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3 08:44:4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2、通过嗓音造型、手指游戏、图谱识记、表演等形式体会《数青蛙》音乐的生动有趣。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节奏卡一张、图谱一幅。

  活动结构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

  指导要点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听老师的鼓声,请小朋友模仿拍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手、腿、肩等)及声势练习(跺左脚、右脚、双脚等)巩固节奏型。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小动物的叫声或幼儿的名字进行节奏朗诵活动,进一步巩固节奏型。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童谣《数青蛙》,一边一句句分析童谣一边自然配合手指的表演,引导小朋友自己发明手指表演的方法,如四指并拢与拇指对碰表示呱呱叫,用拳头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带动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歌谣和节奏型。引导幼儿在《数青蛙》的音乐中玩1-2遍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教师一边朗诵节奏一边用手指图谱,帮助幼儿识记音乐所表达的乐句顺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如让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运用节奏朗诵和声势活动为音乐配伴奏。

  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让幼儿扮演青蛙围成“池塘”进行配乐表演。

  6、结束活动:幼儿自音乐声中随教师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激发其自信心。

  2、提高幼儿在危机时刻的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时的自我保护方法,能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所用的道具,排练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爸爸妈妈不在家,你自己在家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今天刘请小朋友观看小节目,看过后,你就会找到答案。

  二、展开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独自在家》,老师进行旁白。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事情?""亮亮是不是勇敢的孩子?为什么?"教师:亮亮到底是不是勇敢的孩子,他的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小朋友再观看一遍表演。

  2、请幼儿再观表演老师重点讲述能表现亮亮勇敢的地方。

  提问:

  --亮亮一个人在家时,为预防大灰狼,都做了哪些准备?

  --当他听到"嘀嘀嗒嗒"声音时,他又是怎么做的?

  --亮亮到底是不是勇敢的'孩子? 为什么?"小结:亮亮独自在家,想了许多办法克服困难,真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好孩子。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亮亮比一比,你有没有独自在家呆过?独自在家时感受如何?你认为自己勇敢吗?"

  4、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讨论:独自在家时可以干什么?如果陌生人敲门、有电话找爸爸妈妈、突然停电等情况发生,该怎么办?

  5、请幼儿共同为独自在家时出点子,想办法。

  老师设计几种情景,请幼儿来表演。

  如:陌生人敲门、来电话了、下雨了等,让幼儿充分体验生活是错综复杂的,要学会自我保护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做一个真正勇敢的孩子。

  三、结束

  表扬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孩子,颁发小奖品,激发幼儿下次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信心。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问路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尝试根据信息,符号,寻找鼠小姐的家。

  2、体验礼貌问路,获得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与房子的图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角色,情境带入。

  1、你们看这是谁啊?(鼠先生)

  ——鼠先生看起来高不高兴啊?

  ——鼠先生一人在家很孤单,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所以他不高兴了。

  2、鼠先生在路上遇到了鼠小姐。鼠小姐看上去高兴吗?

  ——原来鼠小姐和鼠先生都觉得一个人在家很孤单,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看看鼠先生和鼠小姐想到了什么办法?

  小结:原来鼠先生决定到鼠小姐家里去做客。

  二、讲故事

  1、过了几天,鼠先生在家里一个人没意思,于是就开着他的红色小汽车开心地去看鼠小姐。但是,走了好久都没有到,怎么回事啊?(迷路、找不到地方、忘记地址)

  ——“迷路”是什么意思呢?鼠先生迷路了怎么办呢?你们帮他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找到鼠小姐的家?(幼儿讨论)

  小结:你们的办法真多,我们来看看鼠先生是怎么做的。

  2、鼠先生到鼠小姐的家的一路上看见了哪些房子?

  ——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谁?

  ——青蛙穿着绿色的衣服,他最喜欢住在绿色的.房子里了。

  ——你怎么知道红色的房子是公鸡的家?

  3、剩下的房子是谁的家?

  小结:原来小动物房子的颜色和自己身上的颜色是一样的呀。

  三、出示图片,共同讨论寻找鼠小姐的家。

  1、你们还记得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找到了鼠小

  姐的家呢?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要仔细的挺清楚那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找到了鼠小姐的家。

  2、操作

  ——鼠先生还是不清楚鼠小姐的家在哪里,桌子上有一份路线图,我们小朋友一起帮鼠先生去找一找鼠小姐的家。一路上用箭头标记来指出鼠先生要往哪里走,找到鼠小姐的家后,把它圈起来。

  ——我们看看小朋友们都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

  三、角色扮演

  1、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鼠先生到鼠小姐家里去玩吧。

  ——鼠先生在问路的时候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啊?

  ——你们看谁的家到了啊?谁先去敲敲门啊?要怎么样和别人打招呼呀?

  鼠先生和鼠小姐在路上碰见了,他俩高兴地打招呼:“鼠小姐,你好吗?” “很好,谢谢你,但我老是一个人在家,闷极了。”

  “我也是这样,总觉得非常孤独。”鼠小姐邀请鼠先生到她家去玩,还给他留了地址。

  过了几天,鼠先生就开着他的那辆红色轿车去看鼠小姐。但是,开着开着,他迷路了。他来到一座淡绿色的小屋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青蛙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青蛙摇摇头说:“我不知道,请去问一下别人吧!”

  鼠先生谢谢青蛙继续开车往前走,来到一幢明亮的红房子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公鸡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公鸡说:“哦,沿着这条路笔直走就到了。”

  鼠先生谢谢公鸡,又沿着这条路笔直地开下去,来到路口,一幢深褐色的房子前,按了一下门铃,一只狗熊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狗熊说:“哦,向左转就到了。”

  鼠先生谢谢狗熊,向左转,看见大城堡,他按了一下门铃,一头狮子来开门,鼠先生问:“请问去鼠小姐的家怎么走?”狮子说:“哦,就在我家的右边,就是那幢可爱的黄色小房子。”

  鼠先生一看,大城堡旁边果然有一幢可爱的黄色小房子。他按了一下门铃,正是鼠小姐来开门,他俩拥抱在一起。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动作和歌声表现秋天和春天小树叶的不同状态。

  2、在音乐游戏中能听辩音乐信号并用形体进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听辩乐音的高低、快慢、变换不同的动作进行律动练习,训练幼儿的听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对春秋季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2、已初步会唱歌曲《小树叶》。

  (二)材料准备

  1、小树叶头饰每人一个,“秋风姐姐”头饰一个。

  2、不置小树林场景。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出小树叶飘落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高低、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变换。

  (二)、练声、复习歌曲:

  (1)引导幼儿用轻松自然的声音与教师互相问好,并练唱《慢慢飘落小来》,要求唱出连音和断音的区别。

  (2)复习歌曲《小小树叶》2遍,要求幼儿把歌词唱清楚,并注意音准,边唱边表演形象动作。

  (三)、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1、教师又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做游戏的兴趣,指导幼儿欣赏音乐第一遍,要求听听音乐共有几段。

  2、分段欣赏游戏音乐。

  (1)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轻声哼唱歌词并进行情绪引导。

  (2)第二段要求幼儿倾听音乐后说出感受,启发提问:谁来了?小树叶们怎么样了?

  (3)第三段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完整欣赏第三遍音乐,请个别幼儿边听音乐边与教师一起示范游戏的玩法。

  4、教师讲解玩法,强调规则:

  (1)“小树叶”先跟随伴奏表演唱一段歌词,听到风声后开始做飘的动作

  (2)风姐姐经过声边拂过小树叶时,小树叶应根据音乐信号的变化,随风姐姐做动作,直到风声停息。

  (3)听到第三段音乐时边表演边回大树妈妈身边造型。

  5、师生共同游戏2 3次,根据游戏情况及时调整规则,强调规则。

  四、放松律动出室,所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做放松动作出室,并与新教师告别。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中班教案 篇5

  一.目标

  1、 发展幼儿走、跑、钻和平衡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和协调的能力。

  2、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活泼勇敢的品质。

  二.准备

  道具:树若干棵,小矮人裙子12条,老巫婆扮演者一名,篮子12个;

  器材:矮凳若干,长梯一个,拱形门5个,泡沫垫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三、 游戏玩法

  1、听音乐,小矮人出场。

  教师:"小矮人、白雪公主病了,不过我们大家都不用伤心,我知道有一棵神奇的苹果树,只要找到它,白雪公主的病就能治好,但是,神奇的苹果树在很远的地方,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能还会遇到老巫婆呢,你们怕不怕?对,我们都是勇敢的小矮人,一定要找到苹果树!

  2、小矮人先走过窄窄的.石头路,然后一起来到树林,寻找苹果树,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继续钻过山洞向前寻找。

  3、突然下起了暴雨,小矮人们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雨停了,雨水把小路淹了,小矮人要想办法走过去,利用石头搭成小桥,然后走过小桥,终于找到了苹果树。

  4、小矮人摘到苹果后,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当沁到树林时,遇到了老巫婆,最后小矮人们想方法,互相团结协作,把老巫婆赶走了,然后把苹果送给白雪公主吃,治好了她的病。

  五、 游戏规则

  1、 幼儿能有秩序的参与游戏,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 在奔跑过程中注意不与同伴碰撞。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让幼儿体验发散性思维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来培养幼儿的想象与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请家长朋友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对图形的知识经验。

  2、老师准备:象形字图画一张,图形添画、图形组合多幅。各种图形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象形字”图画。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画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秘密找出来。”

  通过找秘密,来让幼儿感知“像”的“变化”的含义。

  (二)出示图形宝宝

  1、出示图形。

  教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圆形能变成什么?”(互相说、个别说)

  引导幼儿将周围生活中像圆形的物品说出来。

  2游戏:表情变变变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圆形能变成我们的脸蛋,现在我们就用圆圆的小脸,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种表情,你们要迅速的变出来。”(笑脸、哭脸、害怕的脸、吃惊的脸等)

  3、用肢体动作展现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示出圆形。”(引导幼儿通过想象,用肢体动作创造出圆形)

  4、出示三角形

  教师:“谁又来了?”

  “三角形能变成什么?”(引导幼儿想想并说出周围环境中想三角形的物品)

  5、用肢体动作来展现三角形

  教师:“请你们再用肢体动作表示出三角形。”(幼儿之间交流、展示)

  (三)扩散思维

  教师:“如果给你们好多的图形,你们会把他们组合成什么?”(让幼儿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操作活动

  1、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用于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的各种材料,请你们自由选择。”(引导幼儿添画、组合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2、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共享收获。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垃圾对话”的内容,丰富词汇:“发霉”、“变形”、“你推我挤”、“吵吵闹闹”,知道日常生活的垃圾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

  2、鼓励幼儿对变废为宝进行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的表演,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带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体验环境污染状况。

  2、创设环境:垃圾角

  3、录像带一盒(大班幼儿对应的配戴各种垃圾进行表演)

  4、旧报纸、酸奶杯、胶袋、纸盒、布碎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做扫垃圾的动作,出示充满垃圾的垃圾筒,引出课题。

  教师引导:“小朋友看到我现在干什么呢?(扫垃圾)老师看到地面有这么多垃圾觉得很不干净,很不舒服,我要把地面清洁干净,把垃圾扫进垃圾筒里,你们看垃圾筒里面有这么多的杂物废品。嘘,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垃圾的悄悄话”,丰富词汇。

  提问:

  (1)刚才有什么垃圾在说话?

  (2)旧报纸为什么会说自己还很有用呢?

  (3)废旧物品还能有用吗?有些什么用呢?

  3、观看大班幼儿的情境表演,再听第二遍故事。

  提问:

  (1)你们看到马路上的垃圾从哪里来的?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

  (3)垃圾对人们有什么害处呢?

  (4)我们要怎样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4、幼儿学习表演“垃圾的悄悄话”的故事情境。

  先请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看,要求大胆地说出垃圾,说出的垃圾的话,并启发幼儿想像各种垃圾的动作,然后再请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分别配戴各种垃圾。最后请表演得最好的一组幼儿出来表演给大家欣赏,老师作最后小结。

  5、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的活动室也有垃圾,这样的环境干净吗?现在请你们来当环保小卫士,把活动室的环境清洁干净。但是不要把可以循环再用的旧物丢到垃圾筒里,要把它收起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废物变宝的一种新本领。

  附故事:

  垃圾的悄悄话

  人们把不用的、不想留下来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桶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挤得喘不过气,垃圾你推我挤,吵吵闹闹。

  旧报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呢,难受极了。其实,我还很有用的。”

  酸奶杯说:“实在太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

  胶袋、纸盒、布碎也在轻轻地叹气:“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不知道变什么样了,真担心。”

  教学反思:

  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已经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侵害,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既贴近我们生活又被我们忽视的“垃圾”这一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环境报意识。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步树立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2.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重点:感受旋律,并能根据旋律的节奏做出各种运动的.动作

  今天天气真好,看,草地上谁来了?

  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1.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旋律部分

  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2.重点: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上海

  重点:了解上海著名的建筑。

  我们的上海也很很多有名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中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二、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五、结束整理,分享游戏的快乐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2-05

中班教案02-05

中班教案02-05

中班教案02-05

中班教案02-06

中班教案02-06

中班教案02-06

中班教案02-06

中班教案02-07