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先说一下我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认识.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这篇课文在初中语文事物性说明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建造上的独特风格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有一些说明性文体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要他们谈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并不难,但是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把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度挖掘文本的基础之上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探究作者说明的方法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采用情镜教学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的艺术,找寻学习说明文的乐趣。而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辩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1.故事导入,走进作者。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3.默读课文走进二桥
4.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5.讨论交流布置作业
6.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下面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走进作者
茅以升的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让学生们
这一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大约用时10分钟。首先我会让同学们自主学习,通过课下注释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然后让同学们诵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进而理清全文的结构: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作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全文条理清晰,井然有序。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三)默读课文走进二桥
经过对整体的把握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的石拱桥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长期发挥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呢?同学们先阅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完成表格。通过归纳总结,出正是因为两桥各有特点,才被选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接下来我会与学生完成一个小游戏:文中写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你能根据这些语句画出来赵州桥么?通过以上表格和学生亲自动手,不难总结出赵州桥美在其结构,而卢沟桥的美则在于,那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背后承载的历史价值。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语言的学习则侧重于读与品,我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下面这两句话,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思考:‘左右”、”约”这些用词模棱两可,是否符合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让同学们明白,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再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刚才画的赵州桥,思考~
(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肩”能否换成“边”“面”“头”?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
不能,肩就是指导拱最高的那个范围,和边,面头顶意思不一样,有肩的是拱桥特有的而肩是别的桥不能随便用的。原文中有4个拱,去掉各后就是有两个拱了。用大拱的两边比喻成大拱的两肩,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两个小拱所处位置,准确真实。说明赵洲桥小拱的对称性、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使读者明白它为何能长期抵御洪水冲刷而不至于坍塌。
其实本文的语言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准确性与周密性,还表现在作者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接下来我会向同学们介绍常用的说明方法,我会用问题引导法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来看看以下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自主思考,通过以下句子便可学习到作者采用了列数字、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又准确具体地进行说明,能给读者留下清晰映像。
到此本课教学重难点均已得到突破。
(五)讨论交流布置作业
文章最后两段写了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说一说,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原因?比如说,一些刻苦钻研的个人因素,经济的发展等等……同学们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在课堂迁移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提供一些著名建筑的数据和图片,任选其一,运用说明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六)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这一板块主要是让同学们看一看各式各样的桥,进而联系中国现在的发展,让同学们体会正是强大的中国才创造了这些光辉的成就,增强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⑵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⑶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⑷练说:
①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⑴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⑵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⑶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⑷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⑸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
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题:观潮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
五个。
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
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九、设计说明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