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一、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主题“不一样的我”中,孩子们通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性格、脾气、爱好等个性品质)。
《我家是动物园》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充满了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与共鸣,并展开合理的联想。
“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这让孩子产生了好奇。而读完作品后,从作品中,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各种不同生命和谐相处是一个美好并值得努力的理想。
二、结合生活,合理联想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会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会为朋友的一句话而委屈,会一起玩得很高兴,会和朋友说悄悄话……。
迁移作品经验,让孩子把朋友和动物形象展开联想,创设情境,把班级比作动物园,把熟悉的小朋友比作可爱的小动物,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需要的满足。
本次活动,需要引导孩子从朋友的外表,习惯,喜好等方面对朋友有一个综合形象的联想。与此同时,挖掘不同状态下朋友的不同特点,如:吵架的时候,一起玩的时候,哭的时候,笑的时候,分别象什么。这些经验都应该是孩子在这一年来,与朋友的相处中累积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
能体会朋友间的“幽默”形象的比喻,亮出自己观点,去欣赏、接纳别人的优点,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去帮助、支持他人有合作的意识。
三、班级的背景特点及价值追求
孩子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非常珍视友谊:赠送礼物、保存着朋友的小名片……能让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动物班级的欢乐,感受到每个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在他们内心播洒友谊的种子,珍藏最初的友谊。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心中总会有“小动物”朋友陪伴着他。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观察、思索自己和朋友在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
愿意大胆讲述,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情感准备:离园前的准备
2、经验准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
3、材料和环境的创设:音乐、动物形象、场景:动物园大门
活动过程:
一、作品经验迁移
1、“我家是个动物园”
“我家是个动物园”,你觉得我家里谁很有趣,很滑稽?
还记得祥太的爸爸象谁吗?(奶奶、爷爷……)
如果把我们班级也变成动物园的话会怎么样呢?
(引导孩子回忆作品的内容,激发孩子对作品的兴趣)
2、“我班是个动物园”
这是大一班的“动物园”,谁想来做里面的小动物啊?
你象什么小动物呢?你觉得你哪里很象?
(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和同伴,能结合性格特征,把“动物”和“人”进行合理联想)。
3、找朋友讨论
想一想,你的'朋友是谁,他象什么动物,他哪些地方象呢?
(引导孩子讨论,并做图片记录)。
4、介绍自己的朋友
我们的班级真的成了可爱的动物园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二、说说老师,分析三位老师象什么?为什么?
可别忘了我们班还有三个大动物朋友呢!
(引导孩子结合老师的特点,说说老师象什么动物)
三、老师眼中的所有孩子的动物形象
你们在老师眼睛里就象可爱又淘气的小动物。当你走进教室对着老师微笑地点点头说“老师早”的时候,就象一只有礼貌的小熊。当你在海洋球里翻跟头,滑滑梯的时候,就象一只顽皮猴。当你伸长着脖子,好奇得问老师问题的时候,就象一只长颈鹿。当你上课插嘴的时候,象只小八哥,可是,当你在台上,神气地表演节目的时候,就象森林之王,小狮子。
我会永远记得你们这群小动物的,你们会记得我这只XX吗?
四、我们在一起
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朋友,并摆一个动物造型。
五、延伸活动:
我们快要毕业了,马上要离开我们的动物班级、动物朋友了,你想我们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故事:
我家是动物园
我叫祥太,是个男孩。其实呢。
我是只小猴子,最爱吃香蕉,爬树很拿手,也很会模仿别人。
这是我爸爸,龙太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大狮子。最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早上他脾气不太好,头发乱蓬蓬的,叫起来像狮子吼。
这是我妈妈,明美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这是我爷爷,一郎先生。其实呢。
他是只长颈鹿,个子高高的。散步的时候,我骑在爷爷肩膀上,看街上的风景在不停地变幻。
这是我奶奶,早纪子女士。其实呢。
她是只狐狸。很善于变化。出门的时候,她在镜子前一变——哇!变得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可是她回家时带回的礼物,肯定是油炸豆腐和饭卷。
这是我妹妹,茜茜。其实呢。
她是只小白兔,总是竖起耳朵听别人说话。她很天真,很可爱,但吵架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她的踢人功。
这是金鱼,太郎和次郎。其实呢。
爷爷告诉我,它们是鲸鱼。等小金鱼变成大鲸鱼,就要把它们放回大海里去。
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其实呢。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能利用小时候的照片或用过的物品,证明自己正在慢慢长大,体验长大的快乐。
⒉萌发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⒈小时候的照片。人手一张纸娃娃。
⒉小时候穿戴过的衣服和鞋帽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发现自己长大了
⒈猜猜这是谁
(逐一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师:小朋友,请你仔细看一下猜一猜这张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⒉比比小时候的他和现在的他有哪些变化?变得怎样?
主要说说现在他(她)变得怎样了。(长高了,长胖了等)
二、观察比较小时候衣服、鞋帽,发现自己长大了
⒈小时候的衣服还能穿吗?
师:看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们带来的自己小时候的'衣服。这些衣服鞋帽你们现在还能用吗?看上去怎样?现在给我们穿行吗?为什么?(让个别幼儿上来试一下)太小了都不能穿了。
⒉幼儿记录自己身体上哪里变化了
师:我刚刚请了一位小朋友来试了衣服,发现穿不进去,那是因为我们哪里长大了?(手臂)那老师这里要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娃娃,请你们到处看看试一试这些衣服和鞋帽,比比、看看小朋友哪些地方长大了、变化了,这些衣服和鞋帽已不适合小朋友现在穿戴了,并用笔在纸娃娃的相应位置上做一个标记。
⒊幼儿找一找,记一记
⒋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用语言来表述、证明自己长大了)。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你自己哪里长大了?
三、表演小时候的自己
⒈集体表演,引导幼儿用最简明的动作和神情来表演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例如:小时候你是怎么走路的?现在你又是怎样走路的?(请幼儿一起来做做)
⒉分组表演小时候的动作。
四、从各方面发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⒈大手牵小手——证明自己长大了
师:那刚刚我们发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发现自己长大了。那我们如何证明自己懂事了,真的长大了呢?
还记得我们小朋友小班的时候吗?那个时候也是像现在的小班小朋友们一样,一直哭、什么都不懂。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上个星期我们和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的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你们在带着他们参观幼儿园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弟弟妹妹在哭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怎么安慰他们的?(我们真得长大了)
⒉能力的变化
还记得我们小朋友小班时进幼儿园时是怎么进来的呀?(是爸爸妈妈抱着进来的,还会一直哭)
那我们现在呢?(是怎么自己走进来的)那证明我们真得长大了。
⒊我会……
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过了也体会到了自己的确长大了。下面请小朋友一起用各种方式来表明自己长大了,如“我会跳绳了”、“我能连续拍球了”、“我能单独睡了”等。
⒋小结
我们小朋友在慢慢地长大,越来越能干,将来还会学到更多的本领,会变得越来越棒!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线描和蜡笔相结合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并能够利用线描的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想象创作。
2、能尝试表现房子的`前后关系。
环境创设:
各种物体的图片、范例。
重点与难点:
能尝试利用立体表现房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讨论
1、师:这张作品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看到这一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2、重点引导:这个房子和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让幼儿重点感受房子的立体感)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样表现立幼儿尝试
3、让个别幼儿尝试。
二、幼儿操作
1、尝试用线描和蜡笔相结合的方式表现作品。
2、重点指导:引导幼儿通过物体的不同的线条及倾斜来表现立体的房子。
让幼儿讨论谁表现出来的房子有立体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一、小虫子运动
活动二、小蚂蚁避雨
活动三、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
活动四、懒惰的小蜗牛
活动五、蝈蝈和蛐蛐
活动六、音乐游戏:小小螳螂捉虫
活动一、小虫子运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的能力,发展大肌肉群的灵活性。
2、鼓励个别体弱幼儿和大家一起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
1、跳跳袋每人一个、纸板饼干若干。
2、录音机,《生命之树》、《单簧管波尔卡》等节奏轻快、活泼的乐曲带。
3、大地毯铺成幼儿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音乐起,教师和幼儿分散在地毯上,随着音乐走跑交替,做动物模仿操。
2、幼儿自由地玩场地四周的布袋,看谁玩的花样多。
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玩布袋的方法,并请玩法像扭扭虫爬行的幼儿表演,其余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该幼儿爬行的动作方法。(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跪地,慢慢趴下,练习扭扭虫爬行。)
4、幼儿自由练习扭扭虫爬行。
5、游戏——扭扭虫吃饼干。
场地四周放好纸板饼干若干块,幼儿在场地中间。请孩子作扭扭虫爬到场地四周吃饼干,“吃”饱了再爬回场地中间。
6、游戏——扭扭虫运饼干。
要求幼儿作扭扭虫排成十字队行,分四队爬向四角取饼干,然后手提布袋学袋鼠跳回来,把饼干放到中间的篓子里,比赛哪组运得快。
7、在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的旋律下自由地做布袋放松活动。
活动二、小蚂蚁避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地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
3、录音机,雨声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更美丽。
2、教师完整范唱。
3、幼儿学唱新歌。
可运用手势或其他身体动作帮助幼儿唱准第1、2小节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如“一群小蚂蚁”处的休止符可将一只手放在胸前以表示此拍不发出声音等。
4、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2)完整地进行歌表演。
(3)幼儿自选角色,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三、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故事中优美的语言以及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幼儿喜欢与别人共同生活的良好心态。
3、让幼儿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和本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选择挂图。
2、配乐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3、相关角色的头饰和简单的场景布置:花丛、草地等图片粘贴到小椅子上。
[活动过程]
1、用故事开头的语言导入:“那是春天美好的一天。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久,就偶然地遇在一起。”它们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猜想、议论。
2、讲述故事至“它们就在那儿成立了它们的家”后,提问:它们住在一起后发生了什么事?再次请幼儿猜想、议论。
3、继续讲述故事至“因为是它首先想出这个计划的'”后,提问:如果你是蚯蚓,你会出一个什么主意呢?幼儿自由回答。
4、继续讲完故事。
5、配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
共同讨论:你的特长是什么?小伙伴的本领是什么?你愿意和有不同本领的朋友一起生活吗?
[活动延伸]听故事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四、懒惰的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有重点地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大挂图5幅。
活动过程:
1、整体出示图片,幼儿感知观察。
提问:这只偷懒的蜗牛在旅行时是怎么偷懒呢?结果怎么样了?
2、幼儿自由讲述。
3、请个别幼儿讲述。
4、分图讲述,教师运用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对象。
提问:
图1:小蜗牛和小乌龟要去干什么?
图2:
(1)小乌龟为什么要睡懒觉?
(2)乌龟睡着了,蜗牛怎么想,怎
么做呢?
图3:
(1)乌龟醒来没有看到小蜗牛,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小蜗牛这时正在干什么?
5、幼儿在理解基础上讲述1——3幅图片,教师及时小节。
图4:
(1)走着走着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2)乌龟为什么会上河里去呢?
(3)掉到河里后,小蜗牛怎样了?他会怎么做呢?
(4)小乌龟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幼儿讲述图4、图5,教师总结讲述。
6、幼儿自由排图,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延伸]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天后带幼儿去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外行特征,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
五、蝈蝈和蛐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角色对唱,感受歌曲的诙谐趣味。
2、指导幼儿学习用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方法演唱歌曲前半段蝈蝈对蛐蛐的对话。
[活动准备]蝈蝈和蛐蛐指偶各一个,公鸡手偶一个;歌曲原声带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蝈蝈、蛐蛐及公鸡教具,朗诵歌词。
提问:蛐蛐、蝈蝈吹得正得意的时候引来了谁?大公鸡把它们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运用歌曲中的歌词回答。
2、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朗诵歌词,尝试表现出蝈蝈、蛐蛐吹牛皮的得意神情。
可由老师当蝈蝈,幼儿当蛐蛐,看谁最像吹牛皮的人。
4、幼儿听原声带,欣赏歌曲的戏曲类演唱风格。
提问:这首歌和以往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5、幼儿欣赏教师范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演唱风格,并感知歌曲中蝈蝈、蛐蛐念白之处“只说不唱”。
6、幼儿学唱歌曲。
7、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当唱到大公鸡“一口一个”时,扮演蝈蝈和蛐蛐的幼儿赶快蹲下,“公鸡”按节拍在蝈蝈和蛐蛐的头上做啄的动作,被“公鸡”啄到的蝈蝈、蛐蛐站起来,跟着公鸡的后面走。教师也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扮公鸡轮换角色进行演唱。
六、音乐游戏:小小螳螂捉虫
[活动目标]指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的演唱要求和方法,锻炼幼儿创编动作及与同伴协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螳螂头饰2个。
[活动过程]
两个幼儿扮演螳螂,其余的幼儿三个人一组,扮大毛虫。
前奏:全体幼儿坐在椅子上,成马蹄形准备。
[1]-[6]小节:幼儿边唱边伸出右手食指数中间的青菜。
[7]-[12]小节扮毛虫的幼儿三人一组,后一个幼儿双手搭在前一个幼儿的腰上蹲下。慢慢地向中间爬着。先伸左脚走,一拍爬一步。
[13]-[15]小节:33 3,第一个幼儿站起,双手在嘴边作吃青菜状。55 5,第二个幼儿吃青菜。66 6,第三个幼儿吃青菜。56 32 11 1,三个幼儿一起吃青菜,然后蹲下,打个哈欠伸一个懒腰睡了。
[16]-[17]小节:螳螂准备出场。
[18]-[21]小节:螳螂根据歌词做动作。双手手心相对,曲肘平臂,手指伸直,作两把刀状,边跑边挥舞大刀,寻找大毛虫。(毛虫不动)
[22]-[31]小节:大毛虫即变成一只只蝴蝶,如果螳螂用手碰到哪只蝴蝶,它就停止飞动,回到座位上。
[规则]
三个幼儿一组,扮大毛虫吃青菜时要按照音乐的节奏一个一个地吃青菜;螳螂在[18]-[20]小节挥舞大刀时,扮毛毛虫幼儿不能动;螳螂捉到的毛毛虫要回到座位上,停止游戏一次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自己就是最好的,不和别人攀比的道理。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其中的道理。
活动难点:
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刺猬烫发》的`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刺猬头饰一个、彩笔每人一盒;
3、教学挂图二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头饰,把活动引入主题。
二、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第一副挂图,让幼儿观察后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小刺猬为什么会想起来要烫发?烫了发的小刺猬在回家的路上,其他小动物看见他是怎么说的?
2、出示第二幅挂图:图上有什么?小刺猬为什么背不到果子?为什么见了大灰狼连滚带爬地跑回家了?他身上的刺到底有什么用?
三、引导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欣赏故事,发现其中的道理。
1、边看图边欣赏故事,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
2、引发幼儿思考:小刺猬为什么要烫发,但为什么又不能烫发?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
大班教案 篇6
主题活动来源:
孩子们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好奇、好问,对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探索兴趣,尤其是动物世界。可爱的小猫、机灵的小狗,憨厚的乌龟……在活动眼中都是非常的可爱,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们天真的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饲养过小动物。为他们换水、喂食,忙得不亦乐乎;每当有孩子去动物园,他们总会带来一些动物照片,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听着那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述。
孩子们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当操场上飞来一只小鸟、蝴蝶,就会立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动物的家在哪里”、“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等等都是他们感兴趣的。所以他们渴望了解接触动物,渴望进入那奇妙的动物世界。在《动物世界》这一主题中,我们安排了许多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观察和探索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千奇百怪的动物,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好奇心。通过这次主题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惯,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初步认识人类与动物共存共荣,为爱护动物,保护他们生存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了解他们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初步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能用语言、美工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动物的认识,激发孩子的各种表现能力。
3、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的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4、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保护动物、善待动物,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
5、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主题活动内容:
语言:诗歌《我想》、《动物服务中心》、《小乌龟海底探险》、
艺术:绘画《孔雀》、折纸《美丽的鱼》、盘纸《小鸡和小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大黑猫》、《啄木鸟》
科学:《尾巴的秘密》、《动物怎样生宝宝》、《小动物的.家》、《动物怎样过冬》、
社会:《小熊请客》、《地球招聘清洁工》、《去救小动物》
健康:《小猪胖胖钻山洞》、《小猴学样》
主题墙创设:
1、课程网络树 ,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
2、收集常见的动物图片,创设水族馆、昆虫馆等,分门别类的展示在主题墙上,让孩子认一认、说一说。
3、展示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和神奇的现象,激发孩子探索动物的欲望,体验其中的乐趣。
4、运用多种形式介绍保护动物的方法,让孩子懂得保护动物,保护它们的家。
5、展示用废旧材料自制的小动物,创设动物园。
主题准备:
1、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片、资料和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关于动物的故事,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
2、家长可带孩子到乡村、到动物园、水族馆等逛逛,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3、家中饲养小动物(鱼、小兔、鸟等),让孩子学习观察、照顾,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区域创设:
1、美工区:提供纸、蜡笔、橡皮泥、塑料瓶、蛋糕盒等材料通过画一画、捏一捏、做一做来展示“可爱的动物”。
2、语言区:投放与动物有关的各种书籍,让孩子看一看、讲一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喜爱动物之情。
3、自然角:饲养一些小动物如蝌蚪、兔子、刺猬、金鱼等,让孩子学习照顾和记录。
4、建筑区:用废旧材料制作动物,用积木搭动物,创建一个动物园、水族馆等。
5、表演区:投放各种动物头饰、胸饰、手偶、音乐等进行表演活动。
6、益智区:提供各种动物图片进行分类、排序,学习记录。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
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一、 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
(一)观察硬币的'不同。
1、请幼儿观察1元、5角、1角……的硬币,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二)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的硬币。
(三)认识纸币的面值。
1、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2、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四、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五、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12-05
大班教案12-05
大班教案12-05
大班教案12-05
大班教案12-06
大班教案12-06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7
大班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