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4 09:28: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独立提取知识、总结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随着探究性学习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堂,如何实施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探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心理特点、实施环境等问题的研究确实起到了理顺操作思路、明确实施过程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把探究和接受对立起来,单纯引导学生探究,忽视了教师的传授;布置探究题目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课堂只用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过分强调自主,忽略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帮助。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恐怕是因为没有理清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的关系、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关系。

  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学习方式都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就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因此,倡导探究并不意味着排斥接受,探究和接受是相对的,但不是相对立的,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互相补充。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接受的过程中也有探究。接受是探究的基础,有意义的接受和探究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石钟山记》一课中,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体现了苏轼的哪些精神品质? 学生回答说他敢于大胆怀疑前人的结论。为了使探究深入,老师补充介绍了郦道元的身份、成就,于是学生在思索之后有了下面的探究成果邮道元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对地名的考证是很有权威的,苏轼仍然不盲从,由此可见苏轼敢于质疑、勤于实践的治学品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给予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把手,学生在接受的同时将探究深入下去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相反,它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取更广更多的知识,它强调的是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了探究的含义、理顺了探究和接受的关系,我们再来考虑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的起点

  任务驱动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什么样的任务能取得撮佳的驱动效果呢?学生在走进文章之前是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经历体验的,因此探究任务不能是零起点的,应在学生已知已有己会的基础上确定,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起点。以己知为基础,探究的思维力度更强,而思维力度;恰恰是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能够让学生精力更集中,更容易进入高水平的思维状态。还以某教师执教《石钟山记》为例,整节课的探究层次如下:

  1.文中作者主要探究了什么问题?

  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探究的兴趣?

  3.文中写到了古人的两种说法,都是谁的?

  4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5.苏轼考察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6.你认为李渤可笑吗?作者为什么耍笑他呢?

  7.文中体现了作者的哪些精神品质?

  8.在这次探险之旅结束后,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1-8的探究层次体现了非常清晰的教学顺序,探究题目的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在这些题目的引领下,学生的探究能够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但是,教什么的前提是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这个探究层次的设计关注到了教学顺序的科学性,却忽略了教学起点的合理性。对高中学生来说,前五个问题结合注释完全可以自主阅读解决,零起点的探究问题对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价值不大,反而会消耗学生的精力,消磨他们的斗志。第6、7、8个问题是整节课的着力点,但一步一步地搭台阶搭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课堂时间己经过了三分之一,学生探究的劲头明显不足。如果注意到了探究的起点问题,学生探究的热情恐怕会更高。

  二、探究的方向和方法

  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可以由老师限定,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定。在学生还没有养成探究的习惯、没有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之前,老师要帮助学生选定探究的方向,至少要帮助学生调整探究的方向,而且要在探究方法上提供尽量全面的帮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找到方法,循序渐进地由教师限定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选定。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不能单纯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设计中,某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感受,然后利用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选题探究,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后,选定了八个题目:

  1.浅析《荷塘月色》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对旧教材删改原文的看法。

  3.分析《荷塘月色》中我的形象。

  4谈《荷塘月色》比喻手法的使用。

  5.谈《荷塘月色》叠词使用的效果。

  6.《荷塘月色》炼字艺术例说。

  7.谈《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8.我看余光中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选定题目后,老师详细说明探究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写鉴赏文章:

  1.探究情感要先找出文中直接或者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了解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引起情感变化的触发点是什么。写分析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扣紧原文。

  2.探究语言特点首先要找出有特点、有味道的语句,然后把这些语句分类,发现共同点,再逐句分析表达效果。写赏析片段不能空说、空评,一定得用具体的词句作例子来支撑观点。

  3.分析别人的评价文章,要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功夫,依据原文看他的观点、例子、论证方法是否站得住脚。自己要有明确的观点,不能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

  最后,老师批改学生阅读探究后写成的分析文字,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分成“情感分析”,“语言分析”“我看余光中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三个组,课上交流三个小组的赏析文章,并由各组派代表回答同学提问,大家共同讨论后得到探究结果。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探究方向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自主选定的。在选定方向的同时,教师还明确了探究的方法,这样的探究过程给学生以后的选题探究提供了参照,学生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方法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一些探究方法,整个探究过程自然顺畅。

  从上面的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与成人的科学研究是有区别的,它更强调探究的过程,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的方法,因此对方法的体验和把握比探究结果的得出更加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过程的推进中构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不是真的要学生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学生开始使用的万法可能不恰当,但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边实践边思考、修正,最终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因此,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方法应该正是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所需要的,能够支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其操作性越强越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引导探究深入的教学设计

  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如何使之深入下去呢?对于课内合作探究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巧妙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良好的探究过程也往往可以带来良好的探究成果。我们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用以下手段:

  1.开展批判性阅读,激发探究的欲望。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方法。它是构成自学能力的核心因素,也是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尺,是深入学习、研究和不断进取的基础。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是积极进取的,这就需要读者独立思考,通过批判与扬弃逐步获得真知,而不是人云亦云,全盘接受。中学生可能不了解批判性阅读的概念,但他们有批判的欲望,这种批判也符合正在发展中的学生的心理变化,能够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在《胡同文化》一课中,某教师抛出了这样的探究题目:“我想问问各位,读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受,或者发现了什么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入了活跃的思维状态,有人发表见解说:“我认为文章完全可以从‘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写起,前面的内容和题目没有关系,和后面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关系。”

  学生的观点只是一种直觉的判断,但这种直觉的判断往往能引发他们探究求证的强烈愿望,使探究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中展开。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批判激发探究的起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根据课情和学情来确定。对于知识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前五个间题作为预习题,课堂探究从第6个题目开始,让学生的探究有较强的思考力度。

  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个问题就成为他们走进文 本的切入口,在用心阅读、品味后,学生理解了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关系,掌握了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因为学生整节课都在验证自己的观点,为自己寻找论据,因而对文章的阅读细致而深入,探究在沉稳的情绪氛围中逐步推进。

  2.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活跃的思维状态是探究走向深入的重要保证。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新鲜的训练方法常常能事半功倍。新鲜的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觉得新奇、有兴味,进而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思考、乐于表达。笔者曾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设计情境。在《将进酒》一课中,请同学们聚焦在李白和朋友一起饮酒的情境,想象一下,李白当时会说些什么。要了解李白会说些什么,首先要了解诗歌里写了些什么,这个情境推动学生品味词句、探究思考,进而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仿写练习。在《项脊轩志》一课中,用《醉翁亭记》和《陋室铭》的内容和情感拟了两句话,让学生仿写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映表放情林木之乐意 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淡泊修业之洁志。

  仿写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的过程,这一设计使探究不着痕迹地深入下去。学生写出了借项脊之轩震川叙三世遗迹言人事变迁之悲情的语句,这就表明学生把握了文章忆往事、言悲情的内容和情感。

  (3)填空练习。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填空练习:这是一个_________的梦。

  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诗歌所写梦境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诗歌第2段,填入词语后结合诗句解释分析。

  学生发表见解后,再给出新的探究题目梦是心中想,李白写这样一个梦,传递了他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他怎样的慨叹?学生的探究结果是这样的作者借梦的无常写出了人生的无常,借梦的瞬息万变写出了人生的起伏变化,他渴望的宫廷生活忽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 踪,这个梦打着李白长安三年的生活印记,是李白人生探索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李白人生的巨大落差。学生的探究成果说明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探究的目的不只在于探究结果的展示,还在于教师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上三种训练方法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逐渐完善,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3.强化诵读指导,以诵读带动探究。 诵读指导也是带动探究的有效手段,怎么读反映的是怎么理解、有哪些感悟。老师的范读是对文本的二度创作,能够营造探究的情感场,学生在老师诵读的氛围中更容易走进探究的心理氛围,更容易进入老师设计的探究情境,老师诵读时重音和停顿的处理对学生的探究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老师读带动学生读,学生读带动学生思考,探究就在诵读的带动下走向深入。例如在《荷花淀》一课中,某教师在诵读时有意强化了文中对水声的描写:哗哗,哗哗,哗哗哗,并且告诉学生50年代的教材编者把最后一个哗字删去了,孙犁专门写信说明那最后一个哗删不得,为什么呢?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水声越来越急反映的是妇女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这时的诵读就不仅有暗示作用,还有启发作用了。又如在《绿》一课中,某教师诵读时强化了对叠词的处理,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到了文中叠词的使用上,最后拓展到朱自清其他文章中叠词的使用,得出了这样的探究结果:叠词写景传神,表达情感细腻,读起来节奏和谐悦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诵读起到了引导探究方向的作用。;

  4.引入评论,增加探究的力度。 探究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注意把握好探究的着力点。我们可以用引入评论的方式来突出着力点,增加探究的力度。例如在《项脊轩志》一课中,我们可以引入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姚鼎对归有光散文的评价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 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这句话是说归有光善于选择平常小事、平凡场景,用平淡的语言来表现情感,文章少雕饰、尚自然,少约束、尚闲散。引入评论后,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寻找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不要紧之题和不要紧之语,并说出自己的理 解和感悟。学生交流阅读发现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评论的带动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冲动,感悟新鲜独特,而且有了相当的深度。

  应该说,引导探究深入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使用手段的法则是有利于营造探究的良好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具体的手段可以根据课情和学情不断创新,而且要努力做到常变常新,以保证学生的探究状态和探究成效。

  四、探究结果的呈现方式

  在课堂上呈现探究成果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发光体,保证学生探究热情的持续。探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读、说、写都是很好的.方式。

  把自己的探究结果读出来,这是比较感性的呈现方式,学生为了更准确地将探究成果展现出来,就会尝试使用一些诵读技巧。诵读容易创造交流感悟的气氛,让其他学生在对诵读的思考、比较中重新审视、修正自己的观点,使探究结果更成熟、更准确。

  说出自己的探究结果或心得体会也是常用的方法。有人说,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发言时的精神状态和遣词用句都是他们探究成果的外化,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外在表现发现问题,从而匡正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在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清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听众也可以边听边思考、鉴别,在说出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在贡献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借用思想。

  写出鉴赏文章是比较高水平的呈现方式,好多学生能说得清楚,但落实在文字上却显得艰涩,这是因为从思想到文字还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如果学生每次都能够将探究结果形成文字,那会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在整个课内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示范、引导、矫正、评价的作用,使探究整体推进,帮助学生真正养成探究习惯、鼓励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支持学生将探究进行到底。这样,探究课就变成了没有终点的课,探究就变成了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

  五、课内合作探究与课外个人独立探究相结合

  一节课很难把一个问题探究清楚,我们还要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将短期探究学习与长期探究学习相结合、课堂合作探究和课外个人独立探究相结合。长期探究和课外个人独立探究是以课内的探究成果为基点的,是短期的课内探究的延伸和拓展。

  怎样实现课内合作探究和课外个人独立探究的融合呢?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和布置开放式长作业的策略。

  例如一位教师在《祝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使用了网络课件。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两部分。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这一问题。教学顺序如下:教师发布关于作品主题的几种不同观点,让学生在网站上通过投票来分组,然后在网络论坛里发帖子讨论,最后在论文栏里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各组的版主把本组论文保存到与教师共享的文件夹里,版主发言时再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同学和老师边看边听,以助于理解,加深印象。课后,教师把各组论文上传到课件里,以保存学生智慧的结晶。在这节课结束后,如果学生还有想法,可以继续登录这个网站的留言板,表明自己的见解,教师和其他同学再给以回复,如此循环下去,这个《祝福》的网络课件就超越了时空,成为师生研究《祝福》的永久阵地。借助这个网络课件,学生以课内的探究成果为基点继续进行课外的个人独立探究,使对《祝福》的长期探究得以实现。

  布置开放式长作业也是使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融合的好方法。所谓开放式长作业就是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探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探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探究性学习作业。例如在新词语的使用情况调查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词语的基本特点、形成 原因、主要来源、使用人群等问题,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搜集新词语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一个月后,学生共同交流搜集、整理的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新词语是否具有生命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和使用新词语。在这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课外独立探究是由课内合作探究引发的,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第二次课内探究又是在课外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探究为课内探究的深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开放式长作业的效果显而易见。

  课内合作探究是对探究方法的体验,课外独立探究则是对课内所学方法的应用和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感受会比较全面,因而也更有利于培养探究的思维习惯。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内容涉及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探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习成果。单就学习成果来说,其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次主题演讲。丰富的评价内容需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能够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考虑各个教学要素,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 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制定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完善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可以说对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永远没有终点。

语文教案 篇2

  探究目标:

  1、识字教学中,了解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积极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

  2、认识14个生字,学会“工”等8个字。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探究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里面都有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导入:有个小朋友叫单单,她想叫我们去参观她的小天地,你们想去吗?

  二、揭题,认识“的”。

  1.学生读课题。

  2.解释“的”的意思。

  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用多种方法认读。

  三、指导看图,结合识字。

  1.师:单单告诉我,她很勇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我们去看看她的房间里有些什么呢?(出示挂图)

  2.学生自由发言,出示生字卡片。

  3.各种形式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4.去掉拼音认读并组词。

  5.教师指挂图上的物品,学生说词语。

  四、结合生活识字。

  1.小朋友,课余时间,周末时间,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2.单单的课余生活可有意义了,我们看她都干了些什么呢?(看挂图,说词语)

  讲故事、写字、画画、做手工、看书读报

  3.学生自由读。跟老师读。

  4.找出要写的字,圈出来。

  5.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6.反馈。比赛认读。

  五:游戏激趣,巩固认识。

  小鸭子回家(学生分组游戏):字宝宝们给小鸭回家的路设了障碍,会认一个字就解出一个障碍,前进一段路。哪组最快认完字,那一组就胜利了。

  第二课时

  探究目标:

  1、继续巩固识字,认清字行。

  2、学习写“工”等8个字。

  3、总结延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探究准备:

  各种活动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并组词。(黑板上画两棵苹果树,每个苹果里贴一个字)

  (1)指名上来摘苹果,要会读会组词:

  (2)还要教全班小朋友读记。两点做到的小朋友才能把苹果摘下放进“筐”里。

  2.以“贴邮票”的方式,进行认字组词练习。

  3.出示本课的生词卡,再次认读。

  二、总结延伸

  1.想一想,单单告诉我们她经常参加哪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呢?(指名反馈)

  2.出示图,问: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什么活动?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作用呢?

  3.说说,还有哪些活动,对我们有帮助呢?(学生自己发挥)

  4.教师总结,激励学生多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锻炼身体,增长才干。

  三、指导写书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要求生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强调部分字的笔画,书写并示范,特别是“笔”“读”“画”等。

  4.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选出美观及不足的字,让生评选。

  6.学生再练习。(教师注意提醒坐姿,握姿)

  四、拓展训练

  今天回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两件有益的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我的发现”里的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的,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2、在“日积月累”会认9个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3、学会倾听,能听懂他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的参与讨论,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4、能通过“故事会”和“擂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语言。

  2、难点:用“……像……”说话,口语交际,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字。

  2、发现特点。(自己找──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总结发现:

  ⑴都是由相同的独体字组成。

  ⑵每组组合的方式不同:

  第一组:上下组合(上下结构)

  第二组:左右组合(左右结构)

  第三组:上一,下二(品字结构)

  ⑶四个生字。

  4、自读生字。

  5、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6、拓展:你还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自读。

  2、想想:每一组字的特点。

  3、讨论:特点。

  4、总结:熟字(形声字)减偏旁得到新字,它们的字音都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一样。

  5、再读:在读中感悟读音的关系。

  6、组词:给生字多组几个词,巩固生字的理解。

  7、脱离拼音检查识字。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摘星星。

  目的:认识生字。

  准备:黑板上布满星星。

  方法:学生上台摘星星,带领大家认识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游戏二:听音找卡片。

  目的:认识巩固生字。

  准备:生字卡片。

  方法:同桌两个你读我找,我找你读。

  三、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反复诵读:感知词语搭配的准确性。

  2、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在课文的出处。

  3、填空练习:泉水()琴声()枝叶()空气()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四、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1、出示谚语。

  2、自读。

  3、自悟:体会帮助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4、个别读:适时指导。

  5、小组检查背诵。

  6、进行背诵竞赛。(老师说句子的大意,看谁最先说出相关的谚语)

  7、做书签:

  选择一句句子,设计好书签的形状,把句子写入书签中,再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把书签剪下,放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分析】

  学生对游戏识字很感兴趣,做一遍还不过瘾,有的孩子听说不做游戏了,顿时像个瘪气的气球。呵呵,看来游戏教学还应该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主渠道啊!学生对动手操作的环节也是不亦乐乎。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4、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5、熟记成语

  6、学习配音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难点:学习配音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韵母表中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注意发音。

  (2)、要求学生初读绕口令时,找出其中带有前、后鼻韵母的字,(3)、让学生再读绕口令,找己觉得特别饶口的句子,练习

  (4)、组织学生展开绕口令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看卡谁能将绕

  口令读得准确又流利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3、练习

  (1)、集体练读韵母表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学生反复大声自由练读绕口令中带有鼻韵母的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以及整个绕口令,同座位互查。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学生评议,公布比赛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从行到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2)、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A、从列的角度来看:第一列都是实物图;第二列都是古文字;第三列都是部首

  B、从行的角度来看:每行的图、古文字、部首的形状极为相似,充分说明了部首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C、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写几个属于这四个部首的字

  (2)、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个小组着重围绕一个部首写出字。

  (3)、每组派一生到黑板写出该部首的字,其他的组员可以补充

  4、反馈

  (1)、让学生对照黑板上正确的字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2)、同座位相互检查练习情况

  三、课堂作业

  分别写几个带有“皿”等四个部首的字

  四、教学第三题目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A、认识概念,阴道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排列顺序

  (2)、教师归纳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的步骤:一识概念二找关系

  三排顺序

  3、练习

  4、反馈

  A、逐题讨论词语排列顺序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B、学生自己修改错误之处,并简单注明错误的原因

  C、同座位检查练习情况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要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笔画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生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生字词和朗读学生在家也已经预习过了,学起来会容易很多。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拉、把”等六个生字

  教学策略:

  1、采用看图导入,教师范读,学生多种形式读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随文识字,多次认读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听故事导入、感知课文大意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同学们肯定很喜欢他们,请看它们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出示图片)喜欢他们吗?那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它们的名字吧。(书写课题)

  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翻开课文P116,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谈话,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教师的范读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试着来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说可以借助拼音朗读)

  2、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咱们就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表扬同学们读的真好,遇到不懂的字会借助拼音拼读)

  3、师:现在谁有勇气站起来试着读给大家听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进行课文接龙。(表扬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自由读准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2) 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

  1、师: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长,比较难读的句子,想单独来考考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出示句子: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赏读文章第一小节,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体会对老师的深深谢意。

  教学资源

  故事:程门立雪、赞美老师的歌曲,如《我爱米兰》、《灯》、《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预习设计

  1.请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能融入自己对教师的感情,读好这首诗。

  2.自学字词。《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临写两个,给生字组两个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 完成《一课一练》第1、2题。

  3.搜集关于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

  1.学生欣赏歌曲。试着跟唱歌曲。

  2.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人们是如何赞美老师的?并进行交流。

  【春蚕 、燃烧的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3.通过对形象比喻的体会初步感知老师的崇高从而能通过朗读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4.齐读——老师,您好!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6分)

  ●预习作业3:(《一课一练》一、二题)(3分钟)

  1.校对批改。

  2.交流总结辨析一字多义。

  ● 预习作业2:生字新词

  (13分钟)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塑造 朝霞 祝愿 波涛

  编织 辛劳 勇气 涌起

  蕴含 茁壮 闪耀 衷心

  一项 甘露 铺设 春晖

  1.朗读展示。

  2.理解重点词语。

  预设答案:

  蕴含:包含。

  崇高:最高尚的。

  塑造:培养。

  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3分钟)

  1.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2.交流展示朗读。

  3.交流:“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多么美好。”

  4.学生齐读全诗。

  第四板块:赏读诗歌第一节(15分钟)

  【学习单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在这一节诗歌中,有一句感叹句,既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又贯通了诗歌上下,找出来用横线划一划。

  (3)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自学时间:3分钟。

  1.自主学习。

  2.展示。

  预设: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交流

  A 浸透:(饱含)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 反问句感情更强烈。

  C 学生交流自己的亲身经历。

  D 感情朗读。

  A 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练习朗读、背诵。

语文教案 篇7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oeiu{”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pnf、dtnl、gkh、jq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c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c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cs”的音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z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c”。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圆圈ccc。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忆“s”的形

  (1)问: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8字sss。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电脑博士指导书写

  (1)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四线三格,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是怎样书写“zcs”的?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

  (2)电脑博士书写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母像什么?“z”像2;“c”像半圆;“s”像半个8。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情感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师):

  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掌声

  齐声朗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学生质疑)你觉得掌声能跟爱能扯上关系吗?

  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

  1、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

  3、读课文要有感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

  三、学习生字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想认识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好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惊喜。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

  教师板书:

  文静、忧郁

  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投影: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

  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

  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老师相机板书:

  活泼、开朗、乐观

  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

  这一节课同学的表现令老师非常高兴,真的很高兴能为你们上这一节课,你们在这一节课不但能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这样上课,那么你们将会成为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增加对爱国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

  2、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将自己的发言表达的正确流利。敢于在众人面前作较长的发言。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可以出示书中三位抗日英雄的.挂图,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事迹。

  二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1) 指名学生分别介绍三位抗日英雄的事迹,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2) 可以围绕内容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楚,以及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 出示要求,明确目标。

  (1)阅读文字说明。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

  (3)介绍自己应如何表达。

  四 小组互动,全面参与。

  (1) 谁知道其他抗日英雄的事迹,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2)组长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

  五 指名表达,全班互评。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面叙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既找优点又发现不足。

  六 讨论小结,拓展话题。

  引导学生说说指导的其他和抗日有关的情况。比如自己的家乡和当年抗日有关的情况,家乡著名的抗日人物。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和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和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和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d、t、n、l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4个单韵母b、p、m、f(出示字母卡,抽查同学读、写的掌握情况。)这节课我们学习声母d、t、n、l。

  二、学习声母d

  1、字母d的发音

  师: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一面鼓和鼓锤。拿鼓锤敲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咚咚”的声音。“咚”的声母就是d。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马蹄声?马蹄声是“得得得”的'声音,字母d发“得”的音。“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口诀:马蹄声响d d d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d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d”?字母“d”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d有点像反写的6,左下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从第一格中间起,写一竖,写到第二格。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声母t

  1、字母t的发音

  师: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一条鱼儿。尾巴弯弯的,两边的鳍连在一起就像一横。

  师:字母t读“特别”、“特务”的“特”音。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

  注意:t和d不同,t是送气的,“踢球”的“踢”的声母也是t。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t的书写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t”?字母“t”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 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直勾,再写一横。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母n

  1、字母n的发音

  师:第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门洞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 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n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n”?字母“n”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n占中格,先写左边一竖,再写拱形和右边一竖。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二、学习声母l

  1、字母l的发音

  师:第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小朋友拿着根小棍子在赶猪

  师:字母l读“快乐”的“乐”音。看这小朋友多快乐呀。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l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l”?字母“l”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l长得好像一根小棍子,从第一格开始写,写到第三根线。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18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