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实用的小班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生活中处处有水果,孩子从出生到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与水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又喜爱的水果作为切入口,我们设计了此活动。本次活动由观赏MV、品尝水果、制作水果羹等多种形式组成,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幼儿探索、操作等活动,了解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以及水果的多样性,使孩子们置身在探究的环境中愉快的主动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知道其名称、特征。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水果是多种多样的。
3、在品尝活动中,体验共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幼儿每人带两种水果、水果拼盘。
3、糯米粉、糖、餐具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果的多样性。
1、教师提问:你们吃过水果吗?你吃过什么水果?它是怎么样的?什么味道?
(在幼儿说出后播放MV,引起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
2、除了刚才我们小朋友讲的,看看还有哪些水果宝宝藏在图形里呢?哇秋天的水果真多呀!
二、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特征。
1、苹果。(或观看MV)
A: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每人从桌上拿一个苹果,看看苹果长的是怎样的?
B:教师简单小结(颜色、形状、大小、触觉),幼儿看MV。
C:你们知道苹果里面有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
D:教师将苹果横断面切开,小结幼儿的讲述内容。(幼儿看MV)
2、橘子。
方法同上。
三、品尝水果,体验共享的快乐。
1、品尝新鲜水果。
A:秋天是一个水果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尝尝秋天的各种水果?(出示水果拼盘,幼儿欣赏)
B:请幼儿猜猜说说水果拼盘里有些什么水果。并请幼儿挑选1-2种水果尝一尝,说出这些水果的名称及其它是什么味道的。
C:讨论:人多水果少,大家都想品尝到各种水果,应该怎样吃?
2、学习制作水果羹,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
教师:刚才我们吃了新鲜的水果,平时你们还吃过那些水果食品?(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简单讲述水果羹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配合一起做水果羹(幼儿学搓小圆子)。
四、活动延伸。
幼儿吃水果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按大小标记分类。
2、 在游戏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操作卡:大小萝卜若干、大小花片若干、大小积木若干
2、 大小标记三对,背景房子四座、沙盒若干、篮筐两个
3、 音乐磁带、小兔挂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兔妈妈:“孩子们,秋天到了我们去公园玩吧!”(随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来妈妈给你们拍照”
二、 认识大小标记
1、 兔妈妈:“刚才我给你们拍了照,现在也请你们给妈妈拍张照吧!”(幼儿做拍照动作)
“快看,妈妈的照片印好了。来请你们也学妈妈的样子,两手伸开,两脚分开”(教师出示大标记)
“好,请你们再给妈妈拍一张。”(做小标记动作)
“好了,照片又印好了,这上面的动作,两脚并拢,两脚靠拢。”
2、幼儿根据照片的动作,来区别标记的不同
兔妈妈:“你们看看,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说出感受)
“当你们两只手伸出来,两只脚分开,有什么感觉”
“对了感觉大大的,这表示大的意思,这叫大标记。”
“当你们两只手靠着身体,两脚并拢,就觉得怎样?”
“对了,感觉小小的.,这表示小的意思,这叫小标记。”
三、按标记进行分类
1、 幼儿操作。
兔妈妈:“你们认识大小标记了吗?妈妈这里有两只篮筐,请你们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
“这两只篮筐是装积木的,可是妈妈不小心把积木都打翻了,你们愿意帮妈妈把积木放回篮筐吗?”(启发幼儿说出大积木放入有大标记的筐,小积木放入有小标记的筐。)
集体检查,纠正。
2、游戏:萝卜回家
兔妈妈:“你们真聪明,把积木都送回了自己的家。可是,还有人也想回自己的家,就是那边的萝卜宝宝。你们看看这些萝卜宝宝有什么不同?
“这里有四座房子,房子上贴有什么标记?这就是萝卜的家。”(启发幼儿说出有大标记的房子是大萝卜的家,有小标记的房子是小萝卜的家。)
“现在我们一起去把萝卜送回家吧,一定要看清标记,不要送错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集体纠错。
[page_break]
活动结束:
听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知道幼儿园是一个集体,随便离开集体很危险,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迷路的小花鸭》的'第一段,请幼儿说说小花鸭怎么了。
2、教师讲述故事《迷路的小花鸭》,边讲边出示图片。
提问:
(1)小花鸭为什么迷路了?
(2)迷路后小花鸭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3)是谁救了小花鸭?
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离开集体、离开妈妈很危险。
3、知道自己是草莓班的小朋友,是大家庭里的一员,不要随便离开我们的“家”,我们的集体。
4、游戏:乖小鸭。
玩法:承认扮大灰狼,幼儿扮小鸭,小鸭子们去池塘边捉鱼,大灰狼仔细观察,发现有离开集体的小鸭子就立刻去捉。
附故事:
有一只小花鸭,跟着鸭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池塘捉鱼。走到路上,发现路边飞来一只蝴蝶,蝴蝶真漂亮,于是小鸭子离开了大家,去追蝴蝶。追呀追,蝴蝶飞走了,小鸭子回头一看,自己已经跑出来很远,看不到妈妈、看不到伙伴们。它大哭起来。这时候,一只大灰狼恶狠狠地走过来,张开嘴铺路过来,想一口吃掉它,突然,一只大花狗从小鸭的身后跑出来挡住了大灰狼,大灰狼吓得逃跑了,小鸭子得救了。大花狗把小鸭子送回了家。从此,小鸭子再也不敢离开大家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这个班是今年才收的新生班,幼儿年龄小,大都在3——4岁之间,他们的纪律性还不是很好。特别是现在他们大都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在家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大人在帮他们完成,特别是他们的家里玩玩具的时候,特别不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基于这个特点,我特别设计的这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要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要让幼儿之间学会互相帮助。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知道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5、要让幼儿知道玩了玩具以后,应该把它们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要让幼儿知道在玩玩具的时候要互相帮助,要互相谦让,要大家一起玩耍,不是一个人玩耍。
教学难点:
让幼儿学会在玩完玩具的时候要学会收拾自己玩的玩具。并放回原来的地方。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玩具,装玩具的框若干,各种“玩具”头饰、“玩具框”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1、老师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玩具框”,并戴上相应的头饰。
2、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不同的“玩具”,并戴上不同的玩具头饰。
3、让扮演“玩具”的幼儿蹲在地上,团成团,并让其扮演“玩具框”的幼儿手拉着手围着这些“玩具”。
4、老师一声口令:“玩具”出来玩了,这个时候扮演“玩具框”的幼儿就把手放开,让圈里面的“玩具”出来玩耍。
5、玩了一会以后,老师就又发出指令,“玩具”快回到“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有一些“玩具”回去了,可有一些“玩具”不知该怎么办就在哪里“哭”了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的提问:“他们为什么哭呀?”有些幼儿回答:“他们找不着自己的家了。”这个时候呢老师就来到活动场地中间,把刚才“哭”的'幼儿牵回 “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扮演“哭的玩具”的这个幼儿就笑了。老师又提问:“他为什么又笑了呢?”幼儿回答:“因为他找着自己的家了。”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要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要让玩具回家。
三、结束环节:
老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玩具,让幼儿进行玩耍,最后由老师做出指令,让幼儿收拾玩耍的玩具,并放回原有的玩具框内。
四、延伸环节:
要让幼儿学会不管从哪里拿的东西,都要放回原处,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反思
1、参加游戏的幼儿人数不够多,参与面不够广。
2、幼儿对老师提出的指令还不能完全弄懂。
3、选择幼儿参加游戏时,没有对每个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
4、假如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就会先根据自己班上的幼儿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了解的情况选择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并让其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进行游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
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
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
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
1.比较豆子的颜色。
(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
(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
(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
(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
2.比较豆子的大小。
(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
(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
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
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
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
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
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
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
7.全体幼儿剥豆子。
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
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
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
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
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
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
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
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
(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
(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
(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
(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豆浆)
(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
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
(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
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
五、延伸活动
1.观看门卫老伯伯种豆子。
幼儿园门卫老伯伯带来了一些(黄豆)种子,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门卫老伯伯将(黄豆)种子播种在花园里。
2.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
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成长记录”(可以用贴照片、绘画、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
3.召开“成长记录”展览会。
把“成长记录”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
“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 “有趣的豆宝宝”。
2、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
3、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
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 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
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教师:
(1)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
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
四、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9
(精选)小班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