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手掌印画反应树的特征。
2、培养幼儿对色彩和印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棕色、绿色、黄色颜料
2、白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漂亮的画,你们看这画上画的是什么呀(树)!那你们再看看这颗树上都有什么颜色?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棕色)树叶呢?它是什么颜色?(绿色)还看见了什么颜色?(黄色)那么你们来猜猜这颗大树是怎么画的?(手)这颗大树呀是老师用自己的大手画的,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用自己的大手画大树的呀?(想)2、示范印画的方法,同时通过儿歌导入印树的过程我的'(大手)小手真能干,画颗大树给你看;手掌立起轻轻沾,切切切;手掌打开轻轻沾,拍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大树真漂亮。
2、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操作,通过儿歌再次巩固印树的过程师问:
(1)大家觉得这个小朋友画的好不好,漂亮不漂亮?
她的小手能干不能干?(其实啊不光是她的小手能干,我们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手都很能干,对吗?)(2)师:老师已经为小朋友们准备好了纸和颜料,幼儿完成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幼儿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一次饭吃好后请幼儿自己去放碗时的惊奇发现。有两三个幼儿一起去放碗,这几位宝宝居然拿着手中的碗勺进行敲打起来、、、、、、敲的孩子越来越多并表现的特别开心,从中也带动了吃饭很慢的幼儿吃的.快多了,目的也是为了参加他们的这一发现。为了让托班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吃中饭时也快一些,我设计了此活动《叮叮咚咚》。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敲敲玩玩。
2、在游戏中体验敲打碗勺的乐趣。
三、重难点
重点:乐意与同伴一起玩敲打游戏。
难点:主动去尝试敲打碗勺。
四、活动准备
碗、勺子、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用遮挡板挡住所有的材料,以引导幼儿的好奇。(小朋友想知道挡板后面有什么吗)
2、在遮挡板中逐一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勺子、碗并用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小宝贝们,你们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可很喜欢你们哦)
3、教师在挡板后面进行敲打,并要求幼儿拍手、头、腿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4、教师把挡板拿掉,再次敲打并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变换。
5、教师把材料摆放到每一张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应观察即使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体验快乐的敲打)
六、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了幼儿非常熟悉的碗与勺,平时他们在家中可能很少的去体验敲打碗勺。而且现在很多刚入园的宝宝都对吃饭不感兴趣,通过次活动让幼儿对主动去使用碗勺,并乐意的自己去完成吃饭的过程。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
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
活动难点: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窗花的范样。
2、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剪刀、浆糊,装纸屑的塑料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剪贴好的窗花范样或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是窗花。这是怎么制作的呢?
师:这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剪纸是我们人发明的。从前人过年就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上,这就叫窗花。
2、师:看,朱老师手上还有好多剪纸窗花呢!好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剪窗花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折剪窗花的方法
1、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怎么折叠窗花?(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
2、教师讲解示范剪窗花的方法
①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剪。
② 剪的时候要注意:在最长的边和打不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可形成窗花的中间的'纹样。在能打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课形成窗花漂亮的花边,剪中心点的角能使窗花的中心部分变得很漂亮,剪另外两角会使正方形窗花变成其它形状。可以剪各种图形但是不能剪断,也不能把一边全部剪掉。剪好摊开就成了一张漂亮的窗花。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活动要求:
在我们的桌子上有白纸和彩色纸,窗花剪成后把它贴在另外的纸上。可以用白纸剪窗花,贴在彩色纸上,也可用彩色纸剪窗花贴在白纸上;或者深色纸剪窗花,贴在淡色纸上;或用淡色纸剪窗花,贴在深色纸上。
总之记住要让人们看的更清楚些,贴的时候,要把窗花放在报纸上刷浆糊,再拿起来贴在选好的纸上。
2、先请幼儿观察画面上折剪的窗花图样再让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剪的部位和方向,鼓励幼儿大胆地有创造性地折剪,注意粘贴窗花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1、请幼儿互相欣赏,并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
2、展览窗花。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报纸一物多玩。
2、双脚夹球跳、抛球。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报纸若干张 报纸球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做热身运动。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3、发报纸让幼儿自由探索。
4、引导幼儿拿报纸当球,可以拿来投球。
5、换球跟教师玩游戏。
6、让幼儿模仿老师,把球夹在膝盖的中间跳。
7、音乐介绍。 幼儿跟教师做放松动作
活动反思:
让幼儿与教师一同游戏,由于幼儿是第一次玩游戏,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和基本动作。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故事阿福阿喜是无锡的民间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却不平淡。故事从宁静和谐的氛围引入,到怪兽出现的恐怖情绪,再到阿福阿喜智斗怪兽的紧张情绪,到最后胜利的喜悦,层层铺垫,环环紧扣人心。主人公阿福阿喜善良勇敢的品质也值得孩子们学习。
设计意图:
民间故事是一种较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个方面的知识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养成社会道德感和价值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本次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同时,培养孩子们善良勇敢的品质。
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学习欣赏民间故事《阿福阿喜》。
2、了解阿福阿喜的外形特征,体验主人公勇敢的品质。
3、多媒体课件:阿福阿喜;泥塑作品:阿福阿喜。
准备:
1、阿福阿喜泥塑
2、多媒体课件:阿福阿喜;
活动过程:
一、出示“阿福阿喜”形象,引出主题
1、出示泥娃娃,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个两位小客人!你们来猜一猜他们是谁?
2、师:他们呀一个叫阿福,一个叫阿喜,小朋友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3、观察并讲述阿福阿喜的外形特征
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阿福阿喜身上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来听一听嘛?(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惠山一带的人们害怕什么?故事里的青毛狮可怕吧,
3、是谁来制服了这山里的怪兽的?是什么办法?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遇到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5、师: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三、结束活动
1、小结:阿福阿喜不怕怪兽,勇敢地去打败怪兽,他们是一对善良勇敢的孩子。
2、延伸活动:童谣游戏
老师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好玩的童谣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从前有个青毛狮,(幼儿拍手)天天只会干坏事,(一幼儿扮演青毛狮做出之前学的张牙舞爪的动作)吓得人们四处逃,(幼儿拍手)阿福阿喜来帮忙,(一幼儿扮演阿福阿喜)从此人们乐呵呵!(拍手)
活动反思:
无锡惠山泥人传于人间。阿福、阿喜,是路路平安,家家幸福的吉祥象征,他们想象憨态可掬,惹人喜爱,让人一看便难以忘怀。故事里讲述了在很久以前山上有青毛狮子,天天出来做坏事,人们都害怕上山砍柴,于是阿福阿喜来帮忙,打败了青毛狮子的故事。通过故事中阿福阿喜勇斗青毛狮子的行为,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道理:勇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幼儿一起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则《阿福阿喜》民间故事是有利于幼儿的口语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了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阿福阿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相对较简单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条理清晰,矛盾冲突和互助的感恩情感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幼儿的喜欢和共鸣。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故事、语句的接受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结合幼儿园故事教学的要领,我进行分段讲述故事,分层落实我的目标,把人物分化在学学、说说、猜猜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内涵。但是小班幼儿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民间故事内容比较抽象,在理解故事中孩子有点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还需多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理解故事的情节。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而比较多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同时,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认识事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操作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结合幼儿的发展趋势及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一、听故事:感受、理解点物对应的关系。二、讲故事:点物对应能力的运用。
活动目标:
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将圆点和实物对应。
活动重点:
理解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苹果娃娃一个、绘本片段《首先有一个苹果》的ppt、绘本对应操作材料及自编故事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教师示范材料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兴趣
师:想看精彩的魔术吗?猜猜我会变出什么呢?
(以魔术手段导入,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充分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
师:这个苹果娃娃要为我们讲一个它的故事,想听吗?我们一边听一边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吧,这样就能和其它的好朋友分享了。
(小班幼儿天真烂漫,以苹果娃娃为主体讲述故事,比起教师自身的讲述更具感染和影响力;记录故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承载活动的重点:点物对应。二是为之后幼儿的操作环节做示范和铺垫。)
二、 听故事——初步了解点物对应的模式
1、 ppt1:苹果娃娃。我是苹果娃娃。
师:一个苹果娃娃我们用一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结合ppt,在苹果娃娃的正下方出现一个圆点,表示苹果和圆点上下的一一对应。)
2、ppt2:两条毛毛虫。有一天,来了两条毛毛虫想要把我吃掉。
师:两条毛毛我们用两个圆点宝宝来表示。
(继续利用ppt,在两条毛毛虫的正下方出现两个圆点,表示两者的对应。连续采取两次圆点和实物的一一对应,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具有点物对应的意识。)
3、师:哎呀,我快被吃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呢?
(加入这一开放性问题,在促使幼儿结合自己认知经验大胆猜测的同时,略为缓和数活动教学时的单一性。)
4、ppt3:三只小鸟和三个圆点同时出现。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适度地等待,让幼儿有一段观察和比较的时间。选择小鸟和圆点同时出现,有别于之前的教学形式,是一个从教师教过渡为幼儿学的过程。)
师小结:三只小鸟可以用三个圆点来表示。
5、ppt4:四个猎人。这时,谁又来了?来了几个猎人?
师:谁会用圆点宝宝来表示四个猎人?
(教学的逐层递进,让幼儿在观察、发现点物对应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尝试用圆点表示实物。)
师:真不错,四个猎人我们可以用四个圆点来表示。
6、ppt5:出示5个圆点。猎人还带来了朋友——小狗。猜猜来了几只小狗?
(逆向思维。和之前出示实物再用圆点对应的模式正好相反。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点物两者的对应关系。)
师小结:原来有几个朋友我们就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三、 做故事——不同内容的练习,知识点的巩固及检验。
1、介绍材料。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是关于苹果娃娃好朋友的。你们看,它们来了。
师:猜猜来了哪些朋友呢?到底有几个呢?秘密就藏在这本故事画里。(出示操作材料)
(操作活动之前,材料的介绍非常重要。操作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做,清晰地交代是操作的基础和关键。)
2、交代要求
①从上往下一行一行地做 ②记住圆点的数量和朋友的数量一样多。
(每个幼儿的操作材料都不同,将材料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分发,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3—5的点物的对应,能力较弱的.幼儿操作2—4的点物对应。)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观察并筛选验证环节中需要讲评的点,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来发现,如:幼儿是对操作材料的不理解或是点物之间对应的不理解。同时,对于没有集体讲评价值的问题则可以在指导时就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二是指导过程中,不断以语言或动作来提醒幼儿操作的方法,并尽量以幼儿为对象进行榜样示范:如,你真棒,会一边数一边放,这样数量就不会搞错了。)
四、讲故事
师:哇!你们真棒,都猜到来了几个好朋友。谁愿意来说
说看苹果娃娃好朋友的故事?
(本环节利用讲故事为辅助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将点物对应的思维过程利用语言进行表述,这是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活动内容的最好依据。在处理这个环节时,教师不可过分注重结果的对错。对于验证环节的处理,首先应是分享成功的环节,邀请成功的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分享喜悦,享受成功,这也是给其余幼儿再次学习的机会,接着利用师生和生生互动帮助有问题的幼儿梳理思维过程,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活动亮点:
1、选材好。
《首先有一个苹果》是国外一本简单有趣的图画书,其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数字故事,从1个苹果,2条毛毛虫,三只小鸟到4个猎人等等,短短的几句话就饱含了很多的教育元素,如数量上的逐次递进、量词的运用以及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等。在二期课改理念的倡导下,这样整合了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活动素材更具优势和教育的价值。
2、教学方式多样化。
①有效结合绘本素材,以故事形式开展活动,使原本的数教育更具情节性和趣味性。
②材料呈现形式的多样性。ppt的形式更具直观性和动态性;操作板上故事书的形式让幼儿获得真实感的体验;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形式从集体学习过渡为个别练习,增加幼儿的自主性。
3、学习的自主性。
①新经验习得的自主性。从新内容的出现——幼儿观察发现——归纳梳理——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学习自主,教师都是以让孩子观察和判断为基础执教。
②评价的自主性。最后分享环节中,教师的重点并不落在纠错上,而是过程的表述,在确保讲评重点的前提下,赋予幼儿完全自主表达的空间。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2-05
小班教案02-05
小班教案02-05
小班教案02-05
小班教案02-06
小班教案03-07
小班教案03-07
小班教案03-07
小班教案03-07
小班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