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认识十五个生字,并初步渗透了解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鱼图片 《摇篮曲》磁带 字卡 小黑板 星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大家吗?
(学生发言)
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人,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贴小鱼图片]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鱼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大家想听一听小鱼的梦吗?打开课本72页。
[教师范读]
你愿意像老师一样读吗?
(生自己读,带笔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生发言回忆识字方法)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共同识字。
(生同桌结合认读生字)
调皮的词语娃娃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战胜他们吗?
[出小黑板:池塘——落下来——珍珠被——催眠曲——摇篮——推——摆摆尾巴——咂咂嘴]
看看谁能得到“智慧星”
[指名读]
词语娃娃走了,字宝宝没了邻居,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自读绿色通道生字,同桌互相检查读)
做游戏:开火车。
三、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培养想象力。
字宝宝玩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试一试在课文中你能读准他们的音吗?
(生手指字,自己读)
(生示范读,评价)
(分男女读)
在刚才读书时,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把你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带感情朗读。)
[师指导朗读]
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带着感情一起朗读课文
(生齐读)
读得棒,老师好象看见一群可爱的小鱼在池塘妈妈的.怀里做着甜甜的梦,你们愿意让老师走进你们的梦中,和你们分享快乐吗?
[放《摇篮曲》,师伴乐朗诵]
(生闭眼想象)
告诉大家,你这条可爱的小鱼梦见了什么?
(生发言,说出自己刚才所想到的。)
[生说一个,师贴一颗小星星]
多么美丽的梦啊!小鱼的梦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祝愿小鱼梦想成真!
四、 拓展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背《小鱼的梦》,让爸妈猜猜小鱼会梦见什么?如果说的好,帮他们做一件家务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先搜索各种各样的纸,剪成你喜欢的图形。
2、和同学们交流有关纸的知识。先在小组讲,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难点:
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教具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成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自己用什么样的纸剪成什么样图形,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图形
学生发言。
教师:好,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剪出新颖的、奇特的图形。
二谁知道有关纸的什么知识和大家说话(出示各种纸)
学生发言。
教师:同学们搜集来的有关纸的'知识真不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纸。如:印人民币的纸叫水印纸。这种纸不同于其他的纸,造纸时经过特殊的处理,上面就带有暗花。又如:包水果用的纸箱,也叫再生纸。她属于废品回收再利用造出来的纸。
三怎样布置好《纸的世界》的壁报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说说自己的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给动物喂食
· 目标:1、 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名称,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练习发音:吃;学习语汇:小猫、小鱼、小狗、骨头、小兔、萝卜。
· 3、 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
· 内容:给动物喂食
· 过程:
· 1、 小儿扮演小动物进入活动室,寻找其它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给小动物喂食》》。
· 2、 引导小儿观察大教具,学习词汇。
· (1) 找出小猫,学习词汇:小猫、小鱼。
· (2) 找出小狗,学习词汇:小狗、骨头。
· (3) 找出小兔,学习词汇:小兔、萝卜。
· 3、 集体玩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发音:吃。
· (1) 小猫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小鱼。
· (2) 小狗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骨头。
· (3) 小兔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萝卜。
· 4、 操作游戏。幼儿每人一份教具,分别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放进小动物的`"嘴"里,并说出动物、食物名称和"吃"的音。
· 5、 活动结束,让幼儿学习收拾学具,请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翘舌音。
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现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坐着小船在钓鱼,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小朋友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小朋友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老爷爷还在耐心地钓鱼,小朋友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小朋友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老爷爷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老爷爷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鱼儿。
啊,原来小朋友不想让老爷爷钓鱼,要保护鱼儿呀!
3、让学生充分看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7个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
5、完成课后习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6、再找几幅漫画来欣赏。
7、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漫画,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
8、课后作业: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同学们,“雨”你们都不陌生吧,有谁见过山雨吗?
二、播放课件,感受雨景
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欣赏山林中的雨景,请大家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赵丽宏眼中的山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么美的雨景,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描述的呢?请大家打开书101页,自由读一遍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山雨的?(雨前、雨中、雨后)
哪些段落是写雨前的,请读一读。
哪些段落是写雨中的,请说一说。
哪些段落是写雨后的,请读一读。
五、默读课文,分清主次
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哪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内容。
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重点写了山雨的什么特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
那么,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一部分呢?
六、精读课文,认真品味
请细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作上批注,然后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七、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一边交流,一边赏读。
八、小组赛读,领悟语感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在小组里赛读,优胜者将上台配乐朗诵。
九、配乐朗诵,深化情感
十、集体朗诵,赞美山雨
十一、总结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在你用心观察,你也能发现美、创作美。今后,请你也留心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雨吧!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1、生字新词。
2、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
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⑴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⑵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
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去哪儿玩?
2、指名2~3位学生反馈,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去这些地方的理由?
3、是呀,好玩的地方有很多,黄山不乏是个好去处。黄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黄山的奇石,更是令人赞不绝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领略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二、感知
1、媒体出示配音朗读课件。
(学生初步领略黄山的奇观。)
刚才我们跟导游走了一趟黄山,你们感觉美不美。
(生:美。)
想不想细细欣赏,让我们来读书吧!
2、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很喜欢、很奇特的石头,读给别人分享。
3、反馈:
指名学生读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并及时校正字音,了解字义。
(尤其、奇形怪状等。)
三、品文
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奇特的石头,同学们能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呢?
1、讨论:
选择你最喜欢的石头,说说这块石头奇在哪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
指名交流,随机教学相应的段落,并适时打出四大奇石的图片和字幕。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3、渗透学习提示:
⑴ 作者写奇石是一块一块写的,还是怎样安排的?
⑵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何为并列关系的.句子。
⑶ 两块奇石之间用哪个句子连接起来?
⑷ 两块奇石调换写作顺序,行不行,读课文第2段后说一说。
⑸ 反馈:
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的连接句应去掉,变成猴子观海也很有趣!
⑹ 扩展:
谁能根据这些奇石的特点,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连接词?
4、迁移:
选择你喜欢的连接词,说说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块奇石。
5、积累:
我们细细欣赏了这些奇石,能不能把它们记下来,随机打出奇石图片,让学生试背自己喜欢的奇石段。
四、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导游一路欣赏了黄山的奇景,特别是几块奇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我们欣赏到此,下次我们还要再细细欣赏黄山的奇石。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想象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2、能够运用本文的理论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难点]
学习赏鉴诗歌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扩展练习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课文
思考:
1、诗歌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请你用文中五个字来概括一下。
2、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三。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阐述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对诗歌的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通过想象可以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再现诗人创造的诗歌形象。
思考:本文的`思路怎样?
明确:(略)
思考:请你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下想象活动。
明确:泡,找,进,猜,补。
2、完成练习一
3、完成练习三
四、扩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诗歌,运用课文的有关理论来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第1句写了“桥”和“烟”,“桥”本是静止的,“烟”本是浮动的,但是用一“飞”字,便化动为静,请解释原因。
(2)第2句中的“洞”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之洞,请解释“渔船”“桃花”“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3)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也知道从渔人那里也得不到回答,所以他的“问”既表现了一种情态,也表现了一种心情。请回答是什么情态,是什么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29
语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