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一、教学理论依据
交通信号灯及安全标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等特点,本活动旨在通过创设逼真的马路场景,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强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实施策略
情境法、演示法、体验法等
三、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交通信号走跑交替,初步学会倒退走;
2.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强化遵守交通规则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游戏场景布置、红绿灯、减速标志、倒车入库标志、车库牌、号码牌、汽车标志、平衡木4块、玩具砖块若干;
2.入场、热身、游戏、放松环节的背景音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根据信号玩游戏。
2.难点:初步学会倒退走。
六、活动过程
(一)热身,谈话引发兴趣
小司机们,我们一起玩游戏咯,准备好,出发!
有礼貌的孩子和后面的老师问好。请找一个碰不到伙伴的地方站好,来活动一下身体。
活动活动真舒服。请小司机坐下休息一会。你们瞧,这是?猪小弟要盖一间砖房子,需要小司机们帮忙运砖块,你们愿意帮它吗?
(二)练习根据交通信号走跑交替,初步学会倒退走
1.认识红绿灯,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真是一群热心的小司机。帮忙运砖块需要大家有会看交通标志的.本领,你们瞧,(实物红绿灯)这是?看到它该怎么做?
你们说的很清楚: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请大家仔细看,马路上还有什么?(箭头)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司机一定要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行驶。绿色汽车站在绿色的箭头后面,黄色汽车站在黄色的箭头后面,往前行驶,注意看信号灯,然后沿箭头往回跑,跑到你队伍的后面等待,继续前行。注意在跑的时候不能压线行驶。
我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看好信号灯,注意箭头方向,再回到队伍后面。请小司机们来练习一下。注意不要压线哦
强调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认识减速慢行标志,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小司机真厉害,你们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你们瞧,这是什么标志?认识中间的字吗?这是减速慢行,小司机看到它一定要慢慢的通行。
看路上有没有这个标志?(有,教师走过去)原来这里有一座小桥,为了安全需要司机减速慢行。我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练习吧。
小结:你们真厉害,都能安全的通过小桥。加油。请小司机回到停车位。
3.认识倒车行驶标志,并在马路上练习行驶
看,这是什么?我来告诉你们,这是倒车行驶,小司机看到这个标志,就要倒退走。谁知道怎样倒退走?请1名幼儿示范。你做的很标准很安全,(教师示范小结倒退走规则)往后倒的时候要左右看看,小脚不能交叉,经过倒车区,就可以快速向前跑。请小司机来试试,请起立,向前开车,倒回你的停车位。
看路上有这个标志吗?我们该怎么做?请2名小司机来试试。
非常棒,请大家一起来练习。
小结:小司机真厉害,很快的就学会看信号灯了,那我们来问问警察叔叔,能帮小猪运砖块了吗?
4.情境游戏:帮小猪运砖头
太棒了,刚才小司机们都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过小桥,倒车的本领也能够熟练掌握了!(教师示范搬砖块)我们运砖块时,要按照箭头的方向行驶,绿灯请快速跑过,每次只搬一块砖头,要横着搬,以防砸着小朋友的脚。过小桥,倒车后,把砖头放在小猪家再回去运,排好队,做文明小司机。
我们一起来练习吧。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
(三)评价、放松环节
小司机们,辛苦了,到老师这里来。你们瞧,今天帮小猪运了这么多砖块,相信它一定能盖一间不错的房子。放松一下我们的身体。一起出去玩了,和老师们说再见。
加载中,请稍候......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学习辩识某些自然音响的特点,并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相比较,初步有音色感受能力。
3、对打击乐活动感兴趣,并能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活动准备:
1、已认识并学会敲击双响筒、木鱼、串铃、圆舞板、铃鼓、碰铃、三角铁、大鼓等乐器。
2、挂图,录音。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学跑马动作进教室。
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去好吗?我们出发吧。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教师:美丽的大草原终于到了,请幼儿找个位子做下来。
(1)咦,听听什么声音啊?放伴奏音乐(大马告诉我)
(2)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马走路的声音,小马脖子上铛铛的声音……)
3、教师:马跑路的.声音是怎样的?(学马跑路的声音)
4、教师:如果想让马走得快点怎么办?(打鞭、嘴里喊驾驾驾)
5、教师:刚才音乐里哪一部分是马跑路的声音?哪一部分是喊驾驾驾的声音)
二、再听一遍音乐,出示图谱。
1、教师:哪一部分是跑?哪一部分是喊的声音?(前面部分是跑,后面是驾驾驾)
2、教师:我们一起来学骑马好吗?幼儿:哒哒哒哒哒哒,驾驾驾驾驾驾
3、听音乐再学一遍
教师:请一半小朋友做马说哒哒哒哒哒哒、另一半做骑马的说驾驾驾驾驾驾
4、再听音乐做一遍
5、两边幼儿交换再做一遍。
三、打击乐
1、教师:我们马走得累了,休息一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铃鼓、串铃、圆舞板、双响筒、木鱼)
2、教师: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你知道哪些乐器的声音像小马哒哒哒跑?(双响筒)
(1)双响筒是怎么敲的?请幼儿上台敲一下。再请幼儿空手敲一遍。
(2)还有什么也像跑的声音?(木鱼)幼儿空手练。
3、教师:什么乐器的声音像马脖子上的铃声?(小铃、串铃)一起学一遍。
4、教师:什么乐器的声音像甩鞭的声音?骑马的叔叔喊“驾”时很用力,该用什么乐器?(大鼓、铃鼓)声音很大很有力
5、教师:今天老师为这边的幼儿准备了
双响筒、串铃、圆舞板做跑路的声音?
另一边幼儿准备了铃鼓、大鼓、三角铁表示喊的声音。
6、听音乐一起演奏一遍,教师指挥。(一边幼儿打大鼓、一幼儿用圆舞板演奏)
7、请一边幼儿喊“嗨嗨嗨”的声音,再演奏一遍。
8、交换乐器再演奏一遍。
四、结束
教师:刚才老师当指挥,现在谁愿意来当指挥,请一幼儿。
教师: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大草原,还学会了骑马。时候不早了,我们骑着马回家拉!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狼来了》这个故事:正在忙碌的季节里,放羊的孩子为寻自己的开心,不顾后果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大人,从此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知道说谎的'坏处
教学重点、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诚恳对待别人,不能够拿别人来寻自己开心,这样是一个不好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狼来了》的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小朋友,你们想听故事吗?!现在老师放《狼来了》的故事给你们听。
你们听了《狼来了》知道故事是讲什么的吗?!这个故事是讲,有讲一个小孩子子在山上放羊的时候,他感到无聊,然后他就朝山下正在工作的大人们喊“狼来了,狼来了”正在工作的大人们放下手上的工作就跑上山,没看到狼,就问那个小孩子“狼呢?!”小孩子就说“我是骗你们的,”第二天他就故伎重演,大人们又跑上山,结果没有看见狼……
又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那小孩急坏的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可是这一回正在工作的大人们以为他又是骗人的,所以没有上来……
教学反思
《狼来了》的故事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个不好的行为,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对人的良好品质。
中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引导幼儿用手和小猪走路、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猪憨厚、可爱的形象。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并唱准│××××│和│××××│的节奏。
3、培养幼儿在集体表演时候合理利用空间,不你推我挤。
二、准备:
每人一个小猪头饰、猪妈妈头饰一个、一片草地、音乐磁带《小猪睡觉》。
三、过程:
1、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T:小猪宝宝们S:哎!
T: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你们高兴吗?
S:高兴。(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小猪走路的动作进教室)
T:(带领幼儿围着草地转一圈)草地到了,这里的草真嫩呀!哎哟,妈妈的肚子好饿呀,你们饿吗?
S:饿了。
T:那我们就找个地方吃草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吃草)
T:宝宝们!S:哎!
T:吃饱了吗?S:吃饱了。
T:吃饱了那我们就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请幼儿坐到位置上)
T:嗯,肚子已经吃饱了,那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呢?
S:玩、睡觉、做游戏……
T:妈妈呀也想睡觉了,那你们跟妈妈一起睡觉吧!妈妈睡觉的时候还要打呼噜呢!猪宝宝们可要听仔细了,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
(边睡觉边打呼噜唱:呼噜噜噜噜呼噜噜噜噜)
T:刚才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呀?哪个宝宝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T:真棒,宝宝们学得真像。妈妈睡的'很香很香的时候还要这样打呼噜呢!(唱:呼噜呼噜呼噜呼噜)
谁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T:宝宝们真可爱,也会和妈妈一样打呼噜。
妈妈还会念一首好听的儿歌呢!这首儿歌里就有猪宝宝们打呼噜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宝宝们可以跟妈妈一起念,一起学好吗?
(配乐,有感情地念一遍歌词,边做手指动作打呼噜时唱出来)
这首儿歌好听吗?那宝宝们就跟妈妈一起来说好吗?(集体说几遍)
二、学唱歌曲:
T:妈妈还会把这首儿歌唱成歌呢!(有表情地范唱一遍,做手指动
作)宝宝们想不想学啊?那就跟妈妈一起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几遍,配乐)
这首歌里面①小猪吃饱了在干什么?②它是怎么睡学的?(闭上眼睛睡觉)③大耳朵在干什么?(大耳朵在扇扇)④小尾巴在干什么?(小尾巴在摇摇)
T:刚才呀我们是用小手表演了小猪睡觉,现在呢妈妈要宝宝用自己的小身体来表演了。下面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看看哪个宝宝表演得最棒。(听琴声范唱,幼儿做动作)
T:这个宝宝表演得真好,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好吗?(请个别表演好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
①小猪有个大肚皮,吃饱了之后它是怎么走路的?
②闭上眼睛睡觉怎么做?
③大耳朵扇扇又可以怎么表演?
④小尾巴在摇摇可以做什么动作?
⑤打呼噜时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给歌词编动作。
T:现在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宝宝们准备好了吗?
S:准备好了。(师唱,幼儿表演)
T: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好羡慕呀,想要跟你们比赛了,现在呀请宝宝们来唱,妈妈来表演,好吗?
S:好。(幼儿唱,教师表演)
T:妈妈表演得好不好啊?
S:好。
T:那下面宝宝们就和妈妈一起来表演吧!(师生共同表演)
T:嗯,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呀真高兴,可是这首好听的歌呀还没有名字呢!请宝宝们帮这首歌取一个名字好吗?
S:猪宝宝、小猪吃草……
三、结束:
T:猪宝宝们,你们累不累啊?
S:累了。
T:走,咱们回家休息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七个阿姨来摘果》这首儿歌在内容上一句紧扣一句,句句有“七”,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在形式上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再加上肢体语言的提示,以及诱人的游戏,就能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获得愉快的生活体验,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儿歌名称,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有感情朗读儿歌;
2、进一步熟悉水果,并初步学会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布置果园的场景。
2、图片(七个阿姨、水果篮)、每位幼儿一个篮子。
3、幼儿识字大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观察果园。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到果园去看一看,好不好?
幼:好。(幼儿有秩序地观察果园)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
二、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 师:刚刚我们都已经参观了果园,也看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看看还有谁来到果园,好吗?(教师出示阿姨的`图片) 幼:是阿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原来是这么多的阿姨来到了果园,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位?(7位)
引导幼儿通过从左往右、从右往左,顺数和倒数两种方法数出阿姨的人数。 小结: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2、师:那小朋友们,这些阿姨准备去干什么呢?
幼:摘果子。
师:几个阿姨去摘呀?
幼:7个
小结:七个阿姨来摘果(学习词:摘)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摘得动作。
3、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姨摘的果子装在哪儿吗?
幼:篮子里
师:那7个阿姨有几只篮子呢?(7只)
小结:七只篮子手中提。(学习词:提)引导幼儿一起模仿提的动作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姨的篮子里都摘了几种果子
幼:幼儿数一数,7种。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水果分别怎么摆放的?
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摆放样子。
小结:七种果子摆七样。
5、带领幼儿说出七种果子的名称。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些好吃水果的名称吧! 小结: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老师把这些情景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七个阿姨来摘果》,现在听老师朗读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过渡语: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有)老师呀也觉得这首儿歌很好听,我们一起把它用好听的声音念出来,好吗?(好)
三、出示识字大挂图,幼儿学习朗读儿歌,创编儿歌。
1、教师出示识字大挂图,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2―3遍。
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轻声地练习,要听清楚老师是怎么读的?
一起来练习一下‘摘、手、中、石、柿’的发音,读准翘舌音。
2、幼儿个别朗读的形式巩固练习。
师:刚才,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练习了这首儿歌,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练习一下,××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有谁能勇敢地读给大家听?**小朋友也读得真不错,请个别小朋友把自己学到的本领表演其他幼儿听听。
3、初步学习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除了这些水果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经典)中班教案08-07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精选】07-21
中班教案[精选]08-11
(精选)中班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