得甲流,得了甲流就要打针很疼。
幼儿:妈妈总说,洗手、洗手,手脏了会得甲流。
幼儿:和好朋友玩的时间少了,大家因为怕得甲流都不出来玩了。
教师小结: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小朋友发现自己和别人在身体上出现不适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流涕,就千万不要再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应该马上到医院治疗,这样既不会延误病情也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2、讨论: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教师:甲型流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到认真地预防,甲流这种传染病就不会找到我们,你们知道预防甲流的好方法吗?
幼儿:小朋友不能到人多的地方玩。
幼儿:如果看到生病的人就离他远一点。
幼儿: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
幼儿:吃东西前和大小便后要认真洗手。
幼儿:打喷嚏时用手捂上嘴和鼻子。
幼儿:将吐出的.痰用卫生纸包上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吃预防甲流的药。
幼儿:多喝水,多吃菜,不挑食。
幼儿:经常去操场运动,如踢球、跳绳、打羽毛球。幼儿教育网()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预防甲流的方法,感受助人为乐的自豪感。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许多预防甲流的好方法,你们想把这些好方法讲给谁听?
幼儿:我要讲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听。
幼儿:我要讲给哥哥姐姐听。
幼儿:我要讲给弟弟妹妹听。
教师:我们怎样让他们知道预防甲流的这些方法呢?
幼儿:我们教弟弟妹妹正确的洗手方法,告诉他们如果用这些方法洗手,就不会得甲流。
教师:弟弟妹妹这么小,教一次要是不会怎么办?
幼儿:那我们天天去教他们洗手。
教师:如果我们天天去教他们洗手,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活动)就不能完成了,怎么办?
幼儿:我们给弟弟妹妹画张正确洗手的画,让他们自己看着画洗手
幼儿:如果他们看不懂你们画的画怎么办?
幼儿:老师你把我们洗手时正确的方法照下来,给弟弟妹妹做成照片,把照片送给他们,让他们的老师把照片贴在盥洗间,弟弟妹妹洗手时,一看照片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去洗手了。
教师:这个方法真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幼儿:我们用画画把我们知道的关于甲流的预防知识都送给幼儿的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
教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幼儿:我们给自己的妈妈爸爸写个纸条,告诉他们预防甲流的方法。
教师:这个方法真好,如果让更多的人知道就更好了。
幼儿:我们把写好的信多印些送给幼儿园所有的家长,让他们看我们的信后告诉自己的孩子有哪些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教师:你们的这些方法真的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这些好方法吧。
我们是健康宝贝教案-- 活动延伸:幼儿绘制甲流预防卡,和老师一起拍摄洗手照片等。
>>中班社会《健康宝贝》教学反思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思路:
秋天到了,飘落的片片树叶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户外活动和自由游戏时,总能看到孩子们在小花园里捡树叶,有的孩子还兴趣十足地凑在一起比较自己捡的小树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落叶飘飘”。整个活动在预想中应该都是在户外进行,注重活动环境和材料的生活化,利用幼儿园花园和操场资源,把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情绪的体验、音乐和美术的表现表达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选择不同的装饰树叶的方法,做成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进行表演,表达自己成功后的愉悦心情。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落叶进行多种方法的设计活动,体验自主创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喜欢秋天的情感。
重点:点、线、面的
活动准备:
孩子关于“落叶”相关的经验积累;
会唱歌曲:“秋天”;
白色马夹袋人手一份;
师生共同收集的树叶(压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
秋天到了,有许多小宝宝离开了它们的妈妈,猜猜,它们是谁呀?
在操场上捡落叶,孩子们手拿落叶边唱边跳“秋天的小树叶”。
二、讨论并欣赏
1、树叶飘呀飘,像什么东西在飞?
2、掉在地上的树叶还有用吗?
3、欣赏老师的作品,示范讲解作画的重点。
(1)
(2)
三、幼儿创作
1、自由选择方法进行装饰。
(1)手指点画
(2)印树叶
(3)点、线、面装饰树叶
2、引导幼儿选择一些辅助物把“衣服”打扮得更漂亮。提醒幼儿印好的树叶不乱扔,手脏了擦在抹布上。
四、表演
幼儿穿上自己做的“树叶衣服”,在优美的音乐下自由舞蹈。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何图形,感受装饰画的美。
2、能运用多种材料,通过色块、图案,装饰几何图形画面。能发现色彩的变化之美;能运用对折、挖空的方法剪出美丽窗花;并熟悉团圆,压扁,粘合等玩泥技能。
3、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装饰画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香香的被子
2、被子实物。
3、制作好的橡皮泥被子、树叶被子、棉袜被子。
4、幼儿活动材料:各种几何图形纸、橡皮泥、胶水、剪刀、彩纸、毛笔、水粉颜料。
5、小动物的家(作业区)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被子,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观察后提问:
1、被子上有些什么颜色?
小结:被子上可以有许多花花绿绿的颜色。
2、你喜欢那床被子?被子上有些什么图案?
小结:被子上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图案。
3、我们看见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引导
幼儿闻被子的`味道,让幼儿明白晒过被子的益处。
二、欣赏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的被子。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给幼儿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
教师分别出示:小脚的棉袜被子,毛毛虫的树叶被子,蜗牛的泥巴被子。让幼儿观察这些被子的形状,制作材料,并判断谁需要这样的被子。
三、欣赏课件:香香的被子,感受几何图形装饰画的美。
逐一出示课件中小动物的被子幼儿欣赏并判断,出示的被子提问:
1、小猪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2、小猫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3、小羊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让你做被子,你想做什么形状的。(小结:原来被子还可以是这么多不同形状的)
2、这些被子漂亮吗?被子上有些什么颜色?有些什么东西?
3、小猪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猫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羊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结:原来被子上还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睡上去肯定很舒服)小朋友你希望你的被子上有什么呢?
四、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被子的制作方法:
1、回忆课件中小动物被子的形状、图案特征。
2、观察制作小动物被子选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个别幼儿尝试颜料、彩纸橡皮泥等材料的用法。
五、幼儿按自己意愿分组帮小动物制作被子。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1颜色如何变。2彩纸怎样折、怎样挖空。3怎样使用橡皮泥的工具
六、幼儿晾被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大自然的其他小动物和植物朋友,他们用什么做被子?他们的被子会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在游戏中进行6以内的减法运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大胆运用已有数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一卡通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一卡通,记录纸,水笔,游戏项目所用粘纸。
2、游戏活动场景。
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又来探险小勇士玩了,不过今天的玩法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不收费的,今天探险小勇士里的每一个活动项目都要收费了。看!今天门口就有刷卡机,我们走进探险小勇士的大门就要收费。
2、出示一卡通:这是探险小勇士特制的一卡通,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进去玩了,每张老师都已帮你们充好6元钱,我们一起买票进去吧!
二、解读记录纸:
1、今天探险小勇士的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是要收费的,所以要请你们把你的6元钱是怎么使用的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你在探险小勇士里玩了什么?用掉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
2、出示记录纸:这就是你们今天的小帐单,看看哪些地方是要我们今天记录的?(门票、余额、算式题、车辆、¥)
三、幼儿第一次游戏操作并记录:
提问:你们都剩下几元钱?
小巴士:3元 小火车:2元 电瓶车:1元
小结:原来我们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剩下钱的.多少都不一样。
四、勇士乐园:
1、每个项目旁都有粘纸,你玩好一样就请你把粘纸贴在你的帐单上,然后算一算你还剩下多少钱?还可以到哪里去消费?
2、今天勇士乐园里有哪些项目是要收费的呢?出示价目表:
攀岩:1元 跳跳球3元 蜘蛛洞2元
3、有人钱不够?怎么办?(充值)我已经和勇士乐园的工作人员说好了,你们可以再去银行取3元钱,这一次充值你的钱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用什么方法表示?
4、待会儿,玩累了,口渴了,还可以到外面的自动售货机买饮料,解解渴,休息休息,不过玩好了我们还要回家,你们要把回家的车费留下。
五、幼儿第二次游戏操作并记录:
银行充值、三个游乐项目、买饮料
六、总结:
1、今天勇士乐园玩得开心吗?给好朋友看看:你玩了哪些游乐项目?喝了几次饮料?还留下几元钱?你们都留下车费了吗?
2、请个别幼儿介绍:勇士乐园是怎么玩的?让同伴与你一起分享。
3、我们一起乘车回家吧!
建议:
1、此活动适宜在大班下学期进行。
2、幼儿需要有在日常生活实际用过钱的经验,可以在“三八”节去超市为妈妈选购礼物后,进行此活动。让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多重分类。
2、能够区分家禽和家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动物卡片(如鸡、鸭、鹅、猪、羊、马、牛等)。家禽家畜的字卡。
2、农场场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观察农场场景。
1、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里看看吧!农场里有些什么动物?
2、简单认识农场里的小动物,说说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比较(几条腿,有无长翅膀等)。
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猪长得什么样?(胖胖的身体、肥肥的.脚、尖尖的耳朵、四条腿)。
(鹅、鸡)小鸡和白鹅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2只脚,翅膀)
二、饲养员请客,按动物特征进行分类。
1、新年到了,饲养员叔叔要请动物们吃大餐,饲养员叔叔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看看这些小动物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把他们放在一组,一共有几组?对了,把他们分成两组。(强调:怎么样的动物放在一组)动动小脑筋,看仔细哪些地方长得一样的。
2、幼儿按动物们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1)你是怎么分的,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两只脚,有翅膀的动物,我们叫它们家禽。出示“家禽”字卡。四条腿,没有翅膀,有尾巴的动物,叫做家畜,出示“家畜”字卡。
(3)巩固认识家禽和家畜。
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禽?什么样的动物叫家畜?
4、再次分类:
饲养员叔叔说了,现在请你帮忙按照家禽和家畜再来分一分。这一次要怎么分呀?看谁的动作最最快。
教师检查:小朋友的本领真大,都帮小动物们找对了位置。
三、巩固家禽和家畜概念。
1、等一等,饲养员叔叔说,客人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动物,那我们再来帮帮忙,分一分它们是家禽还是家畜,不要找错位置哦。
2、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图片,辨别哪些动物是家禽,哪些是家畜,贴在贴有字卡的桌子上。巩固家禽和家畜的概念。
3、检查分类结果。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xx为什么哭呀?
四、律动
谢谢你们帮助了饲养员叔叔,饲养员叔叔要请我们一起跳个舞,好不好?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10)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那请小朋友 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
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
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
3.吆,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
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信封,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
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
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的对不对,若不对则帮助纠正)
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到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的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在巧手区、操作区放一些信封、卡片、实物图片,鼓励幼儿积极去探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XX”。
2.尝试用“X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XX”的句式创编故事。
3.积极参与表达,感受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景图片:草地、大树、马路、城市、屋内、扑蝴蝶的小朋友。
2.彩色纸若干,剪了蝴蝶形孔的纸片若干,勾线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扑蝴蝶的小人图片,谈话导入。
1.观察小人图片。
师:看,这个小朋友想干什么?
2.说说春天的蝴蝶。
师: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蝴蝶都飞来了,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蝴蝶呀?
(二)逐一出示场景图,感受故事,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XX”。
1.出示草地场景图片,学说句式“黄色的是蝴蝶。”。
师:小朋友抓蝴蝶,来到了哪里?蝴蝶在哪儿?什么颜色的?
2.将蝴蝶孔的纸片拿下,学习句式“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小花”。
3.出示大树场景图片,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梨子”。
4.出示马路场景图片,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气球”。
5.出示城市场景图片,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信号灯”。
(三)尝试创编句式“X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XX”。
1.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容易被看成蝴蝶?
2.教师示范创编。
3.幼儿自主创编。
(四)交流创编内容。
1.自主交流:将自己的创编内容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
2.集体交流:将幼儿的作品订成书,集体欣赏。
(五)观察最后画面,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有没有捉到蝴蝶呢?没抓到蝴蝶他心情怎么样?我们变成蝴蝶一起跳舞来逗他开心吧。
活动延伸:
1.将图书投放到阅读区,让幼儿完整阅读这本图书,感受书本上小洞里面蕴藏的乐趣。
2.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附故事《黄色的······是蝴蝶!》
春天到了,小朋友做好了扑蝴蝶的兜准备去抓一只黄色的蝴蝶,小朋友来到草地上,左看右看,看见草地上有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色的······是蝴蝶!黄色的······是蝴蝶!猛地扑过去,呀,不是蝴蝶。是一朵黄色的小花。继续往前走,来到一颗大树下,黄色的······是蝴蝶······用力一扑,啊呀呀,不是蝴蝶。原来是大树上结的黄黄的梨子。这回小朋友来到了马路边扑蝴蝶,看见一个小男孩头上飞舞着一个黄色的东西,黄色的····是蝴蝶吧······轻轻扑过去,哇!不是蝴蝶,是小男孩手里拿的气球呢。再往前走走来到了大城市里,蝴蝶飞的可高了,踮起脚尖扑过去,不是蝴蝶!是黄色的交通信号灯······走了一圈都没有抓到蝴蝶,小朋友就回家了,回到家小朋友心想:这回不管谁说什么,都不是蝴蝶!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选]中班教案08-21
【经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8-07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