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化学选修5教案

化学选修5教案

时间:2024-03-12 07:07:5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选修5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选修5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选修5教案

化学选修5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之前的章节中,已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做了详细的介绍,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本节课中对晶体常识的介绍,则是以后学习各种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个重要开端。关于晶体的常识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晶体的特点;3、晶体的制备。从教材看,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从外形、微观角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讨论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充分体会的化学的意义。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再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高一15班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预科班,具有较高的实验素养和理论知识以及对科学强烈的探究精神。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的理论性上可以适当加深,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设计理念:

  本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实物展示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晶体和非晶体本质区别的热情。通过晶体和非晶体微观上的本质区别,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性质上的区别,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建构起晶胞的概念,形象比喻的`方式,体会晶胞与晶体之间的关系;再以课本上的问题设置矛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的适当点拨,总结归纳出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常识、感情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晶体和晶胞的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晶胞的结构、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

  目标达成预测

  【引入】在前面两张,我们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这两种微观结构研究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在这一章,我们将从另一种微观角度——晶体结构,来研究固体的性质与结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初中对于晶体和非晶体是如何定义的?那些物质是晶体,那些不是?

  展示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

  展示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_钾等;展示一些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的有关常识

  【学生】晶体:胆矾、水晶、金刚石……

  非晶体:玻璃、石蜡……

  观看图片

  回答:晶体和非晶体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联系旧知,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展示的实物以及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_片等。

  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1)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2)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观察、小组讨论、归纳

  归纳: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的意识。

  探究本质差异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NaCl、CO2、金刚石等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提出问题:

  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归纳: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内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通过问题解决,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讲解晶体的自范性:

  请学生观察老师制备得到的玛瑙和水晶,并告诉其制备方法,结合前边看到的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从制备方法中得到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归纳:

  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结合以前和今天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晶体的性质

  归纳:

  晶体的特点:

  1.晶体内部质点和外形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各向异性。

  【演示】实验3—1

  碘的升华与凝华

  引导学生应用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制备晶体的方法:

  熔融态物质凝固

  气态物质凝华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新展示上课开始的图片,请学生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通过板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内容:晶体的概念、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及晶体的制备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章晶体和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非晶体:不具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4、晶体具有自范性的条件

  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化学选修5教案2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三.教学难点

  “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读书指导

  五.课堂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手段

  七.教学用具

  学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计算式、单位?

  3.可逆反应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改变外界条件速率为什么随之变化?化学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吗,如何利用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人类服务?从而引出本书内容。

  二.内容结构

  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

  化学反应原理

  复杂的化学反应有规律可循

  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活化能等概念。

  简化概念模型

  有效碰撞理论

  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催化剂作用简介

  三.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1.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

  2.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是 。

  3.有效碰撞是 。

  4.活化分子为 。

  5.活化能为 。

  图中E1是 ,E2是 ,E2—E1是 。

  6.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大,通常只能用 测得,并以测量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要方法,因此 对某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大致反映了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即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温度越高说明该反应的活化能 。

  7.活化能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能够实现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 xxx等。

  降低、无影响)

  板书设计:

  1.化学反应原理

  复杂的化学反应有规律可循

  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

  2.简化概念模型

  有效碰撞理论

化学选修5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

  回顾、归纳,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自学:什么是“烃基”、“烷基”?

  思考:“基”和“根”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

  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

  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

  -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归纳,讨论书写。

  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

  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

  自学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

  学生抢答,同学自评。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

  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

  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

  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投影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生回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成规律

  【归纳】

  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化学选修5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烷烃、烯烃)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 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nH2n+2 (n≥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C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164

  0.466

  乙烷

  CH3CH3

  -88.6

  0.572

  丁烷

  CH3(CH2) 2CH3

  -0.5

  0.578

  戊烷

  CH3(CH2)3CH3

  36.1

  0.626

  壬烷

  CH3(CH2) 7CH3

  150.8

  0.718

  十一烷

  CH3(CH2) 9CH3

  194.5

  0.741

  十六烷

  CH3(CH2) 14CH3

  287.5

  0.774

  十八烷

  CH3(CH2) 16CH3

  317.0

  0.77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光照

  如:CH3CH3 + Cl2 →CH3CH2Cl + HCl

  3n+1

  2

  点燃

  (2)氧化反应

  CnH2n+2 + — O2 → nCO2 +(n+1)H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由学生回答高一所学的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nH2n (n≥2)

  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C

  相对密度

  乙烯

  CH2=CH2

  -103.7

  0.566

  丙烯

  CH2=CHCH3

  -47.4

  0.519

  1-丁烯

  CH2=CHCH2CH3

  -6.3

  0.595

  1-戊烯

  CH2=CH(CH2) 2CH3

  30

  0.640

  1-己烯

  CH2=CH(CH2)3CH3

  63.3

  0.673

  1-庚烯

  CH2=CH(CH2)4CH3

  93.6

  0.69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师: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聚丙烯 聚丁烯

  【板书】△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板书】4、烯烃的顺反异构

  师: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除了前面学过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之外,还可能出现顺反异构。

  顺—2—丁烯 反—2—丁烯

  师:像这种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并了解了二烯烃的1,4—加成和烯烃的顺反异构。

  ★ 第二课时(炔烃)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上课前,播放炔烃的flash主题动画。

  欣赏音乐动画,课前准备,稳定情绪,进入上课状态。

  烘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

  学习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乙炔气体。

  通过观察、掌握乙炔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记忆。

  引导分析乙炔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书写乙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巩固书写电子式与结构的知识

  对比烷、烯、炔的结构特点,推测乙炔其化学性质。

  思考:1、炔烃有无顺反异构。2、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及验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分析实验室制取乙炔时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气体的实验装置。

  思考:如何选择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实验分析乙炔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乙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乙炔与溴加成

  播放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机理(动画)。

  理解和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

  写出化学化学方程式。

  加深理解加成反应机理。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乙炔的化学性质。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

  巩固练习

  设计典型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运用本节知识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巩固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知识总结(突出乙炔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回顾总结,明确主次,突出重点。

  新旧知识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布置课后练习题。

  课后完成作业

  及时巩固知识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上课前,播放炔烃的flash主题动画。

  欣赏音乐动画,课前准备,稳定情绪,进入上课状态。

  烘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

  学习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乙炔气体。

  通过观察、掌握乙炔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记忆。

  引导分析乙炔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书写乙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巩固书写电子式与结构的知识

  对比烷、烯、炔的结构特点,推测乙炔其化学性质。

  思考:1、炔烃有无顺反异构。2、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及验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分析实验室制取乙炔时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气体的实验装置。

  思考:如何选择气体实验室制取装置?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实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根据实验分析乙炔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乙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加成反应:

  乙炔与溴加成

  播放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机理(动画)。

  理解和掌握乙炔的化学性质

  写出化学化学方程式。

  加深理解加成反应机理。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乙炔的化学性质。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机理。

  巩固练习

  设计典型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运用本节知识解答练习中的问题

  巩固乙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节知识总结(突出乙炔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回顾总结,明确主次,突出重点。

  新旧知识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布置课后练习题。

  课后完成作业

  及时巩固知识

化学选修5教案5

  一、课程标准要求: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教材整体分析:

  本节在学生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之后,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通过整合ⅶA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探究金属钾的性质,使学生学习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即位、构、性)的关系,初步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对化学1和初中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同时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化学选修5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

  (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引导探究】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2.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Br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沸点、密度呢?

  【科学推测】溴乙烷的结构与乙烷的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密度应大于乙烷。

  【学生探究实验1】

  试剂和仪器:试管、溴乙烷、蒸馏水、酒精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中一只中加入2mL的水,振荡,静置。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酒精,振荡,静置。

  【学生回答后投影】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实验结论):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

  (学生回答密度比水在时,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水层在上方?)

  【提升】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乙烷的沸点比溴乙烷的沸点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生答】低,有可能是常温下是气体,因为氯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相似,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小,故沸点低。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投影】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引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键断裂去思考。 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生答】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

  水

  CH2CH2Br+NaOH → CH3CH2OH+NaBr

  【引言】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追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指出】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生答】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指出】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散失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你想如何解决本问题?

  【生答】试管上加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既能防止溴乙烷的挥发,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学生探究实验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溴乙烷能否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大试管(配带直长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2只、试管夹、小试管10只,长胶头滴管(能从大试管中取液体)、250mL烧杯。溴乙烷、10%NaOH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稀溴化钠溶液、稀氯化钠溶液。

  【提示】

  (1)可直接用所给的热水加热

  (2)溴乙烷、10%NaOH溶液的用量约为2mL

  (3)水浴加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巡视,组织教学,及时点拨,结合不同方案组织讨论: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直接加AgNO3为什么不可以?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程序如何?)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价得出结论】

  水

  结论:CH3CH2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

  CH2CH2Br+NaOH→CH3CH2OH+NaBr

  【投影】上述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NaOH

  △

  CH2CH2Br+H2O→CH3CH2OH+HBr

  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提升】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NaOH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质疑】对水解反应的深化:

  CH3

  CH3-C -CH3

  1、把“—Br”替换成“—Cl”,能否发生反应?

  CH3CHCH3

  2、把“CH3CH2—”替换“ ”或 “ ” 或 R— 如何反应?

  3、把“CH3CH2—”替换成“Fe3+ ”,能否发生反应?

  【目标测试】

  1.(20xx年上海市理科综合测试)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NH3和H2O在与卤代烃反应时的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卤代烃发生氨

  解,写出溴乙烷的氨解方程式。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水解反应,现在回忆这个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猜测

  实验验证

  形成理论

  发展理论

  解决问题

  投影:

  【小结】这个过程不是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一过程蕴含着以实验事实为据,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它。

化学选修5教案7

  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意识。

  1.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计算式、单位?

  3.可逆反应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外界条件的影响,改变外界条件速率为什么随之变化?化学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吗,如何利用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人类服务?从而引出本书内容。

  1.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习、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

  2. 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

  1.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

  2.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是 。

  3.有效碰撞是 。

  4.活化分子为 。

  5.活化能为 。

  图中E1是 ,E2是 ,E2―E1是 。

  6.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差别很大,通常只能用 测得,并以测量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要方法,因此 对某反应的速率的影响程度,大致反映了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即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的温度越高说明该反应的活化能 。

  7.活化能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能够实现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有: xxx等。

  8.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请分析下图,并得出正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 。(填:升高、降低、无影响)

化学选修5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主要教学方法

  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逻辑推导和归纳,最终确定苯的分子结构。

  (2)辅助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演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苯的结构特点和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的本质。

  学法指导

  1、观察与联想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将苯的实验事实和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2、推理与假设 让学生通过推理大胆提出假设,再小心求证并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程序

  1、整体结构:

  2、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小奇闻: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投影板书] 苯 芳香烃(第一课时)

  听讲,对小奇闻进行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板书]

  一、苯的组成及结构

  (一)苯的组成:C6H6

  苯的分子式为C6H6。

  [思考] 根据化学式,苯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 思考与交流1]

  请写出C6H6可能的结构简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

  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A.CH≡C—CH2—CH2—C≡CH

  B.CH3—C≡C—C≡C—CH3

  引导学生用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过渡]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2]

  到底苯分子中有没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1:在苯中分别滴加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震荡、静止,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讲述] “凯库勒和苯分子的结构”

  [思考与交流3]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 环内碳碳单双键相互交替。

  [提问]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呢?

  [思考与交流4]

  为了验证假说,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苯的一溴代物只一种,邻位二溴代物也只一种.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与交流5]

  如何更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1872年凯库勒提出补充论点:苯分子中碳原子完全以平衡位置为中心进行振荡运动,使得相邻碳原子之间不断反复进行相吸和相斥,双键因此不断更换位置,交替运动.

  [投影]键长数据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是平面的正六边形,测得苯的.碳碳键长都相等。

  [投影、讲述]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软件演示]苯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验1

  现象: 苯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紫红色不褪;苯中加入溴水,橙色不褪并转移到苯层,即上层呈橙红色

  结论: 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溶液裉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C 或C≡C。

  结论:由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位置应该是等同的。

  进一步体会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碳碳键既不同于单键也不同于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和种独特的键。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有科学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

  [展示]一瓶纯净的苯。(引导学生从: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毒性等方面去观察、实验、查阅资料)

  [投影板书]

  二、苯的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苯的颜色、状态,(苯有毒,不要求学生多闻气味)做实验检验苯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根据前面研究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那么苯的化学性质如何?

  实验--2:电脑展示:苯和液溴的反应。

  [投影板书]化学性质1:能取代

  [投影] C6H6+Br2 C6H5Br+HBr

  [设问]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投影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学生联想并动手练习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小结]

  [巩固题和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见课件,基础训练

  练习升华

  四、板书设计(略)

【化学选修5教案】相关文章:

选修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06-09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2-27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12-16

化学键教案11-30

化学平衡高一化学教案03-06

高二化学教学教案12-28

高中化学乙醇教案02-02

初中化学教案11-14

化学面试教案模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