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科里亚的木匣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深文细致地指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的自己的劳动给常来甜美欢乐的人们。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 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下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砖上藻砖石。)
二、 自由读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深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 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2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绝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 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标划: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词语表现出儿童情趣?
(趴在井图上,一颗一颗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痴痴地,一面数,一面心里想、、、、、、)
处理课后阅读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想想句子的意思,读体会。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
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离我们是很遥远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叹号。井水的深度我们是不知道的。所有用问号。遥远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说明井水很清楚。)
4、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5、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标划。
井水为什么甜?通过什么事写井水的甜?
(把含盐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课文是通过洗菜,洗大萝卜这两件事写出井水的甜。)
6、 指名读边听边想:井水的甜美,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是从哪些语句中体现了来的?
(嬉笑声,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樱子。真是可爱极了。)
7、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8、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什么事情表现井水的“凉”?
(通过井水浸过后的红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冰凉来渲染井水的凉。)
9、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10、齐读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出井水三个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体事例来源照井水的清甜凉。)
11、思考回答:
这么了的井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饮用,浇灌、洗涤、浸凉水果,以及供孩子们观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自然段,总结归纳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凉。
13、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课文。
1、 齐读第三段,边读边思考:
(1)看到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体会的?
(饮井不忘挖井人,赞美了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劳动,赞美了辛勤创业给后人带来幸福的劳动人民)
(2)为什么到现在,作者还在思念这口古井?
(饮水思源,饮水不忘挖井人,劳动者永远受到后代人的怀念和敬爱。)
2、 归纳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打出幻灯,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连起来归纳深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先通读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体现观要点的词语,删去重复的词语,然后用恰当的通顺连贯的话把各段段意串连在一起,最的再读一读,看要点是否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七、总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八、板书设计
外形、历史 地点、大小、形状(中台井图)
历史:古老
清:数映在水里的星星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2、搜集祖国建设方面的材料。
3、培养热爱祖国成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围绕话题,将重点事情说清楚。
教学难点
将重点事情说清楚,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起兴趣(5分)
同学们,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不胜枚举,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就自己了解的资料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二、探索新知(32分)
1、分小组交流,谈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带着资料及图片在班上发言。
4、有意识的推荐人选,侧重介绍某一方面。
可以介绍从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搜集到的资料。
5、学生同桌交流。
6、指名学生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3分)
祖国的建设靠大家吗,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板书设计
祖国建设跨骏马
要求:1、围绕话题谈感受。
2、采用具体事例说清楚。
3、可配有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时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祖国建设与发展的成就方面的资料,但由于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少,多数是建国初期的资料,课上学生谈体会是词汇量很少,没有抓住身边的、就发生在近几年、我们所熟悉的、关注重大成就,交流体会不深。教师出示后,学生有惊叹之感。
家乡的变化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2日 授课时间:4月19日第8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选典型、具体的事例,反映身边环境、日常生活的变化。
2、写清家乡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表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写清这些变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难点:
写出具体事例表现家乡的变化,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点明主题(5分)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展示祖国建设的,课后同学们还搜集了许多关于祖国建设飞速发展的资料,,在上节口语课中大家还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成就,特别是大家细心观察到了我们身边的可喜变化,日新月异的祖国建设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动手写一写吧。
二、探索新知(10分)
1、明确习作要求,提示写法。
(1)学生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
(2)提炼强化要求。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如:住房、交通等。
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文题自拟,文体不限。
(3)交流这次习作的困难是什么。
2、提示写法
(1)选择你最熟悉、最有说明力的具体事例。
(2)介绍某项成就要抓住要点,要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
(3)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具体描述身边的变化。
三、展示变化,感悟发展(10分)
1、展示家庭变化,感悟家庭发展:
(1)小组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一——近3年来家庭收入、人均收入情况。
(2)进一步展示变化:几年中,你们家里生活条件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3)感悟家庭生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身边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二——逛超市时的见闻和感受。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除了刚才说的,再想一想,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汇报。
(3)感悟身边环境变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3、展示祖国建设变化,感悟社会发展:
(1)全班交流,展示调查资料三:一年中,我们的祖国、我们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生生交流,进一步展示变化。
(3)感悟祖国建设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好处:祖国建设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科技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提出要求,审视主题(2分)
下面,我们就用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一写家乡的变化。你可以选择一个方面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说明,也可以选择不同方面的事例来表现主题。
五、选择材料,明确思路(5分)
要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准备。
1、明确选材。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选材。教师巡视指导。
2、明确思路。
写之前,好好想一想,自己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怎么写清楚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些好处怎样展示出来,开头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六、用心思考,完成习作(8分)
1、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表扬,以对其他同学有所启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个性表达。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选择材料 抓住要点
写出真情实感
文题自拟 文体不限。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从衣、食、住、用、行及环境等多方面去谈家乡的变化,能结合自己家近几年的生活水平变化去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家乡的变化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掌握修改方法。
3、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修改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2分)
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祖国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同学们还动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典型作文的讲评(15分)
1.出示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的典型习作。
2.展示典型习作,可以让作者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他是否把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写清楚? 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通过师生评议,达到进一步指导的目的,并结合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的重点,是事情写得是否真实具体,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生生交流,师生评价(10分)
1、互相评价。
同学们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还可以选一个你认为写作水平比你高的同学交流学习。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
2、自评自改。
读了别人的习作,听了别人对你的习作提出的建议,现在请你动手改一改自己的习作吧。
3、共同评价,共同修改。
教师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修改,然后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四、佳作赏析,佳作评选(10分)
1、每个小组评选一篇最佳习作,面向全班交流,让大家获得启发。
2、小组自由评选。
可以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选材、最佳语言、佳句赏析等,发现每个人习作中的'闪光点。
五、全课总结(2分)
掌握修改方法,仔细修改,让习作更加完美。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用具体实例来反应身边的变化 。
写清楚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学习优秀作文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听取他人的意见,但个别人只改了错别字,对于习作内容不会修改,自改能差。
语文七色光四
备课时间:4月13日 授课时间:4月20第8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 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边音和鼻音,读准汉字的读音,学会在汉字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
2、积累背诵有关“国家建设”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深圳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4、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会,激发学生从小学好本领,将来投身祖国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易混音的读音训练;关联词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搜集关于建设祖国的名言名句和有关资料,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展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3分)
同学们,会唱《七色光》吗?你们知道吗,语文学习中也有七色光,是什么呢?(拼音、字词、句子、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四,感受语文七色光独特的魅力。
二、进入“练一练”(10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下面这些词语的读音你能读准吗?
出示8个词语,学生在书上完成注音。
(2)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指名让学生读准这些词语,核对注音是否正确。
(3)教师领读,指名再读。
(4)补充练习:
讹( )诈 血( )液 滋( )味 一幢( )幢
(5)你觉得还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提醒大家在平时阅读、说话时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些句子需要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学生自己试着填写关联词语。)
(2)谁告诉大家,你选择了哪一组关联词语?
指名读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一组关联词语。
(3)变化方式训练,明确关联词语表示的是什么关系。
把下面每组的两个句子用关联词语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句子。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国际上的同行赞誉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天气异常寒冷,他坚持拖着伤残的腿去补习班上课。
(4)自己选择一组关联词语试说一句话,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3、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短文。
(1)下面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认真读一读,看你能不能发现?
学生自由读短文,发现问题。
(2)指名发言,指出短文中问题所在。
(3)全班交流说一说应该怎样修改。
(4)明确修改符号,学生动手在书上修改。
三、进入“日积月累”(10分)
语文七色光里还有一个让我们增长知识,积累语言的栏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两句话及作者。
2、提出要求:读流利,注意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不懂意思的词语查字典或者联系句子理解。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句子的意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背诵。
5、教师提供素材,学生进一步积累。
大屏幕出示:
一个青年人,总有自己的学习目的。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钱学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四、走进“知识窗”(7分)
七色光里知识多,七色光里收获忙,下面让我们再走进“知识窗”去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中的,读后说说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交流时先说书中的内容,再说自己搜集、了解的内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小组内所了解的深圳变化。(通过代表发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积累。)
五、大家一起来(5分)
1、导入,明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要求大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放眼世界,把你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
2、同桌交流搜集的材料。
3、组内资料交流。
4、小组按内容选派代表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说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谈出认识和感想。)
5、整理充实资料。(让学生根据交流,充实自己的资料)
六、总结,布置作业(5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人把课上交流的资料整理出来,办一期以《放眼世界,建设祖国》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四
塑料( ) 遨游( ) 熟悉( ) 松嫩平原( )
困扰( ) 欺辱( ) 燃料( ) 幅员辽阔( )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平翘舌,关联词语填写也比较恰当,在改短文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改符号掌握不好,修改时不够认真,个别学生只能找出错别字,不会修改词语搭配、语序等问题。读于句子积累的很快,都能理解意识,并当堂背会。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8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垄断 辉煌 瞩目 霹雳
· · · · ·
埃及 下旬 氢弹 讹诈
· · · · ·
二、选择正确读音(3分)
屏息(bǐng píng ) 弹琴(dàn tán)
· ·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5分)
担( ) 钻( ) 屏( )
( ) ( ) ( )
四、补充词语(5分)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尖嘴( )腮 画( )添足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5分)
矗立 寻觅 称赞
苦恼 强烈 震惊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7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只有……才…… 只要……就……
1、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 )会兴旺起来。
2、( )奶奶年过花甲,( )她的精神很好。
3、( )今天预报有大雨,( )活动改期了。
4、( )多读多写,作文水平( )会提高。
六、写一段话,歌颂家乡新变化,题目自拟,字数不限。(5分)
板书设计:
单元练习
草长( )飞 一( )当先 ( )头( )尾
亡( )补牢 叶公好( ) ( )立( )群
教学反思:
对于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都较好,能够准确注音、补充词语,多音字把握较好,关联词语选择也很准确。
9、桃花心木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侥幸、汲取”等词语。
3.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发。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学生受到什么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以“相互联系”为主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九课,看看从《桃花心木》中能懂得一个怎样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5分)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2、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0分)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四、指导写字(15分)
1.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的字写得美观、正确。
2.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按结构分类。
4、指导写字。
重点强调:“规、萎、汲”等字的书写。
五、再读理解课文内容(5分)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同桌互说。
(2)交流问题,小结: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六、总结(2分)
文中种树人的做法怪在哪?有什么耐人寻味的道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9、桃花心木
侥 汲
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桃花心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字词、朗读等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做的都很好,课上检查情况较好,个别学生书写时结构把握的不好,对课文的概括能力仍需加强。
9、桃花心木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4月14日 授课时间:4月21日第 8 周第 6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桃花心木》。(板书课题)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5分)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0分)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出示:“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5分)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六、总结(5分)
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
9、桃花心木
设疑 解惑 悟理
奇怪 不确定 独立成长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明白了育苗人话的道理,但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回答问题是语言运用不是十分恰当,说得不是很清楚。
5 O
语文教案 篇4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 交流课前搜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搜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搜集到的?请给同学们说说好吗?(交流)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一口气说了很多对子,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 .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老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敢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4)两位小朋友评得很对,范读得也很好。现在全班齐读课文。
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课件),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
(1)生自由读、小老师带读。
(2)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生字卡)。
(3)同学们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组词)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l .引导学生朗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出示课件)
(1)现在同学们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2)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 .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1)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对子就是同学们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
(2)同学们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每组对子的内同都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2)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例: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 .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字的特点)。
(1)“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
(2)“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
(3)“贫”字上面是“分”不是 “今”。
2、生练写、评价。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搜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
要求1.了解诗歌的意思,知道诗歌赞美了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杨树。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杨 树 之 歌
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杨①,
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节导读:这节描写大叶杨歌声的特点。
唱给②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③。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节导读:这节具体介绍大叶杨的歌声唱给谁听,描述了大叶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④。[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大叶杨为人们带来的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
感谢金色⑤的太阳,
春天它使我们翠绿,
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节导读:这节写大叶杨默默地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并在歌声里感谢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叶杨的赞美之情。
字 词 导 读
①大叶杨:杨柳科,寿命长,树形高大、广阔、美观,树干灰白、端直,是城镇街道绿化用材的好树种。
②给(gěi):也读jǐ,如给予。
③聊家常:闲聊;聊天儿。
④凉爽:清凉爽快。
⑤色(sè):也读shǎi。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出杨树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大叶杨树叶,生字卡片,有关杨树的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老师拿着大叶杨的树叶,请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与他人交流。
学生甲:大叶杨的树叶是心形的。
学生乙:大叶杨是杨树的一种,是落叶乔木。
2.大叶杨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它的歌喉非常美妙,让我们倾听杨树唱歌吧!
3.板书课文题目:杨树之歌。
认读生字“之”(zhī)。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逐个认读。
(1)指名接龙读生字。
(2)分组练读生字。
2.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诗歌,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并画出诗歌共有几小节。(三小节。)
4.指名读诗歌。
三 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
(大叶杨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2)分组讨论:大叶杨是怎样给人们歌唱的呢?
学生甲:刮风时唱得欢快。
学生乙:下雨时唱得响亮。
学生丙:没有风雨时也悄悄地唱。
(3)观看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①听录音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甲:强调了“成天”这个词,说明大叶杨每天都在歌唱。
学生乙:把唱得怎么样和怎么唱强调出来了。(欢快、响亮、悄悄地。)
②学生自己练读。
③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
(2)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逐句理解。
(3)指导朗读和背诵。
出示提示:
唱给 ,
伴他 。
唱给 ,
陪她 。
唱给 ,
和他 。
(4)师生共同小结。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想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
学生甲:大叶杨给人们带来方便。
学生乙: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2)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两句话的意思。
学生甲:一排排大叶杨枝繁叶茂,好像手拉着手,为行人送去了一片凉爽。
学生乙:大叶杨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轻轻鼓掌。它们感谢太阳使它们春天变得翠绿,秋天变得金黄。
学生丙:大叶杨感谢太阳,人们感谢大叶杨,因为是大叶杨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
(3)指导朗读。
①同桌互读,互评。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四 发散思维,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
老师鼓励学生充分说。如果加上熟悉的曲调唱出来,就更好了。
学生甲:哗啦啦,哗啦啦,老奶奶,辛苦了。
学生乙: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学生丙:感谢阳光,感谢雨露。春天给我披绿衣,秋天把我染金黄。
2.依照板书,总结全文。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就是这样成天唱着欢乐的歌,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的。
1.这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要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2.以读代讲,激发想象。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让学生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让学生了解大叶杨的外形特点,喜欢上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3.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在学生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熏陶。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优化作业设计。
(1)照样子,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唱得欢快
唱得动听 说得生动
唱得优美 说得完整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唱给学步的小宝宝,
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
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
和他悠闲度时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诵。
2.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读音。
响亮 陪伴 喜欢 悠闲 感谢 之 使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学生甲:我重点学习了“感”。“感”上边是“咸”,下边是“心”,合起来就是“感”。
学生乙:我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了“之”,它由三笔写成。
学生丙:我用与熟字比较法学习了“亮”。“高”去掉下边的“ ”,换成“冗”,就是“亮”。
学生丁:我重点记住了“使”和“谢”。“吏”左边加“亻”,就是“使”。“射”左边加“讠”,就是“谢”。
4.重点指导“感、谢”的写法。
感:上大下小的字,第三笔“一”不要丢,第七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
谢:左右要写紧凑,第三笔“ ”起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是“一”,第九笔是“”,不要写成一笔。
5.学生书写生字并及时反馈。
三 扩词练习
1.小组内说说每个生字还可以组什么词。
2.集中交流。
喜:喜爱 喜事 欢喜 喜从天将 双喜临门
亮:月亮 闪亮 亮光 明亮 响亮 亮晶晶
感:感动 情感 感觉 反感 感谢 读后感 百感交集
杨 树 之 歌
之喜亮感谢使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地生活着!让学生带着对它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将这首小诗套上曲调,并在课堂上演唱。学生会感到特别新鲜,也会跟着把自己会唱的曲调套上,唱出这首小诗。如此一来,学生既感受到了大叶杨乐观、向上的欢乐精神,又记住了这首小诗。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感谢”写一句话。
我们感谢老师的教导。
3.如果你是棵大叶杨,你会在歌中唱些什么呢?写一写吧。
1.作者简介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创联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务。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诗集《鸽子树的传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有《我想》《童年的水墨画》等。
2.大叶杨
大叶杨,杨树的一种,因叶片宽阔而得名。杨树的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做家具、造纸等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
1、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
2、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这篇小说贴近学生生活,线索清楚,阅读上不会有大障碍。让学生阅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动流程
1、速读全文。
2、划出字词。注音解释。
正音
1、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
2、多音多义字
着陆()一着棋()着火()沿着()
哽咽()咽喉()咽气()
露出马脚()露馅儿()
一圈()猪圈()
挑衅()挑三拣四()
解释
声嘶力竭——
大名鼎鼎——
连绵起伏——
煞有介事——
3、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讨论归纳: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讨论交流二: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
4、归纳总结:
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二、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买电影票,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这种冒险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个“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图还是先有探险家”、去北极探险“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别是为了给自己买一双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亲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劳务费的方法。这一系列细节让读者感觉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是那么可爱,同时又是那么真实、自然、有趣。
这几件小事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的,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独特的。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着以及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独特的,又反映了儿童们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动延伸
1、课外阅读一篇儿童小说,体味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
2、抄写字词
3、思考:(1)什么是幽默?本小说在刻画奥伊达和其父母时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2)奥依达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样的个性看法?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第二课时
一、活动流程
1、讨论上课思考题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
它是用一种轻松、有趣、乃至荒诞的形式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点:表现的东西看似离奇古怪、哭笑不得,实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让人回味久远。
这种表达,通常是通过悖谬的方式,即表现出人们目的与行为,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矛盾,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等等,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并在笑中体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连在一起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乐趣。而好的儿童小说,也往往是要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的。
儿童小说里如何表达幽默呢?常见的方法是:
一是童年情态和童言稚语的描摹。如上一课,我们把握奥伊达形象时已经知道了一些。(还可以再分析探险情节中的一些儿童心态和行为加以证明。)
二是“一惊一乍”的事件或突发事件的表现。
如本文取名字的情节。
读104页到106页第三行有关文字。
思考:本小说在刻画奥伊达和其父母时是怎样运用幽默方式的?
讨论
归纳
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特别爱儿子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儿子,他们同其它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他们的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妈妈的心目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名星。为给奥伊达取一个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爱和美好的愿望,让爸爸妈妈有了超乎常理的行为,可结果呢,奥伊达的伙伴无所适从,不能理解,奥伊达本人也很苦恼,最后不得不声嘶力竭地给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个结果爸爸妈妈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赞扬它。这又不得不让奥伊达纳闷。
取名字的'情节,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与离奇言行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意,同时也让人回味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中的深意:望子成龙成凤,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须合乎常理,顺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长的主观愿望强加孩子。
文章中描写这些愿望与言行悖谬的情节,或者说惹人发笑的情节比比皆是。如当奥伊达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时,妈妈哄他,爸爸唬他,因为在他们眼中,小奥伊达是个孩子,可当觉得拗不过奥伊达时,只好又暂时屈从于他,为他买回了电影票。这种不听/从便/顺从的做法是当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方法。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爸爸妈妈又都认为,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决定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他们就是这样,寄希望于儿子,深爱着儿子,但他们的爱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所给予的爱,是脱离孩子需要的爱,是一种宠爱,甚至错爱,因而往往表现得离奇夸张,让人发笑。当然,这种爱是几乎天下所有父母爱子的那种方式。
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善意的表达了奥伊达父母在目的与行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的觉悟。当奥伊达的父母从儿子给他们那份账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时,于是能够借助回账单这种巧妙的方式给予奥伊达一种真正的爱,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天多数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说,这篇小说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奥伊达这一典型的儿童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对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
讨论问题
对奥依达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样的个性看法?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这题来不及讨论,或可以写篇250字左右的小作,或开一个演讲辩论会也可。)
分组讨论
总结归纳评讲。
三、活动延伸
1、继续进行课上的问题(2)
2、继续阅读中文儿童文学中的名篇佳作。
3、自己创作一篇童话、寓言或者儿童小说。5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解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怀、坏、唱、嘴”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中秋即将来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时候。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真是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在这么好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欣赏那宜人的秋色,认识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吧!
出示、齐读课题:乡下孩子
2、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先听听老师的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找到答案了吗?看来,光听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5、抽读课文。分小节读。容易读错:曾盛菜撑逮难懂的词:野菜馋嘴旷野(一望无际的广阔的田野就叫——旷野)特殊词组: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
6、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抽读第一节思考: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句式练说:乡下孩子是------------------,是----------------。
2、引导感情朗读闭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妈妈轻轻的摇着你,给你讲故事,教你读儿歌,你也正给妈妈唱着那好听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欢快的黄鹂啊,这时你觉得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幸福的、温暖的')
3、带着幸福温暖地感觉读读第一句。
4、爸爸又喜欢背着乡下孩子到哪儿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师:对了,背着乡下孩子到处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乐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谁的笑最美。
带着这样的笑,读第二句。教师板书:幸福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第一小节。(美读)
过渡:在家里,乡下孩子过得是那样幸福,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他们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师板书:有趣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些乡下孩子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线在文中把描写事情的词语标出来。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读一读。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处: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小结: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带着蝴蝶一起去学习……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啊!
引读第一处课文(美美的)
第二处:如果你就是乡下孩子,你会用草叶吹出哪些动听的歌曲呢?(学生说)小结:是啊,多么动听的曲子啊,多么快乐的乡下孩子啊。
引读第二处课文。(快乐的读)
第三处:一篮野菜,可撑圆了小猪的肚皮,吃的饱饱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引读第三处课文。(舒服的读)
第四处: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呢。看到这么多的小鱼,小猫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第四处(高兴的读)
5、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一读第二三小节,体会乡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是啊,乡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与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吧。板书:生长(阳光旷野)
四、品读课文,仿创诗歌
1、课件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动词的准确使用)
2、老师的创作: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兔。(学生认真读)
3、学生创作,写在书上。
4、交流展示(来得及的话)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幸福像黄鹂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叶生长(阳光、旷野)
挖野菜
逮小鱼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