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快乐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2.回忆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生活的照片。
2.《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语言CD、幼儿学习资源。
3.心形卡每人一张、彩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小仙女头上的一朵云》,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故事内容。
(2)提问:小仙女头上的白云为什么会变成乌云?
小仙女头上的乌云什么时候变成白云?
小仙女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
(3)请幼儿为这个故事起名字。
2.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1)教师完整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请幼儿分别讨论:
如果你是小仙女,被小兔子踩了脚会怎么做?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仙女?为什么?
小仙女后来为什么变成一个爱笑的小仙女?
(3)教师小结:因为小仙女越来越爱笑,所以有了更多的`朋友。有了更多的朋友,小仙女才更快乐。;好朋友能让我们高兴,如果没有朋友,我们就会孤单、悲伤。
3.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1)提问: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
(2)布置照片墙,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的照片说说参加这些活动时的心情,与同伴一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4.制作“快乐卡”送给好朋友。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都有谁?和朋友在一起心情如何?
(2)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幼儿制作“快乐卡”并送给好朋友,引导幼儿和同伴握握手、抱一抱,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 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 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 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 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
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班教案 篇4
观察过程:
孩子们正在区角自由地玩,只见可怡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正在可怡认真的拼插积木时,我看见他对面的小宇拿了她几个玩具。而莹莹看见了却不说话,但脸上有些不高兴。过了一会小宇又拿它的玩具,只见可怡一把把自己的玩具全拿了回来,还把他的玩具给打烂了。当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为分析:
1、从案例看,莹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可怡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而在交往中她却不善于用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所以委屈得哭了。在玩沙包时,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起初,他默默地站在那里,但当洋洋拉着她的手要和她一起玩时,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
2、原因分析:针对莹莹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中了解到,莹莹在家里就很乖巧、不大爱说话,很依恋父母,父母也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平时父母交际很少,不经常带她出门,将她封闭在自己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机会。
教育策略:
1、了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交往。
2、游戏时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
3、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4、开展角色活动,让孩子参加。
将可怡的情况反映给家长,与父母交流,并给父母提出建议及教育方法:
1、树立榜样,让幼儿模仿。
2、扩大范围,走出家庭,增强社交能力。
3、耐心教育,讲究艺术,激发社会性情感。
效果及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常设的一种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的价值重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告诉家长你们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面对幼儿,希望可怡的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首先要作出表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给老师画像的乐趣,能通过给老师布置画展的方式向老师表达爱。
2.能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老师,初步表现老师的面部以及发型的突出特点。
3.能与同伴合作给老师布置简单的画展。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画笔、蜡笔,心形、星星形等各种形状彩色卡纸,固体胶、剪刀等。
2.本班老师生活照片和老师带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夸夸自己的老师,引出活动内容。
2.欣赏老师的照片,引导幼儿说说老师在做什么?哪里长得最漂亮?了解老师的脸型、五官、发型等主要基本特征。
3.通过“我给老师办画展”,鼓励幼儿大胆为老师作画。
(1)请幼儿说说你想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师,引出为老师办画展的创意。
(2)想一想:你准备给哪位老师画像?说说她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大胆为自己喜欢的`老师画像。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画出老师的主要特征,构图适宜,注意五官的比例,启发幼儿创造性打扮老师。
5.指导幼儿共同布置“我亲爱的老师”展示板,如剪贴心形卡、星星卡或自己创意的装饰物装扮展板,请幼儿介绍所画的老师,相互欣赏画像,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
6.请幼儿向老师说一句有爱意的话,教师对幼儿表达谢意,师幼相互表达爱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真倾听音乐,尝试用肢体表现与歌曲情境相符合的动作,体验韵律的快乐。
在听听、说说、做做的活动中感知大自然中动物、自然现象及物品发出的声音。
活动准备
幼儿会玩《大小游戏》,了解大自然中动物、物品及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特点。
音乐CD,录音机,歌曲中涉及到的情境图片。
小椅子摆成半圆形。
重难点
根据音乐中不同的声音特点创编相应的动作。
创编不同的动作,了解节奏型的不同特点。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表演歌曲《在农场里》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刚才唱出了很多小动物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这首新歌中都有什么样的`声音。
2、欣赏歌曲,找图片。
(1)大家一起来唱歌
说说歌中的声音并模仿它们分别发出的声音(教师将幼儿找到的角色图片贴于黑板上)
(2)听听找找少了什么声音?
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后将没有说到的声音加以补充。(教师帮助将对应的图片贴于黑板)
3、区分声音大小,创编动作。
(1)幼儿区分每组声音的大小并进行归类。
(2)师生共同讨论每种声音的特征,按歌曲中的节奏表现各种声音。
(3)根据歌曲中不同声音的特点创编不同的动作。(鼓励幼儿创编与他人不同的动作)
4、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幼儿分组用动作、声音表现不同声音的大小。(教师哼唱,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2)教师完整哼唱歌曲,幼儿自由表现。
(3)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4)师幼探讨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动作。
(5)师幼探讨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6)增加合作环节,集体寻找好朋友来一起玩。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和相应的动作,为幼儿准备不同的乐器,尝试分辨乐器的大声和小声,玩奏乐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认真倾听音乐,注意力比较集中,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动作,这与充足的前期经验以及直观的图片是分不开的。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大或通过学习可使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2、 学习运用大肌肉做活动,尝试走平衡木、钻爬、旋转等不同水平的身体平衡动作。
活动准备:户外游戏场 软垫、纸箱 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长大笑哈哈”儿歌,说明娃娃长大,身体长高了。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更高,变得更结实,我们要锻炼自己的`体魄,这节课要进行体能大考验,看看大家是不是“小勇士”。
(二)、热身活动。
1、教师介绍平衡木、纸箱、安全软垫等器材,并带领幼儿布置场地。
2、介绍关卡名称,并找幼儿来示范及说明进行方式:
第一关:“勇闯独木桥”:走过平衡木,中途可停一次,若一脚脚下平衡木,则需要重新走过独木桥。
第二关:“勇士过山洞”:爬行过纸箱。
第三关:“旋转天地”:手交叉放在胸前,原地旋转三圈,若转出绳圈的范围,则须再做一次。
3、 带着幼儿快步绕三个关卡的场地三圈,并活动头、手和脚部等关节。
4、 将幼儿分成三组,轮流在各关卡练习,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个别指导。
(三)、进行“小勇士”活动。
1、教师说明“小勇士”活动进行方式:起点开始,逐一通过第一关、第二关和第三关,再回到起点。
2、教师播放音乐,游戏即开始,幼儿就要从起跑线往终点前进,一一通过关卡。
3、重复进行游戏。
中班教案 篇8
游戏辅导意向:
引导幼儿愿意和大家一起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游戏准备:
学习游戏儿歌,塑料圈若干(数量少于幼儿人数),小青蛙头饰若干
游戏规则:
一个塑料圈就是一个小青蛙的家,幼儿作小青蛙,及时的跳入自己的家。
游戏开始时,小青蛙边念儿歌边在“家”的周围自由跳动,
儿歌结束时,快速的跳入任意一个“家”中
(圈的数量少于幼儿人数)
行为观察:
1、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否感兴趣、关注游戏的进程?情绪状态如何?
2、是否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在“家”的周围快乐、自如的模仿小青蛙的动作?
3、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在儿歌结束时迅速的跳入圈中,动作不提前也不滞后?
4、没有找到“家”的.小青蛙情绪状态如何?
5、当“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时,采取的方法怎样?情绪怎样?
澄清讨论:
1、你喜欢玩这个游戏吗?为什么?
2、应该在什么时候跳入圈中,为什么要定这个规则?
3、想一个好办法,怎样可以快速的找到家?
4、当“家”的数量越来越少时,你是怎么办的呢?
外显行为
评价要点
1、能够积极的进入角色,愉快的进行游戏。
2、愿意自觉的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儿歌结束时适时的跳入圈中。
3、找到家时感受到成功的兴奋,没找到时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退出游戏。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胡萝卜、藕、甜椒、黄瓜、土豆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材料:藕、萝卜、胡萝卜、花菜、葱头、辣椒等蔬菜,红黄蓝绿颜料和浆糊,做成基本颜色色糊,调色盘5个,湿手帕5块,长方形圆形的纸若干。
2、教师用蔬菜横切面印好的“漂亮桌布”。
【重点难点】
感受印画的乐趣。学习印画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中班活动室里,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那现在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吧!(逐一出示蔬菜,幼儿回答。)
2、蔬菜宝宝们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它制作出了一块漂亮的桌布,你们想看吗?(出示范画)你们能猜出都是哪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用蔬菜印章制作漂亮的桌布。
1、蔬菜宝宝变的的魔术真好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2、出示印画材料让幼儿认识。
3、幼儿探索蔬菜印画的方法。
选一个蔬菜宝宝,蘸上色糊,然后盖在纸上,用手用力按压,蔬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
想换一种蔬菜怎么办?(引导幼儿要把蔬菜印章物归原处。)
教师小结:印的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不能将颜色重叠印,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不碰到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蔬菜盖大印——制作漂亮的桌布。
(1)小朋友们,你们想帮蔬菜宝宝变魔术吗?那我们轻轻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2)幼儿自选方形或圆形的纸张当桌布。鼓励幼儿选择两种以上的蔬菜印章和颜料印画,提醒幼儿画完后把蔬菜印章放回原处。
2、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印画方法。
四、展示作品,欣赏漂亮的桌布。
1、将幼儿印盖的“漂亮的桌布”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
2、你喜欢哪一块桌布?为什么?猜一猜都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活动延伸】
玩区角活动时,教师可指导幼儿用蔬菜做出各种小动物,如:小羊、小狗、小猫等。
活动反思:
我们开展了艺术活动《蔬菜印画》,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感知几种常见蔬菜切面的形状和其内部结构的不同,养成良好的印画习惯,感受印画的乐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次活动开展得并不那么顺利:本来是孩子同时印画的,后来变成了两组两组开展;孩子一开始是眉开眼笑的,后来变成愁眉苦脸了……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出了几个不足之处:
1、在材料准备方面欠缺考虑。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对于颜料的特性、运用并不那么熟知,常会出现颜料到处撒的情况,而教师完全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调好的颜料盆中垫上餐巾纸或者棉花即可。
2、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足,细节考虑得不周全。在讲解如何印画时,我强调了拿起蔬菜印章后要在盆子的边上靠一靠,让颜料沥干。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却有部分孩子不会做。如果在示范的时候能够引导孩子跟着一起练一练这个动作的话,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过于兴奋,急于印画,而忽略了这一步,导致画面滴到了颜料。
另外,发现多数孩子在印花时习惯于将图案排成一排,这样对于整幅画的效果是有影响的。孩子对于如何对画面进行布局还不清楚,当然,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我也适当提醒他们,找空的地方印,尽量不要让图案排得那么整齐,这也是我在讲解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
3、过于追求结果。看见颜料撒得到处都是,我第一反应就是停止他们的活动,让孩子轮流印画。我的这种举动,也破坏了孩子原本高兴、激动的心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减半了,就算画面再好看又怎么样呢?这也是我在活动后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看着一幅幅干干净净的作品,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
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孩子对用蔬菜印画的奇特感受,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类似的活动也应注意对孩子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选)09-03
【经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09
中班教案11-14
中班教案11-11
中班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