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板书,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板书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物品介绍的方法,从质量、价格、包装、用途说明的方法。
2、学习商品介绍的叙述、方法,增强学生商品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入题激趣
1、你怎样购物,应做到什么?
2、总结入题:商品介绍
3、明义激趣;今天我们学当售货员,向顾客介绍商品,学习介绍方法。
二、示范学法,讨论明法
1、示例:文具盒
2、集体讨论:总述、分述、结构、用途
3、介绍商品的.方法:
你看,这文具盒多好看,里面还有两层,这上面可放直尺、铅笔、钢笔、毛笔,下面可放三角尺,这旁边还有橡皮和放卷笔刀的地方,这文具盒盖上还有放课程表的地方,使用多方便,你还是买一只,不要失掉机会。包你满意。
要求:简单、明了、吸引人
三、同桌练习介绍,互说一遍。
连购物互说一遍
四、班级表演评议
五、小组考核记分
1、根据自己的商品进行介绍
2、为自己的“商品”说上一句广告词。
六、课外实践:
去学校商店当一次小售货员或作一次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请售货员阿姨给你评价,请你也给该商品加上广告语。
语文教案 篇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认读、书写、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拼读、朗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灯塔爷爷的话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学会书写“爷”、“明”、“交”、“立”、“好”、“乐”、“明”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灯塔爷爷说的话的含义。
3.情感目标
(1)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2)激发教育学生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灯塔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
3.激发学生以诚待人,以心待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 多媒体教学法 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灯塔”幻灯片。
2.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自由发言。)
3.师介绍。
这是灯塔,它的作用非常大,在茫茫的黑夜中,船只是靠着这光芒来寻找并确定方向的'。没有它,麻烦可大了。
4.板书课题:16.灯塔爷爷的朋友。
5.生质疑课题:
学生A:灯塔爷爷有多老了呀?
学生B:灯塔爷爷在哪儿呀?
学生C:灯塔爷爷都有哪些朋友呢?
学生D:灯塔爷爷跟他的朋友好不好呢?
6.这么多问题呀!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7.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录音范读。
2.生思考:灯塔爷爷有哪些朋友?
3.听后反馈。
大轮船 星星
生述,师板书:海浪
飞鸟
4.学生自由大声地拼读课文。
5.小组内互相读,互相正音,互相帮助。
6.展示个人朗读。
(1)小组推荐个人朗读。
(2)自告奋勇个人朗读。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7.全班分组分段朗读。
8.自主学习课文。
9.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A;读懂了灯塔爷爷独自站立在大海中,很孤独。
学生B:读懂了灯塔爷爷不孤独。
学生C:读懂了灯塔爷爷有许多朋友,他不会孤单。
学生D:读懂了是海燕觉得灯爷爷不孤独。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学生A: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呢?
学生B: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呢?
学生C;海燕说的话我不是全部理解。
10.师适时板上质疑的问题。
三、认读本课生字
1.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2.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
3.反馈圈画生字情况。
4.出示生字幻灯片。
tǎ dú lì nín ɡuài wā
灯塔 独自 站立 您 奇 怪 哇
dí tán shēn pánɡ
汽笛 谈心 身 旁
5.指名认读生字。
6.全班齐读以上生字。
7.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1)指认读这7个生字。
(2)全班齐读。
8.全班齐读所有生字。
9.指名逐个组开花词。
10.抽读生字词语卡片,评出“认字高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本课10个生字。
2.指名认读。
3.幻灯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讨论上节课“质疑”内容。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4.反馈学习情况。
问题(1):为什么灯塔爷爷在大海中他不孤单?
学生A;因为灯塔爷爷有很多朋友。
学生B:因为大轮船是他的朋友,用汽笛和他谈心。
学生C:因为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和他逗乐。
学生D:因为海浪是他的朋友,向他诉说着心里话。
问题(2):灯塔爷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灯塔爷爷在心里把它们当作朋友,所以他有很多朋友,他并不孤单。) (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言。)
问题(3):怎样理解海燕说的话?
学生A:要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B:要从心底里把别人当作朋友。
学生C: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这样才能有许多朋友。
5.师顺着学生的话引导小结。
二、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A:要从心里把别人当朋友。
学生B:要以诚待人,才会有许多朋友。
学生C:要以心待人,才会有知心朋友。
2.谈谈你和好朋友间是怎样交往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幻灯出示字。
2.全班齐读以上7个生字。
3.指名认读以上7个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5.自悟书写笔顺。
6.课件演示生字书写笔顺。
7.教师展示台上范写生字。
8.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纠正双姿。
9.展示学生作品。
10.师生共评。
11.生继续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品读文章重点词句,挖掘关键词句的深意。
二、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进而产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学会在困境中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拼搏进取。
说明: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回忆性散文。文章看似写外婆手艺好,实则表现了外婆对待自然,对待人,对待生活的仁爱、宽容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无限怀念以及想要延续、传承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挚感情。文中有许多自然清新而细腻的细节和语句,需要学生沉下心来品读,抓住关键词来品味,联系语句前后来思索才能够深知其意蕴。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是关键,而我校的课题是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设计时重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谁能谈谈自己收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礼物?为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对礼物情有独钟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学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学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
1、师:自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默读,归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明确:手纹
2、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
明确:一、(1—6)回忆外婆缝补新衣时的心理和习惯。
审美: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准则:做衣如做人
态度:细致、庄重、朴素、虔诚
二、(7—8)“我”穿新衣的时节和穿旧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灵感和作品。
四、(14—20)“我”临摹外婆的作品。
教学时间:10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在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三、质疑问难
1、师:分小组活动:
1)、小组准备朗诵。(形式不限)
2)、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并联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认可的较为合理的回答。 (可关注词、句的含义)
3)、时间8分钟。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注意对重点词句的品读并挖掘其深意。
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预设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预设的问题)
1) 作者为什么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而不是“手”或“手艺”?
2) 理解第11、12、14段对外婆绣品的描写,体会作者的用意。
3) 现实中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结合具体段落和词句分析:保存、复制
4) 我为什么要亲手复制外婆做的私人文物呢?复制的目的是什么?(延续、传承)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讨论分析
2、沉浸文本,品读重点段落和词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师注意引导对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25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因为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所以,开展质疑问难时,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手纹”的内涵。从而体会外婆的人格之伟大。
四、小结
手艺体现的“三美”不该失传,刺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不该失传;外婆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的精神也不该失传。
五、作业
细微之处见真情,请以长辈的某个细节为题,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语文教案 篇6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经典)09-11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公输》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