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欣赏水墨画枇杷,感受其独特的浓墨重彩的意境。
⒉尝试用两笔画圆的方法表现枇杷的晶莹、圆润,并用浓淡墨表现叶子的层次性。
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⒋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⒌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事先观察过枇杷树的叶子以及果实,有初步的感知;范画、视频课件、宣纸、国画颜料、墨汁、毛笔。
活动过程:
⒈出示枇杷,导入活动。
师:这是什么?夏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
⒉回忆观察过的枇杷,进一步巩固对枇杷的了解
师:上次我们欣赏过枇杷,它的果实是怎么样的?叶子呢?
师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只露出半个头,还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⒊欣赏水墨画作品“枇杷”,感受水墨画的'魅力⑴出示水墨画枇杷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介绍水墨画,用毛笔和宣纸上绘画)
师: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⒋播放视频课件,初步了解水墨画作画方法和步骤。
师:你看懂了吗?是怎么画的呢?
请幼儿讲述,教师总结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
⒌教师示范绘画枇杷
教师示范画讲解绘画枇杷步骤、方法,引导幼儿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颜料。
步骤:用两笔画圆的方法来画枇杷,表现出枇杷的遮挡关系。(左半圆、右半圆,中间留一个小白点。)
用毛笔勾柄和脐
用淡墨画叶子、用浓墨勾画叶脉。
⒍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播放古典音乐《沉鱼》
师:下面就请你也来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用两笔画圆的方法画枇杷,在绘画时能注意画面的布局、枇杷的遮挡关系。在画叶子时能大胆地把毛笔躺在纸上横着画。
⒎展示、讲评
与幼儿一起评价,围绕美感、作画方法、画面布局等方面进行点评。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思路
观看“动画片”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他们常常会被动画片里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动作。孩子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体验,容易停留在“好玩”“好看“的水平上。针对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新《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设计了本次舞蹈活动。
本次活动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制定活动目标:第一是从幼儿的能力方面出发,熟悉音乐旋律,根据故事情节大胆模仿并创编舞蹈动作,第二是从幼儿情感方面出发,培养幼儿积极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
本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舞蹈教育方式:“老师教、幼儿学”。结合新《纲要》的人本观念,以幼儿为主体。活动中,我时刻关注孩子,注重给每个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整个活动中还给幼儿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参加获得进步。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故事情节大胆模仿并创编舞蹈动作。
2.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
1.教学多媒体、故事课件。
2.道具、场景。
经验:已欣赏过乐曲《小老鼠和啤酒桶》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音乐动画片
提问: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部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仔细看,有些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二、体验创编舞蹈
1.讨论:小老鼠有哪些动作?自己跟着音乐学跳小老鼠的动作。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后边有这么多啤酒桶,你会想到哪些动作来表现啤酒桶?
三、合作表现舞蹈
1.自由表演:幼儿自己商量,选择一个角色一个伙伴。
2.创造性表演:选择一个角色多个伙伴。
3.交换角色表演。
四、结束部分
1.活动。
2.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表演道具及场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梳子不仅可以梳头,还可以用来刷画。
2、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让幼儿学习用梳子刷画,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四幅范画:第一幅画:由蓝颜料自上而下刷的一幅画。第二幅画:由绿颜料刷一棵树。第三幅画:由黄颜料转圈刷成的半圆形。第四幅画:由大红色刷成的一幅画,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半圆形(像人的背影,像火箭,像太阳等)。
2、红、黄、蓝三种颜料,小勺子,抹布,每组各一份;每人一个梳子,一张白纸。
3、音乐磁带《我有一双小小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引出今天绘画的工具。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手拍拍》。
2、我们都有一双小小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朋友们你们的小小手都能做什么呢?
小朋友讨论:刷牙、洗脸、梳头等。
小结:小朋友的小手很灵巧,能洗脸,能梳头,小朋友知道梳头使用什么工具吗?(用梳子)。梳子不但能梳头还能刷画。
二、出示范画,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画,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像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每幅画各像什么。
师:这些画上面一条条的线是用什么画的昵?
师:那么梳子是怎么画画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三、示范讲解:
1、第一幅画:我想画《蓝天》,应该先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先用小勺子舀上蓝颜料倒在纸上,再用梳子有齿的.一 面刷,就会出现一条条的线(横着刷)。我在蓝天的下面画草地,先用小勺子舀上绿颜料倒在纸上,然后用梳子竖着刷。我还想在草地上画上大树,同样先倒上褐色颜料竖着刷,然后倒上绿颜料用梳子斜着刷两下 。小朋友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刷出不同的树 ,还可以在草地上刷出小花等。
2、教师小结:老师用梳子横着刷出了蓝天,竖着刷出了草地,斜着刷出了大树、小花,小朋友你想刷幅什么画呢?
四、动手刷画:
1、幼儿认识刷画用具:颜料盘、梳子、小勺子、白纸、抹布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刷画内容,有代表性地提问幼儿说说自己想要刷一幅什么画。
3、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作画,教师可帮助其完成作品。
4、教师随时找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教师讲评:
幼儿将作品贴到展板上,幼儿边贴边告诉老师作品的名字是什么,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搭配的漂亮的画,给以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安排得当的作品,给以表扬。
3、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以讲解。
师小结结束活动:今天小朋友们用梳子刷出了许多很漂亮的画,以后我们继续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画出更漂亮的画。
下来我们 把自己的梳子拿到水龙头去冲洗一下,让小梳子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为大家梳头,把小朋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吗?然后带幼儿到室外洗小梳子。
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狐理和乌鸦》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讲述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肉的过程。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你的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3个感叹句和1个疑问句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狐狸骗乌鸦的手段。狐理“眼珠子一转”、“笑眯眯”等动作表现了狐狸的典型角色特点。乌鸦的“慢慢吃”美滋滋”与后来的“懊梅”形成了对比。本活动抓住以上的线索和细节,一步步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故事的内涵。鼓励幼儿合理续编故事,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理解语言故事的内涵,明白假意恭维的话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道理。
2.能用语言、动作、表情、语气创造性地表现出对狐理与乌鸦两个角色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续编新的故事情节。
3.对成语故事所表达的“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内涌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乌鸦和狐理的头饰,教师自制课件,“幼儿学习材料”一(我健康我快乐)。
2.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乌鸦和狐理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乌鸦和狐理的头饰,了解两个角色的特点。
(1)分别出示乌鸦、狐理的头饰。
提问:这是谁?乌鸦长什么样?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引导幼儿描述乌鸦的外表。)这是谁?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理?(引导幼儿用多个词汇描述狐理。)
(2)再次提问:乌鸦和狐理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发幼儿猜想并简单表述。
2.播放课件,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第1自然段。
提问:乌鸦找到了一块肉,为什么要慢慢地吃?狐理看到乌鸦嘴里的.肉是怎么想的?怎样才能得到它呢?引导幼儿模仿出狐理疫猾的样子。
提问:狐理会对乌鸦说什么?做什么?引导幼儿发散思考。
(2)讲述故事第2-3自然段。
提问:狐理是怎样对乌鸦说的?乌鸦听了狐狸的赞美感觉怎样?丰富词汇美滋滋。
提问:乌鸦的羽毛真的那么漂亮、身材真的那么好看、嗓音真的那么甜美吗?这说明狐理在怎么样?启发幼儿说出狐狸欺骗乌鸦、说一些恭维的话。丰富词汇:恭维。
提间:狐理抢走了原本属于乌鸦的那块肉,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狐狸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懊恼”、“后悔”、“得意”等词汇。
(3)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并提问:你认为故事中的乌鸦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事要动脑筋,喜欢听假意的、恭维的话很容易上当受骗。
(4)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提问:想一想,如果狐狸碰到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看穿了它的诡计,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启发幼儿互相讨论、思考,续编故事。
请幼儿戴头饰进行表演,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并为故事起名字,激发幼儿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请幼儿阅读《我健康我快乐》第28-29页,为故事起名字,鼓励幼儿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附
乌鸦上当
一天,乌鸦找到了一块内,飞到树上,准备慢慢地吃。一只狸从树下经过头看见乌嘴里着内,眼球子一转,心想: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肉弄到手。
狐狸笑眯眯地说:“啊!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你的羽毛多么漂亮!你的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音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
乌鸦听了狐狸恭维的话,心里美滋滋的。它想,唱歌还不容易。它连忙张开嘴”地叫了一声。哪知嘴一张,肉就掉了下去。狸一ロ把肉接住了,说:“谢谢你!乌鸦,你的歌声真好听!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2、大胆想象,尝试运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拼出各种图案。
3、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电脑若干台。
3、三角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身体变变变”。教师说咒语,幼儿变成相应的物品。
2、师:有一位懒惰的魔法师,他想制作一种魔法药,只要吃了这种魔法药,不管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初步巩固图形的特征。
1、教师讲述故事至“猫竖起爪子扑向阿姨。”提问:你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2、师:看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3、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三)尝试探索图形之间的转换。
1、继续讲述故事至“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她想变出一只会飞的大鸟”,可是,圆圆的饼干怎样才能变成小鸟呢?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小鸟的拼图。
3、幼儿探索:你能把三角形和正方形变一变吗?
4、继续讲述故事至“咱们避开乌鸦群到湖对面去吧”,可是,她们怎么过河呢?
5、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成其他图形。
(四)幼儿创意拼图。
1、师:魔法师知道哈哈阿姨逃走了,变成了凶恶的大灰狼追了过来,阿姨又念了咒语“圆圈、三角形、方块们,变成比大灰狼更厉害的动物吧。这次,阿姨会变出什么厉害的动物呢,我们也来试一试把。
2、幼儿两人一组,在电脑上进行创意拼图。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评价。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提供更多的几何图形卡片,供幼儿自由拼搭、分合。
附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
从前有一个懒惰的魔法师,他非常非常的.懒,所以他决定研究一种只要念了咒语就什么都能实现的魔法药,可是他又懒得自己动手做。于是他念起了咒语“天灵灵,地灵灵,给我一个手艺好的厨师,耶!”说完,就出现了一个正在拷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命令哈哈阿姨制作魔法药。哈哈阿姨做完魔法药,魔法师就把阿姨的饼干全吃了,又香又脆真好吃。魔法师说:以后你就住在这儿给我拷饼干吧。阿姨听了非常生气,就把魔法药全喝光了,魔法师一气之下就把阿姨关了起来。
有一天趁魔法师睡觉的时候,阿姨偷偷地溜了出来。这时,在门口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阿姨这才明白,原来她吃了魔法药,可以实现任何魔法。
但是打开门后阿姨惊呆了。魔法师的城堡竟然飘在空中!怎么才能下去呢?这时阿姨摸到了口袋里的圆圆的饼干。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的几个掰成两半。“圆圆的饼干,半圆的饼干啊,都聚在一起变成一只大鸟吧,耶!”念完咒语,饼干变得越来越大,真的变成了大鸟。
大鸟带着阿姨经过一片三角形的树林,来到了湖边。阿姨对着三角形念了咒语,“长三角、宽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帆船吧,耶!”刚念完咒语,这些三角形就开始移动,“砰”的一下变成了帅帅的大帆船,阿姨和伙伴们坐在帆船上,飘到了湖对岸。
这时,睡醒的魔法师追了出来,他变成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阿姨看着这么多的图形,这次她会变成什么才能逃脱魔法师呢?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吧。
大班教案 篇6
课程分析:
在《河豚冒险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根据乐曲ABA的三段体结构设计了一个关于河豚逃生的故事贯穿活动始终,利用故事和道具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运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进行游戏。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乐段理解能力不强,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加强幼儿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能带给幼儿以快乐,并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教育。
大班幼儿能分辨对比较为明显的乐段,他们喜欢节奏欢快热烈的乐曲,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让幼儿欣赏《挪威舞曲》,它采用“ABA”的曲式,乐段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节奏欢快热烈,适宜大班幼儿欣赏。A段节奏欢快,旋律跳跃,合着从容连贯的旋律线,形成了轻松安详的氛围;B段突然加快速度,较强的音响使得段落之间对比明显,粗犷而富有激情,形成了热烈的高潮,伴随着戛然而止的休止最后又回归到A段,最后在宁静安详中结束。大班幼儿在轻易听辨区分ABA三段体结构的的基础上,还能更为细致地欣赏音乐的元素,因此我将感受欣赏的重点聚焦在各段最具特征的细节上,感受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用三段“线条舞”和吸-浮-躺三个动作来表示,为了更好地感受B段的节奏型和休止,我采用角色游戏,辅以语言提示来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感受其紧张热烈的氛围。
河豚是一种很特殊的鱼类,它遇到危险会吸入空气浮上水面,河豚吸气上浮的现象正体现了物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这一物理原理。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游戏性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自主发现这一物理现象。
课程目标:
1.在初步感知舞曲的结构和特性中认识河豚并知道其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2.在游戏中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符。
3.在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中萌发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课程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绘画各种线条的经验
物质准备:音乐、视频、河豚标本、鲨鱼头像,黑板、场景(水草丛-石头山-贝壳屋)
课程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标本,观看视频。
师:你们认识河豚吗?在这条河豚身上发生了一个可喜可悲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哦!
2.回忆视频,梳理故事
师: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河豚为什么会飞起来?为什么肚子变大了?为什么吸气?
师小结:是的,一条即将被煮的河豚看到厨师又是磨刀,又是切菜,把它吓得肚子都鼓了起来,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大得不得了。然后,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气,就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啦,当它正得意的时候,灾难又一次降临“bong”,它撞到了一把刺刀上,然后就开始漏气了,到处乱窜,最后还是落到了地上。
3.故事后续
师:善良的厨师看见河豚这么想逃生,于是便把它放回了海里。
二、分段感受音乐,进行角色游戏
A段:顺利逃生的`河豚心里高兴极了,它心想:天呐!我真是太幸运了,我要跳支舞蹈庆祝一下。
师:今天,你觉得小河豚会跳一支什么舞呢?如果让你的舞蹈用一根线条来表示的话,你准备跳的是什么线条的舞?(个别提问,教师提炼幼儿的回答并将其线条画出来)你想跳什么线条舞,你来跳给大家看一看,老师把你的舞蹈画了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它柔柔的,就像波浪一样,我们就叫它波浪舞吧!
1.尝试随乐动作,教师语言帮助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新编的舞蹈吧!
2.自主随乐动作,教师角色介入
师:哇!你们的舞蹈真是太美了,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了,你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师小结:哇!你们的舞蹈真是太优美了,跳累了吧,小鱼们请回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B段:跳完了美妙的舞蹈,小河豚在庆幸自己的同时它又在想:要是下次再遇上敌人,我能不能还像上次一样幸运地得救呢?河豚游啊游,突然,它看见一个庞然大物,“它的牙齿好尖,一颗、两颗、三颗…妈呀!是鲨鱼!”鲨鱼看见了河豚,快速的又追了上来,小河豚连忙藏在一片水草中,可是水草动来动去,鲨鱼一下就发现了它;它赶紧趴到石头下面,没想到它的尾巴露出来了,鲨鱼一口就咬碎了大石头;最后,河豚只好钻进了贝壳里,谁知河豚太胖了,根本就钻不进去,鲨鱼一个尾巴就拍碎了贝壳,小河豚被吓得四处逃窜。
1.教师提问,梳理故事情节
师:河豚躲在了哪些地方呀?
2.理解故事,感受音乐节奏
师:鲨鱼拼命地追着河豚鱼,小河豚赶紧藏在水草中。
3.角色分配,第一次尝试游戏,教师语言帮助
师:接下来老师来当大鲨鱼,你们就是小河豚。
4.第二次角色游戏,教师适当语言引导
师:小河豚们,刚刚的游戏好玩吗?想不想再玩一次?
5.教师小结,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紧张的旋律
师:刚刚逃生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C段:河豚拼命地往前游,可是鲨鱼游得太快了,他一个猛冲,差点就咬到了河豚的尾巴,小河豚被吓得猛吸一口气,这个时候,你猜猜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是的,他的肚子变得和气球一样了,然后它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呀?小河豚肚子变大之后便开始快速地往上浮,鲨鱼怎么也追不上它,小河豚再一次幸运地得救了,它浮上了海面,一阵风吹来,浪花把它卷到了岸边。(吸-浮 躺,动作暗示)
1.教师提问,梳理故事情节
师:河豚有没有被鲨鱼抓到呀?
2.欣赏音乐,进行游戏
师:它真是一条幸运地河豚,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师:玩得累吗?我们回座位休息一会吧?幸运的河豚再一次顺
利逃生了,你觉得它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三、感受音乐,完整游戏
1.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河豚的经历真是有惊无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
2.融入情境,完整游戏
师:小河豚逃生的故事有趣吗?让我们再来玩一玩吧!
四、活动延伸
师:小河豚终于顺利逃生了,现在它感觉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课程反思:
充分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我创设了海藻、石头、贝壳这三个场景,增添了游戏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我们。大兴的孩子对于河豚的认识大多仅限于电视、书本和网络,缺乏直观经验,所以我准备了河豚的标本,让幼儿与河豚亲密接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获得丰富的感官经验。随后播放动画片,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他们明白河豚受到刺激会吸气,吸气之后会浮起来,漏气了又会沉下去。最后,通过提问:猜猜河豚回到海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巧妙地设下悬念,为“线条舞”埋下伏笔。导入环节中幼儿通过多角度、多感官、多渠道地认识河豚,为后面解决活动重难点做铺垫。但纵观整个活动,沉浮的原理渗透得不够明显,我还需要改进。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十米左右,提高跑步协调能力、
2、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两个小箱子 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请小朋友们四散站在老师身边,做准备活动。
小鸡跑 老鹰来 小鸭跑 小狗来 小老鼠跑 小猫来等做准备活动(2-3分钟)
2、游戏一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我们今天要去帮忙运蔬菜,游戏方法:分成两队,听见口令后,每队的第一名从”菜地”取”菜”沿着直线快速跑到”家里”,第二名幼儿在第一名”到家后”方可到”菜地取菜”,以此类推、(距离10米左右)(5分钟左右)
3、游戏二
师:点评幼儿游戏情况
现在我们去帮农民伯伯收另一块菜地的`菜吧,这回的路又不太好走,有(教师设置一定障碍跨、钻、跳等)讲规则、、、(8分钟左右)
4、游戏三
用比赛的形式玩一次游戏二(适当降低或增加难度)(10分钟左右)不可预计时间3-5分钟。
5、放松活动:
做放松动作结束本节活动。(2-3分钟)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及与同伴友好和睦相处的方法。
2.体验与老师、同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课前收集有关"我和好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以图画或图示等方法记录下来。
材料准备:纸、笔、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小黑猪噜噜》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鼓励幼儿说说小黑猪没有朋友的原因。提问:小动物们喜欢和小黑猪玩吗?为什么?
讨论:如果你是小黑猪,要怎么做才能让小朋友喜欢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学习友好相处的方法。
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已有的友好相处经验。
师:平时是怎样和好友友好相处的.?
师幼共同梳理友好相处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谦让、关心帮助同伴、待人有礼貌等。
3.分组情景表演,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1)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指导。
(2)集体分享,为幼儿颁奖。
4.活动结束,进一步感受同伴之间友好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多开心呀,我们大家一起比一比谁的朋友多把!
活动延伸:
在班级进行"谁的朋友多"的评选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6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